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
2023(1341)
2022(1152)
2021(1077)
2020(989)
2019(2236)
2018(2050)
2017(3593)
2016(2205)
2015(2503)
2014(2563)
2013(2537)
2012(2469)
2011(2330)
2010(2257)
2009(2066)
2008(2036)
2007(1800)
2006(1638)
2005(1461)
作者
(9435)
(8256)
(8146)
(7647)
(5264)
(4184)
(3555)
(3146)
(3137)
(2993)
(2960)
(2949)
(2740)
(2740)
(2613)
(2537)
(2519)
(2411)
(2329)
(2296)
(2254)
(2076)
(2075)
(1981)
(1945)
(1859)
(1842)
(1801)
(1793)
(1741)
学科
(6946)
经济(6941)
(4531)
地方(3794)
(2982)
管理(2968)
(2703)
方法(2308)
农业(2026)
数学(1927)
地方经济(1878)
数学方法(1847)
(1627)
企业(1627)
(1623)
贸易(1620)
环境(1557)
(1545)
生态(1509)
(1287)
(1208)
业经(1203)
中国(1191)
水产(1140)
资源(1117)
及其(1093)
(1078)
森林(1078)
(1073)
理论(1063)
机构
学院(33413)
大学(32970)
研究(17006)
科学(14948)
(14842)
农业(11958)
中国(10874)
(10858)
业大(10855)
研究所(10334)
(8081)
(8016)
管理(7904)
农业大学(7862)
经济(7812)
(7757)
(7671)
实验(7324)
实验室(7027)
中心(6882)
重点(6710)
理学(6549)
(6523)
理学院(6389)
(6379)
科学院(6329)
管理学(5965)
管理学院(5908)
(5832)
研究院(5407)
基金
项目(26965)
(19056)
国家(18944)
科学(18537)
基金(17761)
科学基金(13707)
研究(13592)
自然(11545)
(11213)
自然科(11162)
自然科学(11151)
自然科学基金(10894)
(10277)
基金项目(9436)
科技(8722)
计划(8066)
资助(7858)
重点(6963)
社会(6251)
专项(6109)
(6095)
(5885)
社会科(5812)
社会科学(5809)
科研(5739)
教育(5596)
(5040)
(4980)
创新(4880)
(4710)
期刊
学报(14563)
(13396)
科学(10635)
大学(9496)
学学(9373)
(9138)
经济(9138)
农业(9022)
中国(7270)
研究(7137)
(5285)
业大(5087)
林业(4792)
农业大学(3975)
(3228)
自然(3135)
中国农业(2887)
资源(2853)
科技(2672)
自然科(2525)
自然科学(2525)
管理(2448)
科技大(2159)
科技大学(2159)
农林(2102)
(2102)
教育(1974)
(1906)
(1850)
技术(1754)
共检索到49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伟婧  张继宗  郝雅星  韩凯虹  张立峰  
为了明确高光低温环境下喜凉类根茎作物的光温生态适应性,为区域农作物选育与生产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仪监测了华北高寒区白萝卜、苤蓝、芥菜、甜菜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季节动态。在华北高寒区,4种喜凉类根茎作物Pn日进程呈现7,8月双峰、9月单峰特征。7,8月的午间"Pn低效期"由叶片受到高温胁迫而挥霍耗水,及相继的气孔部分关闭和叶肉细胞活性降低等因素引发。不同作物的DPC与DTC呈现8月>7月>9月;苤蓝LUE与WUEd明显高于甜菜,芥菜、白萝卜居中。霜后苤蓝、芥菜的DPC尚有霜前的46.7%,60.0%,甜菜霜后DPC比霜前增高了9.22%。苤蓝与甜菜的亚喜凉特性,使之具有生育期长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静  唐继军  王岩  刘玉华  李旭光  
为了探讨华北高寒区北沙参光合生理特性,为区域北沙参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采用ECA-PB0402光合作用测定仪的闭路系统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对北沙参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在晴天、土壤水肥充足条件下,华北高寒区北沙参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此时的光饱和点LSP为2 07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181.2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是0.078 1,晴天北沙参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10:00的0.83下降到14:00的0.51,比最大值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文杰  王冬梅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青海高寒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采集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白桦和青杨4种树木叶片样品,室内测定叶片的OC、TN和TP含量,通过正态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4种树木叶片的OC、TN和TP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91.84(571.19~605.67)、17.76(7.14~27.62)和1.47(0.81~2.65)g·kg~(-1),变异系数表现为TP> TN> OC;阔叶树叶片TN含量高于针叶树,阔叶树叶片TN和TP含量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4种树木叶片的C∶N(OC∶TN)、C∶P(OC∶TP)和N∶P(TN∶T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8.87 (26.04~97.73)、1 042.97(667.53~1 971.00)和28.32(18.87~51.50),变异系数表现为C∶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兴波  芦新建  董梅  连利叶  贺康宁  
