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4)
- 2023(17669)
- 2022(14972)
- 2021(13940)
- 2020(11730)
- 2019(26379)
- 2018(26015)
- 2017(49920)
- 2016(26760)
- 2015(29937)
- 2014(29185)
- 2013(28599)
- 2012(25892)
- 2011(22974)
- 2010(22965)
- 2009(21607)
- 2008(21151)
- 2007(18523)
- 2006(16280)
- 2005(14416)
- 学科
- 济(108773)
- 经济(108654)
- 业(100122)
- 管理(91504)
- 企(90788)
- 企业(90788)
- 方法(48183)
- 数学(37611)
- 数学方法(37180)
- 业经(34688)
- 农(33106)
- 财(32496)
- 贸(27481)
- 贸易(27465)
- 中国(27247)
- 易(26617)
- 务(23926)
- 财务(23854)
- 财务管理(23828)
- 技术(23104)
- 农业(22644)
- 企业财务(22496)
- 理论(22099)
- 地方(21261)
- 制(21016)
- 和(19706)
- 学(18690)
- 划(18235)
- 策(17580)
- 环境(16071)
- 机构
- 学院(375655)
- 大学(370529)
- 管理(154414)
- 济(153137)
- 经济(150024)
- 理学(133227)
- 理学院(131902)
- 管理学(129918)
- 管理学院(129234)
- 研究(116851)
- 中国(89684)
- 京(77684)
- 科学(70067)
- 财(70013)
- 农(56762)
- 所(56442)
- 财经(56005)
- 江(55188)
- 中心(53106)
- 业大(53001)
- 研究所(50956)
- 经(50929)
- 北京(48476)
- 范(47150)
- 师范(46778)
- 经济学(44918)
- 州(44884)
- 农业(44418)
- 院(43148)
- 商学(42060)
- 基金
- 项目(252308)
- 科学(200573)
- 研究(190125)
- 基金(183028)
- 家(156958)
- 国家(155557)
- 科学基金(136279)
- 社会(120920)
- 社会科(114633)
- 社会科学(114607)
- 省(100132)
- 基金项目(97050)
- 自然(87036)
- 教育(86641)
- 自然科(85091)
- 自然科学(85075)
- 自然科学基金(83573)
- 划(82107)
- 编号(78630)
- 资助(73956)
- 成果(62633)
- 创(56676)
- 重点(55492)
- 部(55116)
- 发(54164)
- 课题(52999)
- 创新(52131)
- 项目编号(49270)
- 国家社会(49192)
- 教育部(48022)
- 期刊
- 济(170716)
- 经济(170716)
- 研究(109317)
- 中国(70972)
- 管理(61512)
- 财(55928)
- 农(52797)
- 学报(51860)
- 科学(49626)
- 教育(42529)
- 大学(40355)
- 学学(37940)
- 农业(37098)
- 技术(34675)
- 业经(31432)
- 融(31119)
- 金融(31119)
- 经济研究(27266)
- 财经(27011)
- 经(23247)
- 问题(22612)
- 业(21742)
- 贸(20710)
- 技术经济(20147)
- 商业(19062)
- 图书(18942)
- 科技(18586)
- 现代(18503)
- 国际(17444)
- 理论(17255)
共检索到552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秋萍 肖慧琳
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是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走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向,是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商贸流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建立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服务机构之间通力合作的基础之上。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时间较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其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行业协同和文化协同的政策建议,以有效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构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秋明 顾新 杨雪
创新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这两者及其作用机制均嵌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之中,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问题。论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利用2011-2018年四川省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验证了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值网络嵌入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正向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结构嵌入性正向调节创新人力资本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关系嵌入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城市创新能力 网络嵌入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品平 袁剑锋 翟铖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解学梅 左蕾蕾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少疆 徐彬 陈佳莹
以335个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及相关技术,分析了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基于共生理论,检验共生行为在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与协同创新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的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三个维度与协同创新能力、共生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共生行为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共生行为在网络开放度与协同创新能力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与协同创新能力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网络 演化 绿色制药中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天阳 成丽红
全球价值链分工迅速由"产业内"向"产品内"深化的背景下,企业难以在所有领域都保持国际领先,协同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统筹,从而提升企业出口绩效表现。本文基于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了1999—2007年中国协同创新网络,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网络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少数节点具有大量的关联,处于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协同创新企业拥有更好的出口绩效,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占有更大市场份额。"企—企"模式协同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而"研—企"模式协同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各类型专利的协同创新都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但外观设计类型协同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协同创新对企业价格加成影响显著为正,且对出口企业的提升作用更强。本文试图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为中国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提供现实可行路径。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协同创新 企业异质性 出口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邵强 耿红悦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BE协同创新网络,用UCINET进行定量化研究,对BE在不同时间段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演化图论的网络密度、距离、中心性和结构洞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结构指标来对BE的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状况进行研究。石油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协同创新网络,随着协同创新时间延长,网络密度、网络距离、网络中心性、网络凝聚力会向更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方向变化。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协同创新网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云 王振翰 姚行仁
选取1998~2017年全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中国各省域的创新能力,揭示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1998~2017年各省域的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同省域之间的创新能力仍有明显差距且呈逐渐扩大趋势。在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最强,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已被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反超,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高于西部地区;(2)在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演化过程中,耦合网络的密度与强度都有明显增强,极化特征明显,耦合网络空间范围向东部和中部地区集中,全国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分布格局,省份间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小团体集聚现象;(3)各省域在协同创新中获益的差距不断扩大,省域协同创新获益格局在地理上呈现出集聚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成为我国协同创新获益较高水平的第一梯队,江苏-上海是我国省域间协同创新获益最多的一对省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英华 卢婷婷 方丹辉 王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联合互补、评价反馈等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构建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窦红宾 李朋林
近两年,在煤炭需求不旺、过剩产能难以消化、煤炭价格连续下降的严峻市场形势下,对煤炭企业来说,自身苦练内功,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改造,提高运作效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协同创新理论,基于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出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如投入偏少、开采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较差等。最后从构建分层协同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创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在行业内整合及创新成果的共享,保障协同创新高效运行,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煤炭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煤炭企业 创新网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婉娟 危怀安
在参考创新网络相关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甄别了网络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关系满意度、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异质性6个创新网络的特征变量,设计了量表以测量各特征变量对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对1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创新网络作用于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厘清了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昌林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预测
[作者]
綦良群 周凌玥
协同创新主体间异质性知识转移是引发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行为对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性及其对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配套企业的知识转移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均衡策略的实现条件,对影响均衡策略的关键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双方知识互补程度及协同效应的提高对知识转移具有促进作用;与配套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知识产权重视程度无法消除知识窃取行为,提高知识窃取惩罚成本及合理设置未来收益分配能够形成有效约束和正向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小根 陈红花 詹湘东
从网络交互性的视角,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协同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开放度的影响过程及作用。结果显示:协同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开放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过程受到网络交互性的负向调节。最后从协同创新能力构建以及网络交互性的角度对企业创新管理和创新开放度决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