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5)
- 2023(8659)
- 2022(7219)
- 2021(6525)
- 2020(5387)
- 2019(12114)
- 2018(11813)
- 2017(21133)
- 2016(11965)
- 2015(13406)
- 2014(13537)
- 2013(13241)
- 2012(12931)
- 2011(11784)
- 2010(12180)
- 2009(11285)
- 2008(11369)
- 2007(10399)
- 2006(9496)
- 2005(8951)
- 学科
- 济(51227)
- 经济(51148)
- 管理(33420)
- 业(32442)
- 企(25199)
- 企业(25199)
- 中国(18086)
- 地方(17847)
- 农(15969)
- 业经(13358)
- 学(13200)
- 方法(12880)
- 财(12739)
- 制(12283)
- 农业(10883)
- 银(10605)
- 银行(10555)
- 数学(10395)
- 融(10367)
- 金融(10366)
- 行(10255)
- 数学方法(10224)
- 地方经济(10027)
- 发(9707)
- 体(8884)
- 环境(8394)
- 技术(8351)
- 贸(8168)
- 贸易(8156)
- 和(7884)
- 机构
- 学院(174285)
- 大学(172348)
- 研究(70006)
- 济(66686)
- 经济(65117)
- 管理(59080)
- 中国(53698)
- 理学(48909)
- 理学院(48186)
- 管理学(47147)
- 管理学院(46828)
- 科学(45830)
- 京(40573)
- 所(38412)
- 农(37983)
- 研究所(34621)
- 财(32970)
- 业大(30906)
- 中心(30693)
- 江(29123)
- 农业(28951)
- 北京(27077)
- 院(26332)
- 省(25950)
- 范(24746)
- 师范(24464)
- 财经(24213)
- 州(23688)
- 经(21725)
- 科学院(21223)
- 基金
- 项目(112374)
- 科学(85787)
- 研究(78920)
- 基金(77467)
- 家(70775)
- 国家(70126)
- 科学基金(57142)
- 社会(47713)
- 省(45983)
- 社会科(44923)
- 社会科学(44913)
- 基金项目(40566)
- 划(38520)
- 自然(37639)
- 自然科(36654)
- 自然科学(36643)
- 自然科学基金(35954)
- 教育(35177)
- 资助(31751)
- 编号(31248)
- 发(30100)
- 重点(26687)
- 成果(26238)
- 课题(24143)
- 发展(23315)
- 展(22900)
- 部(22832)
- 创(22777)
- 计划(21908)
- 科研(21444)
共检索到289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吕瑞恒 于海群 李瑞生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由3 000株/hm2减小至2 125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生物量及元素积累量分别由32种、1 108.49 kg/hm23、9.84 kg/hm2下降至24种、1 091.57 kg/hm2和39.34 kg/hm2;林分密度下降至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增加至43种,元素积累量为40.12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敏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刘旭军 刘莉 张文雯 刘铭波
【目的】探究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密度、含水率、养分含量、酶活性等18项土壤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密度调控强度的(对照,2 096株/hm2,CK;低强度处理,1 850株/hm2,LT;中强度处理,1 402株/hm2,MT;高强度处理,1 106株/hm2,HT)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LT、MT和HT样地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密度调控对土壤养分影响而言,MT处理下C、N和P等养分含量均较高。此外,土壤生物学性状也对不同调控强度存在显著响应,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MT显著高于CK;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MT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LT最高,蔗糖酶活性在CK最高,而纤维素酶活性随密度调控强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有机质、含水率、微生物生物量氮、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为MT(0.598)> HT(0.510)> LT(0.432)> CK(0.339)。【结论】密度调控可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中等林分密度下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建议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适度密度调控处理,以提高人工林地土壤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平 韩海荣 康峰峰 程小琴 朱江 周文嵩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是太岳山主要的公益林,由于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林下植被稀疏,林分质量较差。密度调整对于提高人工林质量,增加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典型地段3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设置4种密度调整强度(对照处理、20%、30%和50%),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结构、光环境特征和林下植被分布对密度调整的响应。结果表明:1)密度调整显著改变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结构,改善了林下光环境,增加了冠层结构的空间异质性。与对照处理相比,密度调整强度为20%、30%、50%的林分叶面积指数(LAI)分别下降了18.25%、25.76%、37.50%;...
