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2)
- 2023(10120)
- 2022(8457)
- 2021(7865)
- 2020(6248)
- 2019(14595)
- 2018(14016)
- 2017(26001)
- 2016(13599)
- 2015(15393)
- 2014(14998)
- 2013(15143)
- 2012(14605)
- 2011(13658)
- 2010(13811)
- 2009(12642)
- 2008(12525)
- 2007(11006)
- 2006(10203)
- 2005(9728)
- 学科
- 济(68756)
- 经济(68681)
- 业(32019)
- 管理(31619)
- 中国(25999)
- 企(22773)
- 企业(22773)
- 方法(21580)
- 地方(19341)
- 农(19129)
- 数学(18799)
- 数学方法(18624)
- 贸(14890)
- 贸易(14873)
- 业经(14485)
- 易(14440)
- 农业(12872)
- 融(12446)
- 金融(12443)
- 银(12269)
- 银行(12257)
- 行(12090)
- 发(12082)
- 制(11877)
- 学(11669)
- 财(11431)
- 地方经济(10982)
- 环境(10513)
- 关系(9193)
- 发展(9150)
- 机构
- 大学(198741)
- 学院(196083)
- 济(93057)
- 经济(91498)
- 研究(81542)
- 管理(69048)
- 中国(63206)
- 理学(57654)
- 理学院(56855)
- 管理学(56011)
- 管理学院(55615)
- 科学(45195)
- 京(45006)
- 财(41352)
- 所(41252)
- 研究所(37117)
- 中心(35297)
- 财经(31869)
- 农(31057)
- 经济学(30228)
- 北京(30214)
- 江(29588)
- 范(29265)
- 经(29179)
- 师范(29044)
- 院(28982)
- 经济学院(27029)
- 科学院(24437)
- 业大(24028)
- 州(23780)
- 基金
- 项目(124261)
- 科学(99067)
- 研究(95308)
- 基金(91264)
- 家(80475)
- 国家(79406)
- 科学基金(66335)
- 社会(63534)
- 社会科(60314)
- 社会科学(60301)
- 基金项目(46234)
- 省(45051)
- 教育(42895)
- 划(39276)
- 自然(38388)
- 资助(37489)
- 自然科(37485)
- 自然科学(37474)
- 编号(37117)
- 自然科学基金(36829)
- 发(33419)
- 成果(32282)
- 部(28993)
- 重点(28816)
- 国家社会(27924)
- 发展(27910)
- 展(27447)
- 课题(27327)
- 中国(26814)
- 创(25611)
共检索到329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晓春
传统儒家倡导的华夷观念,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在中国古代社会,华夷观念与国家统一的格局密切相关,伴随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华夷观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夷狄大多是生活在作为古代中国主体王朝边境之外的少数民族,近代以后,人们观念上的夷狄有了国际的含义。在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夷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华夷观念在本质上带有民族歧视的特征,与现代民族平等观念是相违背的。当代中国人应该抛却传统的华夷观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实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
华夷观念 统一多民族国家 文化认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郝时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夏桂霞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意识认同 青少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以克 刘妍
促进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教育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培养民族治理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倡导主流的民族价值观、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民族间"三交"等方面来体现。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独特功能。广西的实践探索表明:扶持民族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保障,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内容,推进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冰红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大学的原初理念和中国传统大学教育的体制基础,并与西方大学对比可以看到,西方大学缘起于形而上层面的宗教神学,而中国大学缘起于世俗层面的经世致用;西方古代大学的理念集中表现为对精神信仰的支持和延续,而中国古代大学的理念则集中表现为对社会政治伦理结构的支撑和维护。中国古代大学,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对中国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结构的维护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促进社会文明的同时,其所形成的积弊和劣根性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主要的障碍和阻力。
关键词:
中国古代大学 西方大学 大学教育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平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1]藏书、讲学、祭祀浑然构成一个整体,使书院得以完成其文化教育这一功能,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向军
试论中国古代荒政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李向军中国是一个占老的农业国家。从原始农业诞生时起,水、早、雹、虫等农作物的天敌,无时不在困扰着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不要说生产力不发达的商、周、秦、汉,就是今天,自然灾害仍严重威胁着人类。1960年,中国半数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宇晟
论述中国古代不仅有特殊教育 ,而且还得到发展 ,从而否定了中国古代没有特殊教育的观点。文章对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作了大体描述 ,展现出古代特殊教育产生、发展、衰落的演变情况 ,并试图分析古代特殊教育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特殊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俞启定
古代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必然与选拔官员的选士制度紧密联系。经历了汉代太学为选士的一个途径,唐代官学为科举的一个来源,宋代学校取士替代科举取士的尝试,到明清学校与科举的一体化,学校与选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选士的支配也越来越强化,乃至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归根结蒂是服从于封建政治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要求仅在其次。近代政治形势和教育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后,科举的废除就是必然的。
关键词:
选士发展 学校与选士 科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从考古出土发现的贝币算起,中国有实物可考的货币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其间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古钱币、称量货币、机制币和纸币等若干阶段的发展,材质涵盖了金、银、铜、铁、铅等多种金属,以及丝帛纸张等其他材料。作为财富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孟祥凤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外部条件保护为主的发展过程;二是地域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因地制宜;三是保护观念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关键词:
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文献保护方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姜国钧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经济波动 教育盛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