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0)
- 2023(13418)
- 2022(11803)
- 2021(11133)
- 2020(9322)
- 2019(21289)
- 2018(21492)
- 2017(40901)
- 2016(22174)
- 2015(25031)
- 2014(24407)
- 2013(23809)
- 2012(21968)
- 2011(19463)
- 2010(19372)
- 2009(17568)
- 2008(16851)
- 2007(14697)
- 2006(12739)
- 2005(10721)
- 学科
- 济(82914)
- 经济(82831)
- 管理(66471)
- 业(63184)
- 企(54017)
- 企业(54017)
- 方法(36775)
- 数学(31265)
- 数学方法(30890)
- 农(22745)
- 中国(22555)
- 地方(21136)
- 技术(20158)
- 财(19963)
- 业经(19886)
- 学(17700)
- 理论(15419)
- 农业(15310)
- 制(14619)
- 贸(14100)
- 贸易(14089)
- 和(14017)
- 环境(13638)
- 易(13567)
- 技术管理(13216)
- 务(12682)
- 财务(12619)
- 财务管理(12596)
- 划(12451)
- 银(12298)
- 机构
- 学院(296405)
- 大学(296091)
- 管理(122318)
- 济(112139)
- 经济(109499)
- 理学(106304)
- 理学院(105111)
- 管理学(103363)
- 管理学院(102815)
- 研究(94637)
- 中国(70385)
- 京(63541)
- 科学(59860)
- 财(50468)
- 所(45659)
- 中心(44226)
- 业大(43944)
- 农(43788)
- 江(43275)
- 研究所(41713)
- 范(40708)
- 财经(40492)
- 师范(40386)
- 北京(39959)
- 经(36755)
- 州(36070)
- 院(35250)
- 农业(34021)
- 技术(32603)
- 师范大学(32547)
- 基金
- 项目(209481)
- 科学(165148)
- 研究(156616)
- 基金(149917)
- 家(129007)
- 国家(127863)
- 科学基金(111441)
- 社会(97100)
- 社会科(91853)
- 社会科学(91828)
- 省(83803)
- 基金项目(81204)
- 自然(72310)
- 教育(71827)
- 自然科(70623)
- 自然科学(70608)
- 划(69772)
- 自然科学基金(69325)
- 编号(65322)
- 资助(59852)
- 成果(52432)
- 创(47391)
- 重点(46063)
- 课题(44890)
- 发(44815)
- 部(44814)
- 创新(43458)
- 项目编号(40361)
- 科研(39284)
- 大学(39137)
- 期刊
- 济(122290)
- 经济(122290)
- 研究(85616)
- 中国(60123)
- 管理(45052)
- 学报(43706)
- 科学(41619)
- 农(39404)
- 教育(38816)
- 财(37866)
- 大学(33233)
- 学学(30850)
- 技术(27777)
- 农业(27716)
- 融(23493)
- 金融(23493)
- 业经(21297)
- 经济研究(18619)
- 图书(18410)
- 财经(18152)
- 科技(16967)
- 问题(15811)
- 经(15441)
- 理论(14868)
- 业(14820)
- 技术经济(14551)
- 实践(13883)
- 践(13883)
- 现代(13645)
- 资源(13642)
共检索到430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国秋 黄小勇
基于南昌市高新区构建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设想,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科研机构都有进驻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意愿。进驻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方式主要是租赁场所和购买土地,而且大多数会选择整体入驻。入驻机构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关注地理位置和信息中心,生活配套方面是技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公寓,政策支持方面是资金和税收优惠。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分阶段推进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构建;做好整体规划,打造智慧协同共生创新中心;完善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软硬件配套条件;优化协同共生创新中心的环境主体。
关键词:
协同共生创新中心 问卷调查 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邹小华
以政府搬迁形式来建设新区是我国城市空间拓展的典型形式。以省会城市南昌市府搬迁地红谷滩新区为例,考察并探讨了城市新区人气聚集的条件和问题。就目前而言,新区尚未达到预期的人气,其原因包括缺乏持续的现金流,缺乏空间层次的多样性与密度,生活、商务和通勤的高成本以及缺乏夜生活等。市府搬迁模式虽然有助于城市空间形态上的跨越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但也要因势利导,不可滥用。
关键词:
城市新区 政府搬迁 人气聚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学龙 叶秀英 赵小敏 聂兵兵 饶继发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总体按照“源地识别—廊道构建—生态网络优化”的主线展开,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指数模型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等方法进行廊道构建,并对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核心区、岛状斑块、孔隙、边缘区、环岛区、桥接区、支线七类景观空间用地中核心区面积最大,为880.62 km~2,占自然景观面积的73.99%;(2)生态源地共18处,总面积为750.60 km~2,占核心区的85.24%,主要分布为北部鄱阳湖区域、中西部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区域,源地类别上主要分为水域和林岭,生态源地之间连通性较好、生境质量较好;(3)阻力呈现由中部向北部、南部减少的趋势,中部阻力最大,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人类活动以及山体高程影响,对于生物物种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阻力作用;(4)构建153条生态廊道,总体分布于中部、西南以及北部区域,其中重要生态廊道为52条,基本串联各重要生态源地;(5)构建“2+7”生态核以及“蓝绿”双带,实现山水环抱、山水共融的生态网络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主城区居民游憩印象调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采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南昌市游憩意象的总体评价一般,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层面的意象评价内容;英雄城和生态城是南昌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性游憩意象,"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的两大核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受到居民的性别、居住时间和居住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游憩意象 特征 评价 南昌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本部 陈云 谢科范 梁东
高新区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探究高新区协同创新影响机理,构建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理模型,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该区创新型企业、高校和政府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逐层回归分析进行路径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协同创新模式的4个维度在协同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影响机理 东湖高新区 创新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新区 协同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主城区是城市户外游憩场所集聚、类型多样性强的地区,也是居民日常游憩的重点区域,在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空间认知研究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游憩空间认知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居民评价性游憩空间认知的总体特征与组合性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为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城区 游憩空间 空间认知 评价 南昌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细英
随着沿海中心城市开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内陆大中型城市也应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章以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区———南昌市东湖区为例,从分析“十一五”时期东湖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阐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东湖区核心竞争力提升、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南昌市各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优化结构、扶持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体制、规范管理等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中心城区 现代服务业 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燕雯
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温床,产业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南宁高新区发展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从区域创新优势就高新区的竞争力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丽 张华
高新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极。国内外经验表明,协同创新已成为衡量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依据国内各类高新区的发展阶段,可以从协同创新能力视角将其划分为成长型高新区与创新型高新区。文章基于成长型高新区的发展特征,按照需求互补与功能耦合机制构建以组织协同、功能协同、资源共享、制度协同为界面的成长型高新区协同创新系统框架,并由此规划产业集群、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与创新行为。
关键词:
协同 成长型高新区 网络 创新系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高新区 城市 互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南宁高新区 互动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柯玲
文章在分析产业创新与人才管理机制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利用AHP方法构建了产业创新和人才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赋权,然后以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修正,最后以耦合协调度为依据,研究了咸宁高新区近10年来产业创新和人才管理耦合状况,并对耦合机理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耦合机制 产业创新 人才管理 咸宁高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