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5)
- 2023(6602)
- 2022(5896)
- 2021(5445)
- 2020(4879)
- 2019(11601)
- 2018(11389)
- 2017(21673)
- 2016(12337)
- 2015(14286)
- 2014(14607)
- 2013(14735)
- 2012(14231)
- 2011(12991)
- 2010(13363)
- 2009(12513)
- 2008(12900)
- 2007(11769)
- 2006(10131)
- 2005(9127)
- 学科
- 济(54175)
- 经济(54122)
- 管理(30313)
- 业(29845)
- 方法(26095)
- 数学(23070)
- 数学方法(22823)
- 企(22659)
- 企业(22659)
- 农(15645)
- 学(14334)
- 地方(12904)
- 中国(12751)
- 财(12471)
- 贸(11274)
- 贸易(11270)
- 易(10903)
- 农业(10422)
- 业经(10102)
- 制(8932)
- 和(8675)
- 环境(7896)
- 理论(7793)
- 融(7608)
- 金融(7605)
- 银(7487)
- 银行(7443)
- 务(7284)
- 财务(7266)
- 财务管理(7241)
- 机构
- 大学(192220)
- 学院(189959)
- 济(74505)
- 经济(72806)
- 研究(70826)
- 管理(67354)
- 理学(57849)
- 理学院(57019)
- 管理学(55745)
- 管理学院(55381)
- 中国(50883)
- 科学(47937)
- 京(42001)
- 农(41869)
- 所(38981)
- 研究所(35981)
- 农业(33501)
- 财(33466)
- 业大(33324)
- 中心(31831)
- 江(29530)
- 范(27133)
- 师范(26842)
- 财经(26809)
- 北京(26542)
- 院(24888)
- 经(24158)
- 州(23416)
- 经济学(23108)
- 科学院(22567)
- 基金
- 项目(126762)
- 科学(97121)
- 基金(90420)
- 研究(87391)
- 家(81840)
- 国家(81211)
- 科学基金(66135)
- 社会(52968)
- 社会科(49971)
- 社会科学(49950)
- 省(49497)
- 基金项目(48253)
- 自然(44549)
- 自然科(43408)
- 自然科学(43387)
- 划(43243)
- 自然科学基金(42587)
- 教育(39931)
- 资助(37340)
- 编号(35199)
- 重点(29681)
- 成果(29675)
- 发(28078)
- 部(27920)
- 计划(25683)
- 创(25385)
- 课题(24975)
- 科研(24846)
- 创新(23950)
- 科技(23086)
共检索到277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正理 程汝宏 张凤莲 夏雪岩 师志刚 侯升林
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谷子杂交育种工作以来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前,华北夏谷区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先后经历了“新农724-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鲁谷5号-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不5019”的变化过程,对上述骨干亲本的系谱进一步追踪发现,该阶段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日本60日、60日还仓、米黄谷、小柳根”4个基础种质,遗传基础相当狭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4-2003年国家区试和河北省区试参试品种中70%以上含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100%,40...
关键词:
谷子品种 遗传基础 系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利民 王四清 孟月娥 李艳敏 王慧娟
以从日本引进的24个大花蕙兰品种为材料,检索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60年(1941-2001)的大花蕙兰品种(GREX)登录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品种涉及13个原生种,不同的原生种在品种形成过程中参与的频次有很大差异,如美花兰(C.insigne)、碧玉兰(C.lowianum)、独占春(C.eburneum)和虎头兰(C.hookerianum)等在这些品种中的遗传贡献较大,其余如红柱兰(C.erythrostylum)、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等的遗传贡献则因品种而有较大差异。根据各原生种的遗传贡献进行不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知道引进的大花蕙兰品种对原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保...
