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8)
2023(5003)
2022(4187)
2021(4220)
2020(3439)
2019(7925)
2018(8016)
2017(13151)
2016(8409)
2015(9768)
2014(9911)
2013(8719)
2012(8563)
2011(7804)
2010(8407)
2009(7592)
2008(7660)
2007(7266)
2006(6617)
2005(6186)
作者
(22278)
(18434)
(18358)
(17435)
(11912)
(9072)
(8598)
(7289)
(6979)
(6865)
(6426)
(6102)
(5940)
(5894)
(5848)
(5739)
(5651)
(5455)
(5392)
(5342)
(4864)
(4575)
(4511)
(4416)
(4211)
(4137)
(4124)
(4020)
(3803)
(3702)
学科
(21494)
经济(21446)
教育(19271)
管理(15068)
(14628)
中国(13774)
(11964)
企业(11964)
理论(8574)
(8224)
方法(7500)
(7054)
教学(6946)
数学(5642)
(5454)
数学方法(5440)
(5258)
(5244)
贸易(5239)
(5123)
(5097)
发展(4803)
(4679)
(4565)
金融(4565)
业经(4551)
技术(4528)
研究(4327)
农业(4255)
(4240)
机构
大学(115291)
学院(107908)
研究(46473)
(35425)
经济(34315)
管理(31379)
教育(30223)
中国(28713)
(27854)
科学(26884)
(26831)
师范(26690)
理学(25879)
理学院(25386)
管理学(24577)
管理学院(24335)
(24290)
师范大学(22242)
研究所(21852)
中心(19744)
北京(19173)
(18626)
(17174)
(16646)
(16496)
技术(16286)
(14514)
职业(14013)
业大(13708)
农业(13043)
基金
项目(63296)
研究(53724)
科学(50261)
基金(41812)
(37007)
国家(36098)
教育(33265)
社会(30352)
科学基金(28529)
社会科(28244)
社会科学(28234)
(24905)
编号(24641)
成果(24632)
(23795)
课题(20673)
基金项目(20413)
(17729)
资助(17495)
自然(16428)
重点(16046)
自然科(16040)
自然科学(16033)
(15967)
自然科学基金(15746)
(14984)
项目编号(14894)
规划(14864)
(14594)
教育部(14187)
期刊
教育(50419)
研究(45957)
(44394)
经济(44394)
中国(35428)
学报(17484)
(15987)
科学(15128)
大学(14612)
管理(13188)
(12975)
技术(12864)
学学(11691)
职业(11674)
农业(11266)
(8944)
金融(8944)
(8000)
论坛(8000)
技术教育(7634)
职业技术(7634)
职业技术教育(7634)
图书(7598)
(6897)
世界(6848)
财经(6674)
国际(6657)
经济研究(6401)
(6216)
(6107)
共检索到190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向阳  
从汤亭亭到谭恩美和任璧莲的华裔美国女性文学都有明显的母女主题,即华人移民一代母亲和她们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这些母亲们在女儿面前都显得强势、专制因而引起冲突。造成强势母亲的原因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视,也有作家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女性"龙女"和"瓷娃娃"刻板形象的需要。母亲们的严格要求促进了女儿们在美国社会的成功,客观上应验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亚裔群体冠以的"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但也造成女儿们在性格上的缺陷,这应启示中国读者反思家庭教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守义  王春禄  刘佳君  韩惠鹏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探讨母亲文化程度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无论母亲文化程度高低,在对子女教育期望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和一定的随意性;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都越来越高,母亲文化程度严重地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周洪成  张妍彦  
在家庭教育投资中,除现金性的显性教育支出外,家庭也会通过放弃潜在收入并增加子女陪护时间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这种看不见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理解中国家庭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子女升学压力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外生冲击作为识别框架,估计了母亲由于子女教育压力而放弃的潜在收入,为识别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月收入显著下降19%,同时父亲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非国有行业、育有男孩或独生子女的母亲收入更容易受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子女升学压力下母亲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降低工作时长以及增加家庭照料时间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进一步利用地区重点高校录取率反映地区升学压力,发现子女升学压力越大的地区,母亲收入下降幅度越大。本文研究识别了子女升学压力下的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为更好理解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解会欣  李嘉玲  杨一鸣  王文静  
研究选取259名7~49个月(平均月龄24.96个月)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被试,通过问卷法考察家庭收入、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婴幼儿阅读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母亲阅读观念在其中所起作用。结果表明,母亲阅读观念在家庭收入、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婴幼儿阅读环境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到阅读环境中的亲子共读活动,家庭收入不能显著预测亲子共读活动,母亲阅读观念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亲子共读活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俊  韦朝晖  
