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0)
- 2023(9242)
- 2022(7350)
- 2021(6879)
- 2020(5638)
- 2019(12535)
- 2018(12566)
- 2017(22892)
- 2016(13394)
- 2015(14727)
- 2014(14877)
- 2013(14219)
- 2012(12818)
- 2011(11476)
- 2010(12014)
- 2009(11386)
- 2008(11487)
- 2007(10721)
- 2006(9761)
- 2005(8965)
- 学科
- 业(76642)
- 企(60568)
- 企业(60568)
- 济(51651)
- 经济(51581)
- 管理(46830)
- 农(43778)
- 农业(29252)
- 业经(25937)
- 方法(19836)
- 财(19420)
- 教育(19366)
- 中国(18113)
- 技术(15876)
- 务(15393)
- 财务(15390)
- 财务管理(15383)
- 企业财务(14512)
- 理论(13980)
- 策(13560)
- 数学(12824)
- 数学方法(12732)
- 制(12448)
- 划(11067)
- 体(10877)
- 发(10540)
- 和(10336)
- 企业经济(10262)
- 经营(9764)
- 农业经济(9748)
- 机构
- 学院(187975)
- 大学(181756)
- 济(76372)
- 经济(74922)
- 管理(74677)
- 理学(64345)
- 理学院(63745)
- 管理学(62992)
- 管理学院(62627)
- 研究(59031)
- 农(43477)
- 中国(43168)
- 京(38441)
- 财(34082)
- 农业(32540)
- 科学(32036)
- 江(31667)
- 范(30932)
- 师范(30823)
- 业大(29436)
- 所(28458)
- 教育(28395)
- 中心(27214)
- 财经(26800)
- 研究所(25301)
- 师范大学(24421)
- 北京(24347)
- 经(24228)
- 州(24023)
- 经济管理(23164)
- 基金
- 项目(115556)
- 研究(96686)
- 科学(94999)
- 基金(81723)
- 家(67827)
- 国家(66822)
- 社会(62204)
- 科学基金(59447)
- 社会科(58318)
- 社会科学(58304)
- 教育(49737)
- 省(49030)
- 编号(43353)
- 基金项目(43261)
- 划(39957)
- 成果(35344)
- 自然(34615)
- 自然科(33831)
- 自然科学(33825)
- 自然科学基金(33293)
- 业(31189)
- 课题(30792)
- 资助(30739)
- 发(27761)
- 部(27698)
- 创(27446)
- 农(26686)
- 性(26244)
- 重点(26071)
- 制(25960)
- 期刊
- 济(97005)
- 经济(97005)
- 研究(62721)
- 农(48867)
- 教育(47279)
- 中国(46440)
- 农业(32957)
- 财(28751)
- 管理(28310)
- 业经(24350)
- 科学(22991)
- 技术(21323)
- 学报(20981)
- 大学(19057)
- 融(17196)
- 金融(17196)
- 业(16816)
- 学学(16797)
- 农业经济(13341)
- 农村(13340)
- 村(13340)
- 财经(13238)
- 问题(12939)
- 经济研究(12164)
- 职业(11666)
- 经(11516)
- 技术经济(11293)
- 世界(10802)
- 经济问题(9601)
- 版(9464)
共检索到294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敬朴
华人,无论国内的,还是海外的,都是“龙”的传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文化的民族性为根基。正是对这种文化之根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进取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五千年并继续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就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丽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各行业中广泛渗透与融合,形成了系统化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与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农业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实现精准、绿色、智慧化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农产品生产,还要尽可能提升农业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建立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刚
“数字方志” ,是一项采用数字化方式对地方志进行整理、加工 ,并提供给读者利用的工程。国家图书馆的数字方志 ,将建设包括全文影像库、全文文本库、书目库及各种专题库在内的大型数字方志资源库。其用户服务系统具有多样检索、原文再现、多屏比较、版本校勘、关联查询、个性编辑、繁简转换、版权保护、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数字方志工程在保存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发挥地方志资源的作用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关键词:
地方志 数字图书馆 资源建设 信息服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越云 樊志民
对中国农业发生、发展和中华早期文明演进的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某种一致性与相似性,为系统探索农业与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新石器时代农业发生以来,古代中国南北方各自形成了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两种带有地域性色彩的农业类型,在两种农业类型之间产生的"稻旱关系"深刻影响了早期文明进程。具体而言: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和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呈现出相互交流迹象,并以新石器时代晚期在秦岭-淮河一线形成了一片稻旱混作农业区为标志而达到高峰;然而,史前洪水事件与先民平治水土的活动使彼此交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富 王冬冬
高等农业教育要贯彻"一懂两爱"理念,其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更新大学生就业观。但目前高等农业教育在"一懂两爱"要求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和重功利轻素质的问题。对此,要坚持以"懂农业"为基本业务需求,强化农业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坚持以"爱农村"为使命情怀,践行高等农业人文教育;坚持以"爱农民"为最终要求,俯下身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以实现高等农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高等农业教育质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农业 哈尼梯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琪
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和发展是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矛盾、提高农业产能的重要课题,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凡所著的《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一书是作者对其既往研究的整体梳理和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作者在开篇就阐明,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永恒主题,在逐渐深入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中,作者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特征及内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以及多年研究经验,建构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层面提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后续章节分别从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知识经济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等几个角度总结农业绿色发展策略,对新时期农业调整与转型具有较高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丽
辽宁省昌图县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虹 王丽玲 马凤娟
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结构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业结构调整必须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综合利用转变;由单一的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实现循环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锡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做为国家一项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措施,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着全球经济的竞争与挑战,因此认清形势、调整政策、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和对农村中介组织的扶持,加快农村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加快调整步伐使全市的现有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农业 理念 增收 综合生产能力 有效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伟
华夏广告潮张伟广告,挡不住的诱惑一位美国企业家曾风趣地说:"办企业而不做广告,如同在黑暗中向女人做媚眼。"在国内,"酒香不怕巷子深",却一度是许多中国人深信不疑的"真理"。然而,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人们已不再信奉这一信条。"酒好还要会吆喝",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有人这样评价华为的成功任正非时代机遇《华为基本法》像华为一样成功您也可以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华为基本法》缔造者集成功企业实操大成,再为您打造专属《企业基本法》企业要成功,须有《企业基本法》《企业基本法》打造,直指华夏基石!华夏基石,用全赞美誉度影响力,助您腾飞!
关键词:
华为基本法 管理咨询 任正非 企业基本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辉 段小虎
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契机的渭南“两河一山”文化数字记忆项目,关联集成了渭南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书院、民间传说、古代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人、非遗、古籍目录、传统戏曲剧目剧本、红色文化资源等十类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资源。其在一体化设计、主题化表达、系统化集成以及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有关统筹规划、关联集成、拓展应用等要求高度契合,彰显出为中华文化寻根、溯源、铸魂、追梦的独特探索。参考文献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