- 年份
- 2024(3996)
- 2023(5703)
- 2022(4840)
- 2021(4254)
- 2020(3632)
- 2019(8173)
- 2018(8201)
- 2017(14771)
- 2016(7624)
- 2015(8101)
- 2014(8009)
- 2013(7947)
- 2012(7162)
- 2011(6309)
- 2010(6290)
- 2009(5949)
- 2008(5834)
- 2007(5352)
- 2006(4613)
- 2005(3940)
- 学科
- 济(30914)
- 经济(30879)
- 管理(30014)
- 业(29790)
- 企(27542)
- 企业(27542)
- 技术(14717)
- 方法(14596)
- 数学(12152)
- 数学方法(11901)
- 技术管理(11545)
- 财(9017)
- 中国(7991)
- 业经(7395)
- 农(6435)
- 地方(6399)
- 学(5926)
- 理论(5773)
- 划(5585)
- 制(5469)
- 策(5081)
- 务(4948)
- 财务(4928)
- 财务管理(4917)
- 融(4866)
- 金融(4866)
- 银(4845)
- 银行(4840)
- 和(4798)
- 企业财务(4730)
- 机构
- 学院(106130)
- 大学(105910)
- 管理(47702)
- 济(44390)
- 经济(43452)
- 理学(41181)
- 理学院(40823)
- 管理学(40173)
- 管理学院(39954)
- 研究(31647)
- 中国(25190)
- 京(21630)
- 财(19991)
- 科学(18988)
- 江(16165)
- 财经(15775)
- 中心(15163)
- 所(14753)
- 经(14310)
- 业大(14278)
- 北京(13584)
- 研究所(13241)
- 经济学(12974)
- 农(12862)
- 州(12821)
- 商学(12463)
- 商学院(12308)
- 范(12123)
- 院(12109)
- 师范(12012)
- 基金
- 项目(74577)
- 科学(60984)
- 基金(55166)
- 研究(54599)
- 家(47725)
- 国家(47356)
- 科学基金(42638)
- 社会(36190)
- 社会科(34507)
- 社会科学(34500)
- 省(30453)
- 基金项目(29074)
- 自然(27778)
- 自然科(27284)
- 自然科学(27280)
- 自然科学基金(26815)
- 划(25120)
- 教育(24996)
- 创(22039)
- 资助(21941)
- 编号(20287)
- 创新(19479)
- 重点(16245)
- 部(15948)
- 成果(15735)
- 发(15708)
- 国家社会(15111)
- 课题(14811)
- 制(14515)
- 业(14249)
共检索到159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 刘绍鹤 范方方
利益分配是协同创新项目中关键而又最难协调的问题,它对项目的稳定进行起决定性作用。文章综合运用了合作博弈理论中利益分配的Shapley值法与最小核心法,构建了协同创新项目的动态利益分配方法。并将各参与者的每个阶段的投入和所承担的风险作为参数,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风险因子进行动态调整。探寻切实可行的协同创新项目利益分配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 刘绍鹤 范方方
利益分配是协同创新项目中关键而又最难协调的问题,它对项目的稳定进行起决定性作用。文章综合运用了合作博弈理论中利益分配的Shapley值法与最小核心法,构建了协同创新项目的动态利益分配方法。并将各参与者的每个阶段的投入和所承担的风险作为参数,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风险因子进行动态调整。探寻切实可行的协同创新项目利益分配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信儒 冯军红 李林
协同创新项目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且随着项目的进行,合作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以已经取得专利技术的高校寻求企业合作为起点,将之后的过程分为小试、中试和产业化,每阶段招募一家新企业为本阶段进行投资,新进入方会分享项目最终的收益,原有合作方的预期收益就会被稀释。以各合作成员预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基于努力程度、贡献系数和成本系数的多目标多阶段利益分配模型,利用目标规划求解模型得出各阶段利益分配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分配结果体现了风险补偿原则与投入补偿原则,验证了该分配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协同创新项目 多阶段 利益分配 目标规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林 彭磊
采用F-H方法,并结合直觉模糊数排序法分析企业方、学研方和政府在产学研利益分配方式上的冲突问题。结果表明,企业方选择按销售额提成、学研方要求总额支付、政府选择"支持"是全局的稳定局势。此时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提倡采用"入门费+销售额提成"的利益分配方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林 贾佳仪 章宜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配套的基于综合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协同创新项目为例,说明了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实用性。为政府科学客观地选择出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主导项目群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方法;也为企业申报协同创新项目时,提供判断项目合规性的评价标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丹 朱德全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利益的分配。产出分享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协同各方的密切合作,但由于各方经济决策目标的不一致,这一分配方式仍有优化的可能。文章提出了纵向合作、纵向一体化及政府补贴三种优化路径,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丹 朱德全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利益的分配。产出分享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协同各方的密切合作,但由于各方经济决策目标的不一致,这一分配方式仍有优化的可能。文章提出了纵向合作、纵向一体化及政府补贴三种优化路径,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磊 高少冲 丁荣贵 孙涛
