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8)
2023(3211)
2022(2742)
2021(2574)
2020(2056)
2019(4810)
2018(4646)
2017(8980)
2016(5028)
2015(5168)
2014(5268)
2013(5267)
2012(4964)
2011(4490)
2010(4457)
2009(4008)
2008(4065)
2007(3620)
2006(3006)
2005(2768)
作者
(16058)
(13658)
(13508)
(12879)
(8536)
(6696)
(6017)
(5260)
(4981)
(4905)
(4651)
(4433)
(4422)
(4396)
(4242)
(4216)
(4084)
(3955)
(3839)
(3773)
(3441)
(3311)
(3305)
(3090)
(3063)
(3000)
(2968)
(2956)
(2868)
(2858)
学科
(20911)
经济(20887)
(13678)
管理(12078)
(10056)
企业(10056)
方法(9413)
数学(8474)
数学方法(8376)
地方(6197)
(5856)
(5444)
(5197)
中国(4716)
农业(4259)
(3953)
业经(3827)
(3660)
金融(3659)
(3559)
财务(3555)
地方经济(3552)
财务管理(3548)
企业财务(3475)
(3394)
银行(3387)
技术(3327)
(3247)
(3172)
贸易(3171)
机构
大学(72362)
学院(72224)
(28338)
研究(27960)
经济(27755)
管理(24548)
理学(21587)
理学院(21230)
管理学(20759)
管理学院(20615)
中国(19505)
科学(19212)
(17973)
(15499)
(15437)
农业(14434)
研究所(14417)
业大(13545)
(13170)
中心(12453)
财经(10932)
(10100)
(9992)
(9586)
科学院(9562)
(9540)
师范(9404)
北京(9374)
(9341)
经济学(9263)
基金
项目(53061)
科学(41490)
基金(39688)
(37227)
国家(36969)
研究(34662)
科学基金(30233)
社会(22382)
社会科(21230)
社会科学(21222)
基金项目(21132)
自然(20952)
自然科(20491)
自然科学(20482)
自然科学基金(20138)
(19988)
(18056)
资助(16115)
教育(15650)
重点(12583)
编号(12235)
(11890)
(11736)
计划(11354)
(10954)
(10776)
科研(10613)
创新(10344)
成果(10023)
国家社会(9927)
期刊
(28398)
经济(28398)
研究(19515)
学报(17167)
(16779)
科学(14103)
中国(13488)
大学(11600)
学学(11265)
农业(10944)
(10120)
管理(8332)
(6747)
金融(6747)
(6293)
教育(5753)
财经(5681)
经济研究(4885)
(4873)
业大(4693)
技术(4431)
(4287)
业经(4139)
问题(3976)
农业大学(3932)
资源(3708)
科技(3682)
中国农业(3630)
林业(3120)
统计(3119)
共检索到101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王海波  董毓琨  
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 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 ,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 ,冬性最强的只需 30d即可 ,品种类型达 6 0 %以上 ,如东方红 3号、丰抗 8号、京双 15号、晋麦 2 9等 ,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 ;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 (石家庄 ,1998) ,只要不晚于 2月 17日都能正常抽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青松  卢殿君  岳善超  占爱  崔振岭  
【目的】明确华北地区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定量关系,为高产冬小麦实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适宜氮磷钾养分供应条件下,通过华北地区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数据构建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大数据,量化该区冬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定量单位籽粒产量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结果】在适宜施氮条件下,华北地区生产冬小麦籽粒的氮素需求量平均为24.3 kg·t~(-1),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而有所降低。当产量水平在10.5 t·hm~(-2),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趋于稳定,不再变化。在适宜施磷条件下,生产冬小麦籽粒的磷素需求量平均为4.5 kg·t~(-1),单位籽粒磷素需求量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从产量水平9.0 t·hm~(-2)的4.2 kg·t~(-1),这是由收获指数的升高和籽粒磷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在适宜施钾条件下,生产冬小麦籽粒的钾素需求量平均为21.1 kg·t~(-1),单位籽粒钾素需求量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从产量水平7.5 t·hm~(-2)的20.2 kg·t~(-1),这是由收获指数的升高和籽粒钾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冬小麦在拔节至扬花阶段呈现最大的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速率。【结论】华北地区在适宜的氮磷钾养分供应条件下,冬小麦氮磷钾需求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随着产量的提高,冬小麦单位籽粒产量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下降,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收获指数的增加和籽粒氮、磷、钾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对于不同产量水平的冬小麦,高产水平下冬小麦在拔节期后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伟  邓辉  李贵才  范锦龙  任建强  
该文利用IPCC AR4模式资料和基于多年观测资料生成的格点数据,建立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统计降尺度关系,获取华北地区高分辨率未来气候情景空间分布;利用作物模型模拟IPCC-B1情景下冬小麦生长期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R2)大于0.70;降水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最小为0.63;IPCC-B1情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总体上变短,产量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欣  刘克  周丽丽  周顺利  鲁来清  王润政  
【目的】定量研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的水分周年利用特征。【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小麦季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扬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扬花水+灌浆水(W4)4个水分处理,进行了两个周期的研究。【结果】(1)小麦产量和周年最高产量两年分别在节水灌溉处理W1和W2获得,玉米产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产量的表现相似,玉米WUE显著高于小麦,并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周年WUE则在W0或W1处理最高,而后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2)W4处理的2 m土体土壤水分含量在各个阶段没有明显变化,其它处理则随小麦生育进程而不断降低(即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军辉  葛全胜  郑景云  
