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8)
- 2023(5843)
- 2022(5270)
- 2021(4733)
- 2020(4346)
- 2019(10161)
- 2018(10080)
- 2017(19526)
- 2016(11156)
- 2015(12726)
- 2014(13028)
- 2013(13146)
- 2012(12437)
- 2011(11279)
- 2010(11422)
- 2009(10669)
- 2008(10764)
- 2007(9988)
- 2006(8444)
- 2005(7445)
- 学科
- 济(47688)
- 经济(47650)
- 业(28172)
- 管理(27748)
- 方法(25727)
- 数学(23326)
- 数学方法(23134)
- 企(21446)
- 企业(21446)
- 农(13814)
- 财(11369)
- 学(10810)
- 中国(10731)
- 贸(9485)
- 贸易(9485)
- 易(9187)
- 农业(9053)
- 地方(9008)
- 业经(8779)
- 制(7659)
- 和(7060)
- 务(7006)
- 财务(6992)
- 财务管理(6969)
- 环境(6714)
- 理论(6582)
- 企业财务(6547)
- 银(6474)
- 银行(6433)
- 融(6175)
- 机构
- 大学(168419)
- 学院(167604)
- 济(67085)
- 经济(65661)
- 管理(61442)
- 研究(58655)
- 理学(53339)
- 理学院(52667)
- 管理学(51658)
- 管理学院(51346)
- 中国(41778)
- 农(39887)
- 科学(39472)
- 京(35460)
- 农业(32510)
- 所(32381)
- 业大(31706)
- 研究所(29919)
- 财(29078)
- 中心(27042)
- 江(26009)
- 财经(23635)
- 北京(21668)
- 范(21624)
- 农业大学(21418)
- 师范(21360)
- 经(21355)
- 经济学(20870)
- 州(20063)
- 院(19723)
- 基金
- 项目(113370)
- 科学(86564)
- 基金(80515)
- 研究(77459)
- 家(72627)
- 国家(72062)
- 科学基金(59105)
- 社会(47342)
- 省(45951)
- 社会科(44845)
- 社会科学(44823)
- 基金项目(43376)
- 自然(39764)
- 划(39148)
- 自然科(38819)
- 自然科学(38802)
- 自然科学基金(38148)
- 教育(36349)
- 资助(33244)
- 编号(31460)
- 重点(26371)
- 成果(25674)
- 部(25180)
- 发(24801)
- 计划(23623)
- 创(23321)
- 科研(22602)
- 创新(21891)
- 课题(21808)
- 科技(21084)
共检索到23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旭 孔清霓 刘彦卓 黄农荣 邱润恒
1996年晚季在广州用早籼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进行了不同密度下的旱育苗无土抛栽试验,并与旱秧及湿润秧插秧作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育秧和栽插方式下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在一些处理间达到1%或5%的差异显著水平。同时,旱秧无土抛栽的播种至始穗历期比其余各处理要长,为避免“寒露风”等秋季冷害,适当早播早植以提早抽穗期值得注意。旱育秧无土抛栽省工且不降低晚稻产量。
关键词:
双季晚稻,旱育秧,无土抛栽,产量构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唐文帮 肖应辉 袁能胜
对 2 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 ,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 ,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 :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 .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 ,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 ,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整齐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岳平 张玉烛 曾翔 瞿华香 张兴怀 谢建红 屠乃美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栽培相比育秧移栽产量高;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直播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水稻有效穗数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67 7.直播栽培对水稻分蘖、株高、生育期及叶面积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一季晚稻 直播 移栽 性状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姗 傅志强 龙文飞 李海林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早蓄晚灌"节水轻简栽培条件下水稻生产适宜的氮肥施用模式,通过比较分析了"早蓄晚灌"节水轻简栽培条件下7种不同氮肥配比模式对晚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比为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4∶3∶3时玉针香产量达到最高,为7 930 kg/hm2,较施氮处理高3.12%~15.94%,较不施氮处理高44.44%;氮肥配比为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5∶3∶2时丰源优299产量最高,为7 980 kg/hm2,较施氮处理高2.57%~9.47%,较不施氮处理高40.74%。不同氮肥配比模式对水稻净光合速率在主要生育期内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分蘖盛期-孕穗期降低趋势最大,玉针香降低幅度为29.92%~45.38%,丰源优299降低幅度为28.62%~36.51%;而孕穗期-乳熟期降低幅度玉针香为5.01%~17.47%,丰源优299为1.28%~13.28%。玉针香呈现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各个生育期有各自的特征,丰源优299在生育前期以处理A(一次性施复合肥作为基肥施入)最高,孕穗期-乳熟期以处理E(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4∶3∶3)最佳。蒸腾速率表现随氮肥后移比例的增加,玉针香和丰源优299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内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在水稻分蘖盛期2个品种均以不施氮处理最佳,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均以处理C(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6∶3∶1)施肥比例最佳。因此,合理的施氮比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光合利用率,进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光合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建富 潘晓华 王璐 石庆华 刘宗发 胡金和
【目的】研究连续免耕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土壤合理耕作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5—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翻耕抛栽为对照,探讨稻田连续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保水性、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稻田免耕1—2年(4季),早、晚稻产量较翻耕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0%和1.87%,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尤其是免耕5年水稻产量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9.16%和12.56%;稻田免耕1年(2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
关键词:
稻田 双季稻 免耕抛栽 产量 土壤肥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春太 马征宇 刘汉文 李维国 黄华孙
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恩 田学军 杨若鹏 苏一兰 鲁海菊 刘艳红
为了探究草果植株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采用随机性和统筹代表性的取样方法于2011年分别对云南省金平县10年株龄和元阳县4年株龄的草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果植株产量分别是由每株穗数、每穗花数、每穗果数、挂果率和果重这5个产量因素构成的。草果的每株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r=0.6382,P每穗果数>挂果率>每穗花数>果重。元阳县4年株龄草果的产量(1.24 kg/株)显著高于金平10年株龄草果的产量(0.61 kg/株),其...
