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0)
2023(12004)
2022(10384)
2021(9402)
2020(7970)
2019(18131)
2018(17995)
2017(33605)
2016(18105)
2015(20611)
2014(20675)
2013(20459)
2012(19448)
2011(17921)
2010(18307)
2009(17125)
2008(17044)
2007(15924)
2006(13977)
2005(12681)
作者
(53623)
(45022)
(44808)
(42847)
(28811)
(21589)
(20505)
(17405)
(16847)
(16222)
(15439)
(14989)
(14644)
(14337)
(13996)
(13943)
(13599)
(13274)
(13055)
(12912)
(11446)
(11083)
(10769)
(10372)
(10180)
(10151)
(10080)
(9843)
(9090)
(9050)
学科
(93657)
经济(93589)
管理(56231)
(52815)
(44428)
企业(44428)
方法(34499)
数学(29701)
数学方法(29446)
地方(22766)
中国(22493)
(20582)
(20053)
(19131)
业经(18676)
技术(18124)
(15476)
地方经济(14586)
(14065)
贸易(14053)
理论(13925)
农业(13850)
(13520)
(13033)
银行(13000)
(12918)
(12758)
金融(12756)
(12432)
技术管理(12418)
机构
学院(269803)
大学(269252)
(118901)
经济(116407)
管理(101567)
研究(92589)
理学(86106)
理学院(85124)
管理学(83761)
管理学院(83215)
中国(70432)
(56171)
科学(55187)
(53301)
(47430)
(43697)
研究所(42518)
中心(42317)
(42297)
财经(41788)
(37541)
经济学(37371)
业大(37093)
北京(35675)
(35649)
师范(35319)
(34547)
经济学院(33422)
农业(32962)
(32597)
基金
项目(168504)
科学(132387)
研究(126309)
基金(119684)
(103005)
国家(102109)
科学基金(87502)
社会(80586)
社会科(76338)
社会科学(76317)
(68298)
基金项目(62929)
教育(58561)
(56040)
自然(53886)
自然科(52640)
自然科学(52624)
自然科学基金(51700)
编号(51634)
资助(48368)
成果(42774)
(39945)
(38144)
重点(38099)
(36801)
课题(36773)
创新(36518)
国家社会(33077)
大学(32054)
教育部(31791)
期刊
(140829)
经济(140829)
研究(84629)
中国(58340)
(43200)
管理(39686)
学报(39276)
(38219)
科学(36399)
教育(32206)
大学(29434)
学学(27334)
技术(26707)
农业(25206)
(25027)
金融(25027)
经济研究(23189)
业经(21604)
财经(21521)
(18713)
问题(17852)
技术经济(16694)
图书(14365)
(14213)
(14116)
统计(13683)
科技(13586)
商业(13547)
(13196)
理论(12508)
共检索到420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张明艳  张蕊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文章认为协同创新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的协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从协作、协调发展而来、符合当代创新需求的要素所有者组织机制。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定协同创新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协同创新的组织运行提出构想: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产权明晰的组织、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创建科技信息中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洪银兴  
在科学发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市场导向,还需要科学新发现导向,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的协同与集成化。现代的技术创新与过去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区别是,过去的技术创新处于工程师时代,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进入科学家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节主要在科学发现或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交互作用,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大学作为创新中心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的合作,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集成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青 王志宝  
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白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人探讨,取得丰富的学术性研究成果。 1 中国发展模式:以转型推动中速持续增长 陆大道从中国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及增长的“极限”出发,科学推断白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空问及潜力等主要增长因素的变化态...
关键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玉生  楼铁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海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志忠  
本文以一批世界著名大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陷入假账丑闻的陷阱为背景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公司造假手段的分析 ,认为其根本原因 :首先是在“他律”上产生问题 ,即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存在“缺陷” ;其次是“法律的真空” ,使公司无限放大利己动机 ,以致“道德缺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国峰  
区域开发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范畴,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发展的阶段不同而变化。纯粹的权力延伸和经济占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区域开发。宏观、系统、和谐以及科学原则要求区域开发在国家层面立法规范。在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模式的完美诉求前,制度规范成了交易主体之间信息对称的一个基本保证。正是在这个简单、抽象的范式下,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为区域开发立法提供了经济学视角的阐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蓝晓霞  刘宝存  
政府是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发起者和主要推动力量。由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和资源,还能大力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密切合作。美国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保障、科技政策引导、经济手段支持、中介平台服务等方面,这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保全  罗承选  潘利梅  
协同创新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科学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推动和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协同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客体的创新,更需要本质意义上的精神发展——以人为主体的创新;不仅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科学研究的实践互动与密切合作,更是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的深入交流和高度认同。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有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特性以及特殊的研究视角。原创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梁春晓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启红  
加强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明显不足。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层含义。通过构建递进式"三阶"课程平台、建立"创智"体验中心、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激励引导机制等多种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文涛   杜博涵   王雅云  
借助2013-2019年我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政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并探究了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区域数字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区域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显著的提升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其中,区域数字化水平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区域吸收能力的高低则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的数字经济政策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无论是采用安慰剂检验还是进行替换自变量回归,上述结果依然稳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