利用清代地方志中的异常初、终霜记载,根据器测时期华北初、终霜的早、晚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重建了1646-1910年华北地区时间分辨率为5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分析了期间的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华北地区气候以寒冷为主要特征,冬半年温度平均较现代(1951-1980年)约低0.55℃,最冷5年(1656-1660年)较现代约低1.42℃;清代华北地区冬半年气候存在"冷—暖—冷"的世纪波动,两个寒冷时段起讫时间分别为1646-1700年(平均较现代约低0.77℃)和1781-1910年(平均较现代约低0.58℃),1701-1780年虽然相对较暖,但冬半年温度仍较现代略低(平均较现代约低0.36℃);从更高时间分辨率看,清代冷暖时段内同样存在较小的波动,清后期寒冷时段出现了两个"冷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枫朝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区域差异的评价方法,为养老地产发展商寻找目标城市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达程度、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以及居民消费能力4个方面入手,以16个华北区域城市为样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太原、呼和浩特、天津、包头、北京5城市已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承德、大同、唐山、秦皇岛10城市是未来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在市场,鄂尔多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研究结论:养老地产发展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宁东峰  马卫萍  孙文彦  李志杰  王来清  曹卫东  
利用尼龙网袋,研究了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翻压于棉花田间15~20 cm土层,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表明,绿肥翻压43 d内干物重显著降低,前3 d腐解速度最快,后降低趋势变缓。翻压4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腐解率达到81.7%,77.5%,62.2%;翻压113 d时腐解率分别达到89.6%,89.5%,76.2%。翻压21d内氮释放较快,3个品种氮矿化率都达到60%以上。磷在整个翻压期内释放较为平缓,翻压11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磷矿化率分别达到89.6%,86.5%,75.6%。钾在翻压前期迅速释放,翻压9 d后,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钾的矿化率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士锋  陈俊旭  
针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风险问题,在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背景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计算了以年为时间尺度的风险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每年约缺水68.6×108m3,北京市目前处于较高的风险水平。按照国际上现行的水资源风险指标计算方法,可以以年度为单位计算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风险指标。结论是,1994~2006年水资源供给风险率极高,分别为0.846、0.923、0.769;稳定性分别为0、0、0.154;恢复性分别为0.182、0.083和0.100;脆弱性指标(缺水率)分别为0.333、0.497和0.213。在现有条件下,研究区的综合缺水风险指标分别为北京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会超  姚连芳  孙振元  彭镇华  杜小娟  
将NaCl和Na2SO4两种盐按4∶1配制,并作为复盐,基质中复盐含量分别为0、2 5、5、10g·kg-1。研究了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7种植物均不能在含盐量为10g·kg-1的土壤基质中出苗,但在含盐量为2 5g·kg-1基质中均能出苗、生长。在盐含量为2 5g·kg-1基质中出苗率最高的是紫花地丁,比对照高出46 35%;在盐含量为5g·kg-1基质中只有马蔺、蒲公英、多变小冠花等3种植物出苗,且出苗时间明显推迟,出苗率明显降低。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在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但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5g·kg-1盐处理,使出苗的3种植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对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慕臣英  徐华军  陈阜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冬季温度升高明显,这一变化对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51—2010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分析比较后一时段冬季温度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的强冬性、冬性、弱冬性和春性4种类型品种种植北界和种植南界的空间位移及可种植面积的影响。【方法】依据制约冬小麦正常越冬的冻害指标和影响春化天数指标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种植的北界和南界;采用ArcGIS软件绘制冬小麦不同品种种植区域及种植面积变化。【结果】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冬小麦强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宁夏-甘肃及河北-辽宁北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明杰  罗其友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除了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之外,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论文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节水高效种植结构调整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克服了以往模型研究中存在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局限性。并应用该模型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该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运算,提出了该区2010年和2030年的节水高效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该方案重点压缩了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扩大了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素娟  李琳  陈阜  张海林  
以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免耕冬小麦田0~180 cm土壤含水量高于翻耕,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含水量之间差异减少。土体0~30 cm贮水量呈波浪状变化,其中免耕具有很好的蓄水保墒作用;耕作处理之间0~180 cm的土体贮水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免耕处理土体贮水量高于翻耕,秸秆还田高于无秸秆处理。秸秆直立免耕(ZT1)处理作物耗水量最少,分别比翻耕(CT),翻耕+秸秆还田(CTR),旋耕+秸秆还田(RTR),秸秆粉碎免耕(ZT2)少消耗3.8,39.6,55.8,61.8 mm的水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袁勤俭  邵波  倪波  
文中首先对CERNET华北地区网络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着重介绍了该网络建设的特色信息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致义  邱尔发  谢晓阳  辛琳  王新宇  奚露  孙振凯  边琦  
【目的】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 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结论】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