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1)
- 2023(11934)
- 2022(10213)
- 2021(9320)
- 2020(8006)
- 2019(18062)
- 2018(17588)
- 2017(33548)
- 2016(18858)
- 2015(20973)
- 2014(20813)
- 2013(20502)
- 2012(19329)
- 2011(17542)
- 2010(17164)
- 2009(15647)
- 2008(15397)
- 2007(13877)
- 2006(11878)
- 2005(10315)
- 学科
- 济(77595)
- 经济(77521)
- 管理(47987)
- 业(45831)
- 企(35052)
- 企业(35052)
- 方法(33815)
- 数学(30335)
- 数学方法(30074)
- 地方(22362)
- 农(22308)
- 学(18779)
- 中国(18466)
- 财(18054)
- 贸(15630)
- 贸易(15625)
- 业经(15612)
- 农业(15318)
- 易(15107)
- 环境(13020)
- 制(12288)
- 地方经济(12128)
- 和(11418)
- 务(10817)
- 财务(10803)
- 财务管理(10775)
- 技术(10621)
- 融(10325)
- 金融(10322)
- 银(10149)
- 机构
- 学院(266244)
- 大学(265548)
- 济(104012)
- 经济(101738)
- 管理(97030)
- 研究(95686)
- 理学(84461)
- 理学院(83274)
- 管理学(81708)
- 管理学院(81210)
- 中国(69868)
- 科学(65823)
- 农(58409)
- 京(56500)
- 所(51232)
- 业大(48281)
- 研究所(47531)
- 农业(46766)
- 财(44635)
- 中心(44012)
- 江(40106)
- 财经(36127)
- 范(36097)
- 师范(35593)
- 院(34868)
- 北京(34848)
- 经(32669)
- 州(32242)
- 经济学(31560)
- 省(31337)
- 基金
- 项目(189522)
- 科学(146419)
- 基金(135597)
- 研究(129090)
- 家(123037)
- 国家(122022)
- 科学基金(101363)
- 社会(80271)
- 省(76236)
- 社会科(75906)
- 社会科学(75879)
- 基金项目(73717)
- 自然(69125)
- 自然科(67362)
- 自然科学(67337)
- 自然科学基金(66107)
- 划(65171)
- 教育(57804)
- 资助(53805)
- 编号(51053)
- 重点(44053)
- 发(42528)
- 部(40081)
- 成果(39602)
- 创(39089)
- 计划(38790)
- 科研(37511)
- 创新(36696)
- 课题(35947)
- 科技(35067)
- 期刊
- 济(109682)
- 经济(109682)
- 研究(69805)
- 学报(53825)
- 农(51323)
- 中国(48783)
- 科学(46247)
- 大学(38016)
- 学学(36354)
- 农业(34455)
- 财(34441)
- 管理(30519)
- 教育(22605)
- 融(20469)
- 金融(20469)
- 技术(20323)
- 业(19360)
- 业经(18770)
- 经济研究(17895)
- 财经(16864)
- 资源(16137)
- 版(15421)
- 问题(15394)
- 经(14491)
- 业大(14242)
- 科技(13832)
- 技术经济(12412)
- 商业(12245)
- 贸(12129)
- 农业大学(11813)
共检索到378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晨 张正栋 张杰 朱汝雄 董才文
以韩江上游梅江的一级支流五华河为研究区域,选取近30a来的径流、泥沙和降雨数据,运用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R/S、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模型方法,分析径流、泥沙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和相关关系,并在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径流、泥沙的变化规律以及贡献率。结果表明:(1)径流年际变化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输沙量则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2)未来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可能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3)径流量在1981~1985年、1997~2001年和2004~2008年这3个时段内发生突变;输沙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4)单位水流的含沙量较少,河床基本处于冲刷状态;(5)降水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73%,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27%;输沙量快速减少的变化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1%,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79%。可见降水是五华河流域径流量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类活动是输沙量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五华河 径流变化 输沙量变化 人类活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莉 苗连朋 温仲明
为研究近年来植被对黄河各支流来水来沙锐减的贡献,选择植被变化极为显著的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定量化估算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论文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基于Morgan-Duzant版Morgan-Morgan-Finney(MMF)模型估算流域的径流量与输沙量,分析各植被因子与径流量、输沙量的相关性,并利用相邻时期的植被降雨数据进行情景模拟,以此估算植被与降雨对流域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MMF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流域年径流量,输沙量次之;2植被因子与径流量、输沙量空间分布格局上相关性不明显,径流量与间接植被因子(截留率、林下降雨侵蚀力和坡面沉积率)相关性较高,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燕芸 陈亚宁 张齐飞 卞薇
本文分析了开都河流域源流区积雪变化与气象要素及径流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象-积雪-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2000—2016年间积雪覆盖率呈微弱上升趋势(0.1%/10a),其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增加速率约为0.33%/a,而最小积雪覆盖率则呈减小趋势(-0.017%/a);在年内表现为春、夏季节积雪面积减少,而秋、冬两季增加;在过去的45年间(1972—2016年),融雪期在春季提前了约10.35天,而秋季延迟了约7.56天;温度对春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而降水则对冬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河川径流与径流峰值均呈增加趋势,年径流增幅约2.26亿m3/10a,其中夏季径流对气温(ε=1.41)和降水(ε=0.5)变化敏感,而春季对积雪面积的变化响应敏感(ε=0.59)。开都河流域山区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径流的影响明显。
