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9)
- 2023(16874)
- 2022(14276)
- 2021(13500)
- 2020(10962)
- 2019(25133)
- 2018(24959)
- 2017(46512)
- 2016(25853)
- 2015(28681)
- 2014(28562)
- 2013(27409)
- 2012(24822)
- 2011(22077)
- 2010(22170)
- 2009(20517)
- 2008(19904)
- 2007(17467)
- 2006(15381)
- 2005(13499)
- 学科
- 济(94681)
- 经济(94561)
- 业(91333)
- 企(88849)
- 企业(88849)
- 管理(87965)
- 方法(43323)
- 数学(33668)
- 数学方法(33276)
- 财(31539)
- 业经(29348)
- 中国(28668)
- 教育(23500)
- 务(23357)
- 财务(23291)
- 财务管理(23267)
- 理论(22947)
- 技术(22710)
- 农(22621)
- 企业财务(22075)
- 学(19441)
- 和(18755)
- 制(18355)
- 贸(17487)
- 地方(17481)
- 贸易(17474)
- 划(17202)
- 易(17016)
- 策(15637)
- 农业(15207)
- 机构
- 大学(351869)
- 学院(350996)
- 管理(142379)
- 济(133089)
- 经济(130072)
- 理学(123177)
- 理学院(121843)
- 管理学(119958)
- 管理学院(119267)
- 研究(110508)
- 中国(79357)
- 京(74816)
- 科学(66325)
- 财(63271)
- 所(52962)
- 范(52787)
- 师范(52445)
- 江(52360)
- 财经(50737)
- 中心(49730)
- 研究所(48039)
- 北京(47439)
- 业大(47028)
- 经(46031)
- 农(44938)
- 师范大学(42549)
- 州(42258)
- 院(40727)
- 教育(39908)
- 技术(39551)
- 基金
- 项目(236890)
- 科学(189686)
- 研究(182506)
- 基金(170144)
- 家(145382)
- 国家(143949)
- 科学基金(125976)
- 社会(114219)
- 社会科(108040)
- 社会科学(108015)
- 省(94460)
- 基金项目(89955)
- 教育(89304)
- 自然(80170)
- 划(79844)
- 自然科(78366)
- 自然科学(78351)
- 自然科学基金(76975)
- 编号(76695)
- 资助(68119)
- 成果(63411)
- 课题(54141)
- 创(53424)
- 重点(53066)
- 部(53030)
- 发(50802)
- 创新(48967)
- 项目编号(48697)
- 教育部(46899)
- 人文(45707)
- 期刊
- 济(147175)
- 经济(147175)
- 研究(108924)
- 中国(71954)
- 教育(66262)
- 管理(57152)
- 财(51426)
- 学报(47546)
- 科学(45968)
- 农(39560)
- 大学(37613)
- 技术(35521)
- 学学(33988)
- 农业(27871)
- 融(26088)
- 金融(26088)
- 业经(25680)
- 财经(24685)
- 经济研究(22870)
- 经(21191)
- 图书(18036)
- 问题(18024)
- 技术经济(17961)
- 科技(17362)
- 职业(17059)
- 业(16300)
- 现代(16265)
- 财会(16077)
- 理论(15950)
- 商业(15814)
共检索到51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彬
协同创新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视角和对复杂组织对象的理论分析方法,有助于描述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各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与相互关系,形成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平台协同创新架构,进而有效破解当前继续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探索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具体推进策略。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继续教育 校企联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永进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运用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建立的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一体的合作协作发展方式。它具有利益的共生性、资源的互补性和文化的交融性三大特征。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成功运行,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二是制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三是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校企联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永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述,正确认识和有效落实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三教”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协同学,实质内涵是运用协同创新的路径方法来实现“三教”1+1+1>3的效应“。三教”协同创新的控制参量有服务终身学习和全产业链发展的教育理念、导出序参量的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放大良性涨落的教育支出结构和评价考核办法,序参量有考试招生分类互通、人才培养融合互通、教育资源共享互通,自组织演化的条件是强化系统复杂性与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放大良性涨落,相变后的系统构成框架是能动的主体、优化的子系统、协同的结构关系。
关键词:
“三教” 协同创新 协同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凤华 杜怡萍 李磊
加快建立和完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和路径,这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探索“三教”衔接、贯通、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但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还存在统筹管理“三教”力度不够、制度建设滞后、畅通人才培养通道乏力、与行业企业协同攻关尚未形成规模、优势资源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科教融汇路径、搭建数字教育平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经费保障能力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宏志 尹永田
"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院校合作、医教协同,对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的西医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熟练掌握中西医基本技能,较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诊疗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本文在回顾"西学中"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山东省"西学中"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基于协同创新的"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碧珠 陈瑞晶
