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2)
- 2023(3899)
- 2022(3350)
- 2021(3169)
- 2020(2770)
- 2019(6116)
- 2018(5817)
- 2017(10157)
- 2016(5898)
- 2015(6721)
- 2014(6627)
- 2013(6427)
- 2012(6086)
- 2011(5681)
- 2010(5605)
- 2009(5193)
- 2008(5214)
- 2007(4637)
- 2006(4165)
- 2005(3853)
- 学科
- 济(19058)
- 经济(19001)
- 管理(12813)
- 业(11467)
- 学(9355)
- 企(8765)
- 企业(8765)
- 方法(6312)
- 农(6110)
- 地方(5966)
- 制(5871)
- 数学(5317)
- 数学方法(5205)
- 中国(5107)
- 财(4745)
- 税(4125)
- 业经(4081)
- 壤(3913)
- 体(3904)
- 土壤(3899)
- 农业(3895)
- 税收(3813)
- 收(3778)
- 森(3648)
- 森林(3648)
- 林(3625)
- 贸(3587)
- 贸易(3582)
- 土地(3547)
- 环境(3486)
- 机构
- 大学(86851)
- 学院(85676)
- 研究(37975)
- 济(28484)
- 科学(28222)
- 经济(27742)
- 中国(26887)
- 管理(26517)
- 农(24397)
- 理学(22330)
- 理学院(21943)
- 所(21864)
- 管理学(21294)
- 管理学院(21132)
- 研究所(20466)
- 京(20176)
- 业大(19398)
- 农业(19041)
- 中心(16439)
- 省(14887)
- 院(14866)
- 财(14234)
- 江(13887)
- 北京(13250)
- 室(13121)
- 农业大学(12325)
- 科学院(12285)
- 范(12166)
- 实验(12146)
- 师范(11970)
- 基金
- 项目(64113)
- 科学(47844)
- 基金(45252)
- 家(44814)
- 国家(44538)
- 研究(39355)
- 科学基金(34284)
- 自然(25292)
- 自然科(24517)
- 自然科学(24504)
- 省(24458)
- 基金项目(24201)
- 自然科学基金(24012)
- 划(22762)
- 社会(22703)
- 社会科(21284)
- 社会科学(21276)
- 资助(18273)
- 教育(16703)
- 重点(16258)
- 计划(15433)
- 科技(15121)
- 编号(14330)
- 发(14094)
- 科研(13169)
- 部(12865)
- 创(12385)
- 专项(11926)
- 创新(11829)
- 成果(11483)
共检索到129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向元彬 胡庭兴 张健 涂利华 李仁洪 雒守华 黄立华 戴洪忠
从2008-03至2009-02,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中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林分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低出现在1月,且密度为883株.hm-2(1.5 m×8 m)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2 222株.hm-2(1.5 m×3 m)的最小;②2008年4、7、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883株.hm-2>1 333株.hm-2>2 222株.hm-2,且7月>4月>10月;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10 cm根系生物量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林分密度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杨万勤 李仁洪 胡畅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巨桉人工林进行为期14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量为0(CK),5(L),15(M)和30(H)g N·m-2a-1,共4个处理。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土壤呼吸速率均为1月最低,7月最高;施氮处理3个月后,随着施氮浓度增加,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效应明显,如7月份L,M和H处理较CK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8.80%,22.62%和33.17%;氮沉降使该巨桉林分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量增加了11.93%~30.82%;2008年4,7和10月土壤呼...
关键词:
氮沉降 巨桉 土壤呼吸 华西雨屏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谭一波 唐洁 何峰
坡位的差异会引起许多土壤微环境等因子改变,存在影响土壤呼吸的可能。研究以桂东红锥人工林为对象,测定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不同坡位下土壤呼吸动态,并对其控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不同坡位下红锥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夏高冬低;红锥人工林土壤呼吸呈现出随坡位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中、上坡位分别高出下坡位8.54%、12.99%。土壤有机碳、全氮随坡度升高而减少,但坡位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呼吸主要受土壤温度所控制,土壤湿度与土壤呼吸间无显著相关性。坡位间土壤呼吸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所接受光照时长的差异所引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田松岩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孙志虎
为探明密度调控对北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林分密度P1(300350株/hm2)、P2(500550株/hm2)、P3(600650株/hm2)和P4(850900株/hm2),使用LI-64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其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末,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CO2排放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王志超 杜阿朋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方式去除林下植被,并以未去除为对照。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土壤温度和湿度(5 cm深处)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结果】物理和化学去除林下植被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化学去除的根系呼吸除外)(P<0.01),且物理去除的土壤总呼吸速率(3.45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4.15μmol·m-2·s-1)(P0.05),根系呼吸速率表现为物理去除(1.02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1.37μmol·m-2·s-1)(P<0.05)。凋落物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39.40%、26.34%~31.29%、30.10%~39.40%。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最高值出现在雨季(4—10月),根系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在7—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双因子拟合模型最优,能解释土壤总呼吸速率变异的75.1%(物理去除)、60.9%(化学去除)、57.1%(对照);凋落物呼吸速率时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湿度调控;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从大到小依次为物理去除(2.12)、化学去除(1.95)、对照(1.93)。【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通过改变林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且物理去除林下植被相比于化学去除能更大程度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降低森林土壤碳排放。图4表3参4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高保丹
【目的】研究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量的响应,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测定对照(CK,0g/(m~2·a))、低氮(L,5g/(m~2·a))、中氮(m,15g/(m~2·a))和高氮(H,30g/(m~2·a))4个氮沉降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以及氮沉降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模拟氮沉降处理4次后,各氮沉降处理开始表现出对CO_...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氮沉降 土壤呼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罗京 庞凤艳