关键词:
积雪面积 径流 气候变化 开都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友生 余新晓 贺康宁 张振明 信忠保 李庆云
本文以1962-1989年水文资料和雨量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藉河流域水沙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并且对降雨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年径流泥沙变化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藉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1.6%,6-9月泥沙量占全年的87.9%;水沙年际变化剧烈,输沙量和径流量的变差系数分别为0.725和0.573,输沙量年际变化强于径流年际变化;径流与泥沙在多年变化中均呈先下降后平缓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藉河流域径流泥沙量衰减,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
藉河流域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水土保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俊
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鄱阳湖流域赣江外洲站、抚河李家渡站、信江梅港站、饶河虎山站和修水万家埠站1950~2012年径流量和1956~2012年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五大河流水沙的趋势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趋势变化外,其余各站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未超过α=0.05显著性检验临界值);外洲站、梅港站和李家渡站输沙量呈减少的趋势变化,且1985年以后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虎山站和万家埠站输沙量在1965~1999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9年以后才开始减少;(2)入湖总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梦霞 周脚根 黄新 谢可军 李冀 吕殿青 李裕元
化学需氧量(COD)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9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5 a(2011-2015)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COD浓度与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5 a来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1-42.63 mg/L,平均值为12.95 mg/L。不同类型小流域COD平均浓度的变化顺序为:种养>养殖>森林-种植>森林,从季节变化来看,COD浓度夏秋季节较高,而冬季与春季相对较低;从年际变化来看,从2011年到2015年COD浓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梦霞 周脚根 黄新 谢可军 李冀 吕殿青 李裕元
化学需氧量(COD)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9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5 a(2011-2015)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COD浓度与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5 a来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1-42.63 mg/L,平均值为12.95 mg/L。不同类型小流域COD平均浓度的变化顺序为:种养>养殖>森林-种植>森林,从季节变化来看,COD浓度夏秋季节较高,而冬季与春季相对较低;从年际变化来看,从2011年到2015年COD浓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COD月负荷的变化范围为3.15-1 086.6 kg/hm~2,研究区平均值为152.06 kg/hm2,不同类型小流域COD负荷时空变化规律与浓度基本一致。3)COD浓度主要与畜禽养殖密度及人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P<0.05)和0.69(P<0.05);COD负荷则与养殖密度、种植比例、径流深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P<0.05)、0.69(P<0.05)和0.54(P<0.05)。适当控制畜禽养殖密度、加强小流域生活污水治理以及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控制亚热带小流域COD排放的关键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金鑫 丁文峰 林庆明
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径流泥沙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准确把握其变化趋势对水资源管理及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该文基于荆紫关水文站1958~2015年径流和悬移质输沙量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距平累积法、滑动t检验法以及双累积曲线法,阐明了丹江流域近60年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径流泥沙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丹江流域径流量与悬移质输沙量年际变化大,呈显著下降趋势,1958~1972、1982~1989年为丰水丰沙期,1972~1981年与1990~2015年处于枯水枯沙期,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分别在1983年与1989年发生突变。人为因素和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58.8%和41.2%,说明人为因素特别是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是引起丹江流域输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慧娟 师长兴 马小晴 刘慰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砒砂岩分布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是黄河中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近几十年来该流域径流和输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深入探究窟野河流域产流产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对推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突变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窟野河流域1955—2015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弹性系数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定量估算了不同时期气候变化(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①61年间窟野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6年发生突变,且自2012年以来其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②该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8.53%和81.47%,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59%和96.41%。