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3)
- 2023(6815)
- 2022(6050)
- 2021(5533)
- 2020(4946)
- 2019(11661)
- 2018(11647)
- 2017(22764)
- 2016(12295)
- 2015(14163)
- 2014(14483)
- 2013(14475)
- 2012(13484)
- 2011(12431)
- 2010(12484)
- 2009(11770)
- 2008(11907)
- 2007(11121)
- 2006(9658)
- 2005(8499)
- 学科
- 济(55583)
- 经济(55432)
- 管理(35890)
- 业(34233)
- 企(29358)
- 企业(29358)
- 方法(28484)
- 数学(23241)
- 数学方法(23032)
- 农(14948)
- 中国(13488)
- 业经(12732)
- 财(12701)
- 学(12320)
- 和(11369)
- 地方(11365)
- 理论(10809)
- 贸(10730)
- 贸易(10730)
- 易(10406)
- 农业(9420)
- 制(9253)
- 技术(8573)
- 务(7599)
- 财务(7576)
- 财务管理(7554)
- 企业财务(7113)
- 银(7102)
- 银行(7082)
- 划(6993)
- 机构
- 大学(188199)
- 学院(185321)
- 济(75431)
- 管理(73920)
- 经济(73765)
- 理学(63899)
- 理学院(63200)
- 管理学(62135)
- 管理学院(61783)
- 研究(60207)
- 中国(44274)
- 京(39014)
- 科学(37742)
- 财(33908)
- 农(31557)
- 所(30783)
- 中心(28594)
- 江(28254)
- 业大(28003)
- 研究所(27975)
- 财经(27345)
- 范(25692)
- 师范(25486)
- 农业(25028)
- 经(24601)
- 北京(24250)
- 经济学(22946)
- 州(22374)
- 经济学院(20821)
- 院(20570)
- 基金
- 项目(122257)
- 科学(96422)
- 研究(89457)
- 基金(88884)
- 家(76707)
- 国家(76090)
- 科学基金(65380)
- 社会(58221)
- 社会科(54070)
- 社会科学(54047)
- 省(48067)
- 基金项目(47640)
- 教育(41758)
- 自然(41647)
- 自然科(40708)
- 自然科学(40696)
- 划(40421)
- 自然科学基金(40008)
- 编号(37752)
- 资助(35827)
- 成果(31727)
- 部(27558)
- 重点(27118)
- 发(25962)
- 创(25499)
- 课题(24782)
- 创新(23786)
- 教育部(23754)
- 科研(23649)
- 项目编号(23415)
共检索到269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波 郑志华
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K12教育论坛作为虚拟学习社区代表,分析各问题讨论式帖子间的内在交互联系,并用社群图揭示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建构过程,从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三大方面分析协作知识建构的特征,以探讨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如何进行有效的协作知识建构。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协作知识建构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清堂 张妮 朱姣姣
教师工作坊是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一种教师研修模式。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某教师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形成的互动网络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网络基本属性特征、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四个指标分析教师工作坊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成员的社会交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工作坊开展活动过程中,承担组织角色的坊主以及承担辅导角色的组长在讨论中缺少积极交互,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和辅导作用,使学习共同体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因此,某些积极性较高的成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工作坊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控制者,提高了群体的交互积极性,促进了信息和知识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共享,有利于知识的再生,促成教师工作坊中共同智慧的产生,完成对这一主题的知识建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柳瑞雪 石长地 孙众
为了探究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上的协作学习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MOODLE平台和微信平台的协作学习新模式。以某高校78名大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MOODLE平台和微信平台上学生协作互评所形成的交流网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协作学习情况。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学习平台影响着学习者交流的活跃程度,与微信平台相比,MOODLE平台能更好地促进协作交流与互动;无论是在MOODLE平台还是在微信平台,都有核心学生充当着小组协作中的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与微信平台相比,MOODLE平台上协作小组团结度更高,凝聚力更强;两种学习平台促进协作学习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辞晓 张文梅 何歆怡 陈丽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勇 赵凤梅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日益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作者参与的一门网络课程为实例,从学习论坛、留言板等协作学习工具被使用频次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网络协作工具的应用状况和师生的交互程度。同时,提出一定的教学参考建议。
关键词:
网络教学 协作学习 CMC学习工具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雪
网络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缺少交流环境、感觉孤独困惑、预期的学习进度受到干扰等问题。近几十年的认知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协作学习社区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协作学习的含义、作用以及建立成功的网络协作学习社区的要素。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我们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部分网络学习小组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对象以发展比较成熟的小组为主,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两个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了解了这些小组在学习内容、技术和社交三个方面的成功因素。同时,我们对尚未融入协作学习社区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与比较成功的小组进行辅助的对比论证。本研究发现,发展良好的网络外语协作学...
