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4)
2023(12688)
2022(10458)
2021(9565)
2020(7547)
2019(16970)
2018(16699)
2017(30579)
2016(16564)
2015(18735)
2014(18759)
2013(18649)
2012(17926)
2011(16435)
2010(16923)
2009(15678)
2008(15477)
2007(14317)
2006(13192)
2005(12424)
作者
(49492)
(41853)
(41325)
(39033)
(26221)
(20139)
(18613)
(16148)
(15963)
(15178)
(14279)
(13890)
(13501)
(13273)
(12867)
(12668)
(12186)
(12178)
(12148)
(11932)
(10804)
(10487)
(10269)
(9833)
(9672)
(9355)
(9345)
(9283)
(8565)
(8462)
学科
(78193)
经济(78098)
(55354)
(50375)
管理(44731)
农业(33847)
(32406)
企业(32406)
中国(26819)
地方(26178)
业经(23203)
方法(21346)
技术(17820)
数学(17777)
数学方法(17607)
(16176)
(16126)
(14088)
(13864)
(13323)
银行(13298)
(13279)
贸易(13260)
(13017)
(12888)
金融(12887)
农业经济(12819)
发展(12789)
(12783)
(12759)
机构
学院(241677)
大学(236041)
(101988)
经济(99752)
管理(90581)
研究(89874)
理学(75965)
理学院(75089)
管理学(74031)
管理学院(73564)
中国(70656)
(58796)
科学(52847)
(51834)
(45624)
(44722)
农业(44437)
中心(42765)
(41327)
研究所(40572)
业大(40474)
(35243)
师范(34915)
财经(33331)
北京(32936)
(32887)
(32413)
(31577)
(30166)
经济学(29176)
基金
项目(154809)
科学(121897)
研究(120350)
基金(108488)
(94052)
国家(93064)
科学基金(79106)
社会(76774)
社会科(72237)
社会科学(72222)
(63847)
基金项目(57270)
教育(53653)
(51957)
编号(51289)
自然(47140)
自然科(45993)
自然科学(45987)
自然科学基金(45133)
资助(42157)
成果(42063)
(40652)
课题(36283)
重点(35143)
(34172)
发展(33442)
(33295)
(32881)
(32872)
国家社会(31412)
期刊
(133160)
经济(133160)
研究(77765)
中国(66818)
(64179)
农业(43532)
学报(36899)
科学(36062)
教育(34882)
管理(32915)
(31857)
大学(29371)
(28669)
金融(28669)
业经(27788)
学学(27046)
技术(25241)
(20776)
问题(18128)
经济研究(17714)
财经(16084)
农村(15533)
(15533)
农业经济(15512)
图书(14933)
世界(14163)
(14010)
技术经济(13830)
(13673)
科技(13021)
共检索到404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季  田志武  
本文在参与、总结和分析农民技术协会的发展经历、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发展模式比较 ,给出了一些基本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茜  王荣贵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各种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的总体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由于农村地区较少受到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农民自身关注,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制度规制的死角。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本身具有脆弱性,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已远远不能承受生态破坏之重。本文将以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为出发点,总结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建设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欣  张菲菲  马洪斌  胡春胜  张玉铭  
综合概括了华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和污染特点,对华北平原地区开展的硝酸盐淋失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华北平原的水肥管理现状,提出了小麦-玉米两熟农田防止和减少硝态氮淋失的农田管理措施,并指出了下一步硝态氮淋失工作的研究重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慕娜瓦尔·肉孜  赵万水  
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规模经济在我国呼声甚高。一些县、乡盲目追求政绩 ,搞园林化建设 ,土地整齐划一 ,结果是浪费财力 ,徒增债务 ,毫无实效。那么 ,我国非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道路应如何选择呢 ?笔者认为 :规模经济不适合非平原地区的耕作条件 ,农业产业化亦有利有弊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晋阳  柏长青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广大农民群众为满足专业技术的需求创造出的农民自我推广服务组织。这种组织上联政府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单位,下传千家万户,采用研究者、推广者和采用者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这种机制使推广中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双向信息沟通,改善了农业科研、推广、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在缺乏良好社会组织机制的普通农业型地区,"现代农业与小农如何衔接"的问题可锁定为"现代农业新技术与小农如何衔接"的问题。"社会性小农"的本质特征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定位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和行为时间"。由于"社会性"对小农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型构,农技推广服务所供给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在试图取代或转化"社会性小农"所自发选择的农业技术时遭遇了严重梗阻,农技推广服务与"社会性小农"之间出现适配困境。故此,农技推广服务就只能绕开小农的"社会性"寻求突围。干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小农家庭发展观中的契机,以及边缘生产者对农技指导的渴求,都在"社会性小农"的生产逻辑之外,为现代农业新技术与小农生产的有效衔接预备了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光龙  许尔琪  张红旗  
