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6)
2023(6507)
2022(5478)
2021(5336)
2020(4323)
2019(10037)
2018(10143)
2017(18771)
2016(10856)
2015(12510)
2014(12495)
2013(12280)
2012(12005)
2011(10555)
2010(10856)
2009(9985)
2008(10312)
2007(9612)
2006(8799)
2005(7762)
作者
(33052)
(27562)
(27231)
(26308)
(17230)
(13287)
(12355)
(10684)
(10435)
(10144)
(9487)
(9480)
(8764)
(8638)
(8499)
(8490)
(8257)
(8049)
(7965)
(7739)
(6936)
(6903)
(6760)
(6301)
(6268)
(6089)
(6031)
(6019)
(5739)
(5536)
学科
(40193)
经济(40141)
管理(26652)
(21530)
中国(15499)
(15456)
企业(15456)
地方(15370)
(14614)
(11913)
方法(11255)
农业(9705)
(9236)
数学(9098)
业经(9011)
数学方法(8802)
(8599)
环境(7652)
城市(7318)
理论(7238)
(6757)
(6214)
地方经济(6150)
教育(6064)
(6006)
银行(5986)
(5816)
贸易(5808)
(5636)
(5507)
机构
学院(147199)
大学(145750)
研究(57015)
(50821)
管理(49175)
经济(49046)
中国(44575)
理学(39733)
科学(39125)
理学院(39062)
管理学(38012)
管理学院(37736)
(35612)
(30546)
(30046)
研究所(27234)
中心(27059)
(25673)
业大(25364)
(25313)
北京(23690)
(23641)
师范(23439)
农业(22741)
(22355)
(21909)
(21397)
师范大学(18710)
技术(18226)
财经(18107)
基金
项目(94091)
科学(71048)
研究(68288)
基金(62832)
(56540)
国家(56009)
科学基金(45808)
(38939)
社会(38594)
社会科(36058)
社会科学(36046)
基金项目(34063)
(32644)
自然(31036)
教育(30490)
自然科(30144)
自然科学(30137)
自然科学基金(29503)
编号(29119)
资助(25707)
成果(24386)
课题(21981)
重点(21895)
(21458)
(18420)
计划(18009)
(17886)
科研(17742)
(17695)
科技(16742)
期刊
(69695)
经济(69695)
研究(47451)
中国(36642)
(28126)
学报(27284)
科学(24380)
教育(21835)
大学(20542)
(20538)
学学(18928)
农业(18558)
管理(17715)
(14592)
金融(14592)
技术(13558)
业经(12297)
问题(11033)
资源(10480)
图书(10442)
林业(9822)
(9721)
(9509)
经济研究(8682)
城市(8390)
(8316)
财经(8283)
书馆(7837)
图书馆(7837)
科技(7467)
共检索到24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云红  叶嘉  
在对邯郸城市植被进行调查后发现:邯郸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较少,绿化覆盖率较低;植被类型不合理,生态效益低下;乡土植物运用较少,缺乏特色;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管理。本文就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丙辛  张华芳  高肖贤  侯勇  马文奇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河北省为例,明确农牧系统氮素养分流动特征和环境效应,分析农牧系统氮素循环利用率和农牧业结合的程度,探讨农牧系统氮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农牧业养分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农田-畜牧"生产系统为边界,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别定量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体系、畜牧体系和农牧系统的各个氮素输入和输出项,同时利用氮素利用率、氮素盈余量和氮素回田率等指标分析氮素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农牧系统的氮素输入项主要包括化肥、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本文重点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及其与水资源利用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 ,城市用水快速增长 ,用水结构从生产、生活并重型向生产主导型转换 ;第二 ,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第三 ,城市用水结构存在明显 4种类型 ,即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生活用水比重低—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四类城市 ,各类城市的未来用水需求趋势存在差异 ;第四 ,未来本地区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建立更有效的城市用水机制和更广泛的区域供水网络将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利用 1 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 1 930年、1 936年、1 94 6年 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 ,对 1 9世纪 30— 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 ,内容涉及该地区土地租佃的习俗、地租形式及地租率、雇佣劳动的使用、长短工雇佣情况、工资形式和水平等。本文所利用的调查数据 ,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作者研究1958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1930年、1936年和1946年3个年份对清苑县4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 ,对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 ;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 ,也做了概要的考察。
关键词: 土地分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佳生  宁小莉  
近年来,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既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病"现象,是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综合分析包头市经济、环境、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找出其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数为0.77,评价等级为Ⅱ级,水平较高。针对其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控制"三废"排放,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镇华  张旭东  
城市森林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区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人为本,林水结合。选择城市乔木树种时,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应用乡土及野生树种,利用乔木尽快占领城镇空间,保证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枝下高到8m左右,就可营造出夏天降温,冬天充分享受阳光的公共场所。在城区广场的绿化中,要引入一些高大乔木,形成巨大的伞状树冠,以乔木为主组成乔、灌、藤、草结合的近似天然林,充分向空间要生态效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还要增加攀缘植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李晓珍  李国卿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不突出、有城无市等问题。本文根据河北的省情 ,提出了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 ,增强辐射功能 ;小城镇发展要抛开“乡乡建镇”的模式 ,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 ,突出发展重点 ,实行“择优扶强”的城镇发展战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秋芳  
华北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10000年左右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在史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以粟、黍为主,兼有稻,发展到中期的以粟为主,多品种出现;再到晚期的粟稻并重、五谷形成。总的趋势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晓彤  薛晓亮  张艺  任思洋  张朝春  
[目的]分析过去45年曲周县种植结构变化特点,研究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力,为该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收集了1971—2015年曲周县统计年鉴记录的作物播种面积,结合曲周县开展的关于种植结构变化驱动力的农户调研,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特征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客观因素;同时运用数量统计法分析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观因素。[结果]近45年来,曲周县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棉花播种面积变化较大,蔬菜瓜果的播种面积迅速增加,增长率达1189%;而高粱、谷物、大豆、薯类、油菜、花生和芝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比持续减少。年龄和教育水平对种植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引起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利益、机械化和省力技术、年龄。[结论]近45年来,曲周县作物种植种类减少,小麦和玉米占主导地位,棉花次之,瓜果蔬菜呈稳步增加趋势;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导致种植结构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些怪圈 ,并就这些怪圈的成因及危害作了阐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华  肖英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长沙城市森林建设,提出长沙城市森林建设要依据城市整体布局;重视长沙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立长沙城市的绿色廊道体系;重视乡土树种种植改变绿化结构单一现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宏明  
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发展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健康、安全问题,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森林城市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城市林业理论,创造性地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改造、拓展和管理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系统回顾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梳理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从宣传发动到宣传发动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再从规范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3个发展阶段;从森林城市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范围和建设目标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应抓好规划编制、强化组织领导、扩量提质增效、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和搞好宣传发动5项重点工作,以期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科学、有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于畅  徐畅  熊立春  程宝栋  
在梳理森林城市的概念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京津冀的大气质量变化趋势,以及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以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STIRPAT模型的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森林城市的发展对减少城市雾霾污染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森林城市特征的园林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和城市维护建设投入均能显著降低城市PM2.5浓度。另外,人口密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均会对PM2.5浓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森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和生态质量,进而提升城市的大气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