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5)
2023(3723)
2022(3207)
2021(2867)
2020(2531)
2019(5460)
2018(5352)
2017(9691)
2016(5501)
2015(6231)
2014(5938)
2013(5851)
2012(5466)
2011(4923)
2010(4922)
2009(4105)
2008(4083)
2007(3479)
2006(3087)
2005(2619)
作者
(18853)
(15971)
(15966)
(15042)
(9910)
(7906)
(7047)
(6222)
(6018)
(5604)
(5579)
(5492)
(5278)
(5128)
(5031)
(4979)
(4850)
(4568)
(4534)
(4509)
(4107)
(3956)
(3888)
(3591)
(3583)
(3564)
(3412)
(3407)
(3334)
(3308)
学科
(20065)
经济(20053)
(10639)
管理(10241)
方法(8808)
数学(8039)
数学方法(7950)
(7944)
(6995)
(6904)
企业(6904)
地方(6297)
农业(4937)
环境(4513)
中国(4252)
(4033)
贸易(4029)
业经(3982)
(3871)
(3323)
生态(3200)
(3162)
地方经济(3137)
(3001)
税收(2955)
(2929)
资源(2839)
(2729)
(2717)
技术(2683)
机构
学院(77979)
大学(77479)
研究(32605)
(27388)
经济(26782)
管理(25887)
科学(25213)
(23407)
理学(22649)
中国(22331)
理学院(22249)
管理学(21615)
管理学院(21484)
农业(18704)
(18387)
业大(18106)
研究所(17460)
(17046)
中心(14460)
农业大学(12455)
(12019)
(11965)
(11921)
(11912)
(11445)
科学院(11433)
师范(11273)
实验(11146)
(10769)
实验室(10696)
基金
项目(61643)
科学(47246)
基金(44483)
(42856)
国家(42556)
研究(38023)
科学基金(34289)
自然(25156)
基金项目(24580)
(24470)
自然科(24452)
自然科学(24442)
自然科学基金(24001)
社会(22899)
(21945)
社会科(21703)
社会科学(21693)
资助(17339)
教育(16731)
重点(15175)
计划(14530)
编号(14007)
(13938)
科技(13596)
科研(12477)
(12427)
(12350)
创新(11675)
专项(11177)
(10878)
期刊
(27079)
经济(27079)
学报(21486)
(20214)
研究(19376)
科学(17800)
中国(14974)
大学(14860)
学学(14497)
农业(13844)
(8354)
管理(7273)
资源(7150)
(6838)
业大(6746)
教育(6264)
林业(6119)
(5374)
农业大学(5203)
科技(5008)
技术(4798)
自然(4537)
中国农业(4294)
业经(4281)
经济研究(4176)
(3938)
金融(3938)
问题(3779)
财经(3761)
(3447)
共检索到108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金生  周柳强  曾艳  谢如林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目的】对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区域氮素沉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广西南宁市赤红壤甘蔗种植区,采用雨量计连续8年(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集降雨水样,测定其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研究该地区大气湿沉降浓度及沉降量的月、季和年度变化。【结果】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各月的差异较大,分别为0.08~3.80、0.04~3.25、0.12~5.52和0.20~6.65 mg N L~(-1),月均浓度分别为0.73、0.67、1.40和1.89 mg N L~(-1),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NO~-_3-N、NH~+_4-N、DIN和TN沉降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3、0.51、1.04和1.45 mg N L~(-1)。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且受降雨量的影响大于降雨频次的影响;不同形态氮沉降量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O~-_3-N、NH~+_4-N、DIN和TN年均沉降量分别为6.55、6.32、12.86和17.95 kg N hm~(-2),TN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DIN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占氮素总沉降的72.50%,DIN中NO~-_3-N和NH~+_4-N分别为TN比例的36.87%和35.63%,两者的沉降量比例无明显差异。NH~+_4-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NO~-_3-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与氮沉降浓度呈现明显季节性差异,两者间呈相反趋势;雨水中各形态氮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月氮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无机氮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铵态氮和硝态氮沉降量占全氮沉降量比例分别呈逐年下降和升高的趋势。该区域大气氮素湿沉降高,年均沉降17.95 kg N hm~(-2),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潜在的风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素琪  王云琦  王玉杰  张会兰  于雷  唐晓芬  朱锦奇  周彬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NH3的排放量较高;2)缙云山地区大气活性氮主要是还原态的NH+4-N,其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3)监测期内湿沉降中NO-3-N、NH+4-N和DO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41±0.304)、(0.821±0.480)和(0.203±0.211)mg/L,3种形态氮的月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NH+4-N>NO-3-N>DON;4)NO-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洋  余辉  李中强  
