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0)
2023(9222)
2022(7609)
2021(6950)
2020(5708)
2019(12532)
2018(12205)
2017(21990)
2016(12482)
2015(13627)
2014(13767)
2013(13169)
2012(12155)
2011(10972)
2010(11024)
2009(9944)
2008(9921)
2007(8924)
2006(7782)
2005(6795)
作者
(40222)
(33572)
(33190)
(31381)
(21303)
(16199)
(14869)
(13161)
(12581)
(12082)
(11613)
(11137)
(11051)
(10637)
(10510)
(10340)
(10094)
(9924)
(9728)
(9679)
(8652)
(8208)
(8196)
(7693)
(7576)
(7559)
(7515)
(7337)
(6869)
(6827)
学科
(44235)
经济(44175)
管理(38208)
(37746)
(30709)
企业(30709)
方法(19359)
数学(16360)
数学方法(16163)
技术(14522)
(14202)
(12305)
(12060)
中国(11973)
业经(11277)
(10639)
贸易(10635)
(10371)
农业(9872)
(8493)
理论(8463)
技术管理(8341)
(8001)
财务(7981)
财务管理(7956)
环境(7807)
企业财务(7504)
(7356)
银行(7301)
地方(7280)
机构
学院(182547)
大学(180693)
(67367)
经济(65892)
管理(65469)
研究(62772)
理学(56971)
理学院(56236)
管理学(55021)
管理学院(54716)
中国(45489)
科学(43936)
(42079)
(38322)
业大(34447)
(34276)
农业(33795)
研究所(31567)
(29732)
(28610)
中心(28372)
财经(24184)
(23958)
北京(23572)
师范(23521)
技术(23318)
(22524)
农业大学(22372)
(22227)
(22058)
基金
项目(126559)
科学(97442)
基金(90351)
研究(85806)
(83048)
国家(82321)
科学基金(68206)
社会(53261)
(51323)
社会科(50385)
社会科学(50369)
基金项目(48513)
自然(46575)
自然科(45520)
自然科学(45502)
自然科学基金(44713)
(43609)
教育(39834)
资助(35472)
编号(33765)
重点(29363)
(27834)
(27069)
(26635)
计划(26258)
成果(26231)
创新(26083)
科研(24743)
科技(24023)
(23994)
期刊
(72635)
经济(72635)
研究(47318)
学报(39418)
(37518)
中国(37157)
科学(33304)
大学(27840)
学学(26609)
农业(25338)
(23390)
管理(22997)
教育(20950)
技术(17262)
(13941)
(13404)
金融(13404)
业经(12961)
经济研究(11675)
业大(11438)
(11382)
科技(11369)
财经(11346)
技术经济(9940)
(9730)
农业大学(9587)
问题(9456)
商业(8613)
图书(8350)
(8284)
共检索到263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志强  陈源泉  隋鹏  袁淑芬  高旺盛  
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春玉米一熟制高产的限制因子(灌浆期高温胁迫)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高温对玉米胁迫影响机理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可能突破灌浆期高温胁迫、实现高产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温对华北春玉米胁迫的主要表现是:缩短了籽粒线性增长持续期;减小了籽粒体积及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量,进而降低了灌浆速率;花粉败育和花期不遇导致结实率下降;地温超过35℃时,会降低根系生长速率,使侧根变细;降低了光合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PSⅡ功能,进而降低了光合能力;降低了叶片水分状态和植株氮素累积量;诱发了纹枯病和青枯病。要突破该区春玉米灌浆期的高温胁迫,需要从提高春玉米本身的机能和改善其生境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淑芬  陈源泉  闫鹏  陶志强  崔吉晓  李超  隋鹏  
为明确华北地区特定区域与气候条件下春玉米对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响应,从而为制定该区域春玉米的高产节水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遮雨棚开展了盆栽春玉米的全程水分控制的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了1个全生育适水对照(CK)和1个全生育期供水充足(AW)处理,另外设置了苗期干旱(SD)、拔节期干旱(JD)、大喇叭口期干旱(LD)、抽穗期干旱(HD)和灌浆期干旱(FD)5个不同时期的干旱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春玉米生育进程、部分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抽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拔节期。与CK相比,SD处理由于持续的重度干旱,所以严重抑制了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铁光  董文斌  王爱勤  赵坤  徐小万  黄莹  易籽林  龚明霞  
为阐明辣椒耐热的生理生化机制,以耐热自交系A11和热敏自交系B22为材料,研究了高温(42℃)胁迫下辣椒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总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增加,热敏材料增幅高于耐热材料,而热敏材料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上升幅度低于耐热材料;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热敏材料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耐热材料;SOD和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热敏材料下降幅度高于耐热材料,上升幅度则相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笑莹  宋凤斌  朱先灿  刘胜群  柏会子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非菌根玉米相比,菌根玉米具有效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所有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40℃条件下,菌根玉米叶片Fm和Fv高于非菌根植株。在所有温度处理中,接种真菌的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彬   耿存娟   曾强   郭欢乐   李涵   曹钟洋   邓力超   彭明   周虹   陈志辉  
玉米籽粒发育时期对高温胁迫十分敏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研究不同耐高温玉米自交系籽粒响应高温胁迫的基因表达差异,在基因水平解析不同玉米种质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以前期筛选的耐高温自交系XN202和敏感自交系CT110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挖掘正常和高温胁迫下授粉后15 d玉米籽粒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与对照相比,XN202和CT110分别检测到1 517,1 012个DEGs,共同的DEGs有142个,包含7个转录因子。不同耐高温玉米自交系的籽粒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全基因组及代谢途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DNA复制、核小体、微小染色体维持复合物、DNA引物酶-多聚酶α复合体、营养库活性、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共同参与响应高温胁迫的应答过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有374个DEGs位于已报道的玉米耐高温相关性状QTL区间,其中42个DEGs为已报道的耐高温相关基因。综上所述,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会形成复杂的细胞保护和防御系统,AP2/ERF、MYB、bHLH、NAC、HSF、HSP等耐高温相关的DEGs可能在分子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穆心愿  吕姗姗  卢良涛  刘天学  李树岩  薛昌颖  王宏伟  赵霞  夏来坤  唐保军  
