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6)
- 2023(9035)
- 2022(8131)
- 2021(7726)
- 2020(6453)
- 2019(15175)
- 2018(15271)
- 2017(29621)
- 2016(16187)
- 2015(18333)
- 2014(18397)
- 2013(18277)
- 2012(16635)
- 2011(14955)
- 2010(14737)
- 2009(13302)
- 2008(12854)
- 2007(10959)
- 2006(9530)
- 2005(8000)
- 学科
- 济(62913)
- 经济(62845)
- 管理(48112)
- 业(43647)
- 企(36990)
- 企业(36990)
- 方法(31163)
- 数学(26907)
- 数学方法(26603)
- 农(16033)
- 中国(15440)
- 学(14692)
- 财(14616)
- 业经(13786)
- 地方(13218)
- 和(12005)
- 理论(11387)
- 环境(11040)
- 农业(10891)
- 贸(10446)
- 贸易(10441)
- 易(10126)
- 技术(10112)
- 制(9759)
- 务(9574)
- 财务(9515)
- 财务管理(9501)
- 划(9358)
- 教育(9104)
- 企业财务(9003)
- 机构
- 大学(229290)
- 学院(226936)
- 管理(95694)
- 济(85292)
- 理学(83821)
- 经济(83277)
- 理学院(82920)
- 管理学(81532)
- 管理学院(81133)
- 研究(73325)
- 中国(52627)
- 京(49348)
- 科学(48126)
- 财(37218)
- 所(36621)
- 业大(35177)
- 农(34835)
- 研究所(33857)
- 中心(32766)
- 北京(31279)
- 江(31027)
- 财经(30856)
- 范(30675)
- 师范(30435)
- 经(28108)
- 农业(27421)
- 院(26844)
- 州(25976)
- 师范大学(24752)
- 经济学(24167)
- 基金
- 项目(163439)
- 科学(127864)
- 研究(119391)
- 基金(118053)
- 家(102616)
- 国家(101779)
- 科学基金(87585)
- 社会(73084)
- 社会科(69176)
- 社会科学(69156)
- 基金项目(63903)
- 省(63616)
- 自然(58489)
- 自然科(56981)
- 自然科学(56970)
- 自然科学基金(55935)
- 教育(54185)
- 划(53718)
- 编号(49673)
- 资助(48693)
- 成果(39561)
- 重点(35922)
- 部(35688)
- 发(34324)
- 创(33661)
- 课题(33144)
- 创新(31280)
- 科研(31196)
- 项目编号(30707)
- 教育部(30376)
共检索到314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耀明 任鸿遵 于静洁 姚治君
采用精确的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 ,辅以田间观测资料 ,分析计算了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平衡问题。结果显示 :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 ,本区农田 (884.8万hm2)需水量为744.36亿m3,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309.37亿m3,有效灌溉面积 (653.2万hm2)上的亏水量为228.73亿m3;而1995年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总用水量已达261.78亿m3,但仍有116.16亿m3的亏水量 ;文中同时对评价区内农田的有效降水量、灌溉水的田间利用量、毛管上升水量等进行估算。指出 ,虽然冬小麦的平均水分满足率为82 % ,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 (64 % )仍然制约粮食产量的增长 ,...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水土资源 平衡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兆吉 雒国中 王昭 刘春华 李亚松 姜先桥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1991年~2003年系列地下水资源潜力及供需分析,浅层地下水总体处于采补平衡状态,但黄河沿岸及中东部平原古河道带尚有54.95×108m3/a潜力,而在山前平原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超采27.83×108m3/a;深层地下水除豫北平原、鲁北平原部分地区尚有一定潜力外基本处于严重超采,总超采量12.44×108m3/a;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在短期内可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利用南水北调的契机涵养水源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本文重点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及其与水资源利用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 ,城市用水快速增长 ,用水结构从生产、生活并重型向生产主导型转换 ;第二 ,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第三 ,城市用水结构存在明显 4种类型 ,即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生活用水比重低—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四类城市 ,各类城市的未来用水需求趋势存在差异 ;第四 ,未来本地区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建立更有效的城市用水机制和更广泛的区域供水网络将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 用水结构 用水类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宗宇 皓洪强 卫文 陈京生 张凤娥1王莹
学术界对于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存在争议,这直接关系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管理方式和开发战略的制定。本文从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定义、内涵,地下水补给以及开发后含水层系统的响应等方面来讨论深层地下水的更新性。含氚的现代地下水分布在山前平原,其稳定同位素组成接近当地降水加权平均值,说明当地降水补给占有相当的比重,氚含量与深度的关系反映了150m深度以上地下水是可更新的,其更新强度约为3%/a。中东部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放射性碳-14年龄为10kaB.P至大于35kaB.P,其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值比现代地下水要低得多,反映了末次冰期补给水的特征。根据水均衡方法估算的河北平原承压含水层198...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亚莉 王亚斌 邵景力 池娅萍 林坜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实施的日益临近,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调控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了优先考虑严重超采中心区及深层水减采等一系列地下水调控原则,结合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给出了南水北调实施后的地下水规划开采量。应用所建立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地下水调控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年地下水开采调整,重点控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心漏斗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石家庄漏斗年均水位上升速率2.1m/a;深层地下水漏斗影响范围也有显著缩小,德州水位回升年均上升速率为(0.8~1.5)m/a。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宫飞,朱文珊