[目的]通过比较华北平原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和演变特征,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eCognition developer 8.9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解译获取1990年和2015年两期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根据县域中各产业发展水平来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比较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密度、形状等的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在数量、平均斑块面积、密度和面积占比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性。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多、密度高、单个斑块规模小、总规模大、面积占比大等特征;工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则呈现出数量少、密度低、单个斑块规模大、形状不规则和总规模较小等特点;第三产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面积占比最低。(2)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数量和总面积等方面。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主要特征为数量和面积的双高增长;工业主导型县域则呈现出数量增加较少、面积增加较多,并伴随形状更复杂的特征。第三产业主导型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最小,并且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均略有减少趋势;均衡发展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加,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数量增加最多。[结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的管控应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加强制度创新,使不具备区位优势和特殊资源禀赋的地区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分类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秀玲  
曾令我们神往的大型机械化耕作、单一化种植、专门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场景,现实凸显出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下降、病虫害加剧、农作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弊端。只有"适度"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建立循环经济型农业园区、防止过度的规模化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晟之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活跃于我国农村经济领域的中坚力量,被很多学者和政府机构寄予了农村制度创新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厚望。最近,四川省一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始关注所在区域的社会和公益性问题,出现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向农民组织转化的新现象。本文提出并肯定了这一新现象,并初步论述其产生原因和所需的政策环境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卫武  
体荆州地区,1978年鲜蛋收购量达1.3亿斤,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和全国的十分之一。江汉平原经济地位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拥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江汉平原是在古云梦泽的基础上经长江和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淤积、合并而成的河积、湖积平原。除北部、东部、西部边缘地区有部分低丘、岗地而外,大部分地区地面平坦,田块完全可按机械化作业要求并连。就是在江汉平原的外围地区,也属第四纪堆积平原,一般地势起伏和缓,岗顶宽平。在自然状况下,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洪业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及土壤水资源数量,并对土壤水资源研究在农业节水中的意义及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亚莉  王亚斌  邵景力  池娅萍  林坜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实施的日益临近,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调控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了优先考虑严重超采中心区及深层水减采等一系列地下水调控原则,结合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给出了南水北调实施后的地下水规划开采量。应用所建立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地下水调控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年地下水开采调整,重点控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心漏斗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石家庄漏斗年均水位上升速率2.1m/a;深层地下水漏斗影响范围也有显著缩小,德州水位回升年均上升速率为(0.8~1.5)m/a。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广明  刘立军  费宇红  李铎  钱永  
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调蓄地层、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最大可调蓄空间为1478.05×108m3,现状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可调蓄空间为326.29×108m3。制定了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的选取原则,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的最好地带是山前冲洪积扇和中东部平原的古河道带。本文在山前冲积扇地带选择了7处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专门研究,提出了各调蓄有利地带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方式。7处调蓄有利地带利用当地水源调蓄方案实施后,地下水可增加补给量为16.68×108m3/d。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3处有利地带的调蓄效果进行了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兆吉  雒国中  王昭  刘春华  李亚松  姜先桥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1991年~2003年系列地下水资源潜力及供需分析,浅层地下水总体处于采补平衡状态,但黄河沿岸及中东部平原古河道带尚有54.95×108m3/a潜力,而在山前平原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超采27.83×108m3/a;深层地下水除豫北平原、鲁北平原部分地区尚有一定潜力外基本处于严重超采,总超采量12.44×108m3/a;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在短期内可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利用南水北调的契机涵养水源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淑兰  
从长期利用角度,提出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时空变化特点与机理,运用环境学、系统论观点把地下水的质(水质)—量(水量)—形(地面形态)统一起来,寻求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与地下水水质、区域下降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关系,以此进行华北地区地下水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评价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