关键词:
密度调整 冠层结构 光环境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盛炜彤
从 198 6年起 ,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上村林场 ,用间伐方式对 8~ 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密度的调整 ,每公顷分别为 30 0 0、2 5 0 0、2 0 0 0及 15 0 0株 ;郁闭度分别为 0 .9、0 .7及 0 .6。设置固定样地 6个 ,每年以固定样方调查植物 ,观测林下植被发育情况 ,共进行 13a。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并郁闭度在 0 .7以下的林分林下植被均迅速发育且良好 ,间伐 8~ 10 a后林下植被覆盖度可达 80 %~ 90 % ,形成三层垂直结构 ,干生物量可达 4~ 5 t· hm-2 ;未经间伐或郁闭度恢复较快的样地 ,林下植被的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迪生 李海文
该文以径阶株数作为状态变量,通过模拟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动态变化,采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对林分密度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为研究实例的林分,当主伐年龄40a,疏伐起始年龄18a,疏伐间隔期4~5a,疏伐次数2~3次,按株数疏伐率分别为31.9%,6.9%和13.8%时,采用下层疏伐时总材积收获量最大。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最优控制,林分密度,疏伐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田松岩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孙志虎
为探明密度调控对北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林分密度P1(300350株/hm2)、P2(500550株/hm2)、P3(600650株/hm2)和P4(850900株/hm2),使用LI-64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其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末,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CO2排放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云霓 曹恭祥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徐丽宏
【目的】定量研究宁夏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植被碳密度特征并揭示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合理经营森林增强森林的碳汇等服务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半湿润的香水河小流域和半干旱的叠叠沟小流域,设立不同坡位、密度、林龄的林分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宁夏六盘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多年积累的样地调查数据。根据经验方程,依据林分生长特征计算林分的生物量及其组成,利用各种生物量的碳含量计算得到植被碳密度。【结果】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植被碳密度为0.70~74.10 t·hm-2,平均为30.96 t·hm-2;对调查林分的各生长指标(密度、树高、胸径、郁闭度、林龄)而言,碳密度都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结构指标增加而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紫优 王彦辉 田奥 刘泽彬 郭建斌 于澎涛 王晓 于艺鹏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南部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密度大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建立考虑立地环境和林分结构等主要因子影响的碳密度模型,为我国西北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林碳密度估算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工具。【方法】采用样地清查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和林下灌草层碳密度;应用外包线法确定各植被层碳密度对各主要因子(林龄、林分密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坡向)的响应规律及其函数形式,通过连乘耦合构建反映多因子综合影响的植被碳密度模型,并基于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率定和检验。【结果】1)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密度平均为46.82 t·hm~(-2),其中乔木层占94.92%,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占4.76%和0.32%。2)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林分密度、年均降水量增大先快速增加、超过阈值后缓慢增加并渐趋最大值,相应阈值为林龄30年、林分密度1 500株·hm~(-2)、年均降水量525 mm;随年均气温增加先增后减,6℃时达到峰值;随坡向增大(正北为0°,随向两侧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而增大)呈近线性降低。3)林下灌草层碳密度随乔木层碳密度增加近线性减少,随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坡向的变化规律与乔木层相同,相应阈值同样为年均气温6℃、年均降水量525 mm。4)多因子耦合模型可较好估算乔木层和林下灌草层碳密度变化,其R2分别为0.8和0.7。5)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先增后降,垂直差异较大,最高分布范围在海拔2 200~2 400 m之间;受地形和气候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差异,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阴坡植被碳密度高于阳坡,其中乔木层相差约20%,灌草层相差可达1倍。【结论】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密度平均为46.82 t·hm~(-2),以乔木层为主,受立地环境(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坡向)和林分结构(林龄、林分密度)的多因子综合影响,林下灌草层碳密度受乔木层生物量影响,应用多因子耦合模型可较好解释并预测其时空变化;合理选择造林立地类型和林分密度有利于维持较好的华北落叶松林植被碳密度和层次组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启文 王玉忠 徐振华 张树梓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的水源承载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林下蒸散发、水量再分配特征的长期定位观测,以及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关系模型的构建,确定计算参数,计算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结果】(1)小五台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季6个月,生长季昼间蒸腾平均时长15 h;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0.012 kg/(h·cm),除4月、6月较低外,其余各月都达到0.011 kg/(h·cm)以上,尤其以8月最高,达到0.021 kg/(h·cm)。