以植被恢复和煤炭开采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重要原因。③该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和其他人类活动已较大程度地减少了流域产沙,但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本已短缺的水资源量,未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参考之前的治理成效规划未来的水土保持工程和调整流域产业结构,达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爱军 黄强 畅建霞 黎云云 孙佳宁 王义民
为了掌握泾河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基于张家山水文站1956—2010年径流与输沙量数据,采用滑动平均法分析流域水沙变化,提出应用滑动相关系数法诊断水沙关系变异,与双累积曲线法相互验证,选取皮尔逊III型分布拟合变异前后水沙分布,基于Copula函数建立水沙联合分布,对比分析泾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时段水沙丰枯遭遇情况。结果表明:1水沙关系于20世纪80年代发生变异;2以1982年为分割点,相比于1956—1982年,1983—2010年水沙均值减小,设计频率P≤90%时水沙值均减小,P>90%时,径流减小,输沙量增加;3两阶段水沙丰枯同步频率大于丰枯异步频率,"水丰沙枯或水枯沙丰"遭遇组合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郑新奇 周伟 钱铭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不同区域内的14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协调度两个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14个城市1997—2005年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值,得出了重要主成分所含的指标及其在研究期间内的变化与差异;然后从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区域内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的一致性和变化趋势;以变化为基础,将影响因子分为自然导向型、投入导向型、产出导向型和城市容貌导向型四个不同类型,分析了这些类型的影响因子在研究期间内的变化,同时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分析了这些类型影响因子的作用。本文一方面全面掌握了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挖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区域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影响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茂峰 高彦春 甘国靖
本文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流域内8个典型水文站点近50年的年径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Hurst指数法分析年径流变化趋势在未来的可持续性。利用Pettitt突变检测法分析各水文站点年径流发生突变的年份,比较突变前和突变后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选取流域内和附近6个气象站点1957年-2006年近5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对比其在突变年份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气象要素对流域径流量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各站点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且流域上游年径流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而流域下游年径流下降值β高于上游;1979年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亮涛 金杰 江功武 张明忠 龙会英 韩学琴 沙毓沧 朱红业
以元谋县小新村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参与式方法,3年来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作物等综合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农户生计得到很大改善,农户素质及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正在增强,实现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参与式 小流域管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淑燕 余新晓 信忠保 李庆云 李海光 雷凤燕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相邻的2条支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水文站1986-2004年观测的次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资料,研究了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增加水土保持措施为主)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量、产沙量;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小,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不显著,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和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时,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显著,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再健 孙倩
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土石山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微型径流小区、普通径流小区、微型小流域——万亩林、小流域——崇陵小流域与杨树沟、中大流域——拒马河上游与唐河上游5种空间尺度的水沙关系。结果表明,这5种空间尺度次降雨产沙模数与地表径流深均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并且可以用比例函数来拟合;小区及小流域尺度的产沙模数与次降雨量也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各尺度的产沙模数与平均降雨强度无明显相关性;在侧柏林、松树林、灌草地、荒地(有枯枝落叶覆盖)与裸地这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裸地的产沙模数、径流系数最高,其次是荒地,侧柏林最小,且枯枝落叶覆盖能大大减少坡面水土流失;侧柏小区的产沙模数、径流系数均小于松树小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