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9)
- 2023(11863)
- 2022(10124)
- 2021(9359)
- 2020(7772)
- 2019(17801)
- 2018(17387)
- 2017(33644)
- 2016(18249)
- 2015(20488)
- 2014(20374)
- 2013(20030)
- 2012(18528)
- 2011(17036)
- 2010(17171)
- 2009(15915)
- 2008(15347)
- 2007(13838)
- 2006(12392)
- 2005(10723)
- 学科
- 济(84338)
- 经济(84269)
- 业(51487)
- 农(47906)
- 管理(45138)
- 方法(35083)
- 农业(31932)
- 数学(31782)
- 数学方法(31288)
- 企(29544)
- 企业(29544)
- 地方(23284)
- 业经(20001)
- 中国(19248)
- 学(17407)
- 环境(16858)
- 财(14458)
- 制(13362)
- 发(12940)
- 贸(12410)
- 贸易(12405)
- 易(11946)
- 划(11534)
- 地方经济(11260)
- 技术(11227)
- 农业经济(11063)
- 理论(10886)
- 融(10675)
- 金融(10672)
- 策(10292)
- 机构
- 学院(266841)
- 大学(261773)
- 济(107223)
- 经济(104933)
- 管理(100555)
- 研究(91493)
- 理学(88260)
- 理学院(87186)
- 管理学(85168)
- 管理学院(84711)
- 中国(68484)
- 农(67723)
- 科学(60968)
- 京(54841)
- 农业(52327)
- 业大(49632)
- 所(47376)
- 研究所(43715)
- 财(43676)
- 中心(43491)
- 江(41229)
- 范(37238)
- 师范(36854)
- 财经(35356)
- 农业大学(33196)
- 北京(33120)
- 州(32670)
- 经(32185)
- 省(32148)
- 院(32039)
- 基金
- 项目(189847)
- 科学(150137)
- 基金(137532)
- 研究(135775)
- 家(121378)
- 国家(120318)
- 科学基金(102758)
- 社会(87056)
- 社会科(82188)
- 社会科学(82161)
- 省(78489)
- 基金项目(73829)
- 自然(67165)
- 自然科(65536)
- 自然科学(65519)
- 自然科学基金(64296)
- 划(64124)
- 教育(61020)
- 资助(55336)
- 编号(55133)
- 重点(43073)
- 发(42980)
- 成果(42777)
- 部(40984)
- 创(38979)
- 课题(37853)
- 农(36797)
- 创新(36474)
- 科研(36276)
- 国家社会(36142)
- 期刊
- 济(120631)
- 经济(120631)
- 研究(70275)
- 农(69409)
- 中国(52862)
- 农业(47475)
- 学报(47042)
- 科学(43204)
- 大学(35661)
- 学学(33909)
- 管理(30562)
- 财(30145)
- 业经(26109)
- 教育(25115)
- 融(23383)
- 金融(23383)
- 技术(23302)
- 业(22743)
- 问题(17598)
- 资源(17356)
- 经济研究(16446)
- 财经(15927)
- 版(15876)
- 农业经济(14276)
- 农村(14265)
- 村(14265)
- 统计(14257)
- 业大(14124)
- 经(13687)
- 技术经济(13489)
共检索到385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丙辛 张华芳 高肖贤 侯勇 马文奇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河北省为例,明确农牧系统氮素养分流动特征和环境效应,分析农牧系统氮素循环利用率和农牧业结合的程度,探讨农牧系统氮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农牧业养分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农田-畜牧"生产系统为边界,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别定量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体系、畜牧体系和农牧系统的各个氮素输入和输出项,同时利用氮素利用率、氮素盈余量和氮素回田率等指标分析氮素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农牧系统的氮素输入项主要包括化肥、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杰 郭彩霞 李莲芬 张强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 ,对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 ;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 ,也做了概要的考察。
关键词:
土地分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利用 1 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 1 930年、1 936年、1 94 6年 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 ,对 1 9世纪 30— 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 ,内容涉及该地区土地租佃的习俗、地租形式及地租率、雇佣劳动的使用、长短工雇佣情况、工资形式和水平等。本文所利用的调查数据 ,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
关键词:
土地租佃 雇佣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作者研究1958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1930年、1936年和1946年3个年份对清苑县4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
生产资料 农具 水井 生产用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琳 郑毅
【目的】研究云南省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途径并评价其环境效应,提高农牧业氮素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制定符合云南省农业发展规律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运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1995—2014年云南省农牧业氮素养分流动时间分异特征,结合GIS,从空间格局角度分析201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农牧业氮素养分流动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思洋 张青松 李婷玉 张福锁
【目的】通过对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及氮素管理时空变化的分析,明确华北平原五省2005—2014年冬小麦产量、效率及环境效益的演变规律。【方法】基于2005—2014年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华北平原产量、产量差与氮素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变异趋势,从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3个维度设计了华北地区氮素可持续管理评价体系,并据此对该区目前氮素管理现状进行评价。【结果】(1)2005—2014年华北冬小麦产量均值为6.5 t·hm~(-2),呈逐年递增趋势,10年增幅达7%,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安徽北部、山东、河北、江苏北部。10年产量差均值为1.4 t·hm~(-2),整体呈下降趋势,10年降幅高达47%,产量差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东、河北、江苏北部、河南、安徽北部。安徽北部产量差降幅最大,产量差最小;山东省内产量差差异较大,呈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2)2005—2014年华北冬小麦施氮量均值为226 kg·hm~(-2),除江苏北部外均呈增加趋势,10年平均增幅为3%,施氮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北部、河北、山东、安徽北部、河南。同省施氮量差异较小而省间差异明显。(3)2005—2014年华北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NUE)均值为44%,从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安徽北部、山东、河北、江苏北部。空间差异大,施氮量高的地区NUE较低。(4)2005-2014年华北冬小麦氮盈余均值为165 kg·hm~(-2),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北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施氮量高的地区氮盈余较高。(5)2005—2014年华北冬小麦满足华北地区氮素可持续管理评价体系安全边界的县数仅占总体的2%。以该区域氮盈余及产量均值分区,其中河南省均值位于低氮盈余高产量区;山东及安徽北部均值位于低氮盈余低产量区;河北及江苏北部均值位于高盈余低产量区。【结论】2005—2014年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增加,产量差减小;同时氮肥投入增加,氮盈余较高,氮素利用效率低。五省中河南氮素管理较为合理,山东和安徽北部氮盈余较低,产量提升空间大;河北及江苏北部氮肥投入量高、效率低、环境压力大,将是未来华北氮素管理的重点地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徐万强 赵欧亚 孙世友 刘蕾 肖广敏 侯利敏
