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7)
- 2023(15535)
- 2022(13252)
- 2021(12423)
- 2020(10267)
- 2019(23712)
- 2018(23749)
- 2017(44523)
- 2016(23922)
- 2015(26593)
- 2014(26611)
- 2013(26001)
- 2012(23679)
- 2011(21246)
- 2010(21180)
- 2009(19294)
- 2008(18784)
- 2007(16302)
- 2006(14056)
- 2005(11851)
- 学科
- 济(97102)
- 经济(97014)
- 管理(72888)
- 业(66937)
- 企(57173)
- 企业(57173)
- 方法(44423)
- 数学(38478)
- 数学方法(37918)
- 中国(26253)
- 农(24510)
- 地方(23787)
- 业经(22083)
- 财(21702)
- 技术(20393)
- 学(19556)
- 理论(17332)
- 农业(16590)
- 和(16057)
- 贸(15555)
- 贸易(15544)
- 环境(15540)
- 制(15413)
- 易(15034)
- 划(14023)
- 银(13799)
- 银行(13763)
- 融(13576)
- 金融(13574)
- 教育(13540)
- 机构
- 大学(328851)
- 学院(328536)
- 管理(134614)
- 济(127366)
- 经济(124532)
- 理学(117443)
- 理学院(116148)
- 管理学(113949)
- 管理学院(113342)
- 研究(105800)
- 中国(78065)
- 京(69299)
- 科学(66410)
- 财(56478)
- 所(51035)
- 中心(48766)
- 业大(47826)
- 农(47673)
- 江(47374)
- 研究所(46753)
- 财经(45644)
- 范(45064)
- 师范(44696)
- 北京(43474)
- 经(41612)
- 院(39508)
- 州(39024)
- 经济学(37521)
- 农业(36952)
- 师范大学(35997)
- 基金
- 项目(233081)
- 科学(184950)
- 研究(173444)
- 基金(168174)
- 家(145689)
- 国家(144456)
- 科学基金(125585)
- 社会(109125)
- 社会科(103386)
- 社会科学(103364)
- 省(92876)
- 基金项目(89471)
- 自然(81257)
- 教育(80639)
- 自然科(79421)
- 自然科学(79407)
- 自然科学基金(77921)
- 划(77675)
- 编号(71309)
- 资助(68059)
- 成果(57113)
- 重点(52190)
- 创(51822)
- 部(50783)
- 发(50120)
- 课题(49542)
- 创新(47676)
- 国家社会(44389)
- 项目编号(44106)
- 科研(43932)
- 期刊
- 济(135639)
- 经济(135639)
- 研究(93823)
- 中国(66063)
- 管理(50117)
- 学报(48830)
- 科学(45958)
- 教育(44617)
- 农(42735)
- 财(40745)
- 大学(37419)
- 学学(34632)
- 技术(31748)
- 农业(30234)
- 融(24782)
- 金融(24782)
- 业经(23367)
- 经济研究(21485)
- 财经(20944)
- 图书(20167)
- 科技(17909)
- 经(17881)
- 问题(17247)
- 技术经济(16688)
- 业(15830)
- 理论(15466)
- 资源(14864)
- 统计(14584)
- 现代(14530)
- 实践(14338)
共检索到473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强伟纲 承剑芬
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2011计划",认定一批"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国家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重要结合点的高校,要积极探索结合自身优势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协同创新平台。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为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创新提供了有效载体。高职院校需要在基地建设的全过程贯彻协同创新理念、兼顾多方利益、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创新要素和资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益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锡敏 何淑冰
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和掌握书本技术并运用于生产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当今社会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研究如何利用协同创新平台的资源和科研成果,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以此来建设满足各类学生需求的实习基地。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 实习基地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玲
教师知识共享是高职院校知识管理关注的焦点,由于知识特性、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三方面原因,教师知识共享存在阻碍。专业群建设能为教师知识共享提供有效途径和良好平台、促使教师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对此,在教师知识共享和高职专业群的内涵分析基础上,从制度、环境、人三方面构建协同创新的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体系。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知识共享 专业群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敬斋 乔向东
本文提出了基于"教学工厂"理念下的开放共享型高职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探讨了如何建立教学硬件环境及教学体系。
关键词:
教学工厂 开放共享 实训基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翠英
一个特色鲜明、区域共享的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高标准的建设起点,同时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 共享型 实训基地 建设 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明
建设现代航运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是节约航运人才培养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提升航运高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从航运人才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现代航运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提出了围绕"创新一个机制、打造三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三大核心任务,建设区域共享型现代航运技术公共实训基地的思路,以及具体依托职教集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运行机制;优化实训体系,打造国际一流航运技术实训基地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忠华 杨利军
高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实训基地建设是个很重要的资源因素。文章阐述了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的共建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以期对其他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健 周志刚
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现代职业教育虽有各类建设,但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仍处于初始阶段。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子系统和必要基础,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构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本文依据系统科学等理论,从协同创新视角分析该体系内诸要素之间以及该体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解析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价值特征,可以有效探究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鹏 王向
协同创新是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式转换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要求。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运用DEA-Malamquist指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进行测算,并对绩效的收敛性进行计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落后;另外,环渤海区域科技发展不平衡,北京是唯一科技政策绩效年均增长13.8%的地区;同时,环渤海区域科技发展差距在缩小,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基于实证分析提出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协同创新的三点建议,包括科学规划、资源共享与政策支持,从而促进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玉欢 黄宗伟
教师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高职院校寻求自身突破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则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缺乏清晰的共同目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困境。为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治理提升,需重视制定共同目标、完善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等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华维 王超 许海云 巩永强 夏冬 董振飞
[目的/意义]有效评价区域科学—技术—产业(STI)协同创新水平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知识耦合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活动为知识主体,三类创新活动中的知识内容为耦合对象,主题词为表征的知识元素作为知识内容的特征交集载体,通过量化的知识元素交集来评价区域STI协同创新的水平,以中医药领域31个省(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STI彼此之间的知识关联水平不高;进一步利用耦合系数计算发现大部分省市STI三者整体的知识耦合度高,但是各省市知识内容宽度分布在很低的水平;因此,利用协同创新水平函数测度发现中医药领域STI协同创新水平不高,而且多数的省市的协同创新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名宪
鉴于区域资源共享的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实训基地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区域共享 物流实训基地 运行与管理机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