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8)
- 2023(9938)
- 2022(7258)
- 2021(6365)
- 2020(4989)
- 2019(11011)
- 2018(10875)
- 2017(19074)
- 2016(10281)
- 2015(11715)
- 2014(11087)
- 2013(10844)
- 2012(9653)
- 2011(8686)
- 2010(9189)
- 2009(8751)
- 2008(9119)
- 2007(8627)
- 2006(7863)
- 2005(7223)
- 学科
- 管理(46500)
- 济(39756)
- 经济(39720)
- 业(39537)
- 企(37132)
- 企业(37132)
- 业经(16486)
- 财(13491)
- 中国(13255)
- 技术(13254)
- 方法(11064)
- 制(10764)
- 理论(10404)
- 银(10191)
- 银行(10185)
- 产业(10078)
- 农(9892)
- 技术管理(9768)
- 信息(9723)
- 行(9643)
- 务(9205)
- 财务(9164)
- 财务管理(9142)
- 总论(9042)
- 信息产业(8874)
- 企业财务(8604)
- 融(8242)
- 金融(8240)
- 地方(8144)
- 划(7808)
- 机构
- 学院(147642)
- 大学(147177)
- 管理(59793)
- 济(55247)
- 经济(53771)
- 理学(48289)
- 理学院(47784)
- 管理学(47203)
- 管理学院(46860)
- 研究(43829)
- 中国(37849)
- 京(31318)
- 财(30805)
- 江(25129)
- 科学(24883)
- 财经(22428)
- 范(21363)
- 中心(21291)
- 师范(21202)
- 州(20923)
- 所(20745)
- 经(20089)
- 北京(19981)
- 研究所(18103)
- 技术(16762)
- 师范大学(16620)
- 财经大学(16335)
- 业大(16330)
- 农(16323)
- 经济学(16295)
- 基金
- 项目(88429)
- 研究(71441)
- 科学(69850)
- 基金(61165)
- 家(51561)
- 国家(51069)
- 社会(45261)
- 科学基金(44989)
- 社会科(42928)
- 社会科学(42911)
- 省(36378)
- 教育(32694)
- 基金项目(31182)
- 编号(30433)
- 划(29323)
- 成果(26253)
- 自然(25438)
- 自然科(24873)
- 自然科学(24870)
- 自然科学基金(24410)
- 资助(22856)
- 创(21941)
- 课题(21615)
- 创新(20582)
- 项目编号(19649)
- 重点(19590)
- 发(19513)
- 国家社会(18854)
- 制(18325)
- 年(18122)
共检索到246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春花 朱丽 刘超 徐石
数字时代管理实践中的无限链接、动态协同、范围经济、不确定性等特征向现有管理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实践界需要新的"范式革命"来帮助组织有效地应对数字化。为了解读数字时代组织面临的新困惑,帮助企业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本文提出了协同共生论。协同共生是指组织共生单元通过主动寻求协同增效,实现边界内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和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的动态过程。协同共生的本质是从无序到有序,协同共生论就是用于引导共生单元实现整体价值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即通过协同共生效应、架构、管理模型及价值重构关键要素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边界内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本文提出组织内共生、组织外共生及组织内外共生等三种共生态结构,并探讨了实现三种结构的机理、要素、模型与情境条件。"协同共生论"作为协同逻辑、共生状态的有机融合,为探索数字时代的组织和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春花 朱丽 刘超 徐石
数字时代管理实践中的无限链接、动态协同、范围经济、不确定性等特征向现有管理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实践界需要新的"范式革命"来帮助组织有效地应对数字化。为了解读数字时代组织面临的新困惑,帮助企业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本文提出了协同共生论。协同共生是指组织共生单元通过主动寻求协同增效,实现边界内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和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的动态过程。协同共生的本质是从无序到有序,协同共生论就是用于引导共生单元实现整体价值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即通过协同共生效应、架构、管理模型及价值重构关键要素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边界内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本文提出组织内共生、组织外共生及组织内外共生等三种共生态结构,并探讨了实现三种结构的机理、要素、模型与情境条件。"协同共生论"作为协同逻辑、共生状态的有机融合,为探索数字时代的组织和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鹏 刘根节
开放式创新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创新拘囿于只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创新和商业化的局限,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创新和商业化的过程。文章先对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模式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借助IBM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两个案例对开放式创新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理 余三定
高校人才培养是校内外多元利益主体"合作生产"的结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基础是多元参与,是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共治。协同共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一种新范式,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质量管理的环境,拓展了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类型。基于协同共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是:以质量标准协同各方利益,以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协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以制度创新推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
协同共治 人才培养质量 质量保证范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加权 朱国奉
我国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经历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演变过程。当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出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3者高度融合的"产教创一体化"育人模式,因为具有开支少、效率高、效果好等明显优势,成为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范式。新范式虽然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价值,但因其要素杂、环节多,其他高职院校在应用推广过程中,需要巧妙把握校企"双主体"培养复合型人才、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实战生态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
关键词:
协同育人 教育教学 创新创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麻昌华 唐鑫
