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0)
- 2023(7751)
- 2022(6466)
- 2021(5765)
- 2020(4567)
- 2019(10403)
- 2018(10311)
- 2017(18785)
- 2016(10081)
- 2015(11368)
- 2014(11333)
- 2013(11368)
- 2012(11086)
- 2011(10161)
- 2010(10468)
- 2009(9533)
- 2008(9510)
- 2007(8749)
- 2006(8122)
- 2005(7818)
- 学科
- 济(46992)
- 经济(46951)
- 管理(30276)
- 业(27352)
- 企(20631)
- 企业(20631)
- 地方(18022)
- 中国(17395)
- 农(14204)
- 业经(13026)
- 方法(11775)
- 地方经济(10077)
- 农业(10030)
- 财(9962)
- 发(9830)
- 数学(9380)
- 银(9348)
- 银行(9329)
- 数学方法(9266)
- 融(9123)
- 金融(9123)
- 行(9120)
- 制(8816)
- 学(8515)
- 贸(8057)
- 贸易(8041)
- 环境(8015)
- 技术(7835)
- 易(7690)
- 发展(7233)
- 机构
- 学院(145302)
- 大学(143316)
- 济(57718)
- 经济(56280)
- 研究(55083)
- 管理(54167)
- 理学(44144)
- 理学院(43587)
- 中国(43409)
- 管理学(42917)
- 管理学院(42635)
- 科学(33084)
- 京(32607)
- 所(28633)
- 财(28154)
- 农(26263)
- 中心(25904)
- 研究所(25381)
- 江(25129)
- 范(21480)
- 北京(21432)
- 师范(21255)
- 州(20926)
- 财经(20531)
- 业大(20387)
- 省(20299)
- 农业(20152)
- 院(19761)
- 经(18430)
- 技术(17527)
- 基金
- 项目(90129)
- 科学(70130)
- 研究(68908)
- 基金(61952)
- 家(54109)
- 国家(53594)
- 科学基金(45221)
- 社会(42594)
- 社会科(40270)
- 社会科学(40263)
- 省(36996)
- 基金项目(32306)
- 划(30814)
- 教育(30539)
- 编号(29675)
- 自然(27398)
- 自然科(26730)
- 自然科学(26719)
- 自然科学基金(26229)
- 发(25884)
- 成果(25495)
- 资助(24846)
- 课题(21063)
- 发展(20744)
- 重点(20565)
- 展(20358)
- 创(18709)
- 部(18619)
- 项目编号(18371)
- 创新(17565)
共检索到253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志凌 方少红 邹晓珍
本文描述一种信息工作站,通过几个实例概述其应用效益,并由此构思出HUST协同信息工作站的发展计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莉 陈井安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问题的有效载体。四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近10年发展,在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但仍存在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需要不太相称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董红燕
采用双重差分法,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对比,以2015年为政策起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交通一体化发展及产业协同发展四个重点领域的政策中期效应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下降产生了较明显的作用,有效改善了京津冀三地的环境质量,促进了三地交通一体化发展,但尚未对产业协同发展产生明显影响。这与政府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导向和京津冀偏低的市场化水平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有效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缩小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发展差距;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高市场化水平,发挥市场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政策效应评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妮
尽管德国拥有一批历史悠久的中世纪大学,然而在今日鳞次栉比的世界著名大学之林中却难觅其身影。为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德国政府启动"卓越计划",力图打造一支"日耳曼的常春藤",重塑德国大学重要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本研究结合"卓越计划"实施前后德国大学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大学竞争文化和机制的转变、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德国大学在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等,探索"卓越计划"推出10年来的实施效果,展望"卓越计划"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大学科研 德国 卓越计划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昌平 张耀坤
信息化环境下国家开放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在分布、异构和动态的资源与技术环境下实现跨系统的信息服务协同。文章从协同信息服务的信息共享基础、协同技术基础与用户交互基础分析出发,探讨了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组织模式的形式,以及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中的资源组织和技术实现。
关键词:
跨系统 协同 信息服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万攀兵 杨冕 王怡怡
