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9)
2023(9313)
2022(7764)
2021(7235)
2020(6039)
2019(13066)
2018(13057)
2017(23088)
2016(12510)
2015(13805)
2014(12862)
2013(11952)
2012(10327)
2011(9102)
2010(9316)
2009(8964)
2008(8681)
2007(8124)
2006(7040)
2005(6148)
作者
(30850)
(25516)
(25459)
(23980)
(16313)
(12098)
(11545)
(9694)
(9523)
(9240)
(8627)
(8490)
(8033)
(7853)
(7702)
(7683)
(7546)
(7511)
(7430)
(7292)
(6208)
(6207)
(6113)
(5914)
(5790)
(5674)
(5629)
(5481)
(5096)
(5018)
学科
管理(50779)
(43122)
(40332)
企业(40332)
(36099)
经济(36071)
技术(15443)
(13489)
方法(12865)
中国(12541)
技术管理(11842)
业经(11547)
(10121)
理论(9611)
(9554)
(9543)
财务(9524)
财务管理(9503)
数学(9418)
数学方法(9272)
企业财务(8960)
(8748)
地方(8416)
(8145)
银行(8139)
(8079)
教育(7726)
(7666)
(7562)
(7152)
机构
学院(155110)
大学(153887)
管理(65013)
(56437)
经济(54948)
理学(53981)
理学院(53474)
管理学(52623)
管理学院(52296)
研究(45133)
中国(37297)
(31849)
(29218)
科学(26380)
(25643)
中心(22141)
财经(21474)
(21382)
师范(21214)
(21129)
(20516)
北京(19789)
(19324)
业大(19289)
技术(18224)
研究所(18161)
(17845)
(17220)
商学(17202)
商学院(16992)
基金
项目(100905)
科学(80863)
研究(80559)
基金(70144)
(58890)
国家(58332)
科学基金(52389)
社会(50053)
社会科(47441)
社会科学(47428)
(43103)
教育(38623)
基金项目(37230)
(34502)
编号(34300)
自然(32275)
自然科(31613)
自然科学(31608)
自然科学基金(31053)
成果(28443)
(27710)
资助(26292)
创新(24717)
课题(24594)
重点(22311)
项目编号(22199)
(21900)
(21450)
(20626)
(20277)
期刊
(69359)
经济(69359)
研究(47420)
中国(41044)
管理(30671)
教育(28553)
(25903)
科学(18495)
学报(17700)
技术(16291)
(16259)
(14880)
金融(14880)
大学(14804)
业经(12813)
学学(12627)
图书(12327)
农业(11233)
经济研究(10545)
科技(10422)
财经(10228)
会计(9340)
(8982)
书馆(8942)
图书馆(8942)
(8773)
论坛(8773)
财会(8541)
(8391)
技术经济(8382)
共检索到249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虹凌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首次将高校的协同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5月联合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本文以该背景下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几个应变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晓娥  李星  
在当今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背景下,接待工作逐步发展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加强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高校接待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文化内涵和管理水平,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玉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升级转型期,需要协同创新的科研成果的智力支持。作为协同创新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绩,但也存在缺乏协同创新的问题,包括长远规划欠缺、忽视科学分工、缺乏科研交流等。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科研团队由个体自闭到互动创新的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利香  
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协同两个方向、解决三个问题、做好四层落实"的校企文化建设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苍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为适应新形势加快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而此种战略决策也必然对产业工人的重要输出源——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能否适应新要求,能否顺利转型升级是其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文章从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利用SWOT分析工具探索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探讨我国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即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创建协同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期为高职教育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志迎  单洁含  
针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兴起,研究了开放式多主体协同创新背景下,组织间沟通与不同程度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21 3家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研究发现:组织间沟通显著促进渐进性创新绩效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且对前者促进作用更大;伙伴关系和合作意愿显著促进组织间沟通;组织间沟通在伙伴关系、合作意愿与渐进性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伙伴关系、合作意愿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中介作用并不显著。结果表明企业应时刻注重组织间沟通这一战略能力的提升,并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创新活动时采用不同手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晓伟  
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所在。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紧跟现代产业发展的步伐,构建人才、技术、文化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协同创新管理,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强化协同创新评价,构建协同创新文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占收  邵莹  吴勉华  
高校牵头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处在起步探索阶段,高校在协同创新计划中正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考验。高校协同创新分为高校内部和高校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创新,并强调高校的内生主动力和带头作用,即高校的动力协同。以高校内部为视角,在对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动力形成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并针对当前高校内部主动力不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杨俊丽  
图书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互联网+"为处于困境中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在分析当前学科化服务研究进展及困境的基础上,多方位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合外联、多方参与"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最后提出学科化服务"+大数据、+游戏、+学术研究、+阅读推广"的创新服务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玄黎娜  
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校不断涌现出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广东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传统的科研组织仍显陈旧,逐渐显现出根本性和结构性的缺陷,与国家协同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如何创新科研组织,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有效利用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阐述了广州地区高校科研组织创新的背景,通过对高校科研组织的解析,提出高校科研组织协同创新的几点建议,对高校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卢建华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阵地,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多个面向和维度需要多方协同才能实现。当前高校文科科研管理体制变革的核心就在于将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多重因素与创新的多个面向和维度更好地协同起来。基于此,构建了文科科研管理体制变革的四维模型,指出要构建能够充分反映社会需求的弹性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同行评价、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并行的发展型考核评价体系,以充分实现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的有效联结,进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晋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在分析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只存在于全国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应从构建区域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开放化流通产业服务环境、完善跨区域交通体系等方面,渐次推进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翟华云  胡娟  
2011协同创新提出高校要进行产学研协同,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中心,让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育出创新性人才。在中介组织作用日益增强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协同创新背景下要求卓越注册会计师具有市场性、国际性和创新性特点。通过培养方案的创新、培养平台的创新以及培养方式的创新,构建卓越注册会计师新的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健  曹丽霞  黄琪华  许磊  张军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再生资源企业、地方政府和公众协同创新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数值分析研究各参数改变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概率的大小与博弈主体选择策略的收敛速度成正比;不同博弈主体对参数改变的敏感度不同,公众对参与创新的成本和惩罚力度的敏感度更高;不同博弈主体之间的策略选择是相互促进的,演化稳定策略为"积极参与,监管,积极参与"。基于上述结论,从再生资源企业、地方政府、公众的角度提出建议,为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宏志  尹永田  
"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院校合作、医教协同,对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的西医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熟练掌握中西医基本技能,较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诊疗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本文在回顾"西学中"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山东省"西学中"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基于协同创新的"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