项目治理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间关系形成治理网络,治理网络的信息维度(信息网络)表征相关方交互协作状态,是项目治理评价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一次性的、静态的网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网络随项目推进而动态变化的特点。从网络整体和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动态评价指标,并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密度较低,表明项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沟通机制;政府网络地位逐渐降低,难以充分保证项目公益性;企业作为项目需求方,其参与度在项目前期较低、后期逐渐提高,导致项目变更、返工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彦勇 王磊 钱琛 孙涛
当前基于静态评价项目沟通网络提出的网络调整策略方式,与该网络在协同创新项目中的动态演化特点不符。认知资本是沟通的基础,且认知资本随项目推进而变化的特点与沟通网络动态性相一致,故从认知资本视角对沟通网络进行动态分析。首先,从初始网络构造、网络演化过程、演化结果评价、网络演化算法4个方面设计沟通网络演化模型。然后,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的网络调整策略及其效果。结果发现,劣势节点策略不仅未改善网络演化结果,反而使结果变差,表明网络局部最优不代表整体最优;优势节点策略效果较好,其中节点结构改善策略优于节点能力提高策略,表明在沟通网络演化过程中结构系统性影响强于节点个体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玉璧 周永梅
协同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守护者;知识产权共享不但存在于知识产权人之间,更体现在公共利益的享有者中;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知识产品所产生的利益冲突进行调整、协调、平衡,维护各种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平衡,从而达到有效配置权利和义务的目的;协同创新战略中知识产权共享及利益分配问题的国内视角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私人利益即知识产权人之间的知识产权共享及利益分配问题,第二层面是私人利益即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知识产权共享及利益分配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华 李施瑶 夏小雨
针对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中各类企业的不同利益诉求,基于复杂网络、公共品演化博弈等理论构建复杂产品协同创新网络利益分配演化博弈模型,对网络的合作行为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协同创新合作需求不同时,利益分配结构要有所区别;在利益分配结构中考虑企业的投入与重要度可以减少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当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公平合理性时,可以通过调动骨干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来提高网络整体合作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寿 高鹏
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同"物种"间通过资源互补和互利合作实现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而协同创新的利益如何在各创新主体间合理分配是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保持创新动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及一次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基于改进Shapely值法的科技型企业二次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绩效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企业种群的风险规避能力以及讨价还价能力相关;一次利益分配体现了高收益高分配、低收益低分配的公平原则;二次利益分配则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同时考虑了结果与过程。最后给出了提升科技金融系统创新绩效及利益分配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善林 彭灿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巍 花冰倩
要促进双创时代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需首先解决关乎其长效机制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合作博弈分析框架,以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和创新投资基金为三大协同参与主体,建立初始利益分配模型,继而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引入网络聚集系数作为模型修正因子,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充分考虑主体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和网络参与程度,合理地对分配数额进行调整,在现实和理论上均具有一定意义。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总结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各方应重视自身贡献程度及参与程度与网络整体利益的关系,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