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7)
- 2023(11289)
- 2022(10044)
- 2021(9544)
- 2020(8102)
- 2019(18852)
- 2018(18775)
- 2017(36369)
- 2016(20045)
- 2015(22220)
- 2014(22233)
- 2013(22063)
- 2012(20093)
- 2011(17975)
- 2010(17780)
- 2009(16074)
- 2008(15478)
- 2007(13252)
- 2006(11223)
- 2005(9583)
- 学科
- 济(77589)
- 经济(77507)
- 管理(55800)
- 业(53505)
- 企(45139)
- 企业(45139)
- 方法(41298)
- 数学(36460)
- 数学方法(35899)
- 学(19506)
- 农(19168)
- 财(18415)
- 中国(18057)
- 业经(16081)
- 地方(14785)
- 理论(13768)
- 农业(12836)
- 和(12752)
- 技术(12711)
- 贸(12624)
- 贸易(12618)
- 务(12420)
- 财务(12352)
- 财务管理(12333)
- 易(12250)
- 制(12171)
- 环境(11923)
- 企业财务(11761)
- 划(10788)
- 银(10509)
- 机构
- 大学(280493)
- 学院(278913)
- 管理(112667)
- 济(104215)
- 经济(101906)
- 理学(99350)
- 理学院(98218)
- 管理学(96089)
- 管理学院(95597)
- 研究(91786)
- 中国(64705)
- 科学(61759)
- 京(59342)
- 农(49868)
- 业大(46853)
- 所(46853)
- 财(45779)
- 研究所(43457)
- 中心(41153)
- 农业(39622)
- 江(38365)
- 财经(37953)
- 北京(36997)
- 范(36346)
- 师范(35957)
- 经(34653)
- 院(33178)
- 州(32091)
- 经济学(30374)
- 技术(30219)
- 基金
- 项目(202730)
- 科学(158299)
- 基金(147064)
- 研究(142089)
- 家(130106)
- 国家(129085)
- 科学基金(110351)
- 社会(87333)
- 社会科(82744)
- 社会科学(82722)
- 省(80159)
- 基金项目(78644)
- 自然(75542)
- 自然科(73822)
- 自然科学(73803)
- 自然科学基金(72428)
- 划(67887)
- 教育(65632)
- 资助(61855)
- 编号(56976)
- 重点(45371)
- 成果(45256)
- 部(43819)
- 发(42106)
- 创(42044)
- 科研(39512)
- 创新(39167)
- 课题(39144)
- 计划(38776)
- 大学(37257)
- 期刊
- 济(104951)
- 经济(104951)
- 研究(75847)
- 学报(51194)
- 中国(46764)
- 科学(44746)
- 农(44499)
- 管理(39496)
- 大学(37431)
- 学学(35592)
- 财(33045)
- 农业(31576)
- 教育(29684)
- 技术(23811)
- 融(19202)
- 金融(19202)
- 财经(17559)
- 业经(17320)
- 经济研究(16963)
- 业(16553)
- 科技(14857)
- 经(14799)
- 图书(14478)
- 业大(14003)
- 版(13763)
- 问题(13737)
- 理论(13628)
- 技术经济(13540)
- 实践(12766)
- 践(12766)
共检索到38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鸿凯 何觉民 莫俊杰 何仪 陆建农
本文通过对101个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在湛江引种试验,以及2个年度的品种比较试验材料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湛江也有正常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参试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籽,2006~2007年度的产量为1238~1944 kg/hm2,2007~2008年度的产量为1350~1951 kg/hm2。然而,湛江冬季气温却达不到阶段发育学说认为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所需要通过春化阶段的低温,这表明了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通过春化阶段也可以不需要严格的低温,因此,华南的生态气候条件可以种植甘蓝型油菜。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华南 种植 可行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苏兰 李宏军 何仪 何觉民
117AB自交系经在湛江冬播自交5代,不育株率已达75%~80%。其不育株转为可育的温度为18~20℃。由于湛江早春升温过快,花前处于18~20℃的日数少,不育株转育率低,进一步纯合及纯合后的繁殖难度较大。因此,拟利用昆明夏季的中温条件进行进一步纯合及繁殖。将117AB自交系在昆明进行春播(4月下旬),调查了不育株育性转换率及转育后的可育天数,并考察了其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昆明春播117AB自交系花期(7~8月)的平均温度在19.9℃左右,出现半不育和可育温度的频率达到68.9%,而湛江仅达到36.2%,昆明不育株的转育株率为60.9%,而湛江仅为32.5%,农艺性状也较好,由此认为昆明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回交-自交转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鹏飞 李云昌 胡琼 刘凤兰 李英德 徐育松 梅德圣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筛选 抗裂角指数 机械化收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李媛媛 朱家成 王建平 马朝芝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多态性 SRAP标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宁 金璐 阮颖 陈东红
磺酸转移酶(SOT,EC2.8.2.–)催化的磺酸化反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甘蓝型油菜BnaSOT12a基因是与拟南芥中aTSOT12基因同源的一个磺酸转移酶基因。为探寻BnaSOT12a基因的抗性相关功能,对其在油菜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在拟南芥中过表达情况下对转基因植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naSOT12a基因在甘蓝型油菜的根、叶、花芽和花中都有表达,其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茎与果荚中没有表达;甘蓝型油菜BnaSOT12a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过表达,能提高转基因植株在发芽和根生长方面对naCl胁迫的耐受能力,但在盐胁迫下,BnaSOT12a的磺酸化作用并不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宝英 阮颖 官春云 刘春林