【目的】高温是制约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通过设置授粉期高温胁迫和雄穗变小处理,探明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玉米抗逆栽培及耐高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玉米品种浚单20(XD20)和农华101(NH101)为试材,于2020—2021年玉米抽雄至散粉结束的10 d内采用人工模拟增温试验,同时,设置抽雄期雄穗变小处理(剪除60%雄穗分枝数),探究授粉期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授粉期高温胁迫对玉米雄穗长度、分枝数、小穗数和雌雄开花动态影响较小,但导致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穗部分配比例下降,影响雌穗生长发育,造成穗轴长度和穗轴粗显著降低,穗粒数显著减少,花后物质积累量及向籽粒分配比例下降,进而产量显著降低。高温胁迫后,NH101穗长的下降幅度小于XD20,但行粒数、穗粒数及花后物质积累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幅度高于XD20,导致NH101产量降幅超过XD20,XD20和NH101产量降幅分别为12.32%和25.00%,可见XD20比NH101更耐高温。雄穗变小处理使XD20和NH101的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分别显著降低58.57%、42.91%和57.30%、41.34%,但对雌雄开花动态无显著影响。2个温度条件下,雄穗变小处理均能促进雌穗生长,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向籽粒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其中,高温条件下的XD20增产幅度最大。在常温条件下,与正常雄穗处理相比,雄穗变小处理下,XD20和NH101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2.76%和4.37%,而在高温条件下,分别增加12.47%和5.75%。【结论】授粉期高温胁迫对雄穗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导致雌穗生长发育受到不可逆损伤,穗粒数减少,制约了花后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产量显著下降。高温条件下,适当减少雄穗分枝数可促进雌穗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向籽粒积累,提高产量,且大雄穗型品种浚单20增产幅度高于小雄穗型品种农华1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欢  沈鑫  陆大雷  陆卫平  
【目的】阐明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为糯玉米品质调优提供支持。【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人工辅助授粉后利用智能温室进行高温(35℃)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花后1—5 d、1—10 d和1—15 d(DAP),研究其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淀粉理化指标(粒度大小和分布、链长分布、晶体结构、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显著减少每穗粒数和降低籽粒粒重,进而导致产量损失。与对照相比,1—5、1—10、1—15 DAP高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靖宜  李小凡  于维祯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目的】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玉米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设置高温(T)、干旱(D)、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管理为对照(CK),处理持续6 d,研究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花粉活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夏玉米皮层厚度、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和小维管束数目显著降低,较CK分别下降8.8%、14.1%、9.4%、13.7%。此外,高温干旱后夏玉米花粉活力、光合特性和成熟期总干重显著降低,T、D、T+D各处理花粉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较CK降低23.1%、8.3%、30.7%和23.7%、16.6%、37.5%,成熟期干物质总积累量较CK降低19.7%、5.1%、26.6%,进而导致产量显著下降,T、D和T+D各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63.2%、13.2%和71.7%。【结论】高温、干旱、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导致夏玉米茎秆发育异常,光合性能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显著降低,且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和茎秆显微结构的影响大于高温或干旱单一胁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腾龙  朱恒光  顾万荣  魏湜  李晶  郝卫平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15%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芽试验5组处理为:清水(CKA1)、15%PEG-6000溶液(CKA2)、0.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1)、1.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2)、1.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3)。苗期实验5组处理为:清水(CKB1)、15%PEG-6000溶液(CKB2)、2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阜  逄焕成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 ,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 ,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 ,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 ,解决好春玉米的早播早熟是该模式成功应用的关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黄璐  张美微  张盼盼  牛军  刘京宝  
为了探明我国玉米主要推广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花粒期高温胁迫下基因表达及代谢物差异,挖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14 d的穗位叶及对照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高通量代谢物测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81 Gb干净序列。郑单958高温胁迫7 d后检测到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个为上调基因。继续高温胁迫14 d共检测到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0个为上调基因。高温胁迫7 d与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1 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47个为上调基因。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共检测到381个差异表达基因,164个上调基因。继续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到299个差异表达基因,226个为上调基因。高温胁迫7 d与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共检测到2 4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275个上调基因。在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对比组中检测到6 64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 253个上调基因。在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5 95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 110个上调基因。