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6)
- 2023(14777)
- 2022(12347)
- 2021(11307)
- 2020(9418)
- 2019(21779)
- 2018(21678)
- 2017(41543)
- 2016(23227)
- 2015(26023)
- 2014(26102)
- 2013(25751)
- 2012(23510)
- 2011(21188)
- 2010(20973)
- 2009(18981)
- 2008(18140)
- 2007(15988)
- 2006(14026)
- 2005(12351)
- 学科
- 济(94165)
- 经济(94067)
- 管理(64046)
- 业(58987)
- 企(48483)
- 企业(48483)
- 方法(43583)
- 数学(38099)
- 数学方法(37508)
- 农(24939)
- 中国(24670)
- 学(24567)
- 业经(20805)
- 财(20240)
- 地方(20213)
- 环境(17617)
- 农业(16967)
- 理论(15607)
- 和(15279)
- 贸(14934)
- 贸易(14925)
- 制(14786)
- 易(14439)
- 技术(13639)
- 划(13630)
- 务(12598)
- 财务(12519)
- 融(12504)
- 金融(12502)
- 财务管理(12497)
- 机构
- 大学(329574)
- 学院(326571)
- 管理(126368)
- 济(123847)
- 经济(121114)
- 研究(115393)
- 理学(110125)
- 理学院(108832)
- 管理学(106311)
- 管理学院(105771)
- 中国(82229)
- 科学(77124)
- 京(71998)
- 农(62195)
- 所(60161)
- 业大(56007)
- 研究所(55603)
- 财(53292)
- 中心(50707)
- 农业(48996)
- 江(47370)
- 北京(45531)
- 范(43898)
- 师范(43352)
- 财经(43340)
- 院(42498)
- 经(39443)
- 州(38582)
- 经济学(36396)
- 技术(36055)
- 基金
- 项目(233289)
- 科学(181336)
- 基金(168011)
- 研究(163521)
- 家(150554)
- 国家(149390)
- 科学基金(125694)
- 社会(99976)
- 社会科(94556)
- 社会科学(94527)
- 省(91894)
- 基金项目(88856)
- 自然(85407)
- 自然科(83376)
- 自然科学(83351)
- 自然科学基金(81806)
- 划(78749)
- 教育(74830)
- 资助(70109)
- 编号(65539)
- 重点(53402)
- 成果(52463)
- 发(50179)
- 部(49770)
- 创(47718)
- 课题(46088)
- 科研(45640)
- 计划(45337)
- 创新(44587)
- 大学(42210)
- 期刊
- 济(133295)
- 经济(133295)
- 研究(92410)
- 学报(62309)
- 中国(60671)
- 农(56447)
- 科学(54854)
- 管理(45966)
- 大学(45742)
- 学学(43233)
- 农业(39222)
- 财(38090)
- 教育(37016)
- 技术(28043)
- 融(24014)
- 金融(24014)
- 业经(22097)
- 经济研究(21076)
- 业(20893)
- 财经(20190)
- 图书(17929)
- 问题(17860)
- 科技(17654)
- 经(17168)
- 业大(17100)
- 林业(16727)
- 版(16556)
- 技术经济(15575)
- 资源(15301)
- 理论(14853)
共检索到470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防 段文军
二氧化碳(CO2)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森林土壤是其主要排放源。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纯林(EUp),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纯林(ACp),10个树种混交林(Tp)和30个树种混交林(THp)等4种林型的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测定,研究纯林和混交林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和N2O排放通量季节波动幅度较大;4个林型土壤CO2和N2O通量在湿季均维持较高水平;通量峰值均出现在湿季,旱季则明显降低,且相对稳定。由于EUp和ACp纯林土壤微生物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雅迪 张茜 王皓 白健 赖晓琴 罗来聪 王书丽 张令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研究,尤其是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响应研究日益增多。综述了毛竹扩张林土壤温室气体响应及其机制。毛竹依靠其强大的竹鞭迅速生长,不断向周围林分扩张,短期内即可完成生长。由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及强大的扩张能力,许多邻近原生林被毛竹扩张形成混交林,逐渐演变为毛竹纯林。毛竹扩张对原生生态系统影响不断加剧,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导致土壤碳氮输入和转化失衡,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氧化亚氮(N_2O)和二氧化碳(CO_2)是2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土壤是与CO_2及N_2O排放相关的重要碳氮库,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共同决定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毛竹扩张面积不断增大,导致扩张区域内土壤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N_2O和CO_2排放。毛竹扩张后土壤pH升高,凋落物分解速率加快,土壤碳氮增加。毛竹扩张对土壤CO_2排放具有促进作用,扩张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丰度增加,且通过调节氨氧化古菌、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和N_2O还原酶基因等N_2O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影响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土壤N_2O排放。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其内在机制,为扩张毛竹林科学管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参79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植物入侵 土壤温室气体 综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程达 孙向阳 曹吉鑫 栾亚宁 郝虎东 李泽江 唐青云
该文介绍了一种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原位测定的方法及装置。根据土壤圈与大气圈之间对流和扩散的原理,设计了一条土壤二氧化碳通量测定的技术路线和装置,并用于野外实地观测。该装置由箱体和气体分析仪两部分组成,用软管连通。该方法和装置可用于区域内、多地点、多样地(点)土壤表面二氧化碳通量的测定,具有便于携带、成本低、易操作,测定数据可靠、直接、快速等优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元 纪小芳 花雨婷 张银龙 李楠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涡动协方差/涡动相关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观测技术。讨论了基于该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源/汇估算;②CO_2通量观测源区/足迹的计算;③CO_2通量动态特征的提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④基于统计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物候特征参数的提取;⑤基于机理模型的气候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主要结论为: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CO_2通量观测时需对其通量源区的空间代表性进行检验,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状态受到树龄、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空气温度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子。未来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应该集中于提高通量足迹模型计算精度,讨论不同林分对大气CO_2的贡献强度。结合气候系统模型和生态生理模型建立植物生理过程参数化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森林碳交换的影响。区域-全球尺度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未来将关注多站点通量,气象数据长时间序列的整合分析,讨论CO_2通量气候态特征与碳源/汇的空间格局,更好地了解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表1参6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杰鲲 曹子建 张凯新
