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9)
- 2023(14696)
- 2022(12534)
- 2021(11407)
- 2020(9436)
- 2019(21687)
- 2018(21413)
- 2017(40662)
- 2016(22150)
- 2015(24978)
- 2014(25024)
- 2013(24277)
- 2012(22408)
- 2011(20076)
- 2010(20197)
- 2009(18405)
- 2008(18057)
- 2007(16373)
- 2006(13973)
- 2005(12346)
- 学科
- 济(85613)
- 经济(85537)
- 管理(66649)
- 业(65493)
- 企(53293)
- 企业(53293)
- 方法(35529)
- 数学(30118)
- 数学方法(29834)
- 中国(24826)
- 农(24521)
- 财(22874)
- 业经(21893)
- 技术(21303)
- 地方(20645)
- 制(17965)
- 贸(17387)
- 贸易(17376)
- 易(16870)
- 农业(16136)
- 理论(15948)
- 学(15656)
- 银(14337)
- 银行(14313)
- 产业(14147)
- 行(13644)
- 和(13380)
- 务(13349)
- 财务(13312)
- 财务管理(13270)
- 机构
- 学院(306804)
- 大学(296508)
- 济(123199)
- 经济(120419)
- 管理(117503)
- 理学(100748)
- 理学院(99714)
- 管理学(98087)
- 管理学院(97494)
- 研究(95339)
- 中国(72727)
- 京(61245)
- 财(57537)
- 科学(57127)
- 江(48650)
- 所(46910)
- 农(45761)
- 中心(45657)
- 财经(45064)
- 研究所(41996)
- 业大(41816)
- 经(40599)
- 范(40029)
- 师范(39665)
- 州(39499)
- 技术(38353)
- 北京(38048)
- 经济学(37699)
- 农业(35736)
- 院(34605)
- 基金
- 项目(200405)
- 科学(158446)
- 研究(155347)
- 基金(140713)
- 家(120142)
- 国家(119050)
- 科学基金(103250)
- 社会(97035)
- 社会科(91964)
- 社会科学(91941)
- 省(83699)
- 基金项目(74763)
- 教育(73376)
- 划(68180)
- 编号(66817)
- 自然(63313)
- 自然科(61862)
- 自然科学(61847)
- 自然科学基金(60755)
- 资助(55398)
- 成果(53761)
- 创(47098)
- 课题(46744)
- 发(45598)
- 重点(45432)
- 部(43310)
- 创新(43107)
- 项目编号(40461)
- 国家社会(39165)
- 年(39033)
- 期刊
- 济(138401)
- 经济(138401)
- 研究(87469)
- 中国(66208)
- 财(46366)
- 管理(43662)
- 教育(43407)
- 农(41436)
- 学报(40955)
- 科学(38529)
- 技术(32033)
- 大学(31232)
- 学学(28797)
- 农业(27935)
- 融(26674)
- 金融(26674)
- 业经(25432)
- 经济研究(22466)
- 财经(21882)
- 经(19044)
- 图书(18866)
- 问题(17926)
- 职业(16721)
- 技术经济(16215)
- 坛(16191)
- 论坛(16191)
- 业(15779)
- 商业(15585)
- 科技(15290)
- 贸(14718)
共检索到456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丽曼
本章首先剖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诱因及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揭示了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阻力与动力,并从技术协同、人才协同、制度协同等角度给出完善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创新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转型升级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萍
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的互动融合属于教育部计划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系统中的第四种类型,双方的协同互融有着充分的外部条件保障和内在需求动力。在政府和院校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条件及地方产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诉求被充分尊重和满足的前提条件下,双方在人才培养、生产应用、组织管理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将实现协同创新、互动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国忠 巫程成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服务类高职院校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但由于受制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性不足、政策引导功能不强、院校内部自身动力不连贯等诸多因素,导致在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时面临困局。文章试图从协同创新视角剖析院校、社会、政府方面协同要素、创新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构建多维协同的服务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校企协同的理念与实践脱节,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与管理缺乏有效协调,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协同、项目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的努力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玉欢 黄宗伟
教师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高职院校寻求自身突破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则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缺乏清晰的共同目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困境。为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治理提升,需重视制定共同目标、完善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等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启红
加强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明显不足。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层含义。通过构建递进式"三阶"课程平台、建立"创智"体验中心、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激励引导机制等多种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关键词:
县校合作 协同创新 社会服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关键词:
县校合作 协同创新 社会服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明军 于施洋 王建冬 安小米
针对数据价值研究缺少理论指导、欠缺定量分析的不足,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从主体—客体—载体三维协同方面,对数据价值内涵进行了阐述,从跨维运动角度提出了数据价值包括内在价值、表征价值、应用价值三类。同时,以案例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三类数据价值的具体构成,构建了数据价值的量化评估指标,为量化数据的开发程度、利用程度以及各主体的投入情况、价值分配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文章不仅拓展了协同创新理论的应用领域,也为数据价值研究探寻了有效指导理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大明 原毅军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苍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为适应新形势加快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而此种战略决策也必然对产业工人的重要输出源——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能否适应新要求,能否顺利转型升级是其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文章从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利用SWOT分析工具探索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探讨我国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即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创建协同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期为高职教育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转型升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一丁
随着"2011计划"的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事人才管理机制作为高校协同创新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需在招聘、选用、激励、考核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院校 人事人才管理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健
阐述了协同创新思想的来源,分析了协同创新视角下研究生培养中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探讨了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路径,认为可以从跨学科协同创新、跨组织协同创新与跨国界协同创新入手,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研究生培养过程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明学 陈洪
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从专利产生的氛围、过程、转化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促进高校专利转化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专利转化 协同创新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金花 杨陈
IT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隐性知识转化效率视角来探讨IT能力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IT能力、隐性知识转化效率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结果发现:IT能力对隐性知识吸收转化效率的影响接近于S型增长趋势,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时,隐性知识转化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即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