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9)
2023(8176)
2022(6977)
2021(6407)
2020(5443)
2019(11917)
2018(11766)
2017(21219)
2016(11968)
2015(13265)
2014(12432)
2013(12225)
2012(10798)
2011(9825)
2010(9747)
2009(9270)
2008(9119)
2007(8223)
2006(7412)
2005(6631)
作者
(36812)
(30695)
(30386)
(28721)
(19379)
(14809)
(13622)
(12066)
(11531)
(10767)
(10539)
(10223)
(9888)
(9846)
(9799)
(9467)
(9464)
(9167)
(8985)
(8665)
(7988)
(7579)
(7520)
(7101)
(6999)
(6970)
(6863)
(6567)
(6415)
(6247)
学科
管理(39814)
(36084)
经济(36037)
(33915)
(29175)
企业(29175)
方法(15555)
(14788)
数学(12603)
数学方法(12403)
(11683)
(11668)
中国(9909)
业经(9780)
(9353)
财务(9322)
财务管理(9296)
(9123)
企业财务(8747)
农业(7636)
理论(7488)
(7383)
(6969)
(6919)
贸易(6914)
(6860)
银行(6812)
(6779)
(6713)
(6372)
机构
学院(159011)
大学(156861)
研究(58883)
管理(57306)
(55734)
经济(54216)
理学(47147)
理学院(46526)
中国(46139)
管理学(45471)
管理学院(45191)
科学(41440)
(38134)
(35064)
(32769)
农业(30810)
研究所(30062)
业大(29673)
(28540)
中心(27112)
(26224)
(22977)
北京(21818)
(21564)
财经(21037)
(20765)
技术(20460)
(19752)
农业大学(19379)
师范(19355)
基金
项目(108613)
科学(82646)
基金(76703)
研究(72252)
(71942)
国家(71395)
科学基金(58127)
(43628)
社会(42697)
自然(41184)
社会科(40251)
社会科学(40237)
自然科(40231)
自然科学(40216)
基金项目(39826)
自然科学基金(39473)
(38124)
教育(32942)
资助(31964)
编号(28932)
重点(25857)
计划(23810)
(23709)
(22819)
成果(22717)
(22214)
科研(21829)
创新(21485)
科技(21453)
课题(21097)
期刊
(66989)
经济(66989)
研究(44121)
中国(36911)
学报(35305)
(34604)
科学(29738)
管理(25267)
大学(24619)
(24501)
农业(23599)
学学(23483)
教育(16983)
(15338)
技术(13604)
(13542)
金融(13542)
业经(11424)
经济研究(10865)
财经(10223)
业大(9753)
(9683)
(8917)
科技(8257)
农业大学(8018)
资源(8013)
会计(7776)
林业(7583)
现代(7566)
图书(7510)
共检索到248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胜尧  范凤翠  李家曦  石玉芳  刘梦星  李志宏  张立峰  贾建明  
为探索在优良肥力基础上由高产作物一熟替代两熟生产的技术可行性与突破途径,设置垄作覆膜、垄作裸地、平作覆膜、平作裸地(对照)4种处理,监测了旱地春玉米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干物质和氮生产及其转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地春玉米干物质累积进程表现典型的"S"曲线型,后期缓速增长期出现以茎秆为中心的干物质再度累积特征;抽雄前植株干物质累积达全生育期的47.02%~53.96%,转运至籽粒达到9.99%~25.22%;其中,苞叶与穗轴积累的干物质转运率高达25.22%~47.48%。覆膜使春玉米抽雄期前干物质累积较对照高17.19%~23.61%,干物质快速累积期比对照提前6.4 d,但线性累积持续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戴明宏  陶洪斌  王利纳  王璞  
为探索华北地区春玉米高产可持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管理(不施氮、推荐施氮、经验施氮)对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第一年推荐和经验施氮同不施氮相比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穗位叶光合速率等方面都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第二年不施氮处理产量比推荐施氮和经验施氮分别下降了12.0%和11.6%。推荐施氮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前提下保持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明显促进了生育后期植株营养体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各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占籽粒总干质量的22.1%,比经验施氮高6.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洪敏  朱琳  刘毅  陈新平  李世清  
【目的】以高原沟壑区典型代表性土壤黑垆土为供试土壤,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根据目标产量,在高密栽培及优化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基础上,研究4种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转移规律,以期为黄土高原南部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以补充灌溉、雨养、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等为农田水分管理模式,通过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时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研究春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素累积、分配和转移规律与产量及水分养分效率的关系。【结果】随生育阶段推进,春玉米生长速度加快,氮素吸收累积逐渐增加,进入生殖阶段后,各器官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淑芬  陈源泉  闫鹏  陶志强  崔吉晓  李超  隋鹏  
为明确华北地区特定区域与气候条件下春玉米对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响应,从而为制定该区域春玉米的高产节水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遮雨棚开展了盆栽春玉米的全程水分控制的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了1个全生育适水对照(CK)和1个全生育期供水充足(AW)处理,另外设置了苗期干旱(SD)、拔节期干旱(JD)、大喇叭口期干旱(LD)、抽穗期干旱(HD)和灌浆期干旱(FD)5个不同时期的干旱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春玉米生育进程、部分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抽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拔节期。与CK相比,SD处理由于持续的重度干旱,所以严重抑制了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娟  郑敏娜  郭凤琴  
