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0)
- 2023(10212)
- 2022(9048)
- 2021(8532)
- 2020(6921)
- 2019(16365)
- 2018(16303)
- 2017(31405)
- 2016(17273)
- 2015(19276)
- 2014(19139)
- 2013(19098)
- 2012(17429)
- 2011(15629)
- 2010(15373)
- 2009(13988)
- 2008(13250)
- 2007(11386)
- 2006(9937)
- 2005(8452)
- 学科
- 济(67432)
- 经济(67367)
- 管理(48954)
- 业(45337)
- 企(37460)
- 企业(37460)
- 方法(31796)
- 数学(27484)
- 数学方法(27186)
- 农(18399)
- 中国(16277)
- 学(16130)
- 地方(15866)
- 财(15394)
- 业经(15018)
- 环境(13048)
- 农业(12550)
- 和(11413)
- 贸(11288)
- 贸易(11283)
- 理论(11099)
- 易(10905)
- 技术(10870)
- 制(10248)
- 划(10240)
- 务(9872)
- 财务(9813)
- 财务管理(9797)
- 企业财务(9228)
- 融(9215)
- 机构
- 大学(242845)
- 学院(241504)
- 管理(97695)
- 济(89923)
- 经济(87889)
- 理学(85711)
- 理学院(84740)
- 管理学(83217)
- 管理学院(82809)
- 研究(80063)
- 中国(56923)
- 科学(53088)
- 京(51792)
- 农(42497)
- 所(40785)
- 业大(40184)
- 财(38894)
- 研究所(37665)
- 中心(35862)
- 农业(33694)
- 江(33184)
- 北京(32592)
- 财经(32237)
- 范(32125)
- 师范(31815)
- 经(29348)
- 院(29019)
- 州(27869)
- 师范大学(25843)
- 经济学(25718)
- 基金
- 项目(174948)
- 科学(135890)
- 基金(125737)
- 研究(125701)
- 家(111148)
- 国家(110238)
- 科学基金(93478)
- 社会(77046)
- 社会科(72879)
- 社会科学(72858)
- 省(68464)
- 基金项目(68076)
- 自然(62607)
- 自然科(61079)
- 自然科学(61059)
- 自然科学基金(59924)
- 划(58351)
- 教育(56338)
- 编号(51263)
- 资助(51112)
- 成果(40984)
- 重点(39091)
- 部(37551)
- 发(37424)
- 创(36364)
- 课题(34758)
- 创新(33895)
- 科研(33813)
- 计划(32744)
- 大学(31905)
共检索到335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宁东峰 马卫萍 孙文彦 李志杰 王来清 曹卫东
利用尼龙网袋,研究了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翻压于棉花田间15~20 cm土层,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表明,绿肥翻压43 d内干物重显著降低,前3 d腐解速度最快,后降低趋势变缓。翻压4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腐解率达到81.7%,77.5%,62.2%;翻压113 d时腐解率分别达到89.6%,89.5%,76.2%。翻压21d内氮释放较快,3个品种氮矿化率都达到60%以上。磷在整个翻压期内释放较为平缓,翻压11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磷矿化率分别达到89.6%,86.5%,75.6%。钾在翻压前期迅速释放,翻压9 d后,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钾的矿化率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宇航 吴玉红 王吕 淡亚彬 陈浩 郝兴顺 王地 杨杰
研究汉中地区水稻(Oryza sativa)-绿肥轮作制下翻压还田绿肥的腐解动态变化及养分释放特征,可为水稻-绿肥轮作生产中的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山黧豆(Lathyrus cicer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供试材料,进行145 d的田间原位埋袋腐解试验,并定期观测4种豆科绿肥腐解变化及其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绿肥腐解及其养分释放均表现为前期(0~14 d)快,后期(41~145 d)慢。经过145 d,紫云英、毛叶苕子、山黧豆和箭筈豌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4.58%、74.17%、72.14%和72.57%,而其氮磷钾平均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5.64%、75.23%和96.22%。翻压量为22 500 kg·hm~(-2)的紫云英、毛叶苕子、山黧豆和箭筈豌豆腐解145 d后,氮素累计释放量分别为82.27、134.73、144.73和94.17 kg·hm~(-2),磷素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4.68、21.39、21.21和17.25 kg·hm~(-2),钾素累计释放量分别为70.90、93.72、85.23和82.13 kg·hm~(-2)。4种绿肥的氮磷钾平均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13.99、18.63和83.02 kg·hm~(-2),可为后茬水稻提供63.33%N、20.70%P_(2)O_(5)和79.07%K_(2)O。因此,紫云英、毛叶苕子、山黧豆和箭筈豌豆均适于汉中地区冬闲稻田种植,且其理论化肥减量顺序为毛叶苕子≈山黧豆>箭筈豌豆>紫云英,其中,水稻生育前期氮和钾减施潜力较大,建议水稻季氮肥和钾肥后移施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荣琴 刘辰 李夏浩祺 杨剑锋 李会科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关键词:
