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0)
2023(5690)
2022(4705)
2021(4239)
2020(3516)
2019(7470)
2018(7433)
2017(13424)
2016(6816)
2015(7320)
2014(6596)
2013(6302)
2012(5644)
2011(4972)
2010(5013)
2009(4872)
2008(4725)
2007(4209)
2006(3617)
2005(3098)
作者
(17004)
(14297)
(13965)
(13064)
(9134)
(6717)
(6203)
(5372)
(5316)
(4955)
(4729)
(4724)
(4600)
(4419)
(4389)
(4209)
(4152)
(4071)
(4053)
(3973)
(3435)
(3429)
(3313)
(3262)
(3181)
(3135)
(3101)
(3093)
(2796)
(2719)
学科
管理(26967)
(26866)
(24948)
企业(24948)
(24043)
经济(24026)
技术(14129)
技术管理(11368)
中国(8295)
方法(8243)
业经(7318)
数学(6330)
(6328)
数学方法(6242)
地方(6201)
(6018)
(5777)
理论(5335)
(5186)
银行(5181)
(5005)
(4961)
(4575)
金融(4575)
(4542)
产业(4309)
农业(4093)
(4047)
贸易(4040)
(3920)
机构
学院(88040)
大学(87424)
管理(38468)
(36549)
经济(35818)
理学(33354)
理学院(33037)
管理学(32636)
管理学院(32441)
研究(27951)
中国(22032)
(17650)
(16836)
科学(15256)
(14031)
中心(13561)
财经(13119)
(12183)
(11943)
(11153)
(11097)
师范(11075)
研究所(10889)
北京(10884)
商学(10769)
(10726)
经济学(10719)
商学院(10646)
业大(10423)
技术(9891)
基金
项目(62025)
科学(51378)
研究(48787)
基金(45146)
(38591)
国家(38252)
科学基金(34525)
社会(32677)
社会科(31043)
社会科学(31034)
(26044)
基金项目(24046)
教育(22417)
(21206)
自然(20776)
自然科(20394)
自然科学(20390)
(20346)
自然科学基金(20070)
编号(18834)
创新(17833)
资助(15880)
成果(15000)
(14033)
重点(14009)
课题(13967)
国家社会(13718)
(13309)
(13205)
(12944)
期刊
(40507)
经济(40507)
研究(27417)
中国(22839)
管理(17778)
教育(13966)
(13121)
科学(11215)
技术(9716)
学报(9590)
(8910)
金融(8910)
(8593)
大学(8190)
科技(7781)
学学(7463)
业经(7068)
经济研究(6701)
财经(6189)
农业(5762)
技术经济(5659)
(5438)
(5167)
论坛(5167)
(4810)
问题(4534)
会计(4397)
商业(4396)
图书(4329)
职业(4328)
共检索到13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艺  许治  朱桂龙  
协同创新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然而现有研究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把握较少关注我国协同创新现状,局限于从中观层次(组织机构)探讨协同创新。从我国协同创新现实情境出发,在充分理解我国政府推动协同创新意图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功能,发现不同层次的活动主体在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协同互动模式;各层次活动主体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从而实现了不同层次协同创新绩效。最后,基于协同创新"前因后果"的思路,从多层次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传杰  
自去年以来,全国上下从政府到企业,从高等院校到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正热遍大江南北,许多中心在建,更多协议在签。这是件好事。它既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也符合国际关于创新研究和实践的时代潮流。据研究,美国企业研发投资回报率平均为26%。其中,有协同创新的大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达30%,有协同创新的小企业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4%,而没有协同创新的企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轶  王峥  高菲  
以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地理学视角,从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内涵出发,探讨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理论框架,进而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特性,并结合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归纳出城市群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纵向协同模式、横向协同模式和网络协同模式。最终得到构建多层级网络化协同创新治理体系、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引领、在关键子区域上落实和突破、围绕创新价值发挥城市特色功能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博  
高校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的管理和改革创新,在管理中创造性地运用集成、协调、融合等价值准则,在改革创新中谋求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文章在探讨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及运作机理的基础上,从校内协同和校外协同两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协同的实现形式,通过建立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保障机制、选择决策机制、投入激励机制、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及评价反馈机制,共同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有序健康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魁鸿  
高校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政府等机构在某一重大战略需求的引导下协作攻关的创造性活动,其具有原创性、协作性和任务导向性等特征。目前,高校协同创新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障碍。因此,相关部门应紧密合作,构建由知识创新机制、知识转化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组成的协同创新耦合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春艳  陈媛媛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李章超  
[目的/意义]文章针对网络协同创新展开研究,指出其相关影响因素和作用框架。[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研究法对网络协同创新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介绍并构建相关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社会化网络促进知识协同,知识协同促进开放式创新,其中知识协同是整个传导机制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久平  姜大鹏  王涛  
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内涵及特点,构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整合理论框架,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整合运行过程、支持系统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华炜  
当前,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紧紧抓住这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外部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立足校内协同,强化校内系统与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拓展发展外围,合理推进校外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升级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良  王耀德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但当前的一般协同创新模式存在协同范围较窄、关键共性技术难突破、协同紧密度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壁垒等问题。为了弥补协同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作用,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是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协同创新模式。文章以江西为例,在对协同创新体的内涵及其参与主体、特点和优势、运行机制等理论层面探讨的基础上,从组建条件和目标、运作模式、资金扶持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改革实践中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窦超  徐辉  郑海军  袁铭  关忠诚  熊曦  
提出在欠发达地区系统性构建以新型服务平台为桥梁的协同创新模型,克服典型产学研模式的局限性,实现柔性引才,创新要素能够以高层次人才为载体在创新网络内实现循环流动,提升创新绩效。最后总结与模型较为相符的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驱动中心的实践模式,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敏  
从沟通、协调、合作、协同四个步骤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明确其具备"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力、共同的认知体系和基本行为准则、共建的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发展、科学导向与产业导向相互促进等特征,是各区域深入实施协同创新发展重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