为了探讨山西北部地区推广种植的春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制定适宜该地高产栽培管理措施。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垦沃2号(KW2)、KWS9384(KWS9384)和晋单32号(JD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玉米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KW2在生育期内每株干物质、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32.95,4.90,5.21 g,均明显高于KWS9384和JD32。其中,较KWS9384分别高15.11%,11.36%和10.15%,较JD32分别高17.55%,27.94%和28.96%;KW2的籽粒产量、整株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明显高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媛媛  杨恒山  范秀艳  李莹莹  刘晶  吕登宇  
为进一步推进玉米的减肥增效,以内蒙古西辽河平原主推玉米品种伟科702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0,210,300,39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性,以期为该品种确定适宜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吐丝期之前,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吐丝期之后干物质积累量施氮300 kg/hm~2较施氮390 kg/hm~2更大,干物质积累的最大速率也出现在300 kg/hm~2施氮水平。从完熟期物质积累的构成来看,茎和苞叶以施氮390 kg/hm~2处理最大,而穗轴和籽粒则以施氮300 kg/hm~2最大。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同化物转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盼盼  邵运辉  刘京宝  乔江方  李川  张美微  赵霞  黄璐  
研究施用氮锌肥下夏玉米植株干物质、氮锌元素累积和分配的变化,为锌肥的合理利用及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再裂区设计,主因素为90,180,225 kg/hm~2 3个施氮水平,副因素为0,4.5 kg/hm~2 ZnSO_4·7H_2O 2个喷锌处理,副副因素为郑单958和谷神玉66 2个玉米品种,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氮锌肥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植株干物质累积动态和各器官氮锌元素吸收、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225 kg/hm~2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9.77,10.42 t/hm~2,较90 kg/hm~2处理平均增加18.0%;吐丝后以施氮量225 kg/hm~2下干物质量较高,成熟期以90 kg/hm~2处理的穗轴和籽粒干物质量分配比例较高。成熟期施氮量225 kg/hm~2处理各器官中氮含量、茎中锌含量以及叶和籽粒氮、锌累积量均表现出优势,而90 kg/hm~2处理下鞘、苞叶、籽粒锌含量和籽粒氮、锌分配比例均较高。施锌处理对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累积分配无显著影响,与不施锌相比,施锌显著提高了各器官中氮、锌含量和累积量,但分别降低籽粒中氮、锌分配比例6.93, 6.86百分点。郑单958籽粒产量和干物质占比较谷神玉66高,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高出29.2%。郑单958籽粒氮、锌含量分别较谷神玉66低8.9%和5.3%,但籽粒累积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谷神玉6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籽粒产量和茎、叶、籽粒中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锌含量与鞘、籽粒氮含量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轴中锌含量与茎、穗轴和苞叶氮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氮锌肥可以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植株各器官尤其是籽粒对氮、锌的吸收和累积,但同时降低籽粒中氮锌的分配比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琳  刘毅  徐洪敏  陈新平  李世清  
【目的】基于春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动态观测资料,研究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区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春玉米(Zeamays)农田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玉米生育期土壤积温(>10℃)的影响,其结果对理解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玉米生长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以沈单10为供试作物品种,水分管理模式2007年采用补充灌溉、雨养和地膜覆盖3种处理。在2007年基础上,2008年增加秸秆覆盖,试验采用完全方案,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进行2年田间试验。【结果】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具有明显降温效应;玉米不同生育阶段>10℃土壤积温,以出苗阶段(PT-VE)最低,生殖生长阶段(R1-R6)次之,营养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为研究氮肥运筹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物质积累特征与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与产量对氮肥运筹响应的差异。以氮高效品种正红311(ZH311)和氮低效品种先玉508(XY508)为材料,于2015-2016年采用大田试验,在225 kg/hm2的施氮量下,设置5种氮肥运筹模式:不施肥、100%基肥、75%基肥+25%穗肥、50%基肥+50%穗肥、25%基肥+75%穗肥,同时设不施肥处理(B1)。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与产量及其构成均有重要影响;氮高效品种ZH311较强的根系吸收能力和较高的光合器官分配比例显著提高了其干物质生产能力,同时较低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有效地延缓其光合器官的衰老,保持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使得其产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XY508。提高追肥比例显著改善了玉米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和产量,但对XY508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ZH311。ZH311较XY508的产量优势随追肥比例升高而先增后减,在基肥61. 35%+追肥38. 65%时(最大达1. 48 t/hm2)。综上所述,均衡的基追比使氮高效品种ZH311保持较高的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充分发挥产量优势;而较高的追肥比例能显著改善氮低效品种XY508的花后干物质生产,弥补产量的不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冬梅  池宝亮  黄学芳  张健  
