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5)
- 2023(1894)
- 2022(1713)
- 2021(1565)
- 2020(1454)
- 2019(3266)
- 2018(3159)
- 2017(5472)
- 2016(3482)
- 2015(3897)
- 2014(3967)
- 2013(3937)
- 2012(3643)
- 2011(3268)
- 2010(3256)
- 2009(3152)
- 2008(2942)
- 2007(2774)
- 2006(2275)
- 2005(1930)
- 学科
- 济(11146)
- 经济(11140)
- 管理(7490)
- 业(6624)
- 学(5976)
- 企(5874)
- 企业(5874)
- 方法(5741)
- 数学(5155)
- 数学方法(5028)
- 环境(2603)
- 农(2568)
- 地方(2567)
- 财(2415)
- 和(2395)
- 业经(2297)
- 中国(2227)
- 生态(2207)
- 物(2175)
- 水产(1798)
- 农业(1796)
- 理论(1721)
- 植(1716)
- 资源(1714)
- 植物(1703)
- 生物(1629)
- 务(1615)
- 财务(1609)
- 财务管理(1603)
- 及其(1592)
- 机构
- 大学(50688)
- 学院(50082)
- 研究(20208)
- 科学(18035)
- 农(16631)
- 管理(15681)
- 中国(13856)
- 济(13593)
- 理学(13587)
- 业大(13364)
- 农业(13348)
- 理学院(13335)
- 经济(13148)
- 管理学(12714)
- 管理学院(12660)
- 所(12001)
- 京(11785)
- 研究所(11450)
- 室(9347)
- 农业大学(8905)
- 实验(8900)
- 中心(8847)
- 实验室(8593)
- 省(8242)
- 重点(8182)
- 江(8124)
- 技术(7991)
- 院(7787)
- 北京(7220)
- 业(7042)
- 基金
- 项目(38972)
- 科学(28678)
- 基金(26370)
- 家(25636)
- 国家(25448)
- 研究(21834)
- 科学基金(20280)
- 省(17162)
- 自然(16038)
- 自然科(15642)
- 自然科学(15630)
- 自然科学基金(15284)
- 划(14618)
- 基金项目(13721)
- 资助(11663)
- 社会(11401)
- 科技(10751)
- 社会科(10717)
- 社会科学(10708)
- 计划(10588)
- 教育(10016)
- 重点(9742)
- 发(8288)
- 科研(8240)
- 专项(7825)
- 编号(7727)
- 创(7343)
- 部(7112)
- 创新(7028)
- 业(6727)
共检索到70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海生 廖津 秦小明 曹文红 陈忠琴 高加龙 郑惠娜 章超桦 梁远维 陆韵琪 杨维
为挖掘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高值化利用的潜力,选用复合蛋白酶水解华贵栉孔扇贝的闭壳肌,探讨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酶解物(Enzymatic hydrolysate of Chlamys nobilis adductor muscle, EHCA)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以空腹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含量、肝脏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等为指标,评价EHCA对正常小鼠体内辅助降血糖功能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HCA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酶解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EHCA能增强小鼠的糖耐量,并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丙二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复合蛋白酶能够有效酶解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其酶解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辅助降血糖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辅助降血糖海洋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酶解 华贵栉孔扇贝 降血糖活性 抗氧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元勇 刘金洋 刘慧慧 张龙 刘俊荣
虾夷扇贝的捕后处置对闭壳肌的硬化产生重大影响,而硬化又是影响闭壳肌生食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延长虾夷扇贝死后硬化发生时间,通过宰杀前暂养,缓解捕后胁迫对后期闭壳肌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为3组(对照组、暂养3 d组和暂养7 d组),然后去壳取闭壳肌进行07 d冰藏,分析闭壳肌在贮藏过程中的僵直情况、ATP关联物、K值、p H值、糖原及水溶性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否经过暂养,冰藏3 d内K值均低于5%,可以满足生食要求。经过暂养,闭壳肌中ATP的含量略有升高,暂养7 d组>暂养3 d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捕后处置 闭壳肌 生食 硬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奕达 封杰 刘行 王文杰 潘英
为进一步研究扇贝属间远缘杂交的可行性,以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作为亲本,建立了两种扇贝的正交组MH、反交组HM、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对各实验组的胚胎发育速度、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和幼虫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各实验组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的影响,并尝试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杂交组浮游幼虫的生长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正反杂交均可获得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朱晓闻 王辉 陈静 孙小真
采用双性状选择方法在经群体继代大壳高选育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南部亚种F3养殖群体中进行闭壳肌定向选育,以评价闭壳肌的选择效果和现实遗传力,为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壳高为第一选择性状、体质量为第二选择性状、壳高选择压力为10%、体质量选择压力为1%情况下,正、负向选择组、对照组在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壳长增长率、中培期存活率、成体各形态参数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稚贝育成率、养成期存活率、成体各质量性状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对照组>负向选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玺 王庆志 许有燊 滕炜鸣 陈炜 刘卫东 于佐安 张明 周遵春
以虾夷扇贝闭壳肌重量与脂肪酸组成为主要筛选指标,通过对不同选育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在筛选出闭壳肌高出柱率家系的同时,以EPA、DHA和ω-3/ω-6脂肪酸比值等重要营养性状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家系筛选。结果显示,在12个选育家系中,B04、B05、B10家系的出柱率优势最显著;各家系闭壳肌的EPA+DHA占总脂肪酸45%以上,ω-3/ω-6脂肪酸比值范围为10.94~12.69,家系B03、B05、B06、B07、B10、B11与B12在闭壳肌脂肪酸含量上具有更高选育价值;综合分析,判定B05和B10为虾夷扇贝闭壳肌高出柱率且高品质脂肪酸家系。研究表明,虾夷扇贝的生长与闭壳肌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相关性,以闭壳肌脂肪酸含量与生长性状指标进行虾夷扇贝复合性状选育是可行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扇贝选择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家系 育种 闭壳肌 脂肪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王慧丽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酯酶的活性,并研究底物、抑制剂、激活剂、温度、pH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及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清与血细胞中均存在酯酶,且血细胞中的酶活力高于血清。血清与血细胞中酯酶的最适作用底物有所不同,血清中为α-醋酸萘酯,而血细胞中为α-丁酸萘酯。当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5;以α-丁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8.0。以α-醋酸萘酯及α-丁酸萘酯为底物分别测定酶的热稳定时,酶活力变化相似,在20℃时活力最高,而后缓慢下降。栉孔扇贝血淋巴中酯酶属中温型...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血淋巴 酯酶 酶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俊 高静 谢军 郑向南 谢莉萍 张荣庆