(2)生长季华北落叶松林下平均蒸散发速率1.448 kg/(m2·d),全年平均速率0.833 kg/(m2·d);蒸散发速率4—6月上升较快,6—9月上升缓慢,并在9月达到峰值,10月迅速下降,11月到来年2月处于较低水平。(3)华北落叶松林冠层截留量占降水量的21.22%,穿透雨量占78.10%,树干径流量占0.68%,坡面径流量占1.50%,土壤入渗量占77.28%。(4)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呈线性相关关系,R2为0.958。【结论】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小五台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对于冀北地区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承载密度 水量平衡 冀北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军 赵婵璞 任仙 姜鹏 张绍轩 任佳佳 谷建才
为了评价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高低,以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分法对不同林龄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土壤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30、40、5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应的林分最佳密度分别为2 500株/hm2、1 800株/hm2、1 000株/hm2、800株/hm2时,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达到最大。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根据土壤持水能力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相关关系,编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的密度控制图,为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密度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水源涵养 土壤 持水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恭祥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杜敏 孙浩 李振华 王云霓
立地水分条件决定的植被承载力是干旱缺水地区森林合理经营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干旱缺水地区的森林蒸散耗水在水分输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大小直接与叶面积指数(LAI)相关,将林冠LAI在生长季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值(LAImax)作为植被承载力(LAIc)的量化指标,利用冠层分析仪(LAI-2000),在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和叠叠沟小流域的44个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实测了冠层LAI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了生长季内LAImax与林分断面积、郁闭度、平均树高、密度等常用林分结构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LAImax与林分不同结构指标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决定系数(R2)依次为0.84、0.82、0.56、0.47,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树力 刘大兴 仲崇淇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了模拟密度控制,提出了合理的培育密度和相应的抚育间伐对象。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理论确能反映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直径转移过程,这对于定量分析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直径分布的动态规律,从而拟定合理的密度控制措施非常有益;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成林后的密度控制间伐无论从培育森林方面,还是从取得木材、加大林分收益方面考虑,都应该以间伐小径阶的林木为主;20-25龄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以0.7为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玉国 郑小贤 刘波云 高祥 徐光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落叶松生物量估计模型,然后编制了不同地位指数级的落叶松生物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并检验分析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能满足经营需要。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地位指数级 密度控制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其保 摆万奇
本文应用动态规划法探讨了兴安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的最优密度.文中以解析木资料为基础数据,以林分生长全过程中的采伐收入最高为目标,提出了各地位指数、各年龄阶段的林分最优密度和定量间伐的部分指标,并对应用同一资料按不同间隔阶段进行分析对比的方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
动态规划 最优密度 定最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宇 魏曦 梁文俊 刘子琦 李福明 赵怡 冯泳翰
[目的]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下天然更新现状,探究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不同林隙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密度、生长现状及林隙下幼苗幼树空间分布,应用K2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了解林隙下幼苗幼树的空间格局。[结果](1)华北落叶松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随林隙面积的升高呈现正显著影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