【目的】以Penman-Monteith FAO-56公式为参照,分析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 3种简化的参照作物蒸散量(ETo)公式在青海高寒区的适用性。【方法】以青海省5个气候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11个气象站1984-2011年的旬气象资料计算ETo,建立分析3种简化公式旬ETo与PenmanMonteith FAO-56公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比其年值的均方根误差率,分析3种简化公式的适用性。【结果】Hargreaves公式在大多数站点都低估了ETo,但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的计算结果较好;Priestley-Taylor公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侯明杰  张霞  石福于  王虎成  
牦牛所处环境及生物习性明显不同于普通牛,尤其组织样品获取不易,如何将来之不易的样品长时间高效保存意义重大。为此,本研究以天祝白牦牛及本地黄牛为对象,采集胃肠道、肝脏及肾脏样品,Trizol Kit提取RNA,运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则及Gel-pro软件分析-80℃保存1个月和23个月的RNA浓度及降解程度,研究RNA的保存与质量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牦牛所有胃组织样品RNA放置23个月后浓度均增加,而黄牛的瘤胃及瓣胃却相反;两个基因型牛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燕  关佑君  王有良  陈季贵  张永超  刘勇  魏小星  李小瑞  刘文辉  
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青稞(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物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高寒区的油菜混作组合。结果表明,在油菜开花期,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均显著低于油菜(P 0.05)。在油菜角果乳熟期,油菜/青稞和油菜/燕麦混作地上生物量较油菜单播分别提高了24.59%和37.27%,油菜/箭筈豌豆混作较油菜单播降低了12.05%,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油菜混作方式饲草品质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与油菜单播无显著差异(P> 0.05)。鉴于研究区油菜产业发展兼顾油菜的景观和饲用植物生产的要求,推荐油菜与燕麦进行混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启林   王小军   王金兰   刘文辉   马金秀   李俄仁措   李文  
【目的】为探讨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高寒区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并揭示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从而为青藏高原地区饲草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和青牧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2)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3个行距,分别为R1:15 cm、R2:30 cm、R3:45 cm;副因素为3个播种量,分别为S1:15.0 kg·hm-2、S2:22.5 kg·hm-2、S3:30.0 kg·hm-2。9个处理,3次重复,各品种27个小区,共54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3 m×5 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大田试验于2022—2023年在青海省共和县开展。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处理对老芒麦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距和播种量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结果】行距和播种量均对茎粗、生殖枝数、分蘖数、茎叶比和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同一行距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和茎粗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播种量下,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和干鲜比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分蘖数和生殖枝数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在行距15 cm、播种量22.5 kg·hm-2时,青牧1号和青牧2号的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大,青牧1号饲草产量为12 668.16 kg·hm-2,经济效益为13 731.97元/hm2;青牧2号饲草产量为12 180.94 kg·hm-2,经济效益为13 064.03元/hm2。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饲草产量与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行距和播种量主要通过影响老芒麦的分蘖来影响饲草产量。【结论】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分析表明,行距15 cm,播种量22.5kg·hm-2不但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还可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是适宜于研究区及类似高寒区黑钙土上老芒麦饲草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和播种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思  贺康宁  田赟  左巍  王玮璐  唐达  张潭  李倩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对准确估计全球碳循环系统的收支平衡有重要意义。高寒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区域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助于深刻了解高寒区的土壤碳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以青海高寒区的5种典型林分(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白桦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为云杉林>白桦林>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继强  沈冰  莫淑红  邵年华  秦毅  
