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3)
2023(17014)
2022(14350)
2021(13056)
2020(10777)
2019(24524)
2018(23920)
2017(45208)
2016(24614)
2015(27472)
2014(27652)
2013(26843)
2012(24460)
2011(21875)
2010(22248)
2009(21150)
2008(20617)
2007(18909)
2006(16430)
2005(14933)
作者
(68103)
(56500)
(56252)
(53658)
(35885)
(27154)
(25895)
(21677)
(21292)
(20552)
(19009)
(18881)
(17909)
(17778)
(17414)
(17369)
(17297)
(16697)
(16608)
(16124)
(13917)
(13865)
(13714)
(13051)
(12888)
(12844)
(12660)
(12643)
(11366)
(11352)
学科
(96638)
经济(96526)
(90050)
(86465)
企业(86465)
管理(84865)
方法(42569)
数学(33013)
(32697)
数学方法(32633)
中国(30922)
业经(30402)
(27853)
金融(27849)
(26633)
银行(26607)
(25665)
(25160)
(24027)
财务(23985)
财务管理(23940)
(23504)
企业财务(22706)
技术(22296)
理论(22241)
地方(20851)
(18491)
贸易(18474)
(18361)
(17983)
机构
学院(346267)
大学(334994)
(137215)
经济(134062)
管理(133496)
理学(113440)
理学院(112281)
管理学(110431)
管理学院(109780)
研究(105189)
中国(87840)
(69428)
(68064)
科学(62154)
(55677)
财经(53232)
(51872)
中心(51581)
(49229)
(47822)
研究所(46315)
业大(45512)
(45143)
北京(43528)
(43525)
师范(43098)
经济学(41677)
技术(41303)
财经大学(39005)
农业(38352)
基金
项目(218813)
科学(172989)
研究(167853)
基金(154914)
(132074)
国家(130777)
科学基金(114076)
社会(105181)
社会科(99641)
社会科学(99612)
(90674)
基金项目(81349)
教育(79524)
(73685)
编号(71706)
自然(71053)
自然科(69471)
自然科学(69454)
自然科学基金(68269)
资助(62126)
成果(58055)
(51144)
课题(50114)
重点(49396)
(48238)
(47244)
创新(46808)
项目编号(44524)
(43184)
国家社会(42270)
期刊
(158023)
经济(158023)
研究(100117)
中国(74056)
(58479)
管理(54765)
教育(46140)
学报(45888)
(44672)
科学(43920)
(42827)
金融(42827)
技术(36187)
大学(35527)
学学(33201)
农业(29034)
业经(27723)
财经(26887)
经济研究(24484)
(23231)
问题(19666)
技术经济(19024)
财会(18005)
(17518)
职业(17318)
(16852)
商业(16826)
(16331)
论坛(16331)
图书(16220)
共检索到528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协同创新理念的落实需要校企之间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而有效的合作离不开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推进两者间的长效合作,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拓展校企综合实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实现,不只是学校与企业的简单相加,需要全面多维立体的互动与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利香  
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协同两个方向、解决三个问题、做好四层落实"的校企文化建设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胡颖  
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指大学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谋求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功能活动效率、水平与质量的思想观念。它既是大学办学内生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大学创新由割裂走向融合、由分散走向集成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自身突破传统创新的必然结果。大学是协同创新的主体,集成是其灵魂,提高办学水平是其根本目的,合作共赢是其保障。建设适应协同创新理念的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莹  洪林  
本文从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入手,着重强调了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在阐释当前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人才培养导向的校企协同创新开展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爱华  
本文将协同创新理念引入校企合作中,为校企双方提供全新的合作思路。指出了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并从目标协同、组织协同、体制协同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静晓  李慧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西安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分析了西安军转民和民进军协同创新过程存在的军工民品产业化能力不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民品产业规模小和民进军行业准入制度问题。同时,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角度,分别对西安军转民和民进军协同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是成立专门的省市国防办,建立定期的军民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组建西安军工系统民品产业集团,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的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文彬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越来越得到政府、社会及高职院校的注重。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升级,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创新。经过实践的尝试与理论的整合,逐渐形成了校企协同创新理念,其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存在内在契合,为校企协同创新理念指导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在现实状态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认识误区、导向不明、运行机制不畅、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制约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瓶颈。重新确立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目标定位,校企共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完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智  赵玲珍  韩兰娟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措施,以协同创新为理论依据,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协同平台,开拓中高职衔接的新思路,从招考方式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课程标准的衔接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模式,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校企协同的理念与实践脱节,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与管理缺乏有效协调,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协同、项目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的努力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筠  郑荣  
[目的/意义]产业智库联盟的运行模式目前存在较为单一的现象,不利于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满足需求方多元化的服务诉求。为此,在已构建的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产业智库联盟的基础上,探讨产业智库联盟的运行模式。[方法/过程]从成长路径、运作产出模式和服务模式3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智库联盟运行模式。产业智库联盟的成长路径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运作产出模式分为问题导向型、项目导向型、公共产品导向型和预见性导向型的运作产出模式,服务模式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内容。[结果/结论]产业智库联盟在不同的成长路径、运作产出模式以及服务模式中提供相应的多元化服务,在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产业智库联盟的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泽中  陈文娟  
协同创新是指某功能集群与群外环境之间既共同竞争、制约,又相互协同、受益,通过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作用,产生单个功能集群自身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创新过程。从国内外应用协同创新理念的实践来看,多用于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等领域,主要方式为形成分享机制,主要特点为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创新动力、沟通机制,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交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侠  王玉龙  
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引入,使高校能够依据社会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各类继续教育间相互融通与衔接的方式和方法,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各类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桂楠  
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是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构建互惠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光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更是制度创新问题。本文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园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高职院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启红  
加强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明显不足。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层含义。通过构建递进式"三阶"课程平台、建立"创智"体验中心、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激励引导机制等多种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孙继红  
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对大学而言,它不再仅仅是真理和知识表达的场所,经常会因受到内部的利益纠葛和大学外部力量的牵引而处于尴尬境地。高校协同创新面临着价值观念、领导权与话语权、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文化冲突。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需经历隐藏期、暴露期、磨合期、融合期四个阶段。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融合需契约互信,责权明确;尊重差异,建立新型的文化认知;积极互动,注入文化驱动力;制度保障,形成文化愿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