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3)
- 2023(14324)
- 2022(12369)
- 2021(11304)
- 2020(9428)
- 2019(21834)
- 2018(21728)
- 2017(40384)
- 2016(22266)
- 2015(25302)
- 2014(25377)
- 2013(24779)
- 2012(23544)
- 2011(21417)
- 2010(22087)
- 2009(20173)
- 2008(20303)
- 2007(19010)
- 2006(16642)
- 2005(15227)
- 学科
- 济(94524)
- 经济(94440)
- 管理(64327)
- 业(62426)
- 企(50111)
- 企业(50111)
- 方法(34916)
- 数学(29777)
- 数学方法(29483)
- 中国(29479)
- 农(27475)
- 地方(25704)
- 贸(22399)
- 贸易(22381)
- 财(22249)
- 业经(21836)
- 易(21729)
- 技术(21469)
- 农业(18453)
- 制(18340)
- 学(17649)
- 银(16568)
- 银行(16532)
- 行(15951)
- 融(15879)
- 金融(15877)
- 理论(15442)
- 和(14416)
- 技术管理(14020)
- 地方经济(13930)
- 机构
- 学院(314837)
- 大学(313377)
- 济(129970)
- 经济(126960)
- 管理(116956)
- 研究(108871)
- 理学(98368)
- 理学院(97226)
- 管理学(95592)
- 管理学院(94978)
- 中国(83958)
- 京(67327)
- 科学(65284)
- 财(60634)
- 所(55701)
- 农(53194)
- 江(52384)
- 中心(50515)
- 研究所(49764)
- 财经(46303)
- 业大(44724)
- 范(44127)
- 师范(43710)
- 北京(43152)
- 州(42078)
- 经(41657)
- 农业(41198)
- 经济学(39307)
- 院(39191)
- 技术(35957)
- 基金
- 项目(197446)
- 科学(154287)
- 研究(151173)
- 基金(137427)
- 家(117907)
- 国家(116792)
- 科学基金(99790)
- 社会(93494)
- 社会科(88512)
- 社会科学(88488)
- 省(81780)
- 基金项目(72483)
- 教育(70852)
- 划(66869)
- 编号(63832)
- 自然(61222)
- 自然科(59819)
- 自然科学(59804)
- 自然科学基金(58727)
- 资助(55483)
- 成果(53590)
- 发(47981)
- 课题(45957)
- 创(45916)
- 重点(44576)
- 部(42819)
- 创新(42115)
- 发展(38995)
- 展(38321)
- 项目编号(38318)
- 期刊
- 济(154353)
- 经济(154353)
- 研究(98581)
- 中国(77147)
- 农(49900)
- 财(48154)
- 教育(47750)
- 学报(45556)
- 管理(45258)
- 科学(42059)
- 大学(34884)
- 农业(33526)
- 融(32410)
- 金融(32410)
- 学学(31477)
- 技术(31084)
- 业经(26761)
- 经济研究(24120)
- 财经(22589)
- 问题(20303)
- 图书(20200)
- 经(19572)
- 业(18978)
- 贸(18385)
- 技术经济(17357)
- 科技(16625)
- 坛(16181)
- 论坛(16181)
- 国际(16097)
- 商业(15445)
共检索到504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伟 吕旭峰 余晓
产学研合作专利尤其是校企合作专利的转化潜力相对较强,合作专利数量能够较好地表征一所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潜力,因而是高校创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数据分析显示,部属高校的国内合作专利总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合作专利在专利总数中的占比相对稳定,这表明产学研合作研发的规模在稳步提升的同时,合作的深度并未有显著提高。行业性院校、理工综合类高校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合作专利研发能力,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其合作专利研发的主要形式,而少数文理类、农林类高校表现不佳。在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和政府层面应该鼓励产学研合作专利研发活动,将其纳入相关评价体系,以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潜力。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合作专利 部属高校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惠源 崔娅雯
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为交叉学科发展打开了思路,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体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之间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相互借鉴是转变学术研究方向、提高学术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高校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理念、形式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交叉学科互动借鉴组织模式为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交叉学科发展的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得到解决,基本路径和研究范式包括:厘清诉求学科的现有理论和方法的现状;寻找被诉学科类似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研究被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排异性;...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交叉学科研究 学科排异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贵舟 余霞
高校转型发展是国之所需,社会之所盼。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科技训练,拓展了办学空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既适应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形势,又促进了高校的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实用性、适用性,有利于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丰富实践教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应用技能办学定位;转变学校管理,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转变培养目标,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变科研方向,凸显应用技能服务地方;转变办学条件,拓宽产、学、研、用基地建设等几方面促进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高校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湘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加强协同创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科技自主创新,从内容上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组织形式看,则包括协同创新和非协同创新。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园 张宁 陈伟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改革面临创新要素汇聚不足、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人才和成果转移机制建设尚未完善、配套政策仍未到位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瓶颈等基础上,提出以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构建新格局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符欲静
文章对协同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优缺点进行厘析,针对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具体包括构建科学先进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多方力量、优化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载体的培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资源配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张明艳 张蕊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文章认为协同创新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的协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从协作、协调发展而来、符合当代创新需求的要素所有者组织机制。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定协同创新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协同创新的组织运行提出构想: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产权明晰的组织、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创建科技信息中介。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合作者有机构成 协同 组织原则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熊惠平 蔡泽伟
贯彻落实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第三个重要国家战略"2011计划",高职教育大有可为。要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宗旨,以"以生存空间换取发展空间"为政策取向,以"平行"稳固为前提和基础,以"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和突破口,通过"下移"拓展来实现"上移"提升的发展。
关键词:
县校合作 协同创新 下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乃全 杨晓章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伟 张宁 张园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对于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地方高校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弯道超越"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推进协同创新的系统特征、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发展 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军宝 曲建升
从专利产出视角,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专利产出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主要科技发达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4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专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主要科技发达强国;但我国专利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发明专利占比低等问题,例如PCT专利占比和发明专利占比分别仅为1%和35.53%,而美国分别为31.77%和90.43%。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专利 科技强国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梁春晓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陈伟 张园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阳敏 楚应敬
文章构建制度矩阵下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政府行为下的制度溢出效应和区域间的高质量创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高效的通讯方式和便捷的快速交通,政府主导行为下的协同创新行为能够正向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提升创新产出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形成跨空间、跨区域的高质量协同创新,倒逼政府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行为提供更多有利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俊华 李富强
世界上高度一体化的创新型城市群正成为各个国家参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全球竞争的关键力量。发达国家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于中心城市,扮演区域创新的枢纽地位;城市群逐渐形成空间功能分工明确的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区域内部健全的创新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融合。我国积极探索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当前不断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各城市联手打造"科创走廊";发挥上海区域创新龙头的作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发达国家区域创新一体化经验,总结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创新地理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创新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