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4)
2023(5190)
2022(4153)
2021(4064)
2020(3568)
2019(8425)
2018(8430)
2017(15999)
2016(9015)
2015(10379)
2014(10303)
2013(10090)
2012(9250)
2011(8459)
2010(8731)
2009(8058)
2008(7998)
2007(7095)
2006(6276)
2005(5464)
作者
(29742)
(25027)
(24786)
(23702)
(15882)
(12144)
(11056)
(9752)
(9565)
(9054)
(8904)
(8646)
(8382)
(8140)
(8081)
(7757)
(7509)
(7410)
(7372)
(7242)
(6468)
(6362)
(6299)
(5785)
(5634)
(5564)
(5483)
(5374)
(5322)
(5052)
学科
(35224)
经济(35188)
管理(21512)
(20325)
方法(20068)
数学(18225)
数学方法(17688)
(17036)
企业(17036)
(11236)
(8651)
中国(7632)
(7556)
理论(7371)
业经(6888)
农业(5619)
(5608)
贸易(5605)
(5434)
(5158)
(5063)
地方(4993)
技术(4872)
环境(4627)
教学(4624)
(4340)
(4298)
(4296)
金融(4296)
银行(4287)
机构
大学(134558)
学院(133738)
研究(48354)
管理(48176)
(46689)
经济(45664)
理学(41953)
理学院(41433)
管理学(39989)
管理学院(39792)
科学(35771)
中国(34246)
(30222)
(30206)
业大(27170)
(27002)
研究所(25369)
农业(23774)
中心(20701)
(20591)
(20260)
北京(19240)
(18248)
(17591)
师范(17310)
技术(16787)
(16567)
财经(16463)
农业大学(15975)
(15952)
基金
项目(95835)
科学(72770)
基金(68118)
(63668)
国家(63271)
研究(61681)
科学基金(51572)
(38412)
自然(37325)
自然科(36448)
自然科学(36434)
社会(35896)
自然科学基金(35757)
基金项目(35171)
社会科(33988)
社会科学(33972)
(33243)
资助(30096)
教育(29543)
编号(23705)
重点(22666)
计划(21016)
(19660)
(19616)
科技(19473)
科研(19310)
(19297)
成果(18976)
创新(18210)
课题(17800)
期刊
(48869)
经济(48869)
研究(33543)
学报(31422)
科学(27068)
(26568)
中国(24126)
大学(22932)
学学(22077)
农业(17946)
管理(17596)
(14712)
教育(14665)
技术(12560)
林业(11925)
(9996)
业大(9801)
业经(8794)
(8576)
统计(8569)
(8423)
金融(8423)
科技(8073)
财经(7783)
经济研究(7734)
(7571)
农业大学(7169)
决策(6946)
(6603)
技术经济(6505)
共检索到189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王效科  朱建华  张治军  孙贵生  高峰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分布区林分生物量的生长过程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林龄较小时各区林分生物量的差别很小,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林分生物量在林龄25年左右时基本达到稳定,而五台山山间盆地则在林龄35年左右时才基本达到稳定,并且这两个分布区的最大林分生物量都小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云建  王效科  张小全  朱建华  张治军  侯振宏  
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个典型区域(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转扩因子、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茎比)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和五台山林区(中山区和盆地区)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大于塞罕坝林区(P0.05)且都小于五台山中山区(P0.05);根茎比随林龄和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P<0.01),但与林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依据生物置标准木104株(27株根量)、解析木403株以及398块标准地的实测材料,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本文对VAR模型(lnY=lna+blnX+cX)在估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残差分析表明,该相对生长关系模型一般优于C R模型(lnY=lna+blnX).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玉国  郑小贤  刘波云  高祥  徐光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落叶松生物量估计模型,然后编制了不同地位指数级的落叶松生物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并检验分析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能满足经营需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亚洲  孙晓梅  张江涛  杜彦昌  马建伟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17∶23∶11∶17(幼龄林);50∶20∶15∶10∶5(中龄林);62∶15∶10∶9∶4(近熟林);58∶23∶9∶8∶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奇刚  雷相东  国红  李海奎  李玉堂  
