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7)
- 2023(9380)
- 2022(8458)
- 2021(8086)
- 2020(6776)
- 2019(15876)
- 2018(15904)
- 2017(31065)
- 2016(17066)
- 2015(18932)
- 2014(18846)
- 2013(18712)
- 2012(17082)
- 2011(15260)
- 2010(15023)
- 2009(13512)
- 2008(12940)
- 2007(11017)
- 2006(9464)
- 2005(8062)
- 学科
- 济(65066)
- 经济(65001)
- 管理(46928)
- 业(44856)
- 企(38167)
- 企业(38167)
- 方法(32354)
- 数学(28098)
- 数学方法(27795)
- 农(16438)
- 学(16292)
- 财(15973)
- 中国(15813)
- 业经(14266)
- 地方(13592)
- 制(11189)
- 理论(11116)
- 贸(11032)
- 贸易(11027)
- 农业(10889)
- 和(10875)
- 易(10689)
- 务(10620)
- 财务(10563)
- 财务管理(10547)
- 技术(10334)
- 环境(10200)
- 企业财务(10044)
- 划(8982)
- 教育(8841)
- 机构
- 大学(238663)
- 学院(236192)
- 管理(96181)
- 济(88513)
- 经济(86528)
- 理学(84590)
- 理学院(83596)
- 管理学(82086)
- 管理学院(81687)
- 研究(78221)
- 中国(54992)
- 科学(52549)
- 京(50976)
- 农(40739)
- 所(39753)
- 业大(39728)
- 财(38517)
- 研究所(36902)
- 中心(34417)
- 江(32459)
- 农业(32144)
- 北京(31994)
- 财经(31966)
- 范(30793)
- 师范(30428)
- 经(29148)
- 院(28975)
- 州(26766)
- 技术(25654)
- 经济学(25648)
- 基金
- 项目(171656)
- 科学(133647)
- 基金(123915)
- 研究(122047)
- 家(109163)
- 国家(108285)
- 科学基金(92469)
- 社会(74375)
- 社会科(70413)
- 社会科学(70393)
- 省(67702)
- 基金项目(67202)
- 自然(62786)
- 自然科(61289)
- 自然科学(61269)
- 自然科学基金(60181)
- 划(57116)
- 教育(55603)
- 资助(51290)
- 编号(49388)
- 成果(39442)
- 重点(38390)
- 部(37010)
- 发(36181)
- 创(35686)
- 课题(33941)
- 科研(33401)
- 创新(33287)
- 计划(32259)
- 大学(31670)
共检索到324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袁锋
研究了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具有前胸背板体壁凹陷和刺毛构成的贮菌器,用于携带和传播真菌,其所携带真菌种类以穿孔细帚霉Leptographium terebrantis 和小线嘴壳Ophiostoma minus 为主,以真菌孢子为唯一携带方式,并在成虫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松时将携带真菌孢子接种于华山松木质部。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不具有含菌细胞和特化的带菌结构,消化道内存在的真菌也没有菌丝发育形成的附着孢或吸盘结构,使真菌不能被有效地贮存或携带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消化道内,从而达到对真菌的有效传播和导致华山松...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贮菌器 真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明 陈辉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 Ophiostoma sp .和Leptographiu m sp .) 是克服寄主华山松树木抗性系统的先导和致死寄主树木的主要原因。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木质部树脂道泌脂细胞的分解和菌丝在寄主树木树脂道内的大量繁殖,堵塞寄主树木树脂道,使寄主华山松泌脂系统失去活性和抗性功能。同时,随共生真菌在寄主树木木质部内的发育,菌丝分解寄主木质部薄壁细胞,使寄主树木木质部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寄主华山松迅速死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明 陈辉 赵嘉平 朱长俊
报道了与危害中国秦岭华山松的华山松大小蠹相关的真菌新种,描述了其有性阶段和无性阶 段的形态特征。研究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秦岭细粘束孢 华山松大小蠹 华山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唐明 朱长俊 胡景江
对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共生真菌胞外蛋白和酶类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 ,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共生真菌胞外均可分泌多种酶类 ,其中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具自身分泌纤维素酶、酯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 ,但不具分泌漆酶等木质素分解酶的能力 ,因此 ,其虽然可以直接利用寄主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组织内的纤维素、淀粉、多糖、酯类和蛋白等营养物质 ,但不能分解利用木质素类营养。而共生真菌除具有胞外分泌纤维素酶、酯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外 ,还能够在寄主华山松组织内木质素的诱导下分泌漆酶 ,以充分利用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内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和脂类物质。此外 ,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共生真菌胞外分泌的纤维素酶、酯...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共生真菌 消化道 胞外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瑞霞 陈辉 唐明 徐辉 李守萍 陈桂梅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秦岭细粘束孢分泌纤维素酶的组分、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秦岭细粘束孢可以分泌内切葡萄糖苷酶(CX)、外切葡萄糖苷酶(C1)和β-葡萄糖苷酶(BG),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CX是秦岭细粘束孢分泌的主要纤维素酶组分,优化后CX酶的最大酶活为35.215U,分别是C1和BG最大酶活的13.662倍和8.780倍。正交试验表明:秦岭细粘束孢分泌CX,C1和BG的最适条件各不相同,产CX的最佳条件为29℃、6天、起始pH4.0、摇床转速150r.min-1。温度、转速、起始pH和时间4个因素对秦岭细粘束孢产3种酶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其次是转速和时间,而起始pH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琼 吴绍平 陈辉
【目的】揭示华山松大小蠹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树木的识别机制和行为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及幼虫全身的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头部是感受器分布集中的部位,成虫的前足、鞘翅和膜翅也有化学感受器的分布,主要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和芽形感器7种类型;幼虫全身分布Bhm氏鬃毛、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触角毛形感器是单层壁孔感器,孔状结构连接内腔神经;触角刺形感器是3~4层壁无孔感器;锯齿形毛状结构内部无神经等结构。【结论】位于触角的毛形感器是华山松大小蠹识别寄主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瑜 马俊宁 陈辉