“赋权”是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和学术讨论的主流范式,但其提供的研究视角和制度方案等都已无法满足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应及时予以调整。法律与技术“协同共进”范式是研究个人信息保护议题的另一种思路,其集结的科学共同体成员都将承诺在尊重和理解法律与技术各自特性和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寻求个人信息保护基础理论和保护路径的创新。该范式的形成不仅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而且有助于打破“赋权”范式的思维盲点,促进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交流协作,最终使我们获致一个比直接赋权更为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期刊] 求索
[作者]
鉴成
在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背景下,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战略目标,需要为新型制造范式的形成和扩散创造良好条件。采用结构演化理论对制造范式与能源基础协同演进进行历史分析,可以发现从散工制到工厂制到大规模生产再到柔性生产的制造范式转换背后,能源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中国制造业形成既能解决本土问题,又具备全球优势的新型制造范式,需要从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适应新工业革命的能源转型。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制造范式 能源转型 结构演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连国
从复杂性管理范式的视域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生态协同治理的主体,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网络机制,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基础,政府主导下的生态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特色,适应性管理和复合生态系统风险管理机制的结合。
关键词:
复杂性管理 生态管理 协同治理 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玲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为市场主体地位趋势下社会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供给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线索。然而既有的探索经验下,特殊的国家背景使PPP模式中国运用面临困扰:国有经济是国家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如何调适政府治理、国有资本以及非国有资本间张力,是整个创新尝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正视法定制度不完备和约束机制缺失的现实,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角度审视问题,或许能够为寻求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间平衡点,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青 吴念香 张坚雄 袁宜英
目前,来自公众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责的社会环境还不成熟,"升格至上"、"职称至上"、"考核至上"导致的教学质量观的"漂移",让高职院校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吸纳学生、企业、教师多元协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行为失去了方向。近年来,广东省着力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系统建设,旨在通过建立不同评价主体的跟踪评价标准或内容、开发相应的跟踪评价信息化管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组织内外协同开展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新知识生产范式条件下知识生产的跨学科、多主体和应用导向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并指引着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目标任务、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改革的方向。在新知识生产范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技术开发和实践为核心的协同目标任务,建立专业——专业集群——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链条、提升知识生产能力,在政府、院校和协同组织三个层面建立有利于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搭建开放、多元的协同创新组织平台,推进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大佑 汪延明 万文倩
在过去的十年中,数字媒体在消费者群体中普及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然而,有关数字媒体如何影响品牌管理的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数字时代改变了消费者与品牌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这种行为上的变化需要我们对品牌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品牌管理社区导向范式丰富了目前研究甚少的品牌管理实践领域,也为企业将品牌融入进消费者的数字化生活提供了途径。这一新范式将数字媒体纳入品牌管理的战略和职能中去,大大提升了品牌价值。
关键词:
品牌管理 范式 数字营销 营销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郁建兴 高翔 王诗宗 刘涛 黄飚 吴超
科技革命通过影响公共管理的实践场域与技术能力,而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互相表征。以往,科技革命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呈现弱连接状态。进入数字时代,数据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单元,推动数字革命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变革之间建立强连接。一方面,数据驱动的新模式系统地改变了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重新定义公共管理需要回应的治理难题。另一方面,数据贯通了公共管理的实践场域、治理工具和分析方法,凸显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工作流模式在公共治理工具选取和公共管理知识增长中的优先地位。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挑战了理论驱动在公共管理理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当然这不意味着基础假设在公共管理新研究范式中居于次要或从属地位。公共管理研究者仍然需要通过确立数据和算法治理的基础规则,确保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实践合法性和研究可行性。数据及其治理构成了科技革命和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双向塑造的强连接纽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珉
不同知识管理范式的基点是建立在未来不同于过去、也与现在不连续的基础上的。这种不一致决定了基于过去的、现在的范式基点、假设和经验可能不再正确和有效,依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断未来必须更加谨慎。未来的知识管理范式将是“社会知识的系统锁定”,这种知识管理范式将由全社会的知识工作者来创造,他们利用的是整个社会流动的知识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章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管理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尤其对于我国高等学校来说,在高校中落实知识管理战略不仅是其创新发展的有效支撑,也是高校提高竞争力和获得新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还是让高校更好适应相关管理任务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本文先阐述了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之后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学习管理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学校 管理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