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6)
- 2023(7427)
- 2022(6230)
- 2021(5592)
- 2020(4586)
- 2019(9957)
- 2018(9556)
- 2017(17825)
- 2016(9221)
- 2015(9850)
- 2014(9037)
- 2013(8653)
- 2012(7748)
- 2011(6899)
- 2010(6833)
- 2009(6256)
- 2008(6059)
- 2007(5401)
- 2006(4609)
- 2005(3878)
- 学科
- 济(40225)
- 经济(40209)
- 管理(33704)
- 业(32008)
- 企(28950)
- 企业(28950)
- 技术(14838)
- 方法(14294)
- 地方(13909)
- 数学(12172)
- 数学方法(12058)
- 技术管理(11738)
- 中国(10711)
- 业经(9750)
- 地方经济(8695)
- 农(8356)
- 财(8301)
- 划(7351)
- 环境(6881)
- 制(6623)
- 学(6134)
- 农业(6059)
- 理论(5810)
- 和(5795)
- 融(5735)
- 金融(5733)
- 银(5718)
- 银行(5712)
- 产业(5649)
- 策(5552)
- 机构
- 学院(121655)
- 大学(120023)
- 管理(51980)
- 济(50734)
- 经济(49700)
- 理学(45743)
- 理学院(45173)
- 管理学(44584)
- 管理学院(44322)
- 研究(38856)
- 中国(29117)
- 京(24210)
- 科学(23547)
- 财(21775)
- 江(18393)
- 中心(18215)
- 所(17584)
- 财经(17355)
- 范(16834)
- 师范(16716)
- 研究所(16030)
- 经(15706)
- 业大(15117)
- 院(15114)
- 经济学(14997)
- 州(14906)
- 北京(14506)
- 商学(14393)
- 商学院(14243)
- 师范大学(13580)
- 基金
- 项目(89397)
- 科学(74538)
- 研究(66685)
- 基金(66513)
- 家(57319)
- 国家(56897)
- 科学基金(51493)
- 社会(45845)
- 社会科(43723)
- 社会科学(43716)
- 省(37283)
- 基金项目(36573)
- 自然(32445)
- 自然科(31811)
- 自然科学(31806)
- 自然科学基金(31236)
- 划(30402)
- 教育(30157)
- 创(25542)
- 编号(25460)
- 资助(23798)
- 创新(22793)
- 发(20591)
- 重点(20216)
- 国家社会(19259)
- 成果(18993)
- 部(18849)
- 课题(18284)
- 制(17370)
- 发展(17005)
共检索到176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蒋伏心
本文采用1998—2012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从区域间创新要素动态流动视角建立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科技资助、企业与高校的联结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结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机构资助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间创新要素的动态流动有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从而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无论采用静态还是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上述结论均具有稳定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创新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方式,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空间关联 创新绩效 空间面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洪全
在构建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25个省内区域(城市群)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邻近性中除了文化邻近性外均对区域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且区域空间关联也显著地对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空间关联 协同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昕 陈波 张涵
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变量,基于地理邻接和要素流动两种权重矩阵,实证分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对国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在地理邻接权重和研发资本流动权重下国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从对本地区的影响看,产-研和产-学两类互补型协同对国防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研和研-学两类替代型协同则不利于国防创新,区域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均对国防创新有益;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看,研-研协同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的国防创新绩效,产-研协同则对研发资本流动关联紧密地区的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国防创新 空间溢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省际或各地市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与数据包络法度量协同创新度和创新绩效,构建了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计量模型;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对区域一体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外,长三角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活动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内部创新绩效分布越均衡;"企业自身投入"与"政府资助"等内生要素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和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实现创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区域一体化 创新绩效 空间计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跃 王维梦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资源均衡型、资源互补型、资源突出型、资源欠缺型四条典型提升路径;通过滞后性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影响路径是动态变化的,资源互补型和资源突出型可以进化为资源均衡型路径,资源欠缺型是在协同创新持续展开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条新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南 鲁丽军 何梦娇
为了探析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三者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通过217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大数据有形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三个维度,其中,大数据有形资源对人力资源、无形资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通过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对协同创新能力产生间接影响。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均通过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妍 蒋开东 徐一萍
本文把科技创新团队看作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科研生产组织,基于协同创新层面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论和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效率的一般性启示,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大明 原毅军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汉华 钟琪
利用SBM-DEA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的协同创新效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研发要素流动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2001~2015年各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整体明显提高,并趋向于均衡发展,但存在一些省份在高水平聚拢和低水平集聚;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研发投入强度存在"高水平陷阱",在低水平时更有利于发挥研发要素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过高的政府支持和过低的金融支持均会显著地抑制研发要素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熊季霞
创新扩散是推动区域经济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区域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基础上,以企业价值链网络为载体,实现区域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首要的推动力是创新主体的流动;其次是创新成果的市场交易与知识流动促成区域集体学习过程。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凸性"使协同创新伙伴选择具有地方化特征,进而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空间相互作用明显,是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形成机理 空间特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帮俊 吴艳芳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是在一定的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创新各方投入和产出的统一体。通过构建评价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学研方创新能力、企业方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协同度3个协同创新绩效主因子,并根据每个因子的贡献率/累积贡献率确定其各自权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计算得出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的因子总得分和排名情况。进而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果,总结得出各区域协同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提升服务。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绩效 省域 因子分析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文章选用大学与企业联合发表发明专利数作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指标,对2006-2014年我国协同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进行讨论,并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其集聚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量来看,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联合发表专利数与其增长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弱于一般创新活动的发表专利数的增长情况;从分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发展极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异;从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情况来看,协同创新绩效存在比一般创新更高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集聚程度正逐年缓慢下降。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校企合作 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文章选用大学与企业联合发表发明专利数作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指标,对2006-2014年我国协同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进行讨论,并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其集聚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量来看,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联合发表专利数与其增长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弱于一般创新活动的发表专利数的增长情况;从分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发展极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异;从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情况来看,协同创新绩效存在比一般创新更高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集聚程度正逐年缓慢下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校企合作 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文章选用大学与企业联合发表发明专利数作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指标,对2006-2014年我国协同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进行讨论,并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其集聚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量来看,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联合发表专利数与其增长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弱于一般创新活动的发表专利数的增长情况;从分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发展极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异;从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情况来看,协同创新绩效存在比一般创新更高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集聚程度正逐年缓慢下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校企合作 创新集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颖,田增瑞,赵袁军
众创空间作为承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成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发力点。智力资本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其价值创造实现以知识转移和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知识共享和交互平台为依托。据此,基于智力资本“H-S-R”三维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以飞马旅空间5i center为例,从知识资源匹配、知识资源吸收、转移和交互、知识增值三阶段动态解读协同创新环境—智力资本—知识—创客绩效四重互动模式及其动态效应。最后,构建众创空间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影响创客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期优化众创空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