关键词:
网络外语学习 协作学习 社交技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冬梅 鲁若愚
设计了基于预期和规范规则的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并利用仿真方法进一步分析创业网络中的信息博弈协作行为。仿真结果显示:在创业网络中,采取合作策略的创业者的成功率一直大于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创业者。指出在创业网络中有效利用和管理创业者的信用度会使创业网络中的信息交互行为更为规范和有效。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邓超 赵小亚 李兴旺
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下行协作网络,首先研究不同链路采用不同衰落信道的固定增益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 AF)中继系统模型,同时考虑硬件损伤和信道估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在接收端采用选择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 SC)算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给出不同用户信息的中断概率的确切和渐近闭式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硬件损伤和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柳瑞雪 石长地 孙众
学生知识建构水平作为衡量网络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知识建构角度出发,结合在线学习平台Moodle和移动学习平台微信,对学生在两种学习平台上的协作交流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混合式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群体与个体的知识建构层次。本文以某高校大三的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学生群体与个体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层次进行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在小组协作评论过程阶段,学生使用Moodle平台进行小组协作评论质量高于微信平台,Moodle平台上学生整体可以达到中层协作知识建构水平,微信平台上学生整体可以达到浅层协作知识建构水平,但两个平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琳 孙卫华
近些年,网络教研活动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研究者的关注。好看簿作为Web2.0大家庭的一员,吸引了很多教师基于该平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以好看簿平台中淄博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群组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网络教研成员还是处于观望、沉默状态;专家对网络教研群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设计、管理网络教研活动,并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仍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究与实践的。因此,希望本研究能对利用Web2.0开展网络教研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网络教研 社会网络分析 好看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建高 张敏 朱兰亭 王敏 张杰
在对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析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结构,对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社团结构、结点度、桥、割点、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丰富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机制基础理论。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协同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伟希 陶乃航 郭吉安
从某科研团队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成员间的知识交流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关可视化工具绘制出团队成员间的知识交流图。然后从整体结构、节点中心度、小团体等角度来分析该科研团队的知识交流共享状况,发现团队中的关键人物、知识流动的瓶颈和孤立点。这些信息有助于发现组织的知识共享问题与特点,可以作为组织改善知识共享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法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才唤
文章在分析合著、引文、博客现象与人际网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合著现象为例,以某大学信息管理系全体教师为起点的合作网络为研究对象,主要应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分析阐述了社会网络分析在隐性知识地图构建中应用的一般方法、步骤和注意点。得出如下几条结论:①作者合著现象是我们获取其真实社会网络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其合著网络的分析是构建隐性知识地图的一种有效方法;②构建的隐性知识地图是否合适,问题解决是否彻底,可以考虑我们的成本控制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③合著频次能比较有效反映作者关系密切程度,对其进行限定可以找到更为适合的专家;④对合著网络可以进行局部研究,使得网络关系更加清晰,问题解决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彤 时艳琴
首先介绍了专家知识地图的概念,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创新活动对其新的应用需求;然后阐述了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二者的结合在科研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最后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中心度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等方法,结合实例对专家知识地图中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跨学科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中选择权威人物、避开人际关系干扰以及科研合作关系状况分析等具体方法。
关键词:
专家 知识地图 社会网络分析 应用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长玲 纪雪梅 支岭
隐性知识的难以评价,使得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中的关键人物不易识别。为了识别对企业内部知识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员工,探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点出度、特征向量、权力指数、中间度等指标识别知识传播网络中的知识专家。结合案例分析说明知识专家识别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各指标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