根据定点定位试验结果 ,提出适用于华北平原现实经济、技术状况的农业节水实用措施 ;喷灌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节水工程技术措施 ,秸秆覆盖和留茬可有效地进行农田界面调控 ;利用水分胁迫诱导的“反冲”机制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 ,达到节水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
农业节水 喷灌 秸秆覆盖 反冲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广明 刘立军 费宇红 李铎 钱永
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调蓄地层、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最大可调蓄空间为1478.05×108m3,现状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可调蓄空间为326.29×108m3。制定了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的选取原则,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的最好地带是山前冲洪积扇和中东部平原的古河道带。本文在山前冲积扇地带选择了7处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专门研究,提出了各调蓄有利地带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方式。7处调蓄有利地带利用当地水源调蓄方案实施后,地下水可增加补给量为16.68×108m3/d。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3处有利地带的调蓄效果进行了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太新 王华磊 王长林 翟志席 王树安 郭玉海
为充分利用华北平原丰富的中国柽柳资源和人工栽培濒危中药材管花肉苁蓉 ,应用根管接种方法 ,在华北平原中国柽柳上接种管花肉苁蓉成功。探索了适宜的生长调节剂进行浸种处理及适宜的接种融合剂溶液灌注接种管 ,并使管内相对水分含量达到 80 % ,同时选择直径 0 2~ 0 5cm的柽柳根系进行接种。结果表明 :用上述方法可使管花肉苁蓉接种率达到 90 %。
关键词:
管花肉苁蓉 中国柽柳 接种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淑兰
从长期利用角度,提出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时空变化特点与机理,运用环境学、系统论观点把地下水的质(水质)—量(水量)—形(地面形态)统一起来,寻求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与地下水水质、区域下降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关系,以此进行华北地区地下水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评价研究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影响 预测 评价 华北平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力强 谢高地 李士美 张彩霞 陈龙
水足迹概念将水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是当前测度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理想指标。本文借助水足迹的概念,计算了华北平原地区(河北、北京、天津)小麦、玉米的虚拟水含量及其生长生产水足迹,并就绿水的重要性和灰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华北平原主要地区小麦虚拟水含量为1.054m3/㎏,生长用水以蓝水为主;玉米虚拟水含量为0.808m3/㎏,生长用水以绿水为主;小麦生产水足迹为172×108m3,其中绿水足迹30.85×108m3,蓝水足迹102.5×108m3,灰水足迹38.65×108m3;玉米生产水足迹为173.07×108m3,其中绿水足迹101.06×108...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小麦 玉米 华北平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力 赵宗壮 崔亚莉 王荣 李长青 杨齐青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华北平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并用于评价模拟区地下水资源量。首先在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垂向上分为3个含水层组。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GMS建模,将模拟区剖分为164行、148列4km×4km的规则网格。以2002年~2003年作为模拟期,通过深浅层地下水流场和65个典型观测孔的拟合对模型进行识别,并进行了模拟期的地下水均衡分析。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流模型,评价出1991年~2003年华北平原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56.68×108m3/a;总可开采资源量为213.49×108m3/a,其中浅层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91.65×108m3/a,深层为22.64×108m3/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欣 张菲菲 马洪斌 胡春胜 张玉铭
综合概括了华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和污染特点,对华北平原地区开展的硝酸盐淋失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华北平原的水肥管理现状,提出了小麦-玉米两熟农田防止和减少硝态氮淋失的农田管理措施,并指出了下一步硝态氮淋失工作的研究重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宫连英 薛志士
本文以华北平原为例,对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确保分区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了包括①指标设置—系统分析;②指标选择——变异性和独立性分析;③指标提取—主成分分析;④指标权重—特征根法等处理在内的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构建基本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
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华北平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军 刘静航
本文论述了GIS支持下节水农业作物布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如:空间决策系统分层框架结构的建立。遥感数据源的应用、数据标准化处理、专家系统应用、决策方案的生成和评价方法,以及作物布局适宜度和方案综合满意度等概念的建立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左红娟 白由路 卢艳丽 王磊 王贺 王志勇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上。肥料氮施入土壤后,小麦当季利用率为22.1%—32.4%,当季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量的29.6%—56.3%,其中60.3%—76.5%集中在0—4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结论】小麦生育期吸收的氮素66%以上来自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28.2%,约40%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氮库的补充。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去向 15N 氮肥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