腐解 溶解性有机物 光谱分析 黄土高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文彦 尹红娟 许建新 李志杰 田昌玉 唐继伟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棉田种植越冬绿肥对土壤肥力及棉花生长的影响,利用棉田冬季空闲的时间和空间,秋季套种冬绿肥作物二月兰和毛叶苕子,翌年4月中旬种植棉花时结合整地翻压还田作肥料。结果表明,种植翻压绿肥3年后,耕层0~20 cm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土壤转化酶活性都有较大提高;土壤有机质由8.65~8.74 g/kg上升到11.08 g/kg以上,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N、P、k也有所增加,土壤全N增加44%~50%;速效磷由6.79~7.01 mg/kg增加到12.80 mg/kg以上;速效钾增加6.04%以上;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明显增加;成桃数显著高于不翻压绿肥处理;...
关键词:
绿肥 棉花 冬闲田 产量 土壤肥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淑荣 魏秀芬
文章主要从棉花价格、棉农收益和棉花收购企业三方面分析追加棉花进口配额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进而得出其形成的规律:配额发放两个月后,国内市场价格开始下降;追加配额的时间和数量决定价格下降幅度;滑准税率下,关税配额的管理方法更能起到保护国棉的作用。针对影响及规律,提出在WTO框架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产业造成的冲击。
关键词:
追加配额 棉花进口 棉花产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晓玲 李文红 章增林 庞洋洋 黄柳琪
对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和异枝江蓠(Gracilaria bailinae)进行了为期12 d的腐解过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时,芋根江蓠、异枝江蓠腐解的时间分别为10 d、8 d,藻体失重率分别为22.52%、8.50%,2种江蓠均处于腐解早期阶段,腐解过程分先快后慢两个阶段,芋根江蓠腐解速率大于异枝江蓠。在腐解过程中芋根江蓠藻体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异枝江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小于异枝江蓠,说明芋根江蓠膜系统受损程度较大,对逆境胁迫的抗氧化能力较弱。(2)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规律为:tn>tP,氮磷释放不同步,磷释放滞后;其中t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静 邹雨坤 李光义 侯宪文 李勤奋
为了探明菠萝茎叶还田在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效应,采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研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方式下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菠萝茎叶在0~30 d腐解速率较快,还田30 d后,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菠萝茎叶质量累积腐解率分别为38.0%,53.5%,59.4%,覆土覆膜处理下各养分释放率占总养分释放率的60%以上;还田180 d后,各处理下菠萝茎叶腐解率分别占总腐解率的96.0%,97.5%,95.5%,基本腐解完全;还田240 d后,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1.2%~85.7%,70.8%~78.6%,74.7%~7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雨坤 李光义 侯宪文 程威 田路园 张红燕 李勤奋
为了探明甘蔗叶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应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在0~60 d腐解速度较快,在18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甘蔗叶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95.1%,94.6%,82.1%,表现为覆土>覆土覆膜>覆膜。腐解过程中甘蔗叶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180 d,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3.0%~95.0%,82.0%~95.1%,73.5%~97.0%,98.4%~99.7%。考虑甘蔗叶还田养分的释放情况,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的用量,覆土处理下,养分释放率最高...