节能减排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客观测度各地区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为科学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SBM模型研究了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我国省域2005年~2012年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并与在未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下的结果以及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要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是否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下各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差异较大,这反映出能源禀赋对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有很大影响;整体上基于SBM模型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要低于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影子价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鹏 周迅 周德群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测算分析是制定和落实碳减排政策的科学基础,其研究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碳减排成本的理论界定及测算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分为长期减排成本和短期减排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归纳不同成本内涵界定下的测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比较分析现有研究的测算结果,探讨未来研究的可拓展领域,并指出应对之前未受充分关注的碳排放实体的减排成本展开研究。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减排成本 气候变化 综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杰鲲 曹子建 张凯新
"十三五"全文中提出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本文通过构建环境SBM模型,基于对偶理论给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测算公式,并定义了竞争性、发展性和发展竞争性影子价格,以此对我国2005-2014年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影子价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对各省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省的碳边际减排成本不同,多数省减排技术没有实现稳步提升,减排效果尚不稳定。本文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强度 结构因素分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诗一
本文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例,利用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估计出中国工业38个两位数行业在1980~2008年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度量结果显示,轻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绝对值要高于重工业行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重工业和工业全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绝对值都出现递增现象。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子价格在环境税税率和污染排放权交易定价方面的应用,并根据传统生产率指数计算出相应的绿色生产率变化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梓瑜 丁思惠 方升佐
[目的]探索施用杨树Populus采伐剩余物对土壤养分和二氧化碳(CO_2)释放的影响,为其潜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杨树树枝、树皮、树叶和水稻Oryza sativa秸秆等4种农林废弃物为生物质原料,根据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凋落物量,以2%质量分数(以烘干土质量计)均匀混入新鲜土壤,25℃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180 d。控制培养期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无机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速效钾(AK)等质量分数以及CO_2日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结果](1)4种生物质原料施用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P<0.05),其次为杨树树叶,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物质原料的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和CO_2释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生物质原料的全氮、全磷、全钾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碳和碳氮比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O_2日释放速率与土壤MBC、MBN、NH_4~+-N、AP和AK均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NO_3-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从土壤养分和环境效应综合考量,杨树采伐剩余物的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效态的氮磷钾等养分,相对减少碳排放。图3表3参47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田成诗 亓伟
本文分析了社会福利的两个主要因素——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在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链分析了收入—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合状态转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对应着高排放。低收入水平地区倾向于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来带动经济发展。目前,高收入-高排放处于稳定状态,但从长期看,该状态的地区比重很小。我国没有进入低收入-高排放的收入环境陷阱。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收入 动态性 马尔科夫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玉环 石金莲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东 廖世明 梁植军
城市工业直接排放是城市节能减排的重点与难点,影响城市未来减排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本文以后工业化城市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年至2017年间其工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的总量、行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行业排放产业差距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深圳工业直接排放的峰值在2008年或以前年份就已达到,这将为城市总排放尽快达峰和较低排放水平达峰提供重要的基础。其次,深圳工业直接排放的行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制造业直接排放显著下降,行业差距缩小,未来直接排放的减排空间不大,深圳未来应重点加强终端能源消耗的管控和节电管理,控制间接排放的增长。最后,深圳直接排放的能源结构已基本实现向清洁能源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