【目的】神经网络模型能避免林分生物量模型建模时自变量共线性与异方差问题,研究多层感知机在林分生物量模型中的应用,为森林经营单位、区域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吉林省一类清查固定样地的917组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传统的对数转化后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使用AIC、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r)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来评价模型。【结果】估计精度最高的模型是输入单元为林分平均胸径(D)-平均高(H)-林分密度指数(S)-海拔(HB)-坡向(PX)-坡位(PW)、2个隐藏层、隐单元数为40-20的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对数转换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Adj.R~2)分别从0.902 1提高到了0.914 1,从0.897 9提高到了0.908 9;RMSEr分别从6.330 5%降低到了5.992 2%,从6.490 1%降低到了6.153 6%。包含立地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比未包含立地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估计精度略有提升,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Adj.R~2分别提高了0.88%和0.99%,RMSEr分别降低了5.33%和5.46%。【结论】多层感知机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精度比传统回归模型略有提高,但它可以避免模型选型和违背传统统计假设的处理等问题,且能够一次性计算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有一定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奕丰  陈东升  申佳朋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希斌  王立海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为试验点,采用4种不同的采集作业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保留木损伤、土壤干扰以及木材损耗5个指标,定量计算平缓坡和陡坡条件下不同采集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择伐-畜力集材作业模式是该类型伐区最适宜的作业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希斌  杨学春  
落叶松人工林是我国北方林区主要用材林之一,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为试点,采用4种不同的采集作业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保留木损伤、土壤干扰以及木材消耗5个指标,定量地计算了平缓坡和陡坡条件下不同采集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计算结果表明,择伐—畜力集材作业模式是该类型伐区的最适宜作业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新生  邓莉兰  王彦辉  熊伟  李振华  刘千  王艳兵  孙浩  
【目的】在降水有限、水分再分配明显的半干旱区山地坡面上,森林生物量通常表现出明显的坡向、坡位差异。便捷、精确地测算整个坡面的森林生物量目前还很困难。本研究旨在定量描述森林生物量的坡面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尺度效应,为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选择生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半阴坡和阴坡2个坡面,按坡位从上到下各设置了6块20 m×20 m的样地,调查各样地的立地条件及林分特征后,采用烘干法及六盘山区建立的生物量经验公式计算地上生物量;以"离开坡顶的水平距离"为尺度变量,定量描述地上生物量随坡面空间尺度增加而变化规律,及坡面上任意坡位处样地的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芹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结果】1)随间伐强度增大,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先增后降,在中度间伐中观测到最大值;间伐降低了土壤C∶N、C∶P和N∶P。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MBC,MBN和MBP)含量,尤其是中度间伐;间伐提高了土壤MBC∶MBN而降低了MBN∶MBP,土壤MBC∶MBP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 0.05)。3)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肽酶(NAG+LAP)活性、酸性磷酸酶(AP)活性和(NAG+LAP)∶AP在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中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 <0.05)。【结论】间伐能够促进养分循环,尤其是中度间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林中养分循环、资源限制和生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鹏  董树国  隋玉龙  王骄洋  王桂真  
本文以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来拟合生物量模型,通过60株解析木的测量数据建立各器官的模型系统。模型系统共包括4部分,分别是:总量生物量模型、树干生物量模型、树枝生物量模型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华北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达到98%以上。筛选出总量及各部分生物量模型分别是:总生物量W总=-0.300+0.025D2H,树干生物量W干=-0.536+0.017D2H,树枝生物量W枝=0.054+0.006D2H,树叶生物量W叶=0.182+0.002D2H。各器官生物量残差的散点呈均匀分布,残差分布直方图分布近似正态,证明数学模型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