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4)
- 2023(15124)
- 2022(12382)
- 2021(11185)
- 2020(9245)
- 2019(20552)
- 2018(19866)
- 2017(37764)
- 2016(19927)
- 2015(22111)
- 2014(21695)
- 2013(21416)
- 2012(19751)
- 2011(17733)
- 2010(18522)
- 2009(17811)
- 2008(17220)
- 2007(15770)
- 2006(14239)
- 2005(13481)
- 学科
- 济(91400)
- 经济(91270)
- 业(87983)
- 企(80230)
- 企业(80230)
- 管理(74423)
- 业经(33083)
- 中国(31721)
- 方法(30184)
- 农(28978)
- 财(28440)
- 融(27691)
- 金融(27691)
- 银(25928)
- 银行(25913)
- 行(25288)
- 地方(24574)
- 制(23384)
- 技术(22005)
- 数学(21567)
- 数学方法(21365)
- 农业(21107)
- 务(20616)
- 财务(20577)
- 财务管理(20552)
- 企业财务(19488)
- 理论(17295)
- 体(16868)
- 策(16656)
- 和(15981)
- 机构
- 学院(284102)
- 大学(276596)
- 济(124310)
- 经济(121929)
- 管理(113111)
- 理学(95055)
- 研究(94490)
- 理学院(94121)
- 管理学(93040)
- 管理学院(92480)
- 中国(81283)
- 财(60916)
- 京(58592)
- 科学(52205)
- 所(46406)
- 财经(46400)
- 江(45990)
- 中心(44615)
- 农(43879)
- 经(41896)
- 研究所(40921)
- 北京(37547)
- 州(37253)
- 经济学(37206)
- 业大(36336)
- 范(34772)
- 师范(34467)
- 院(34273)
- 财经大学(33831)
- 农业(33598)
- 基金
- 项目(176248)
- 科学(141503)
- 研究(135975)
- 基金(127073)
- 家(107965)
- 国家(106869)
- 科学基金(94255)
- 社会(89229)
- 社会科(84720)
- 社会科学(84704)
- 省(71868)
- 基金项目(66535)
- 教育(60583)
- 划(57684)
- 自然(56969)
- 自然科(55725)
- 自然科学(55714)
- 自然科学基金(54816)
- 编号(54803)
- 资助(50031)
- 成果(44229)
- 发(43726)
- 创(43374)
- 创新(39551)
- 重点(39513)
- 课题(38750)
- 业(38690)
- 部(38114)
- 制(36905)
- 国家社会(36874)
- 期刊
- 济(152063)
- 经济(152063)
- 研究(91381)
- 中国(67758)
- 管理(50984)
- 财(50561)
- 农(43232)
- 融(42755)
- 金融(42755)
- 科学(36334)
- 学报(34138)
- 教育(31803)
- 农业(28809)
- 大学(27961)
- 技术(27829)
- 业经(27566)
- 学学(26333)
- 财经(23873)
- 经济研究(23410)
- 经(20725)
- 问题(18970)
- 业(17571)
- 技术经济(16818)
- 贸(15089)
- 现代(14980)
- 商业(14645)
- 科技(14476)
- 世界(14392)
- 国际(14204)
- 经济管理(13707)
共检索到463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江平
企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高效率使用要素资源,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第一,推动管理创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快实施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方位、实时、精准的控制和对产品使用的智能化感知、预测、分析和管理,使生产车间成为对市场高度敏感的智慧车间;另一方面,要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
关键词:
紧密结合 内部创业 多维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康 张晶晶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质量可持续为导向引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突出集群的特色优势,以主导龙头产业为中心聚焦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最大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集群的协同创新。针对现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质量效益不明显,发展环境不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不健全,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协同创新度不高,地区分布差异大、区域协同联动力度不足等短板,一要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放眼全局因地制宜,掌握相对优势;二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完善配套机制;三要针对性地固链强链,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四要注重解放思想和畅通就业市场,扩大发展潜力空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宏斌 许晨辉 孙雅妮
作为集团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子公司的设立是否能有效提升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水平及其影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采用多种方法排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发现:研发子公司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设立研发子公司主要通过发挥“信息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以实现创新资源在集团内部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集团高管具有研发背景、集团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以及金字塔控制链长度较短时,设立研发子公司对企业集团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文章以“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丰富了企业集团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同时为企业集团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勇 李国营
在实施"2011计划"的进程中,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高校执行该计划的载体和平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形成了高校、产业和科研机构等多种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有效汇聚的科技合作高地,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站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详 张婧婧
本文提出人智协同创新素养将成为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对人智协同创新素养的内涵、价值和培育三大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探讨,为企业顺应时代浪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孙雅妮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托企业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信息构建供应网络,考察企业所处的供应网络位置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供应网络优势位置会显著促进其与网络内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供应网络内的知识传递、信息交汇和资金融通是网络位置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强、行业竞争程度大以及环境动态性高的情境下,供应网络优势位置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为上市公司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适用情境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借助供应网络优势位置加强协同合作、维持长期竞争优势以及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供应网络 协同创新 网络中心性 结构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章磊 王祥宇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以民参军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为博弈主体构建三方博弈演化模型,通过系统分析政策支持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过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不同政策及政策组合支持对民参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不同创新主体应采用不同组合政策支持,直接政策与间接政策对鼓励民参军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更加有效,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科研院所选择协同创新策略;政府需要采用合理的政策组合支持军民协同创新,中强度的直接与间接政策以及低强度的创新环境政策组合相较单一政策支持对民参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更有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勇 赵希男 贾建锋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主要由个人和组织两方面所决定。理论和现实表明,系统思维对个人的进步及其所在组织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企业需要和岗位特点培育系统思维,有助于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关键词:
系统思维 职业生涯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溪 郑馨 张建琦
企业陷入业绩困境时是冒险创新还是规避风险,是个尚存争议的重要问题。本文创新性地将期望落差的维度从强度拓展到了持续性和范围性,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期望落差的不同特征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本文发现:(1)期望落差越是长时间持续存在,企业越可能提升创新投入水平;期望落差越是在多个目标上大范围存在,越可能遏制企业创新。(2)CEO的任期长短存在"双刃剑"效应。CEO在位时间越长,期望落差的持续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但期望落差的范围性对企业创新的阻碍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3)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越能制约持续期望落差可能引起的盲目创新,从而提升创新决策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过往绩效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维度拓展的全新角度调和了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矛盾关系,澄清了期望落差的不同特征与企业创新的权变关系,丰富了绩效反馈研究的情境机制,并对理解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探索形成了一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刘荣增
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及通过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不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均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均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中介效应表现尤其明显。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约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我国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在于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在机制创新、供需结构、产学结合、校企协作等方面仍存在矛盾。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一流理念为导向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要素联动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多方参与为路径打造校企实践基地、以效果反馈为目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龙真真 王锐东 刘鸿恩
教育发展,离不开创新,而要想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就需要校企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教育体系。协同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针对教育及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构建协同创新教育体系的教育新理念,通过对协同教育体系的研究,分析了在构建协同创新教育体系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志刚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这是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对规范企业管理,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修订《企业财务通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财务通则》是1992年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发布的。自1993年实施以来,对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