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7)
- 2023(13789)
- 2022(11220)
- 2021(10272)
- 2020(8318)
- 2019(18037)
- 2018(17675)
- 2017(33227)
- 2016(17766)
- 2015(19311)
- 2014(18481)
- 2013(17703)
- 2012(15547)
- 2011(13624)
- 2010(13908)
- 2009(13134)
- 2008(12727)
- 2007(11379)
- 2006(9873)
- 2005(8869)
- 学科
- 业(84089)
- 企(78436)
- 企业(78436)
- 济(70124)
- 经济(70047)
- 管理(69634)
- 业经(29647)
- 方法(26170)
- 农(25903)
- 财(25235)
- 技术(20549)
- 务(19810)
- 财务(19786)
- 财务管理(19772)
- 中国(19111)
- 农业(18750)
- 企业财务(18702)
- 数学(17912)
- 数学方法(17722)
- 理论(16449)
- 制(15896)
- 策(14731)
- 划(14589)
- 技术管理(13764)
- 和(13640)
- 地方(13264)
- 贸(12651)
- 贸易(12641)
- 体(12519)
- 企业经济(12444)
- 机构
- 学院(241616)
- 大学(230104)
- 济(99743)
- 管理(98813)
- 经济(97904)
- 理学(84681)
- 理学院(83941)
- 管理学(82910)
- 管理学院(82437)
- 研究(71134)
- 中国(56872)
- 财(47679)
- 京(46275)
- 科学(39648)
- 江(37850)
- 财经(37386)
- 农(35743)
- 经(33918)
- 所(33168)
- 中心(32933)
- 业大(31487)
- 州(30073)
- 研究所(29388)
- 经济学(29339)
- 范(28823)
- 师范(28608)
- 商学(28477)
- 北京(28281)
- 商学院(28199)
- 农业(27753)
- 基金
- 项目(157341)
- 科学(127255)
- 研究(124045)
- 基金(112850)
- 家(95173)
- 国家(94230)
- 科学基金(84354)
- 社会(80708)
- 社会科(76526)
- 社会科学(76508)
- 省(65903)
- 基金项目(59431)
- 教育(57482)
- 划(52379)
- 编号(51524)
- 自然(51146)
- 自然科(50070)
- 自然科学(50060)
- 自然科学基金(49230)
- 资助(42969)
- 创(40196)
- 成果(40166)
- 业(36580)
- 创新(36387)
- 课题(35821)
- 发(35676)
- 重点(35032)
- 部(33924)
- 制(33692)
- 国家社会(32903)
- 期刊
- 济(117888)
- 经济(117888)
- 研究(71028)
- 中国(51186)
- 管理(43888)
- 财(41208)
- 农(35849)
- 教育(32114)
- 科学(29142)
- 学报(27546)
- 技术(25353)
- 农业(24872)
- 业经(23829)
- 大学(22592)
- 融(22209)
- 金融(22209)
- 学学(21314)
- 财经(18544)
- 经济研究(18496)
- 经(16247)
- 业(15706)
- 问题(14457)
- 技术经济(14201)
- 财会(13228)
- 现代(13068)
- 商业(12820)
- 科技(12665)
- 会计(12132)
- 贸(11901)
- 职业(11493)
共检索到365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蓉 陆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成为高校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新路径。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看,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展高水平企业博士后培养工作,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现实问题,又能够培养融创新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为一体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 企业博士后 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健
阐述了协同创新思想的来源,分析了协同创新视角下研究生培养中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探讨了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路径,认为可以从跨学科协同创新、跨组织协同创新与跨国界协同创新入手,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研究生培养过程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池瑜莉
近些年,校企协同已受到越来越多院校与企业的重视,成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校企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为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校企未能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未能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各项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对此,院校与企业还需共同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同时完善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各项保障。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青
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在厘清协同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目前制约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从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多元化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水平以及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技术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企业主体地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容容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重要战略。它主要包含了经济、政治、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本文首先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探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出成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伟 王庆金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多集中于外部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及其创新活动,而往往忽视企业内部协同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协同创新网络和内部协同创新体系,系统探讨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企业协同创新模型,笔者认为企业应发挥目标契合的序参数的聚合效应,综合协同创新应综合内外创新驱动力来提高协同创新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内部协同 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哲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组织层面的准备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基础性因素,以及组织间层面的制度性因素、非制度性因素和协同运筹性因素。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异质性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协同模式、政策结构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化途径在于增加制度供给密度,提高文化氛围浓度和提升动力机制效度。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概念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崔今天 欧春尧 张瑶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可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演化路径 价值创新 海外市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庆来 杨普 李东平 肖扬书 徐磊 林琳
总结与农业企业协同创新的6种典型模式,剖析其路径与聚焦问题,提出现阶段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最佳模式、路径与保障措施,为科技主管部门新时期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丽君
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而职业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构建实验训练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对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生态位理论内涵进行论述,深入探究生态位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方方 陈伟达
从生态学共生理论和协同创新视角,构建了新兴服务业能力不对称企业的演化动力模型,揭示能力不对称企业演化的内在机理,并运用matlab软件模拟分析新兴服务业能力不对称企业演化过程及均衡状态。结果表明:环境综合因子与协同创新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共同影响企业均衡产值与演化路径。
关键词:
新兴服务业 协同创新合作 能力不对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珂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协同创新 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春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概念的界定,研究发达国家企业协同创新的背景、实现途径。在理论上凝练了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方式和机制,在实践上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作用与问题,探讨值得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企业 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婷
以协同创新为背景,"寓教于研"培养模式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应树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实施"寓教于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局面;提升高校教师面向实践的能力,使高校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加强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寓教于研"的实践基地;完善协同创新相关的配套机制,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忠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它涉及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