2011年3月,于湖南农业大学试验田甘蓝型双低油菜GX–49品系中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株,命名为72A。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败育时期花药发育进行观察,通过与双低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系GZ–4和GZ–20–2杂交,对其遗传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2A为典型的无花粉囊败育型,且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武 赵永国 丁小霞 张文 陈小媚 李云昌 谢从华 傅廷栋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分析叶片硫甙与种子硫甙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含量和组分。【结果】高硫、低硫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含量变化规律显著不同,高硫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μmol·g-1,在随后的生育时期其硫甙含量持续下降;而低硫材料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高硫品种中油821和其它低硫品系在薹期叶片硫甙含量接近,分别为7.63和6.55μmol·g-1,为甘蓝型油菜抗性改良和菜-油兼用型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所有供试低硫材料叶片硫甙组分含量与种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片 种子 硫甙 相关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林忠武 董军刚 魏泽兰 石淑稳 张丽丽
以相对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RDI)为指标,比较了三轮半姊妹(HS)家系和全姊妹(S1)家系的油菜菌核病抗(耐)性水平。病圃诱发(菌丝体喷雾)条件下,HS家系群和S1家系群的平均RDI为116.8~172.2,家系间RDI变幅为40.2~408.5。在96HS和96S1家系群中分别有30.6%和39.0%的家系RDI小于100,其中有些家系的病情指数仅为抗性对照的40%。单株表型选择可为选择提供较大的变异基础,但以HS和S1家系病害鉴定为依据的选择,能更为显著地改善群体抗性水平。相同年份田间和病圃条件下的RDI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年度间RDI相关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媛媛 赵玉红 武军艳 刘丽君 白静 马骊 牛早霞 金姣姣 方彦 李学才 孙万仓
【目的】通过对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进行比较,并运用3种鉴定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明确划分,为北方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及优良的抗寒种质。【方法】以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株形态、统计田间越冬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冬前低温下生理指标和比较分析冬油菜春播后品种(系)间生长发育的差异、春化率的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来比较分析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接着运用LT_(5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春化差异比较的方法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划分。【结果】参试材料在甘肃天水(34°60′N,海拔1 084—1 650 m)越冬率为92.1%—97.8%,北移至兰州(36°73′N、海拔1 517 m)和上川(36°03′N、海拔2 150 m),越冬率大幅度降低,兰州越冬率为36.0%—78.6%(地膜覆盖),上川越冬率仅为0—14.4%(地膜覆盖),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16TS 309-4、16TS 306-3、16TS 309-10、15NS 45-4、2016 8(G)和2016TSG(10)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平均越冬率为10.2%—14.4%(上川)。上述品系越冬前植株生长习性趋于匍匐生长,心叶色和幼茎色呈黄绿色或紫色,叶片颜色深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根冠比增加,介于0.23—0.95,且差异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张赛群
以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的种间杂种为母本,以青花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给开花后不同天数的柱头一次性授以成熟花粉。结果表明:开花时间越长的柱头授粉后结角率越低,以花开1~3d的结角率较高,达90%以上。但受精指数仍然较低,很难获得回交种子。总之,回交系和性很低,回交后代败育严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金星 郑用琏 傅廷栋
通过BSA法,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45A的育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98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与可育基因连锁的2个RAPD标记UBC158-600、UBC187-600,其遗传图距分别为9.564cM(LOD,21.495)、17.700cM(LOD,13.244)。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基因 RAPD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霞 董军刚 孟倩 梁晓芳 许婷 杨其东 董振生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含油量 气象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胜求 张艳 徐久玮 甘莉
对不同抗性油菜品种7-8叶期及盛花期感染油菜菌核病后及对照叶片中几种重要防御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7-8叶期叶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盛花期,而盛花期POD、PPO、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7-8叶期。与对照相比,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抗病品种变化较小且因品种而异;7-8叶期及盛花期处理叶片中,各品种(系)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达显著水平,并且中R888达极显著水平;7-8叶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盛花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均显著地下降,并以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较多,其中,中R88...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防御酶 抗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