研究大气湿沉降对湖泊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对于探讨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及其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其是否接受湿沉降来探讨其对湖泊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沉降以N沉降为主,两次湿沉降中N沉降分别占99.12%和98.93%,其中N沉降中NH4+-N含量较高,分别为1.90和2.69mg/L,P沉降以及Si沉降相对较少;(2)湿沉降所携带的高浓度NH4+-N使得接受湿沉降围隔水体中NH4+-N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十分显著,在两次湿沉降中分别增长了2.31倍和1.87倍,而风浪促使沉积物DSi释放使得未接受湿沉降围隔水体中DSi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显著,在两次湿沉降中分别增长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本华  胡正义  吕家珑  周丽娜  徐成凯  
于2003-02~2004-01,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鹰潭红壤丘陵农业区降水中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欧洲EM EP和美国NADP监测降水中的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本研究区域降水中不同月份的NH+4-N,NO-3-N含量及沉降量均变异较大,各形态氮含量和沉降量的极值出现的月份基本同步,表现为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研究区域NH+4-N,NO-3-N和无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3,0.43和1.06 m g/L,分别是同期欧洲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平均含量的1.5,1.1和1.3倍,是同期美国降水中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世伟  江洪  唐敏忠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也更加严重。针对中国的大气酸沉降日益加剧的现状,本研究着眼于工业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在2012年8月-2013年9月期间采集天目山地区降水样品,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以探究大气酸沉降的现状和特征,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天目山地区的降水属于典型的酸性降水,其酸碱度年平均值为p H 4.81,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高冬低;水中的硫酸根/硝酸根(SO42-/NO3-)离子质量浓度的比值范围为4.13~8.89,说明该地区的酸沉降中,硫酸根(SO42-)对酸雨的酸度贡献较大。天目山大气湿沉降的电导率CE值以及铵态氮(NH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华  陈杨明珠  黎晓峰  
【目的】探究氮素形态对甘蔗锰毒黄化的影响,为防治甘蔗锰毒黄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分析锰毒胁迫期间和锰毒发生后不同氮源对植株锰含量、吸收、分布及叶片黄化的影响的差异性,揭示氮素形态对锰毒黄化的影响。【结果】将硝态氮更换为铵态氮培养后,植株锰毒黄化的幼苗明显变绿,SPAD值显著提高;黄化的幼苗在铵态氮溶液中培养后,叶片复绿速度加快,SPAD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在高锰胁迫下,铵态氮处理的植株锰含量显著低于硝态氮处理,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2、4和9 d),处理间的差异加大;高锰溶液中,铵态氮处理植株的锰吸收量、地上部及根系的锰累积量均显著低于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根系与地上部锰积累量的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铵态氮能更有效地阻止锰的吸收,从而有利于减轻幼苗叶片黄化,加速黄化叶片复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黄美福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献华  曾艳  杨瑞青  董文斌  王磊  
采集广西主要蔗区14个县(区)32个土壤和甘蔗植株样品,将甘蔗样品分为蔗茎、蔗尾和青叶、枯叶、蔗蔸和根系4个部位,对高产甘蔗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特征及收获后各种养分的去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N、P和K以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中量元素Ca、Mg和S含量则以枯叶中的含量最高,Zn和Cu在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Fe在蔗蔸和根系中的含量最高,Mn和B在枯叶中的含量最高;大量元素N、P、K主要积累于蔗茎、青叶和蔗尾,其中蔗茎的累积量约占60%左右,青叶和蔗尾的累计量约占总吸收量的20%~25%;中量元素Ca、Mg、S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几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0%以上;微量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熙戎  叶属峰  孙亚伟  杨幸幸  