试验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较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种植能提高土壤水分,增加降水的入渗深度,减少土壤耗水量,其顺序为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常规种植。受基础土壤水分不同和降雨较少的影响,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水分差异不大,8月份充足的降水后,各措施充分显示了其蓄水保墒的作用,其中,9月份秸秆整秆全覆盖0~120 cm土壤贮水量为248.2 mm,较常规种植增加32.1 mm;降水入渗深度为120 cm,较常规种植增加25 c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玉军  吴杨  刘志铭  崔红  吕艳杰  姚凡云  魏雯雯  王永军  
【目的】探讨叶源调减("减源")对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干物质及氮、磷、钾元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以期为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密度,分别为常规生产种植(60 000株/hm2)和高密度种植(90 000株/hm2);副区为不同减源强度处理,于开花吐丝期将植株的每1片绿叶横剪1/2、1/3、1/4(用T1、T2、T3表示),不剪叶为对照(CK),测定吐丝期(减源后)至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与转运情况。【结果】在常规生产种植密度下,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志青  于卫卫  谭秀山  叶宝兴  毕建杰  
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根、茎秆、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上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各器官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析发现,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叶鞘三者是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来源,在灌浆期以前,叶片是最主要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在灌浆前后期,叶片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21%;茎秆也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来源之一,在抽雄初期,T3茎秆占总重的26%,在抽雄后期T4茎秆比重为30%。茎秆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的比重分别为24%和23%,而水分胁迫(T8)的叶鞘比重分别为21%和18%;在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对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英  宋玉伟  程序  孙建好  刘吉利  李隆  
为了给河西走廊灌区春玉米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动态的规律。采用自然风干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其氮素的吸收均可以用logistic方程(Y=K/(1+ea+rt)拟合;2)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到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前者N在225 kg/hm2处理下最高,为644.6 kg/(hm2.d),后者N在300 kg/hm2处理下最高,为5.1 kg/(hm2.d);3)施氮肥对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天数均无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进军  柯福来  白鸥  黄瑞冬  
为了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研究高效实用的尿素施用方法,通过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对玉米进行处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的碳转移量大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但光合碳量却小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处理。由于缓释尿素肥力释放平稳,一次基施使得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小。虽然后期干物质向籽粒转移的量较大,但增产幅度较小。因此,玉米生产应注意后期氮素供应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含婷  柴强  王琦明  胡发龙  于爱忠  赵财  殷文  樊志龙  范虹  
【目的】针对玉米连作对化肥依赖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探讨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对玉米农田耗水特征的影响,以期明确间作绿肥生产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为玉米生产减氮及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河西绿洲设置田间定位试验,设玉米间作绿肥和单作玉米(M)两种种植模式,减量25%施氮(N1:270 kg·hm-2)和传统施氮(N2:36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绿肥种类包括作箭筈豌豆(V)和油菜(R),研究不同处理下耗水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稳产,在玉米/绿肥带状间作模式中,N1与N2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25%处理可提高绿肥刈割期、玉米收获后土壤含水量,以M/VN1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较传统施氮下单作玉米(MN2)分别高17.2%—18.9%、28.6%—31.3%;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25%处理可降低作物在绿肥播前至刈割、绿肥刈割至玉米收获和作物全生育期的耗水量,以M/VN1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较MN2分别降低38.8—48.8、32.9—53.9和80.9—92.7 mm;间作绿肥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以M/V处理最为突出,比M处理高14.9%—15.6%;N1与N2相比,M/R、M/V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5.2%、5.7%—6.5%,M处理的降低4.0%—5.5%;提高幅度以M/VN1处理最大,较MN2高14.8%—16.8%。玉米间作绿肥、减施氮肥25%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耗水,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力。【结论】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稳产,具有较高的水分供给潜力,其中玉米间作箭筈豌豆集成减量25%施氮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