关键词:
大花蕙兰 系谱分析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 张秀荣 张艳欣 车卓 黄波
【目的】探明中国主要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遗传基础演变趋势。【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标记对中国芝麻主要产区1950-2007年间应用的67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1对SRAP随机组合引物共扩增DNA带561条,多态性带265条,比例为47.2%;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总带数和多态性带分别为26.7和12.6条。6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9104,遗传距离平均为0.0706,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较窄。地方品种与杂交选育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的均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的遗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新龙 马丽 陈学宽 应雄美 刘家勇 吴才文
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研究27个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品种血缘组成分析表明,27个品种的血缘共包含24个种质,细胞质源主要来自热带种斑扎马新黑潭;早期自育品种由于反复使用少数骨干亲本,如Co419、CP49-50,使得血缘组成整体相似;近期品种加大了对新优良亲本的使用,所含种质数逐渐增多.SSR标记分析表明,27对SSR引物共获得408个标记,多态条带比例平均为93.24%,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11,表明云南自育优良品种在27个位点上多样性十分丰富.品种的分子聚类与血缘聚类大体上相似,但YZ99-601、YZ65-55与同一组合的其他品种差异较大,需作进一步鉴定,而经钴6...
关键词:
甘蔗 血缘组成 种质 相似性系数 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君 李英慧 刘章雄 关荣霞 张孟臣 常汝镇 李广敏 马峙英 邱丽娟
【目的】绥农14是目前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该品种由17个亲本经5次杂交而成,其中包括5个祖先亲本和2个国外种质。对绥农14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大豆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550个SSR位点结合系谱分析的方法研究绥农14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利用Treecon(Neighbour-joining方法)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聚类,发现绥农14系谱亲本随培育时期不同而聚在不同类别,与亲本来源及组合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分析绥农14系谱中遗传物质的传递,发现在12.97%的位点上子代拥有与父母本均不相同的等位变异,品种育成年代越早这种现象越明...
关键词:
绥农14 系谱 SSR 遗传关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永新 周勤 张红涛 刘奕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家系选育进行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评估,由红鳍东方鲀基础群体中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亲本各11尾建立全同胞家系11个,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采集10尾个体组建全同胞家系群体,从混合培育的家系中选择相对较大的个体400尾组建混合选育群体。在红鳍东方鲀遗传连锁图谱上挑选44个均匀分布于22个连锁群上的微卫星DNA标记,每个连锁群有2个标记。全同胞家系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0个高亲本排除概率微卫星标记的Excl(1)和Excl(2)为0.580.662和0.7360.797,14个低亲本排除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纪志宾 王桂芝 王金凤 陈珊珊 王勇 赵金山 程明 王建民
【目的】通过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已知系谱记录的试验群体构建分子系谱,验证崂山奶山羊与原有系谱记录的一致性,探讨影响亲权鉴定的因素,摸清家系的遗传特征,为群体的保种和遗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5个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出12个高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对已知系谱记录的212只崂山奶山羊,利用Cervus vs 2.0软件进行亲权分析,利用Pedigraph vs 2.2软件构建试验群体的分子系谱,利用Molkin vs 3.0、MEGA4和GeneClass2软件对所构建家系的遗传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用SPSS vs 16软件对每个位点的排除概率(EP)与多态信息含量(PIC)、期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延兵 管延安 张华文 徐平平 张文兰 陈利容 秦岭
利用RAPD标记对来自春、夏谷区不同育种单位的23份谷子品种进行了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份品种的RAPD标记的多态性较低,13个引物共扩增出56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为4.31条,引物S30和S45都有7条多态性带,能够鉴别的品种最多为13个。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5时,23个品种可分为4类,不同生态区的品种可以归为一类,而同一生态区的品种也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基于RAPD的遗传相似性和品种来源地没有必然的一致性。
关键词:
谷子 遗传差异 RAPD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会才 曲文祥 慈艳华 张玮 魏云山
