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23)
2023(17800)
2022(15339)
2021(14203)
2020(12084)
2019(27396)
2018(27238)
2017(51166)
2016(28582)
2015(32012)
2014(31302)
2013(30500)
2012(27960)
2011(25034)
2010(24908)
2009(22649)
2008(22013)
2007(19374)
2006(16814)
2005(14214)
作者
(81562)
(67772)
(67512)
(64033)
(43233)
(32992)
(30512)
(26711)
(25948)
(24197)
(23452)
(22869)
(21739)
(21215)
(20814)
(20796)
(20694)
(20151)
(19555)
(19502)
(17087)
(16647)
(16548)
(15516)
(15261)
(15161)
(15036)
(14961)
(13740)
(13713)
学科
(107955)
经济(107857)
管理(81223)
(76805)
(64386)
企业(64386)
方法(48271)
数学(41650)
数学方法(41154)
(29564)
中国(28730)
地方(26188)
业经(26007)
(25554)
(24167)
技术(22253)
农业(20046)
(19322)
(19150)
贸易(19137)
(18502)
理论(18418)
环境(17489)
(17200)
(16147)
银行(16073)
(16054)
财务(15985)
财务管理(15953)
(15657)
机构
大学(389238)
学院(387418)
管理(152657)
(147724)
经济(144492)
理学(132977)
理学院(131434)
研究(129494)
管理学(128992)
管理学院(128302)
中国(94211)
科学(84930)
(83271)
(70102)
(65397)
(65106)
业大(64184)
(60419)
研究所(60359)
中心(58891)
农业(55419)
(52558)
财经(52323)
师范(51925)
北京(51375)
(47536)
(47520)
(46851)
经济学(43218)
技术(42764)
基金
项目(274904)
科学(214389)
研究(196755)
基金(195982)
(172909)
国家(171434)
科学基金(146478)
社会(122302)
社会科(115852)
社会科学(115820)
(111365)
基金项目(105271)
自然(97296)
自然科(94996)
自然科学(94967)
自然科学基金(93253)
(92731)
教育(90878)
编号(79728)
资助(79413)
成果(63641)
重点(62037)
(60141)
(59349)
(58599)
课题(56103)
创新(55630)
科研(52587)
计划(51448)
大学(50484)
期刊
(157165)
经济(157165)
研究(107958)
中国(79336)
学报(68317)
(61766)
科学(59914)
管理(55169)
大学(50763)
(49235)
教育(48759)
学学(47198)
农业(42828)
技术(33685)
(29392)
金融(29392)
业经(27468)
经济研究(24881)
财经(24287)
(23640)
图书(22951)
科技(21804)
(20923)
问题(20336)
(19219)
技术经济(18980)
资源(18465)
业大(17823)
商业(17193)
理论(16911)
共检索到560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卜伟  陈军冰  王钰云  
文章采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以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对2017—2020年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探究经费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二建设周期内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内部经费规章制度对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部地区政策环境和实际协同程度对经费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主管部门应从实施分类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经费管理、强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文章不仅客观分析了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而且从不同维度深入探究了经费绩效影响因素,可为其第三周期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金龙  朱卫未  宋福明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模型,从投入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视角对27个江苏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期内的科研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心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建议供主管部门、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借鉴,为建立科学规范竞争与退出机制提供参考,使得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有效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洁  施琴芬  李锋  王树乔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爱彬  经曼  夏洪旺  
本文以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校协同创新目标任务,从协同创新产出绩效、创新行为协同绩效、协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云模型,通过实例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信息,且能够满足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特点和建设需要,可为提升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卜伟  孙骏  王钰云  叶枫  王宇  
基于改进的G1-CRITIC-TOPSIS方法构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模型和可视化系统,对2015年至2019年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绩效评价模型相比,所提出的绩效评价模型可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进行客观有效评价;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水平与国家级绩效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结果差异悬殊,行业产业类和区域发展类绩效评价结果显著高于文化传承类和科学前沿类。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优化协同创新中心体系建设、建立分类分层绩效评价机制、动态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情况等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天佐  张顺衡  
基于DEA-Topit模型对H省立项资助的3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5个协同创新中心投入产出高有效、3个弱有效、17个低(无)效率,显示H省立项的35个项目整体绩效水平不高,且各学科间绩效差异较大。学科排名、高校所在地域、高校层级分类以及项目所属学科类型与"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存在正相关性;学位点数量与"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呈显著负相关性。政府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应尽量打破项目遴选校际间平衡的思维,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提升各协同高校的共享共建水平;着力提升学位点竞争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分类评价与指导,健全项目持续支持与淘汰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语言能力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成就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创造并传承了人类文明。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明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因此,在我国文化传承建设及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建设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德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目标,要求高校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媛媛  卢斌斌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作为知识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间知识的有效扩散有助于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技术。[方法/过程]以教育部认定的15家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实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模型,揭示知识在协同创新中心网络中的扩散规律。[结果/结论]知识协同度对知识扩散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作用,协同度越高,知识扩散的效率越高;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网络平均路径越短,知识扩散的速度越快;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扩散网络是一个非均匀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大小影响协同创新中心网络的稳定性和知识扩散均匀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周  黄珍珍  谭蓉  阳静宁  
本文基于创新人才的异质性需求特征和创新网络嵌入视角,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人才网络嵌入机理和作用机制,并从创新人才的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和认知嵌入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规模和结构、协同机制体制、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多维度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提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建设的优化和完善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引领创新人才引进和集聚开发的战略导向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卓  刘一新  谷静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是了解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4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体系,并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进行测量,最终以江苏省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正处于中度协同向高度协同过度的阶段,且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是影响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增长提速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岩松  刘永清  
为解决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4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最后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促进成员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妍  蒋开东  徐一萍  
本文把科技创新团队看作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科研生产组织,基于协同创新层面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论和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效率的一般性启示,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彤彤  吴修国  
文章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多数省份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距离生产前沿面有距离。省际对比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江苏、广东技术超效率值分别为1.535和1.466,上海产学研协同创新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无效,其他省域纯技术和规模都无效。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企业资助力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力度"等因素均与创新效率呈现较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