利用黄河高寒区吉迈(达日县)水文站、国家气象局达日、玛多观测站1959—2007年,共计49 a水文、气象及部分冻土监测资料,采用峰型度及丰枯率指数、Mann-Kendall时间序列突变点及趋势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径流年际、年内变化特征,探讨径流长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核主成分支持向量机(KPCA-LSSVM)预测模型,对未来2011—2014年径流情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气候、下垫面条件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不同时期作用于水资源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径流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突变点,为1961、1999和2005年;黄河源区径流2002—2006年间存在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贺康宁  王先棒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测定了5种密度(225、500、688、900、1 220株/hm2)白桦林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并用浸泡法来研究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5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有明显差异:(1)5种密度林分(按225、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世雷  贺康宁  刘可暄  曹广月  
【目的】分析青海大通县不同人工林配置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和样地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白桦纯林、青海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同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生态位宽度广的物种,如问荆、珠芽蓼、东方草莓等,往往构成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混交林草本群落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05和0.612,相对于阔叶林和针叶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恒  杨海龙  贺康宁  王伟伟  高二鹏  刘慧博  王冰洁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慢   刘文辉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为明确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施用氮、磷、钾肥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分别设置氮磷钾单施试验,其中氮肥水平为(N_0、N_(30)、N_(45)、N_(60)、N_(75)、N_(90)和N_(105))、磷肥水平为(P_0、P_(15)、P_(30)、P_(45)、P_(60)、P_(75)和P_(90))、钾肥水平为(K_0、K_(10)、K_(20)、K_(30)、K_(40)、K_(50)和K_(60))。以确定最佳施肥水平,明确不同肥料对燕麦种子增产的效果,完善该品种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管理技术,为青海地区燕麦种子生产中肥料的施用配比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分别以60、60和50kg·hm~(-2)处理时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4 358.6、6 285.0和6 729.1 kg·hm~(-2),以钾肥对燕麦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氮肥可显著提高燕麦小穗数、穗长和千粒重,磷肥可促进燕麦有效分蘖、粒宽和单序籽粒重增加,而钾肥则有助于有效分蘖数、粒长、粒宽、单序籽粒重和千粒重提升;氮、磷、钾肥单施水平下以粒宽和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直接效应最大,小花数和粒宽通过对其他产量性状的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产生增益效果。高寒地区‘青引1号’燕麦种子生产中,钾肥的施用可有效提高‘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鱼小军  柴锦隆  徐长林  师尚礼  肖红  马隆喜  曹国顺  
【目的】甘南高寒区缺乏适宜的苜蓿栽培和苜蓿草地杂草防除技术,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甘南高寒区种植当年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为建立优质苜蓿草地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夏河高寒草地,比较垄沟覆膜、平膜、垄沟和普通种植方式对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株高分别为14.4和19.1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一级分枝数为7.7个,显著高于平膜(5.2个)、垄沟(4.8个)和普通种植(4.5个,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娟娟  魏巍  桑旦  秦爱琼  黄利春  汪丽军  
为研究藏北高寒区早熟禾属(Poa)野生种质田间越冬期的生理特征和抗寒强弱,以采集自藏北草原的3个野生种和引进1个栽培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海拔4 512 m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种植,并测定其根系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5项指标越冬期间的变化,分析不同材料的低温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材料的越冬率均高于80%,且野生种的越冬率显著高于栽培品种(P 渐尖早熟禾>冷地早熟禾(野生种)>青海冷地早熟禾(栽培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