作者利用生态育种的观点,通过对赤峰地区历史上玉米主推品种亲本自交系来源进行系谱分析,从中找出适应本生态区域生态条件下相适应的基础种质,为赤峰玉米育种从基础材料上找到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为赤峰玉米育种制定具体目标时提供了许多信息技术参数。
关键词:
生态区域 主推杂交种 种质基础 系谱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雁成 王汉中 沈金雄 刘贵华 张书芬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晓东 高远镇 邓岳文 王庆恒 陈伟耀
为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性状,2010年4月,从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3选择性腺成熟个体为亲本,建立了36个家系,按照常规技术进行幼体培育和海区养成。2010年11月,从36个家系中随机选取4个家系,每个家系取样30个个体,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家系遗传结构和系谱鉴别分析。结果显示,(1)13个微卫星引物在4个家系中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5,4个家系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31~0.59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74~0.507;(2)根据子代基因型成功地推断出4个家系的亲本基因型,据此鉴别各个家系;用UPGMA法对120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98.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珠扬 强小林
本文通过对育成品种杂交系谱构成及其应用情况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了西藏冬春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择与组配的经验与教训,并就冬春杂交、推广品种的杂交地位、吸收外来种质、墨西哥小麦的利用、亲本选配、组合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尤其对突破小麦杂交育种徘徊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麦,杂交系谱,亲本选配,组合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永祯 张斌 王霞 葛军勇 李云霞 左文博 董占红 田长叶
【目的】华北地区燕麦播种面积占全国85%以上,分析本地区燕麦主栽品种的生产性能及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充分利用这些种质及制定下一步育种目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本文对华北区20个燕麦主栽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裸燕麦品种有3种熟期类型,缺乏极早熟、极晚熟熟期类型的品种。早熟型品种"坝莜6号"等,中熟型"坝莜1号"等,晚熟型"坝莜3号"等较好满足了当前不同生态类型区对高产品种的需求,"坝燕4号"皮燕麦品种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畜牧业对优质粗饲草料的需求。燕麦17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狭窄,旗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永策 李曙光 张新草 孔杰杰 赵团结
【背景】开花期是大豆重要的生育期性状,不仅决定了大豆品种的适种范围,而且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江淮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大豆产区,目前对该地区夏大豆开花期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利用2个夏大豆材料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开花期进行QTL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科丰35(KF35)和南农1138-2(NN1138-2)为亲本,构建了含91个家系(F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K3N-RIL),在6个环境下调查开花期性状数据。利用限制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技术对群体亲本及家系材料进行SNP标记分型,并利用窗口滑动法进行bin标记划分。利用bin标记构建该群体的遗传图谱,结合多年多点的表型数据,使用QTL Network 2.2软件中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ixed-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_011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开花期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在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共获得36 778个高质量SNP标记,被划分为1 733个bin标记。利用1 733个bin标记构建了一张覆盖大豆20条染色体遗传图谱,图谱长度为2 362.4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4 cM。利用MCIM法共检测到9个控制开花期的加性QTL、2对上位性QTL和1个环境互作QTL,3种效应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3.9%、4.6%和2.1%。利用CIM法共检测到10个控制开花期的QTL,其中qFT-8-1、qFT-11-1、qFT-15-1、qFT-16-1能在3个及以上环境检测到。综合2种分析方法,共检测到12个开花期QTL,其中qFT-8-1、qFT-11-1、qFT-15-1、qFT-16-1、qFT-16-2、qFT-20-1和qFT-20-2等能够被2种方法检测到。同时qFT-5-1、qFT-8-1、qFT-8-2、qFT-13-1、qFT-15-1和qFT-20-2等是本研究新检测到的开花期QTL。【结论】夏大豆开花期遗传构成复杂,但加性QTL效应占绝对优势,上位性互作及环境互作效应对开花期影响较小。qFT-8-1、qFT-11-1、qFT-15-1、qFT-16-1能够被2种方法在多个环境中检测到,是NJK3N-RIL群体中控制开花期的重要位点。
关键词:
大豆 开花期 遗传图谱 QT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