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53)
2023(17047)
2022(14665)
2021(13541)
2020(11316)
2019(25507)
2018(25261)
2017(48009)
2016(25906)
2015(28645)
2014(28136)
2013(27663)
2012(25304)
2011(22914)
2010(23108)
2009(21576)
2008(20491)
2007(17851)
2006(15892)
2005(13897)
作者
(72666)
(60405)
(60001)
(57237)
(38514)
(29165)
(27279)
(23741)
(23122)
(21609)
(20691)
(20446)
(19255)
(19197)
(18698)
(18488)
(17886)
(17698)
(17419)
(17205)
(15078)
(14806)
(14555)
(13957)
(13650)
(13394)
(13339)
(13234)
(12269)
(11809)
学科
(119264)
经济(119164)
管理(79218)
(72277)
(62270)
企业(62270)
方法(46637)
数学(40066)
数学方法(39625)
地方(28821)
中国(28094)
(27026)
业经(25594)
(24853)
(24078)
技术(20758)
(19191)
农业(18297)
环境(18069)
理论(17778)
(17558)
(17052)
贸易(17038)
地方经济(16716)
(16386)
(16025)
(15376)
财务(15304)
财务管理(15275)
(15246)
机构
学院(361545)
大学(360817)
(148665)
经济(145529)
管理(145087)
理学(125854)
理学院(124456)
管理学(122410)
研究(122147)
管理学院(121746)
中国(90023)
(76360)
科学(75423)
(65587)
(60475)
(56395)
研究所(55200)
中心(54734)
(52959)
财经(52539)
业大(51443)
(48440)
师范(48030)
(47560)
北京(47444)
(45081)
经济学(44314)
(43107)
农业(41127)
经济学院(39535)
基金
项目(249404)
科学(197229)
研究(184542)
基金(179796)
(155912)
国家(154624)
科学基金(133615)
社会(117633)
社会科(111407)
社会科学(111376)
(99525)
基金项目(95559)
自然(85648)
教育(84357)
自然科(83583)
自然科学(83566)
(82505)
自然科学基金(82031)
编号(75213)
资助(72710)
成果(60251)
重点(56065)
(54818)
(54335)
(54325)
课题(52335)
创新(50577)
国家社会(47856)
科研(46925)
教育部(46718)
期刊
(168656)
经济(168656)
研究(107229)
中国(70263)
管理(55137)
学报(53147)
科学(51002)
(49316)
(47361)
教育(41378)
大学(40249)
学学(37872)
农业(33229)
技术(32992)
(28889)
金融(28889)
经济研究(27451)
业经(27129)
财经(25426)
(21836)
问题(20655)
技术经济(19436)
科技(18675)
图书(18060)
(17477)
资源(17035)
商业(16539)
理论(16507)
现代(16504)
统计(16141)
共检索到53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学海  王崇举  
协同创新是扩散创新成果、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路径,政府的"有为治理"与市场的"有效配置运行"缺一不可。长江经济带肩负打造东中西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带、引领带的空间布局功能。文章选取2000-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单元、行政区域的非一致性和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各省市创新过程中存在强烈的地方利益驱动,省际创新能力与绩效差异明显,沪、苏、浙创新绩效明显超过其他省市,鄂、川、渝和湘、皖等地域单元创新绩效处于第二梯队,而赣、云、贵创新绩效排名靠后,综合评价结果较差,阻碍了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区域协作治理体系,强化引致协同创新合作的动力形成、传导扩散、利益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实现省际创新绩效的跨行政边界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自主创新绩效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方法,计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及其内部36个城市的自主创新投入、自主创新产出和综合得分值,分析了区域整体和内部城市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整体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不高,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部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雁  张海丰  王琳  
选取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创新体系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R&D等创新资源投入对城市的创新成果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各城市的投入—产出绩效存在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广州、佛山、南宁、柳州和肇庆5个城市创新绩效水平较高,处于第一梯队;梧州、百色、云浮3个城市创新绩效处于第二梯队;贵港、来宾、崇左3个城市处于第三梯队。最后,针对影响创新投入—产出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艳  汪徐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出区域创新绩效,再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出发,实证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化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高级化对创新绩效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分别回归发现,合理化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显著,但高级化对区域创新绩效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在上游中游地区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由此,在长江经济带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应当重视推动合理化变迁,理性看待高级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友金  易秋平  贺灵  
采用2005—2015年长江沿岸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各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并实证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对各省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创新绩效处于改善状态,但整体水平偏低;企业与科研院所各自内部协同、政府的支持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影响系数较大,而产学研全面协同及高校自身内部协同的影响力却不及预期;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地区市场化水平在区域创新中也发挥着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及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郁鸿胜  
长江全长6 397千米,是世界第三大长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九省二市。2015年,其土地面积为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3%;人口为5.9亿,占全国的43.7%;国内生产总值为30.53万亿元,占全国的45.12%,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不同类型区的巨型经济带,放眼全球,受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卜亚  
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并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中部与西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差距较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开放水平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途径来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  陈英杰  
以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为例,创新性地将主成分分析法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Tobit模型结合,对2007—2016年间水资源的经济、环境、综合绩效进行计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有必要将环境、社会福利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沿江城市的三种绩效值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财政自给率、政府管制力度、人口密度、产业优化度都会对水资源投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水资源绩效的建议和策略,补充了水资源绩效评价的理论层面,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中蕴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更大程度释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智君  张高琼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产出导向型BCC模型及"超效率"模型,根据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相对较优水平;但长江经济带内部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且主要问题为纯技术效率无效;除苏浙沪三省份规模收益不变外,经济带内各省份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且财政政策普遍实施较好,发展前景良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地区创新绩效,但随着高新区产业集群逐渐走向成熟,想继续通过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创新,效果已不再明显。鉴于此,本文从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高新区服务业配套、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和合理安排高新区软、硬件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文  陈继琳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瓶颈与短板,绿色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基于经济-环境-社会(EES)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明确绿色创新内涵和价值维度的基础上,将绿色创新绩效分解为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并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环渤海经济带为例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分析绿色创新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各维度的协调发展程度。为进一步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颖  尹少华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流域沿线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污染跨区扩散现象严重,行政区碎化且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治理体系呈相对“结构化割裂”特征。基于多层级治理视角,从高位统筹、机构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纵向构建四个治理层级,强调层级间的交互关系;横向建立“市场—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并强调层级内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多层级、多主体的网格化协同治理组织框架。新的协同治理体系采取“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叠加”方式构建的整体治理体系,由统分结合的生态治理府际竞合权力配置结构、“四层级+三主体”的网格化协同组织结构、生态治理过程中跨层级执行协同系统等构成,采取公司化运作的多维生态治理机构,以治理问题库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多层级协同治理模式,全面融合“治理目标、治理方案、利益协调、利益主体”,有效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颖  尹少华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流域沿线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污染跨区扩散现象严重,行政区碎化且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治理体系呈相对“结构化割裂”特征。基于多层级治理视角,从高位统筹、机构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纵向构建四个治理层级,强调层级间的交互关系;横向建立“市场—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并强调层级内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多层级、多主体的网格化协同治理组织框架。新的协同治理体系采取“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叠加”方式构建的整体治理体系,由统分结合的生态治理府际竞合权力配置结构、“四层级+三主体”的网格化协同组织结构、生态治理过程中跨层级执行协同系统等构成,采取公司化运作的多维生态治理机构,以治理问题库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多层级协同治理模式,全面融合“治理目标、治理方案、利益协调、利益主体”,有效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