关键词:
甘蔗叶 还田方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任承才 韩召军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然 徐明岗 孙楠 王晋峰 王斐 李建华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下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和煤矿区复垦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煤矿复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填埋试验。供试玉米和小麦秸秆烘干过2 mm筛,通过添加尿素将玉米和小麦秸秆C/N比分别调节为25和10,以不添加尿素的秸秆(其C/N比分别为52和74)为对照,秸秆均按有机碳8 g称取后混匀,装于尼龙网袋(0.38μm孔径)内,水平埋入试验基地15 cm深的土壤中。在埋入土壤后的第12、23、55、218、281、365天采集尼龙袋内样品,分析玉米和小麦秸秆的干物质残留量、养分(碳、氮、磷和钾)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前55 d,添加氮肥加快了玉米秸秆的腐解,以C/N比为25时腐解效果最佳。添加氮肥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以C/N比为10时腐解效果最佳。氮的添加可以显著促进前55 d玉米秸秆碳、磷的释放;氮的添加可以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碳、氮和磷的释放,对小麦秸秆中钾释放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及氮钾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方程用积温拟合优于用时间拟合,秸秆磷的释放不适用衰减指数方程拟合。当积温为年积温(4 600℃)时,小麦和玉米秸秆碳、氮、磷和钾释放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9.2%、39.5%、40.8%和90.3%;当累积积温达到1 125℃时,秸秆钾素释放85%以上。秸秆的腐解主要受温度、有机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影响。【结论】施氮能加快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和碳、磷的释放,可以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的腐解和碳、氮、磷的释放。用温度拟合的方程比时间方程更能反映秸秆的腐解和氮钾释放过程。秸秆腐解主要受土壤温度,秸秆中有机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因此,应结合煤矿区的水热条件,进行实时实地秸秆还田并配施适量的尿素,以提高复垦土壤的氮磷钾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又升 陈明亮 熊桂云 巴瑞先 张行峰 乔艳 喻永熹 邓波儿
用直径 2cm、长 10cm的陶土滤管置于内径 3.5cm、高 2 0cm的有机玻璃管中 ,制成一个封闭式的自动连续过滤装置。将一定量被测肥料置于该装置中 ,使上端进水 ,下端收集滤液 ,装置中溶液体积保持相对平衡 ,不同时间检测滤液中养分的浓度变化 ,即可得到时间与养分释放速率的相关曲线。这种方法可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定量检测包膜化肥质量
关键词:
包膜控释化肥 养分释放峰值 淋滤装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琪 景豆豆 杨珍平 张春来 高志强
为合理利用夏闲期光、热和水资源,提高山西南部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研究种植绿肥苜蓿对后作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产力的苜蓿种植模式。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苜蓿不同播量,分别为7. 5(S),15. 0(M),22. 5 kg/hm~2(L),副区为不同还田日期:9月10日(T1)、9月20日(T2)、9月30日(T3),以常规复种玉米为对照(CK),于后作小麦的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测定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并于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供试夏闲期种植苜蓿各处理下,后作冬小麦的株高、绿叶数、单株干质量及倒二叶长宽,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下,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 20~3. 38倍和4. 08~5. 42倍。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 3%,5. 8%,4. 1%,比对照增产3. 9%。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更有利于该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王海波 董毓琨
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 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 ,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 ,冬性最强的只需 30d即可 ,品种类型达 6 0 %以上 ,如东方红 3号、丰抗 8号、京双 15号、晋麦 2 9等 ,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 ;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 (石家庄 ,1998) ,只要不晚于 2月 17日都能正常抽穗。
关键词:
小麦 冬性程度 春化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军辉 葛全胜 郑景云
利用清代地方志中的异常初、终霜记载,根据器测时期华北初、终霜的早、晚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重建了1646-1910年华北地区时间分辨率为5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分析了期间的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华北地区气候以寒冷为主要特征,冬半年温度平均较现代(1951-1980年)约低0.55℃,最冷5年(1656-1660年)较现代约低1.42℃;清代华北地区冬半年气候存在"冷—暖—冷"的世纪波动,两个寒冷时段起讫时间分别为1646-1700年(平均较现代约低0.77℃)和1781-1910年(平均较现代约低0.58℃),1701-1780年虽然相对较暖,但冬半年温度仍较现代略低(平均较现代约低0.36℃);从更高时间分辨率看,清代冷暖时段内同样存在较小的波动,清后期寒冷时段出现了两个"冷谷"。
关键词:
温度重建 冬半年 中国华北地区 清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巍伟 吕瑞恒 刘勇 陈晓 李国雷
以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氮含量将凋落物分为不同类型,采用轮置分解法,探讨间伐强度和凋落物类型两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氮净积累量和氮净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氮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在极轻度(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间伐林下分别为(0.128±0.01)g、(0.210±0.02)g、(0.233±0.02)g和(0.125±0.01)g。2)凋落物类型影响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其中低氮凋落物表现为"积累—释放—积累",而中氮和高氮凋落物大体上表现为"释放—积累—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