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9)
- 2023(12697)
- 2022(11138)
- 2021(10401)
- 2020(8504)
- 2019(19611)
- 2018(19680)
- 2017(37577)
- 2016(20541)
- 2015(23088)
- 2014(23156)
- 2013(23024)
- 2012(21390)
- 2011(19442)
- 2010(19453)
- 2009(17516)
- 2008(16928)
- 2007(14756)
- 2006(13137)
- 2005(11730)
- 学科
- 济(85194)
- 经济(85111)
- 管理(55207)
- 业(53723)
- 企(43135)
- 企业(43135)
- 方法(33926)
- 数学(28858)
- 数学方法(28536)
- 中国(25372)
- 地方(23637)
- 农(23464)
- 业经(19929)
- 学(18882)
- 财(17778)
- 农业(16047)
- 贸(15559)
- 贸易(15546)
- 易(15009)
- 制(14163)
- 环境(14050)
- 和(13932)
- 技术(13809)
- 理论(13727)
- 银(13586)
- 银行(13542)
- 融(13245)
- 金融(13244)
- 行(13059)
- 发(12927)
- 机构
- 学院(288080)
- 大学(288078)
- 管理(113247)
- 济(111145)
- 经济(108562)
- 研究(101443)
- 理学(97297)
- 理学院(96148)
- 管理学(94485)
- 管理学院(93977)
- 中国(74870)
- 科学(65004)
- 京(63689)
- 所(52055)
- 财(49530)
- 农(49374)
- 研究所(47482)
- 中心(45248)
- 业大(45047)
- 江(42788)
- 北京(40967)
- 范(40108)
- 师范(39733)
- 财经(39241)
- 农业(38370)
- 院(37317)
- 经(35593)
- 州(35387)
- 师范大学(32003)
- 技术(31911)
- 基金
- 项目(196957)
- 科学(153389)
- 研究(144362)
- 基金(139915)
- 家(122490)
- 国家(121407)
- 科学基金(103256)
- 社会(88096)
- 社会科(83325)
- 社会科学(83305)
- 省(78411)
- 基金项目(75032)
- 自然(67638)
- 自然科(66008)
- 自然科学(65996)
- 划(65826)
- 教育(65519)
- 自然科学基金(64788)
- 编号(59870)
- 资助(57434)
- 成果(48759)
- 发(45967)
- 重点(44020)
- 部(42038)
- 课题(41905)
- 创(40858)
- 创新(37999)
- 科研(37517)
- 项目编号(36564)
- 发展(36391)
- 期刊
- 济(128575)
- 经济(128575)
- 研究(87541)
- 中国(58410)
- 学报(47457)
- 农(45939)
- 科学(43927)
- 管理(42585)
- 教育(36379)
- 大学(35582)
- 财(35085)
- 学学(33303)
- 农业(32300)
- 融(25899)
- 金融(25899)
- 技术(25513)
- 业经(22698)
- 经济研究(19915)
- 财经(18182)
- 图书(17557)
- 问题(16499)
- 业(16387)
- 科技(15580)
- 经(15387)
- 理论(14693)
- 技术经济(13782)
- 实践(13628)
- 践(13628)
- 现代(13380)
- 商业(13136)
共检索到43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桃 陈新 徐旭 李龙 何舟 胡海
【目的】考察从华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2h。【结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松针中挥发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549%,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所得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油状物。
关键词:
华山松松针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荣 王艳 任吉君 周小梅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罗勒挥发油萃取工艺参数(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勒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是:萃取压力为12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h,萃取率达0.761%.所获得的挥发油呈黄色半透明状,具芳香味.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占总量的96.64%.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芳樟醇,占69.83%,其次分别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6.73%)和1,8-桉叶油素(5.0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国平 杨华 姜放军 于华忠 饶力群
通过研究超临界CO2(SFE-CO2)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速对灰毡毛忍冬挥发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山银花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湖南产湘蕾金银花与灰毡毛忍冬不同方法加工品的挥发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釜温度48℃,萃取釜Ⅰ温度50℃,萃取釜Ⅱ温度35℃,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Ⅰ压力12 MPa,萃取釜Ⅱ压力5 MPa,CO2流速18 L/h,萃取时间120~150 min为湘蕾金银花挥发油SFE-CO2较佳的萃取条件;湘晒干、湘冻干、灰晒干、灰冻干等加工品挥发油的SFE-CO2提取量分别为3.03,4.42,2.87...
关键词:
山银花 挥发油 超临界CO_2萃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王骏 周金池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王宪昌 王建军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怡 陈鑫 林旭 郑宝东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柚籽 精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清 郑小严 黄红霞 李斌 陈镇方 陈绍军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1.5 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 kg.h-1,夹带剂添加量5 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关键词:
乌饭树叶 超临界萃取 总黄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云 胡铁 贾媛 吴红 黎继烈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萃取90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关键词:
缬草 缬草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 薛文通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 ;在萃取压力为 2 0~ 3 8MPa范围内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 ;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 3 8~ 43℃ ;在低CO2 循环量条件下 ,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 ,并随循环量的增加 ,萃取速率加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仲利涛 刘元
以萃取率为指标,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杉木心材精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精油提取法精油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40℃、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速为20 kg/h时,精油得率最高,为0.99%,比传统提取方法精油得率高0.20%。但从成本方面来考虑,在非特殊要求时,精油提取建议选择传统提取方法。
关键词:
杉木 精油 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工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志
研究了影响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各种因素,获得了CO2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最佳工艺。以干粉减少量,萃取物质量和薄层层析(TLC)对萜类的检测作为萃取指标,以压力,温度,夹带剂种类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的适宜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0 MPa,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干粉的1.5倍(g/mL比值)为最佳萃取工艺流程,在该条件下的萃取率为0.7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书勤 张相 张明 张力平
为了对林业副产物兴安落叶松树皮利用更加充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兴安落叶松树皮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萃取物成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经150min超临界CO2萃取可基本将3.00kg兴安落叶松树皮中的油脂萃取干净,萃取物得率可达3.325%;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共鉴定出44种物质,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是5,6-二羟基-β胡萝卜素(36.30%)、树脂酸及其衍生物(27.60%)、泪杉醇(17.14%)、香叶基芳樟醇(12.51%)。该萃取物成分与普通松脂有明显的区别,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丹丹 侯喜林 张君萍 董海艳
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工艺条件对莱菔子(Raphanussativus L.)出油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得率为24.86%.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莱菔子油 响应面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 云1 2 3 胡 铁3 贾 媛1 2 吴 红4 黎继烈1 2
摘 要:为了探讨超临界 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 Box-Behnken 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 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 20 L/h,萃取温度 45 ℃条件下,萃取 90 min,缬草油得率为 (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华 包斌 陈山乔 沈晶晶 潘镜 陶宁萍 吴文惠
为优化罗非鱼头油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单因素水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工艺条件,分析了罗非鱼头油的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罗非鱼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压力36 MPa、温度41℃和时间3.1 h,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优于蒸煮法、碱水解法和酶解法;罗非鱼头油的最大提取率是79.5%,其碘值、过氧化值和酸值分别是(5.36±0.15)mg/kg、(4.27±0.33)mmol/kg、(139.0±8.9)g/100g;罗非鱼头油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