关键词:
草果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波 周年兵 郭保卫 舒鹏 张洪程 霍中洋 程飞虎 花劲 黄大山 陈忠平 陈恒 刘云发 廖世亮
【目的】研究明确江西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双季晚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粳稻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CK)4种类型品种为材料,在江西乐平市(29.00°N,117.12°E)、上高县(28.27°N,115.12°E)、赣州市(25.81°N,114.96°E)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比较研究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在纬度上的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特征。【结果】随着纬度升高,3种类型粳稻产量均增加,2013年(2014年)平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纬度 产量 生育期 温光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志刚 郝笑琦 张淑芳
对9个早熟及产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选择可使目前推广品种(系)的丰产性和早熟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育种选择策略应从提高株铃数和衣分入手,选择第一果枝节位低、开花早、脱落少和铃不太大的类型,其中早代果枝节位严选,开花期、结铃率和衣分大群体选择,株铃数连续选择,就可实现培育出高产、早熟品种(系)最终目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吴茂力 池忠志 李旭毅 郑家国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海明 汤文光 肖小平 罗尊长 汪柯 张帆 杨光立
研究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对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指导不同地域的水稻优质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6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各处理优质晚稻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垩白大小与穗干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水稻产量以红黄泥田最高,达7570.46 kg/hm2,大小顺序为红黄泥田>河沙泥>灰泥田>麻沙泥>紫泥田>黄泥田。红黄泥田和紫泥田有利于提高优质晚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灰泥田和河沙泥田有利于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黄泥田有利于提高稻米的胶稠度、蛋白质,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直链...
关键词:
双季稻田 稻田土壤类型 晚稻 稻米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密度 产量 群体光合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李国业 董啸波 花劲 郭保卫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国明 姜莹莹 刘钊
为探究寒地水田区最佳的育秧模式,以优质粳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超级大棚、标准大棚和传统小棚等3种棚式,分析不同棚式育秧对寒地水田区秧苗素质、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大棚的增温、控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小棚,适宜春季水稻幼苗生长;超级大棚所育秧苗的株高、根长、穗长和根重等秧苗素质数据均优于其他2种育秧棚式,传统小棚的弱苗率最高达24%,超级大棚的弱苗率最低为8%;2种大棚所育秧苗的生育期较传统小棚缩短1周时间;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有效穗数较传统小棚分别提高15.83%和4.80%;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全粒数分别较传统小棚高出3.52和1.47粒/穗;超级大棚、标准大棚秧苗每穗实粒数分别较传统小棚高出2.10和2.16粒/穗;标准大棚水稻结实率较传统小棚提高0.18%;超级大棚的产量较标准大棚和传统小棚分别提高3.21%和7.75%。
关键词:
棚式 育秧 寒地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娟 林辰壹 赵沙沙 扎恩哈尔·居马西
【目的】观测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高葶韭的物候特征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为高葶韭的进一步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相关研究资料,调整和完善了葱属植物物候期的观测标准,并将其应用于高葶韭的物候观测中,于2007-2009年每年的3-9月观测记录高葶韭的物候期;此外,还观测了与高葶韭产量相关的4个指标(植株叶片数、假茎粗、株高及株幅),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葶韭每年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中旬抽薹,5月中旬始花,6月下旬果实成熟;年生长周期平均为180d左右;同年高葶韭无二次生长。叶是高葶韭的主要食用器官,单株叶片数、假茎粗和株高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时达最大值,分别是9.7,1.331c...
关键词:
高葶韭 物候期 产量构成因素 野生蔬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