为研究栉孔扇贝贝壳形成机理,首先应用质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几丁质酶在栉孔扇贝贝壳的蛋白质组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栉孔扇贝几丁质酶的c DNA,全长共1587 bp,可编码439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的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几丁质酶具有保守的几丁质酶特征结构域。组织表达分析表明,栉孔扇贝几丁质酶在外套膜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外套膜边缘的表达量高于外套膜中心,推测其参与了贝壳的形成。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贝壳损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水平呈现下调趋势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几丁质酶 生物矿化 有机框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忠 刘俊荣 田元勇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虾夷扇贝品质变化与其肌肉蛋白质生理特性变化间的关联,本研究以虾夷扇贝2个可食部肌肉为研究对象,以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为指标(Ca2+-ATPase,M g2+-ATPase),对扇贝肌原纤维蛋白(M f)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探索。首先,分别提取闭壳肌肌原纤维(A-Mf)和外套膜肌原纤维(M-Mf);然后,考察了不同因素(离子强度I、p H、温度)对Mf的ATPase活性的影响规律;对A-Mf及M-Mf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比较了闭壳肌和外套膜肌原纤维蛋白ATPase的失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虾夷扇贝闭壳肌与外套膜的Mf的理化性质相似,A-Mf与M-Mf的p I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存善 常亚青 曹学彬 刘小林 王诗欢 徐高蓉 银学祥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
关键词:
虾夷扇贝 体形性状 解剖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娴丽 孙耀 武晋宣 尹晖 徐林梅
通过天然饵料条件下的室内流水法,测定并计算了栉孔扇贝氮、磷排泄物的排泄量及温度和壳长对其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对栉孔扇贝排泄物中各种形态的N、P含量与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扇贝排泄物中VDTN、VPTN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4.94~248.28μg.(h.ind)-1、1.47~84.08μg.(h.ind)-1,VDTP、VPTP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007~42.54μg.(h.ind)-1、0.916~17.78μg.(h.ind)-1。DTN、PTN占总氮排泄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7.2%、22.8%,其中氨氮占50.8%;DTP、PTP占总磷排泄量的百分比分别...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氮 磷 排泄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胞内胞外活性氧自由基(ROI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氨氮胁迫下,胞内胞外活性氧含量都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继续增加到 20~40 mg/L时,胞内外活性氧含量都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不同氨氮浓度下两种酶活性也不同,当氨氮浓度为1 25~20 mg/L时,CAT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 40 mg/L时,CAT活性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1 25~ 5 mg/L时,S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当浓度为10~40 mg...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氨氮 血淋巴 活性氧 抗氧化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戴继勋 任建峰 董迎辉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关键词:
Vc 栉孔扇贝 水解酶 抗氧化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婧 战文斌
采用石蜡切片和单克降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栉孔扇贝稚贝血细胞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定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存稚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闭壳肌、肾等处观察到大量血细胞,心脏位于消化腺与闭壳肌之间,闭壳肌、消化肓囊、肾等附近有血窦,血管分布于消化腺、胃、肾、直肠等处,有二个血窦,闭壳肌附近有一膨大突出的囊状组织,外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其内壁血细胞密布层叠,分裂增生,形态多样,腔内充满了基质,靠近闭壳肌一侧有管道相通,并向闭壳肌等器官不断输送成熟的血细胞,该组织结构特点类似血细胞生发中心,并随着扇贝的生长发育逐渐膨大增生,据其结构特点及内部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免疫特性可初步定为栉孔扇贝的造...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稚贝 单克隆抗体 造血组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妙峰
体外仿生消化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体外仿生消化法应用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以下简称扇贝)中镉(Cd)生物可给性分析的前处理工序(Cd暴露水平较高),即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加入消化液所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含消化酶),探讨扇贝体内Cd在胃肠中的释放机制。结果显示,各体外仿生消化液单独作用于扇贝时,Cd溶出平衡时间顺序依次为:仿生唾液>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而溶出量大小顺序为: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唾液,仅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Cd溶出时的ln C–t呈线性相关(R~2=0.9530和R2=0.8891)。因此,Cd在唾液或胃液中溶出时的关键因子是...
关键词:
镉 体外仿生消化 生物可给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加云 苗晶晶 李学平
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海水石油烃质量浓度分别为0.05 mg/L,0.30 mg/L,0.50 mg/L和1.00 mg/L,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30 d,分别在0,0.5 d,3 d,6 d,10 d,15 d,21 d和30 d取样,测定其消化盲囊、鳃丝和血淋巴部分免疫酶活性和细胞稳定性指标。结果显示,低浓度0.05 mg/L处理组,各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0.30 mg/L和0.50 mg/L处理组中,消化盲囊和鳃丝的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在实验期间显著升高(P<0.05);在高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