为掌握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潜在风险,分别采集金属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的土壤和农产品样品,测定重金属As、Pb、Cr、Cd、Hg、Cu、Zn含量及土壤pH值,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Cr、Pb、Hg,个别土壤样点Cd、Pb、Cu、Zn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0,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Ⅲ级以上,土壤Cd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8.51%。冶炼区土壤Cd、Cu、Pb、Zn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2.31%,69.23%,34.62%和26.92%。污灌区土壤Cd、Zn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均为8.70%。蔬菜区土壤Cd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为9.94%。总体上看,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7种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Ⅰ级,清洁。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Ⅲ级(轻度污染)、Ⅰ级(安全)和Ⅰ级(安全)。参照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NY 861—2004、GB2762—2022),冶炼区周边小麦籽粒Pb、Cd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40.00%,40.00%和60.00%。污灌区小麦籽粒Zn、Pb、Cd元素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7.45%,8.51%和6.38%。蔬菜种植区蔬菜样本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因此,冶炼区和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云红 叶嘉
在对邯郸城市植被进行调查后发现:邯郸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较少,绿化覆盖率较低;植被类型不合理,生态效益低下;乡土植物运用较少,缺乏特色;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管理。本文就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邯郸 城市植被 绿地 生态效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宫连英 薛志士
本文以华北平原为例,对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确保分区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了包括①指标设置—系统分析;②指标选择——变异性和独立性分析;③指标提取—主成分分析;④指标权重—特征根法等处理在内的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构建基本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
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华北平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美艳 张立中
农牧交错带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8.2%,作为生态脆弱带,草原确权承包关系到生态保护建设成效和农牧民增收,农牧交错带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下全面展开,以村为单位组成的联户承包是主要承包形式。结合农牧交错带草原自然特性和经济社会特点,针对草原确权承包中遇到草原属性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与确权承包目标、联户承包与禁牧草原再利用、草原违法处罚与草原确权承包等诸多冲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玉恒 黄惠倩 王晟业
乡村韧性是乡村系统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章基于河北省景县16个乡镇、451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传统农区县的乡村经济韧性。研究结果显示:(1)景县乡村经济韧性平均值为0.06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和西南部偏低、中部相对较高的格局特征,县城所在地及其邻近的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干线过境的乡镇乡村经济韧性较高,偏远地区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较低。(2)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乡村人力资本为乡村经济韧性的主要短板因素。(3)文章对比分析河北省阳原县显示持续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的投入有利于提升乡村经济韧性。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旨在推进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振华 张兆吉 邢国章 许苗娟 张凤娥
地下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资源,是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本文介绍了北京市供水特点及历年出现的供水危机,提出了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保证城市供水的措施,对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的条件进行了分析。以北京市怀柔应急水源地为实例,介绍了应急水源地论证、勘探、建设过程,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情况及供水保证程度,提出了停采后增加地下水入渗补给能力的恢复措施,对应急备用水源地的保护提出了5点措施。北京市建设的5个应急备用水源地可提供(90×93)×104m3/d左右的开采量,保障了连续9年持续干旱条件下的首都供水安全,其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芳 贾金凤
基于我国政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及国际上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大背景。农牧复合类型区近几年农业产业特色已经凸显,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单一、资源循环利用不充分、特色产业远未发挥优势作用等方面问题。所以,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将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农牧复合类型区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加快产业化步伐,发展低碳型特色农业产业循环经济,扩大农畜产品的增值空间。其发展模式为:种养加、草畜加、产供销及贸工农纵横联结一体化。
关键词:
农牧复合区 低碳经济 特色农业 循环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