20世纪90年代以降,华裔美国作家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刻板形象,力图展示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超越文学作品母题的族裔性,表达了对于种族之间和谐共处的诉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体现出具有包容品格的族际性。其具体表现为:超越族裔性,走向融合性;能够满足多种族群审美期待的人物塑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耀辉  孙鹏  李启航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出优势是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家庭教育支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有女孩的家庭无论在教育支出总量还是人均量方面都显著高于没有女孩的家庭。利用第一胎子女性别作为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同样支持这个结论。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的“助儿买房”观念使父母将大部分家庭资源都分配给男孩,所以要在教育支出上对女孩进行补偿。其次,上大学给女性带来的回报高于男性,激励父母增加对女儿的教育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效应更可能发生在农村、多子女、子女尚未就读大学、家庭预算较为紧张的家庭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玉静  谭杰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是女性的主要活动场所。女性的一生要经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三个阶段。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借鉴,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有关女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锬  
谭恩美小说中的"他者化"中国是其通过家族往事追寻族群记忆的重要步骤之一。由此,谭恩美不仅向读者呈现了被销声的华裔的生存境况,更是通过对华裔历史的重建肯定了整个华裔族群的存在。这些便是谭恩美对华裔群体身份的独立思考,也是其小说里的中国故事的价值所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骆正言  
虽然美国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相当发达,但家庭为子女选择教育方式的权利并未完全消失。为此,联邦最高法院承认,家庭教育权为宪法权利,政府不能随意剥夺。但为了保护儿童和政府的利益,此后法院不同程度地限制家庭教育权。进入21世纪以后,政府基于宽容的自由主义精神,在公立学校中推行多元文化的教育课程,法院也不再支持家庭以宗教信仰为由,反对公立学校设置与其信仰相抵触的课程。但即便这样,家庭仍有选择私立学校或在家庭施教的权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孟育群  宋学文  
一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1996年南京市对2000多个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现出母亲单独承担家庭教育的趋势,另据调查,湖北省8所中小学的9个班级学生家长调查,359个家庭,有178个家庭中(占总数的49.7%)是由母亲负责教育子女的,学校召开家长会,有185个家庭(占总数的51.1%)经常是由母亲参加会议的,有的学校则更多。分析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俞国良  
父母倦怠是由于家庭资源和心理需求之间可感知的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理与概念溯源上看,它由职业倦怠的概念演化而来,其特点是对孩子养育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对家庭生活态度消极、情感冷漠,成就感降低等,这些都与父母的人格特征、养育压力、亲子关系和生活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上述消极症状对父母和孩子有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缓解、减少和消除父母倦怠现象,全社会应着力建构父母压力源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系统,这是维持和促进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兆锋  钟涨宝  俞红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农村女性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基本研究资料,分析现阶段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倾向性、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村女性教育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具有较强性别偏好,从而造成农村男女两性教育地位的不平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伟  
本文以对职业女性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调查为依据,围绕当代职业女性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时间精力不足、父亲教育缺失、隔代教育弊端以及心理焦虑等困境,进而研究提出了政策支撑、社会支持、角色及时调整、心理调适、夫妻共担教育责任、对隔代教育趋利避害等对策措施,以期帮助更多的职业女性走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更好更成功地教育下一代。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上官芳芳  王争艳  卢珊  左玉婷  曹燕洁  
文章通过与城市家庭比较,探讨流动家庭的婴儿及其母亲的语用行为特点。根据国际儿童语料库转录母婴互动中的言语,使用言语交流行为编码系统修订版编码。通过三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发现,城市家庭母亲更多使用能够在最近发展区促进婴儿发展的言语倾向和言语行动类型,流动家庭母亲则较少使用这些类型。在所有被试家庭中,婴儿与其母亲的语用行为显著相关。流动家庭的婴儿语用发展从9~18个月龄即开始落后于城市家庭的婴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