“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生态性、共享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内涵特征,与作为新动能的数智化具有高度的适配性。数智化技术的迭代演进在思维、载体、结构及效能四方面引领并重塑了“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基于此,应从开放包容、融通转换、共享互补、智慧治理、组织保障等多维度提出数智化赋能“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数智化赋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青松 李雪婵 张伟远
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是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治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三类教育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视角发现国际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模式主要包括协议代言模式、衔接贯通模式、并行双轨模式和趋同融合模式;协同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学分转换、转学教育、双部门大学和资历名册;协同创新的机制主要有法律制度、资历框架、学分银行、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和质量保证。国际理论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三类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基于数字技术实施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建立“三教”衔接与贯通的基础;第二,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系统规划课程设置,打通“三教”协同与融合的通道;第三,基于教育强国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与标准;第四,基于数字技术应用,搭建“三教”协同创新的平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浩 赵昕 杨广俊 李慧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三教”协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政策涉及概念范畴及实践领域很广,其政策内涵和政策指向需要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使协同创新路径真正得以落实。通过分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边界和交叉,明确了“三教”协同政策内涵基础;进一步梳理了历史上三个时期“三教”协同政策的演进脉络,并结合新时期对“三教”协同的新要求,提出当前“三教”协同政策的三个具体指向:解决迫切问题,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优势互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资源共建共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凤英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当前,协同创新发展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制度性方面面临困境。对此,需要以理念再生形成统筹“三教”的良好氛围、以体系再构建立统筹“三教”的组织生态、以制度再造架构统筹“三教”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中国 李鑫月 赵薇
“三教”协同创新通过突破制度、资源壁垒,建立转换机制等路径,实现其核心归旨即耦合“三教”关系,使得“三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教”协同创新有利于赋能学历继续教育实践改革顺利进行,专业定位更加明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生源质量欠佳、资源共享存在壁垒、横向管理不统一、社会认可度低等现实挑战。基于“三教”协同创新视域,学历继续教育面对现实挑战,应顺应时代潮流,破解割裂难题;完善管培制度,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树立新时代科学人才观,促使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启龙
基于一般系统结构理论分析发现,作为整体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分别存在单向资源互依关系、双向管理控制关系、经费与生源竞争关系、办学质量破坏关系、院校间吞噬关系。完善“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需要从优化关系角度入手。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管理权限、转变投入机制、优化质量评价和加强政策引导等途径,转变“三教”之间的依存关系形式,优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双向控制关系,降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竞争关系,规避职教、继教生源对高等教育的“破坏关系”,避免产生普通高校对职业院校的吞噬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侠 王玉龙
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引入,使高校能够依据社会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各类继续教育间相互融通与衔接的方式和方法,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各类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继续教育 融通 衔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宇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学历,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认真审视继续教育功能发展现状,我们能够看到,当前继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社会各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并解决。同时,需要相关机构基于其服务功能,结合新时代发展变化特征,积极拓展新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地体现继续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教育功能 职业技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宝江
继续教育担负着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使命,校企继续教育合作对完成这一使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校企继续教育合作也存在着不足,只有创新合作模式,才能促进这种合作长效发展。"互联网+"为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创新改革的切入点,成为校企继续教育深度合作的促进动力。
关键词:
“互联网+” 继续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褚建军 何桥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正逐渐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高校继续教育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协同发展既是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要求,两者之间可以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当然,协同发展还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协会的不断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