【目的】对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感光和光选择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对华山松大小蠹复眼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华山松大小蠹复眼呈长椭圆形,位于头部两侧;眼表面光滑平坦,小眼间隙被覆有感觉毛。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复眼的小眼组成数目分别为238~250和187~202;雌性小眼间隙着生有角膜乳突;复眼中心区域小眼呈正六边形,边缘区域的小眼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或六边形。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复眼具有典型的无晶锥并列像眼。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复眼由1个角膜、1个晶锥体、2个初级色素细胞、8个小网膜细胞和其特化的视杆、若干个次级色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李宗波 唐明
Antennae surfac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male and female Dendroctonus armandi wer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t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male and female.Most of the sensilla were distributed...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触角 感受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明 张作刚 贺运春 高俊明 原宗英
本文利用吸水纸检验法对从西瓜枯萎病发病较重地采集的种子进行了保湿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供式种子携带多种病菌,其中枯萎病菌带菌率最高,其次是黑斑病菌、黑根霉菌;供试种子除表面带菌外,种壳和种仁内均可带菌,而且种壳带菌率明显高于种仁带菌率。药剂处理种子试验结果表明,80%越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6小时分别对枯萎病菌和链格孢菌的消毒效果最好。
关键词:
西瓜 种子带菌 药剂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臻 陈辉 王胜军
对健康和蓝变真菌侵染的华山松韧皮部以及华山松大小蠹排泄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游离态氨基酸和Na,K,Ca,Mg,Fe,Cu,Mn,Zn等8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依次为:还原性糖>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粗蛋白。华山松韧皮部的17种游离态氨基酸中含有华山松大小蠹必需的9种氨基酸;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韧皮部组织内的Na,K,Ca,Mg,Fe,Cu,Mn,Zn等8种矿物元素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K元素的需求量最大,而对Cu,Mn,Zn3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小。同时,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能够加速华山松木质部和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艺璇 王晓渭 陈鹏 袁瑞玲 冯丹 杜春花 叶辉 潘悦 吕军
[目的]为了弄清中国云南4种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携带率差异,了解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和野外调查法,检测松树韧质部是否蓝变,判断切梢小蠹带菌情况,统计分析小蠹试验材料的带菌率。[结果]云南切梢小蠹成虫带菌率(80%)明显高于横坑切梢小蠹(63%)、松芽小蠹(53%)、华山松切梢小蠹(56%)。切梢小蠹幼虫的带菌率最高(90%),其次是蛹的带菌率(78%),新成虫的带菌率最低(58%)。切梢小蠹头(33%)、足(30%)、翅(32%)3个重要器官带菌率差异不明显。林间调查表明,切梢小蠹伴生菌提高了小蠹蛀干繁殖的成功率。[结论]首次报道了中国云南4种切梢小蠹伴生菌的带菌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及探索切梢小蠹有效防控新途径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关键词:
切梢小蠹 伴生真菌 带菌率 危害程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全 张星耀 杨忠岐 Henri Maraite 尹德善 任晓宏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给我国林业生产和国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包括红脂大小蠹在内的小蠹科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生关系,伴生菌在协助昆虫建立种群、协同克服寄主抗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北美原发地红脂大小蠹伴生菌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引起灾害发生的多重因素,并为灾害的控制提供思路。红脂大小蠹记载与10种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其中黑脂小蠹细帚霉、长梗细帚霉、温菲尔德细帚霉和瓦格纳长喙壳等与红脂大小蠹有着较为紧密的共生关系。对这些主要伴生菌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生活习性和致病性进行详细比较。应当警惕这些重要森林病原物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和危害。并对今后包括红脂大小蠹伴生菌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唐明 叶宏谋 袁锋
通过对秦岭林区海拔1600~22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小蠹虫种类和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林区入侵危害寄主华山松的小蠹虫有19种,其中能构成竞争和共存的小蠹虫主要有11种。虽然,这11种小蠹虫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但各小蠹虫可依据其对寄主树木营养和空间需求的不同、种群密度的相互制约,以及入侵寄主树木时序的差异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系统的建立,首先是由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华山松,并通过携带蓝变真菌入侵寄主树木,迅速克服寄主树木抗性系统,使寄主树木树势衰弱;其次松六齿小蠹、暗额星坑小蠹和松十二齿小蠹,作为秦岭华山松的主要次期性小蠹,迅速入侵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晓娟 陈辉
对秦岭林区遭受华山松大小蠹危害不同阶段的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初期,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 DA)含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华山松大小蠹种群数量的增加和蓝变真菌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危害的加剧,韧皮部组织内的PAL、PPO和SOD活性逐渐降低,在枯立木阶段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华山松韧皮部内的水分及蛋白质、糖类、粗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则随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的加剧而不断减少。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危害降低了华山松韧皮部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然然 王全坡 陈辉
【目的】获得华山松大小蠹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探讨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比对其他昆虫β-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用PCR的方法获得华山松大小蠹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和qRT-PCR的方法,研究β-肌动蛋白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1 461bp的华山松大小蠹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序列,与其他昆虫肌动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86%以上,且该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蛹、成虫3个发育阶段以及成虫的头、胸、腹、足、翅等组织中表达稳定,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获得了华山松大小蠹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