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4)
- 2023(14860)
- 2022(12196)
- 2021(11014)
- 2020(9182)
- 2019(20486)
- 2018(19920)
- 2017(39006)
- 2016(20909)
- 2015(23002)
- 2014(22912)
- 2013(22575)
- 2012(20792)
- 2011(18538)
- 2010(19102)
- 2009(17906)
- 2008(17956)
- 2007(16600)
- 2006(15071)
- 2005(13560)
- 学科
- 济(97297)
- 经济(97185)
- 业(92442)
- 企(74243)
- 企业(74243)
- 管理(70450)
- 农(47772)
- 方法(36371)
- 业经(33005)
- 农业(31915)
- 数学(28035)
- 数学方法(27726)
- 财(27581)
- 中国(24617)
- 地方(22614)
- 技术(19827)
- 制(19767)
- 策(19212)
- 务(18965)
- 财务(18944)
- 财务管理(18921)
- 企业财务(17882)
- 和(16668)
- 贸(15913)
- 贸易(15905)
- 划(15833)
- 易(15429)
- 理论(14841)
- 体(14780)
- 学(14355)
- 机构
- 学院(304748)
- 大学(293818)
- 济(135311)
- 经济(132762)
- 管理(124965)
- 理学(106879)
- 理学院(105855)
- 管理学(104519)
- 管理学院(103962)
- 研究(101019)
- 中国(80760)
- 京(61068)
- 财(60929)
- 农(60022)
- 科学(58902)
- 所(50211)
- 江(49094)
- 中心(47671)
- 财经(47445)
- 业大(45713)
- 农业(45568)
- 研究所(45078)
- 经(42913)
- 经济学(39425)
- 范(37921)
- 北京(37880)
- 州(37841)
- 师范(37674)
- 院(36407)
- 经济管理(36303)
- 基金
- 项目(200007)
- 科学(161250)
- 研究(152148)
- 基金(145621)
- 家(125379)
- 国家(123936)
- 科学基金(108183)
- 社会(100241)
- 社会科(94928)
- 社会科学(94901)
- 省(81212)
- 基金项目(77145)
- 自然(66836)
- 教育(66298)
- 划(65745)
- 自然科(65256)
- 自然科学(65240)
- 自然科学基金(64121)
- 编号(62544)
- 资助(57324)
- 成果(48545)
- 发(46910)
- 重点(44745)
- 创(44438)
- 部(44152)
- 课题(42396)
- 业(41759)
- 国家社会(41305)
- 创新(40835)
- 制(39638)
- 期刊
- 济(162825)
- 经济(162825)
- 研究(89368)
- 农(61363)
- 中国(60660)
- 财(47790)
- 管理(47667)
- 科学(41882)
- 农业(41604)
- 学报(38800)
- 业经(33333)
- 融(31685)
- 金融(31685)
- 大学(31102)
- 学学(29829)
- 技术(28489)
- 教育(26808)
- 经济研究(23733)
- 财经(23007)
- 业(22182)
- 问题(21574)
- 经(20074)
- 技术经济(18378)
- 世界(16323)
- 现代(15437)
- 商业(15416)
- 资源(15280)
- 农村(15154)
- 村(15154)
- 农业经济(14884)
共检索到465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群 陈学渊 韩晓静 零丽斯 李善伟
[目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产业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华北平原作为重要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区,是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度集聚区。探讨华北平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发展特征及效率水平,总结其建设经验,对我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协调优化和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华北平原5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园区空间特征;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分析园区产业集聚度;采用DEA-SBM方法对园区投入产出进行效率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空间分布呈现“北(偏西)—南(偏东)”的方向特征,并且呈现集聚带状分布特征,主要分布贯穿在京津、鲁苏区域;(2)产业发展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以畜牧、粮食、水果、蔬菜为主,且具有典型的寡占型特征;(3)投入产出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呈现整体向好态势,规模效率是制约园区运行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强化集聚区辐射功能,推动园区产业联动发展;完善全产业链环节,提升园区增值增效空间;优化园区要素供给,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琴 罗其友
[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基于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综合性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系统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着主导产业选择非粮化同质化倾向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深化、农民参与度偏低、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单一等问题。[结论]需要优化主导产业选择、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监测评价,以更好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内涵 成效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子萱 李国景 罗其友
[目的]以农为本,完善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是规划和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根本宗旨。因此,探讨明晰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和区域差异,对制定产业园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探讨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基础上,结合数据可得性,从就业效应、增收效应和组织效应3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指标体系, 利用加权TOPSIS分析方法生成表征联农带农效应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区域农业增长、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在0.03~0.53之间,总体偏低。(2)联农带农综合水平前1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就业和增收带动贡献突出。联农带农效应平均水平为0.430 1,在带动农户就业人数、农户增收水平,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上高于其他产业园及全国平均水平。(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地区差距较大。其中,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果相对较好,华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水平总体较高。[结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的地域差异大,与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运行机制与政策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未来发展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推进路线与机制,一园一业,一园一策;不断创新完善园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功能,进一步释放联农带农潜力,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黎 蒋和平 蒋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时期,各地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已经在农业全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主导产业布局不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园区建设考核与验收标准脱离实际等。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分类,提高产业园"四大能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体系,加强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建设,做好"四个示范"推动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着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洋 王宏
【目的】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方法】 围绕农产品加工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关系,利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21年底前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1年底,200个国家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约100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值约5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平均比值为3.5:1,远高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园内企业全年纳税总额约3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纳税总额约1.5亿元左右。但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仍存在企业竞争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结论】 提出应挖掘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有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娄俊杰