代谢物测序共检测到654个代谢物,郑单958高温胁迫7 d后共检测出2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5个代谢通路中。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出54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13个代谢通路中,其中9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检测出9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24个代谢通路中,其中43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出3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13个代谢通路中,其中14个上调表达。郑单958高温胁迫7 d与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对比组共检测出144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36个代谢通路中,其中81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郑单958高温胁迫14 d与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共检测出15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81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朱卫红  代书桃  黄璐  张美微  刘京宝  
为了探明玉米重要自交系花粒期高温胁迫下转录组基因的表达差异,发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明确高温胁迫引起玉米减产的机理,从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提高玉米耐高温胁迫性。首先,利用Ampha~(TM)Z30花粉活性分析仪检测高温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玉米自交系昌7-2、郑58的花粉活性。然后收集花粉提取总RNA,利用Illumina Hiseq2000~(TM)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昌7-2、郑58花粒期高温胁迫材料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的对照材料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序列结果分析后获得差异显著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维恩图(VENN图)重叠区域分析、GO功能分类和富集统计、KEGG pathway通路分类和富集分析以及转录因子分析,获得玉米花粒期高温胁迫相关的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花粉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高温胁迫后和正常生长条件下,昌7-2花粉活性分别为24. 37%,42. 89%,郑58花粉活性分别为35. 57%,64. 83%。高温胁迫后在昌7-2花粉转录组中共检测到4 17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郑58花粉转录组中共检测到5 48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通路分类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后郑58的花粉转录组中有2 062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99个相关通路上,昌7-2的花粉转录组中有1 943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52个相关通路上。转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55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有45个转录因子包含10个以上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表明,通过对玉米自交系花粒期高温胁迫后花粉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大量的差异显著表达基因信息,昌7-2、郑58对高温胁迫响应机制存在明显差异,热激蛋白(Hsps)、热激转录因子(Hsfs)、生长素(IAA)基因和磷脂酰基醇-4,5-二磷酸基因家族(PIP2)在响应玉米花粒期高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金娟  刘宇  曹樱迪  张微  田静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镉(Cd)由于在环境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高流动性,使其成为重金属中毒性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污染物之一。玉米作为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具有生物量大,叶片、茎秆Cd富集能力高,其向籽粒转运能力较低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玉米生长会受到Cd胁迫浓度、胁迫时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对Cd毒害的耐受性不同。本文在介绍玉米对Cd吸收、转运方式及其在不同器官分布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Cd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对水分代谢、矿质养分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主要代谢过程的影响;并从耐逆性和避逆性两方面探讨了玉米对Cd的耐受机制。结合已有研究发现,现阶段主要以不同玉米品种对Cd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耐Cd差异比较研究为主,对其存在差异的生理、尤其分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对玉米Cd耐受性评价标准不一致,是以生长受到影响的程度还是以器官中镉含量作为品种对镉耐受性的判断标准还有待于商榷。未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适合不同Cd污染区域的玉米品种,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茅雁  邵世勤  张建华  耿庆汉  
在PEG诱导的水分胁迫下,SOD活力在不同抗旱性的玉米品种或杂交组合中均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力在抗旱性强的品种中先升(或基本不变)后降,而在抗旱性弱的品种中一直降低;POD活力在所有品种均呈明显降低。同时,叶片质膜透性增大,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抗旱性强的品种受损程度较轻。SOD和CAT活力与质膜、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系统结构的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与品种抗旱性呈正相关,可作为玉米抗旱鉴定的生化指标;而POD活力与上述膜系统的损伤程度及品种抗旱性相关不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志青  于卫卫  谭秀山  叶宝兴  毕建杰  
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根、茎秆、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上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各器官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析发现,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叶鞘三者是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来源,在灌浆期以前,叶片是最主要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在灌浆前后期,叶片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21%;茎秆也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来源之一,在抽雄初期,T3茎秆占总重的26%,在抽雄后期T4茎秆比重为30%。茎秆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的比重分别为24%和23%,而水分胁迫(T8)的叶鞘比重分别为21%和18%;在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对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