运用Li-815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昼夜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探讨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点和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组分呼吸通量均呈单峰昼夜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呼吸通量昼夜内波动幅度远大于矿质土壤,尤其在春秋两季;根呼吸昼夜内波动幅度在5和10月份较大,其他月份较小;昼夜内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有波动,枯枝落叶和根呼吸通量的波动均表现出春秋两季较大、夏季较小的特点,矿质土壤则有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均值表现出显著的月际变化特点,与温度的月际变化正相关;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林分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巩大鹏 毕华兴 王劲峰 赵丹阳 黄靖涵 宋艺琳
[目的 ]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晋西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500、1 000、1 500、2 000、2 500株·hm~(-2))刺槐人工林,测定和分析叶片、枯落物、土壤的养分。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密度对三者养分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密度增加,刺槐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叶片C∶P、N∶P先降低后增加;枯落物的C、C∶N、C∶P、N∶P随着密度先减少后增大,N、P则先增大后减少;土壤C、P、N含量及C∶P、N∶P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C∶N随密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林分密度下,叶片N∶P均大于14,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中除了叶片N、C∶N以外,均存在不同的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不同林分密度下,叶片N∶P均大于14,说明研究区刺槐人工林主要受到P限制;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刺槐人工林的养分循环及其分配和化学计量特征;在密度为1 000~1 500株·hm~(-2)的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含量最高,养分限制最弱,枯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为适宜经营密度。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刺槐 养分循环 化学计量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光军 田大伦 朱凡 闫文德 郑威 李树战
用LI-COR-6400-09测定并研究湖南长沙樟树人工林生长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樟树林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5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一致,2者呈显著指数相关,P=0.003;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显著,呈不规则曲线波动,平均呼吸速率为4.0μmolCO2.m-2s-1,与5cm深处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指数相关,拟合方程为y=0.3242e0.1064x,R2=0.903,P=0.001,与5cm土壤湿度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模拟方程为y=-0.0261w2+1.869w-28.406,R2=0.436,P=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世兴 黄从德 向元彬 韩博涵 肖永翔 唐剑东
【目的】探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原位试验,设置氮沉降(N)、减少降雨(R)、增加降雨(W)和对照(CK)4个处理,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01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为期1年的观测,并对以上3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在试验处理的第13个月测定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结果】(1)N、R和W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CK降低了29.53%,12.26%和21.18%,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3
关键词:
氮沉降 降雨 土壤呼吸 天然常绿阔叶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炎 许行 吴小云 张志强
【目的】确定不同降雨模式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响应差异及其原因,为精确预测和模拟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循环的过程和陆地碳汇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两年(2018—2019年)土壤呼吸及其组分(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进行连续测量,并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对降雨进行分类,探究自然降雨过程对环境因子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1)土壤呼吸速率在长历时小雨、中历时小雨和短历时大雨下分别降低41.6%、36.3%和45.8%,异养呼吸速率分别降低60.5%、41.2%和85.1%;自养呼吸速率在长历时小雨和中历时小雨下分别降低了11.7%和30.0%,在短历时大雨下提高了72.5%。(2)异养呼吸对降雨的响应更快且雨后变化幅度更大。(3)降雨事件通过改变土壤湿度影响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在降雨前后变化不显著。【结论】随着降雨强度增加或降雨持续时间的延长,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受到的抑制效果愈发显著,且相较于自养呼吸,异养呼吸对降雨的响应更为敏感,降雨主要通过改变异养呼吸来影响土壤呼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杨利林 张志 徐伟
【目的】研究林分密度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及基质质量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直径3~5mm的枝),部分凋落物在65℃烘干至恒质量并测定含水量、纤维素、木质素、C、N、P;部分自然风干后装入尼龙分解袋中,将分解袋置于稀疏(833株/hm2,株距×行距=1.5m×8m)、中密(1 333株/hm2,株距×行距=1.5m×5m)和高密(2 222株/hm2,株距×行距=1.5m×3m)巨桉林中自然分解,凋落叶于分解第60,120,180,210,240,300,360天取样,凋落枝于第90,180,270,360天取样,测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吉霞 王邵军 陈奇伯 王艳霞 舒蛟靖
摘 要: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LI-6400-09 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云南松天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58 ~ 4.23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68;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13 ~ 3.34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96。(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 0.05),而与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仅在云南松人工林达到显著水平。(3)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宝 王民煌 余再鹏 林思祖 林开敏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土壤碳排放量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评估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38年生闽楠人工林与35年生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4块20 m×20 m样地,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进行定点观测,并同期观测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含量(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DOC)、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年凋落物量及凋落物碳氮比(C/N)。【结果】常绿阔叶林改造成闽楠(38年后)和杉木人工林(35年后),年均土壤碳排放通量由16. 22显著降为12. 71和4. 83 tC·hm~(-2)a~(-1),分别减少21. 60%和70. 20%;各林分类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 97)0. 05);土壤呼吸速率和SOC、MBC、DOC、年凋落物量及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