自从建园以后,园区始终坚持高标准和高速度的原则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进场建设等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当前阶段,需要根据初步建设的农业产业园框架来加快农业产业园发展脚步,将产业效果体现出来,整合各项资源,健全生产配套设施,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奠定基础。在本篇文章中,详细探究了采取何种方式高效率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洋 王宏
[目的]科技支撑是生产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有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截至2021年底,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主导产业专家团队约2 000多个、平均每个产业园约10个;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平均值达到80%以上;50多个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实现生产技术服务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仍存在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资源集聚不足、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结论]提出应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投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加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等五个方面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帮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苏玉同 宋洪远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传统水稻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产业园的转型实践活动拥有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产业园以类似“领导者+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深入洞察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痛点问题,依靠制度嵌入、技术嵌入、关系嵌入的方式为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详细指导与服务保障,并基于“需求-响应-实现”逻辑形成引导农业劳作形式与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的转型机制,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因此,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注重确立长期转型计划,对数字生产模式做出前瞻性认知并提供相应服务,为数字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在乡野普及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张娜敏 伍红玮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建立主要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究到市场的技术支撑体系。这种新型技术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科技资源部门分割、学科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限,把分散到各个部门、区域、学科的优势创新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形成集聚效应,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的重大创新。然而,这种新型体系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六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理顺各种关系,才能更有力地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技术体系 制度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光辉 杨丽芝 聂振龙 申建梅 王金哲 严明疆
本文针对华北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从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切入,以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为目标,应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地下水功能的基本理念及其评价关键技术,包括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成果区划应用分析方法,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统一在水循环系统中科学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挥地下水主要功能的综合效益最佳的目标。最后,以华北滹沱河流域作为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划分以资源功能为主或以地质环境功能保护为主的适宜区域,这为调控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海燕 朱梦瑶 马峥 李霖 唐衡
[目的]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集聚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园区集聚效应进行评价,找出制约园区集聚效应发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可以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从要素集聚、产业链集聚、功能集聚以及带动集聚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产业园集聚效应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产业园集聚效应的障碍因素。[结果](1)从产业园集聚效应来看,各园区要素集聚方面发展相对协调、产业链集聚上存在差距、功能集聚差距较大、带动效果上呈现两极分化。(2)对集聚效应产生最显著的制约因素是产业链集聚效应,其次为功能集聚和带动集聚,要素集聚对其发展的障碍程度不高。(3)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较低对产业园产业链集聚效应的影响最大,产业园总产值不高以及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不足对产业园功能集聚效应影响较大,园区内合作社数量不足影响产业园带动集聚效应的发挥。[结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集聚发展体系以及以绿色发展、科技应用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强园区多功能建设,提升产业园本土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筱 黄业德 史成东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产业走上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道路。因此,文章在农产品物流的管理过程,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和互联网,把供应、生产、商业和物流等其他形式的一体化作为研究对象,从智慧物流的角度将农资、技术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紧密合作构建潍坊现代农业产业园供应链一体化智慧物流发展模式。以智慧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为中心通过开放平台和服务门户把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园、物流港、消费者等建立一体化供应链联盟,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以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产品价值、智慧物流系统的导入提升农产品安全和经营水平等。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供应链一体化 智慧物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山西省生产力学会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以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提档升级为主线,以推动生产力创新驱动为突破点,会同原山西省农业厅(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和相关市县区联合开展"桦桂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课题研究,并组织了征文活动。学会会长李雁红领题、带队,理事、常务理事积极参与,组织和动员专家、学者深入太原市的阳曲县和清徐县,长治市的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课题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军 刘静航
本文论述了GIS支持下节水农业作物布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如:空间决策系统分层框架结构的建立。遥感数据源的应用、数据标准化处理、专家系统应用、决策方案的生成和评价方法,以及作物布局适宜度和方案综合满意度等概念的建立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