本文基于2001-2015年中国1246个县的面板数据,综合评估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降碳”与“增长”方面的协同效果。研究发现:CDM项目的引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其虽未降低区域整体碳排放水平,但显著抑制了当地高污染企业的碳排放,且对降低地区整体碳排放增速具有积极效果。机制分析显示,CDM项目的降碳效果取决于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综合作用。一方面,规模效应在贫困县的CDM项目中相对占优。相对于非贫困县而言,CDM项目显著增加了贫困县的碳排放,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替代效应在污染县的CDM项目中相对占优。相对于非污染县而言,CDM项目显著抑制了污染县的碳排放,但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上述发现对中国市场型减排工具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红亚 杜宏巍 高翔
以公司活动的基本要素为依据重新界定协同效应和协同成本的分类,以这一分类作为评价采取协同战略是否合理的14个指标,为确保各个指标之间不存在信息重叠现象和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进一步采用数学方法消除了上述指标的线性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协同半径的定义,视不同情况给出了6类协同战略。
关键词:
协同战略 协同效应 协同成本 协同半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莉莉
当前培智学校教师缺乏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障碍状况复杂,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需要协同教学,以更好应对综合课程的要求,并更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能力。培智学校协同教学可以按照"组建团队"、"集体备课"、"合作授课"、"共同评价反思"的程序来实施。实施过程中建议学校开设实验班,展现协同教学的成效;学校实行适度管理,体现协同教学的自主;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的地位,实现教学的协同。
关键词:
培智学校 协同教学 实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捷
<正>科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科技的研究立项、实验研究、成果孵化、投入使用等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没有健全稳定的金融支持体系,科技创新的步伐就会停滞不前,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就难以实现。科技金融出现的背景是传统金融体系无法适配科技创新发展的全部需要,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存在资金价格高、周期偏好短、风险偏好小、行业认知低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对传统金融体系进行革新,以更好地培育创新要素、支撑创新主体、放大创新效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刘邦凡 徐淼淼
作为政府转型的全新管理模式和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协同政务极大地推动了基于共赢思维的政府管理创新。本文首先从信息经济视角出发,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协同政务与传统政务的信息垄断相比,信息共享条件下政府信息资源的成本更低,而收益更大,管理效率更高;然后,构建了政府部门间的行为博弈模型并分析得出,政府各部门都采取协作策略可提高整个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共赢;最后,从法律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等多个维度提出推动协同政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奕 张向先
本文将协同商务和知识管理有机融合,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提出基于协同商务的知识管理系统,阐明其协同特性、功能模块和实现所需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知识管理系统 协同商务 知识管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新蕾 周凤飞 杨志刚 任静
协同教学能够集中团队成员的智慧,在西方日渐盛行。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文献检索课程、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交相辉映。文章探讨了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馆员和教师的角色划分,分析了该模式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馆员—教师协同教学 信息素养 高等教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丹 李少林
京津冀三地于2017年底联合印发《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煤改气、电"是"禁煤区"政策实施的标志性工程,"一刀切"式执法能否承担起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与促进绿色发展的使命,成为社会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煤改气、电"政策实施的实验组,河北省其余10个地级市为对照组,基于DID模型与PSM-DID模型对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电"政策实施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效果进行准自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城市与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差异性,"煤改气、电"政策主要通过作用于城市工业领域及农村"煤改电"消费行为从而推动绿色发展;"煤改气、电"政策显著降低了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对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压减效应虽然为负,但在统计上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煤改气、电"政策对人工煤气、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煤改气、电"政策使得农村用电量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在于"煤改电"式的能源转型政策并未产生需求响应行为,或是相对于燃煤取暖的高成本引发了农村节能行为的产生。"煤改气、电"政策应避免"一刀切"执法,着力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确保政策执行初期的补贴可持续性,使得化石能源转型驱动能源需求侧响应行为的微观作用机制畅通,最终实现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发展 煤改气、电 能源转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