以2004-2013年四季(2、5、8、10月)舟山海域嵊山岛大气悬浮颗粒物(TSP)重金属元素(Cu、Pb、Zn、Cd)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单点大气干沉降模型初步估算了舟山海域大气重金属的月、年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大气重金属干沉降年通量大小分别为Cu(14.15 mg/m2)>Zn(2.16 mg/m2)>Pb(1.40 mg/m2)>Cd(0.022 mg/m2),所对应的浓度也小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限值,Cu大约占重金属总量的80%。各重金属近几年的月通量的季节变化前期(2004-2008)表现为夏、秋较低,春、冬较高;后期(2009-2012)则为夏、冬较高,春、秋较低的趋势。与其他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兴  张丽娟  刘学军  许稳  倪玉雪  刘新宇  
【目的】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排放的增加,大气氮沉降亦迅速增加,进而影响各区域生态系统。明确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农田氮素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国氮素沉降网络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方法】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基地进行了为期6年(2006—2011年)的湿/混合沉降监测试验以及1年(2011年)的干沉降监测试验。湿/混合沉降通过雨量器自动采集降水;干沉降中气态NH_3、HNO_3和颗粒态铵离子和硝酸根(_pNH_4+和pNO_3-)样品通过主动采样DELT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荣华  李杨瑞  梁天锋  谢春斌  温国泉  唐茂艳  陈雷  王强  张晓丽  Tran Van Quang  
越南地处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合甘蔗生长。甘蔗是越南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近年来全国种植甘蔗面积约30万hm2,甘蔗总产已超过2000万t。以越南农业统计资料和越南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了越南全国、各农业生态区、部份省份近6~10年种植甘蔗面积、单产及总产等糖业生产情况,为我国甘蔗科技工作者、蔗糖生产企业与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月  李学鹏  彭鸿旭  朱义勇  张秀丽  孙广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侯薪鑫  陈智鑫  吉仁慈  朱义勇  柴源  高帅  张秀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本俊  杨浩  陈劲松  丁兆运  王小雷  
7Be是研究大气科学与地球化学的核元素之一,对研究短期过程的地表土壤颗粒迁移具有较大价值。为了解南京地区利用7Be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研究的合适时机,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南京地区各月的7Be沉降样品,经实验室化学实验处理和γ谱仪测量,计算7Be沉降通量,并分析7Be大气沉降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平均7Be沉降量为1 621.78Bq/(m2·a),沉降通量为0.66~14.49Bq/(m2·d),平均沉降通量为4.44Bq/(m2·d);7Be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冬末春初和夏季是两个高值区;7Be沉降的а值冬春季较大,夏季最低;降雨量大小与沉降量存在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宏伟  周柳强  谢如林  黄美福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季节性干旱对我国甘蔗生产影响较大。在甘蔗种植区进行甘蔗需水量及加肥灌溉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降雨的时空分布在春季和秋冬季不能满足甘蔗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以甘蔗生长的物候期计,出苗期降雨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74.4%,分蘖期降雨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68.6%,而秋季干旱少雨,成熟期降雨也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35.7%,秋旱已限制甘蔗产量;加肥灌溉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甘蔗产量,并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甘蔗的株高、茎粗、公顷有效茎数、单茎重及蔗糖分均有所提高,与习惯施肥方式增施钾肥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但加肥灌溉条件下施钾量不宜超过正常施钾量的30%;推广甘蔗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甘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美福  黄献华  董文斌  王磊  
采用田间监测方法,研究了甘蔗种植体系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地表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广西旱地平原区缓坡地种植甘蔗的条件下,降雨后产生的径流系数为10%左右。甘蔗叶覆盖地面处理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表明地表覆盖是影响地表径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径流量的大小与甘蔗生长的茂密程度有关,空白处理的甘蔗生长最差,其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也高于各施肥处理,表明甘蔗生长封行后,叶片阻断了雨水对土面的冲刷,也能有效减轻地表径流。在种植甘蔗的模式下,每年的泥沙流失量为2700~3000 kg·hm-2左右。施肥后通过地表径流流失的N、P比率均很低,氮肥的流失系数平均为0.778%~1.328%。磷肥的流失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