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5)
- 2023(16269)
- 2022(13679)
- 2021(12356)
- 2020(10690)
- 2019(24110)
- 2018(23688)
- 2017(45283)
- 2016(25164)
- 2015(27662)
- 2014(27389)
- 2013(27259)
- 2012(25152)
- 2011(22770)
- 2010(23110)
- 2009(21869)
- 2008(21984)
- 2007(20119)
- 2006(17751)
- 2005(15641)
- 学科
- 济(110629)
- 经济(110505)
- 业(97575)
- 企(79273)
- 企业(79273)
- 管理(78169)
- 方法(51396)
- 农(48257)
- 数学(42715)
- 数学方法(42182)
- 业经(32853)
- 农业(31919)
- 财(31208)
- 中国(25434)
- 务(21963)
- 财务(21931)
- 财务管理(21898)
- 学(21344)
- 地方(20976)
- 制(20770)
- 企业财务(20736)
- 贸(20239)
- 贸易(20232)
- 易(19634)
- 技术(19402)
- 和(17681)
- 理论(17117)
- 策(17053)
- 划(16598)
- 环境(15316)
- 机构
- 学院(371514)
- 大学(364946)
- 济(151767)
- 经济(148862)
- 管理(143875)
- 理学(125181)
- 理学院(123784)
- 研究(123406)
- 管理学(121361)
- 管理学院(120722)
- 中国(94808)
- 农(85890)
- 科学(80777)
- 京(76199)
- 农业(67267)
- 财(67098)
- 业大(65604)
- 所(65165)
- 研究所(59589)
- 中心(57599)
- 江(57208)
- 财经(54134)
- 经(49110)
- 北京(46754)
- 经济学(45543)
- 范(45266)
- 州(44872)
- 师范(44678)
- 院(43586)
- 农业大学(42459)
- 基金
- 项目(252515)
- 科学(198569)
- 基金(184734)
- 研究(174966)
- 家(164455)
- 国家(162999)
- 科学基金(139130)
- 社会(112630)
- 社会科(106554)
- 社会科学(106518)
- 省(101134)
- 基金项目(98670)
- 自然(93444)
- 自然科(91362)
- 自然科学(91333)
- 自然科学基金(89730)
- 划(84418)
- 教育(78910)
- 资助(74849)
- 编号(69229)
- 重点(57106)
- 发(54970)
- 部(54804)
- 创(54418)
- 成果(53708)
- 业(51607)
- 创新(50346)
- 科研(49476)
- 计划(48857)
- 课题(47050)
- 期刊
- 济(169949)
- 经济(169949)
- 研究(98547)
- 农(83662)
- 中国(67036)
- 学报(66652)
- 科学(60436)
- 农业(56192)
- 财(53068)
- 管理(51684)
- 大学(49298)
- 学学(47638)
- 业经(33805)
- 融(32385)
- 金融(32385)
- 技术(31010)
- 业(30175)
- 教育(27720)
- 财经(26378)
- 经济研究(25515)
- 问题(23544)
- 经(22692)
- 版(20670)
- 技术经济(20668)
- 统计(19251)
- 业大(18339)
- 策(18192)
- 科技(18000)
- 商业(17706)
- 资源(17549)
共检索到537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闫俊文 刘庭风
[目的]近几年,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研究其空间基本分布特征,剖析其发展影响因素,对把握其休闲农业分布现状,找准发展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关键入手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12—2017年华北地区评定的680个休闲农业园区(企业)为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休闲型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探究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1)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园区呈集聚分布,且集中分布程度极高,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其次为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布最少;(2)影响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发展排名前3位的因素是公路密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目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游客消费水准已成为影响休闲型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结论]休闲型农业是一个新产业,影响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政府以及投资者,游客的可意愿度、经济能力已经不是休闲型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要从增加对投资者的政策导向以及增加园区(企业)的可到达性,将公路密度适当向郊区拓展入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梓雯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颖 陈奕捷 王道龙
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调查的703个休闲农业园区的点位数据,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进行政策扶持,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休闲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进行决策支撑。从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地理集中指数以及基尼系数3个方面进行了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类型是集聚型;利用核密度法、空间分布热点来分析空间分布密度,在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昌平、顺义、海淀和通州,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昌平、海淀、顺义和怀柔;通过缓冲区分析和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来分析观光园区点位与客源市场的关系,在与一级市场的关系来看,形成30~50km的高密度环,...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园区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开荣 董继刚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侯建楠
以48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对其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进行定量表征,并运用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示范点在地理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2示范点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且分形结构较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是围绕城市、交通等地理要素展开。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京津冀、长三角的密度最大,珠三角、闽东南和川渝等地次之。4示范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客源市场和交通区位的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的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英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熊浩 王强 鄢慧丽 余军
[目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确立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旅游吸引形式,基于各种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研究,以期为各省市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利用ArcGIS10.2,使用最邻近距离法、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多尺度视角下对22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聚集分布状态;(2)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示范点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周围,以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分布密度最高,珠三角、闽东南等地次之;(3)无论省域尺度还是县域尺度,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正自相关性,表明示范点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4)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交通、客源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结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各省市应突出差异竞争,加强区域合作,突出核心区域辐射周边的效应,实现休闲乡村旅游资源空间格局上的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莉 侯国林 夏四友 黄震方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以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Ripley’s K函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的分布模式,康娱类、文化类、专项类以及自然类休闲旅游资源分别表现出以传统商圈、文化中心、绿地公园以及自然景点为依托的布局特征。(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尺度存在差异,康娱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大,专项类和文化类特征空间尺度次之,自然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小。(3)距市中心距离、游客密度、街道活力、居民密度、资源禀赋、道路密度等是影响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4)在影响因素中,距市中心距离、游客与当地居民密度是主导因素;资源禀赋、街道活力是驱动因素;道路密度、距主干道距离与区域经济是诱发因素;政府行为、重大事件是调节因素,四个维度共同作用,形成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休闲旅游资源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成都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龚志强 陈奇晃 纪小美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烨欣 甘翠丽 李文 周鹭岚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休闲乡村的发展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在省域层面检验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及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验证示范点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揭示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建议,为休闲乡村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文章在利用Arcgis10.7的基础上,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等参数,从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密度3方面对福建省2014-2020年142个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运用Moran’s I 指数、地理联系率与缓冲区分析等指标和方法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2)示范点在不同设区市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福建9个设区市中,逾55%的示范点集中分布在福州、泉州、三明、宁德4市。在闽东南西北中5大地理区域内,闽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闽东地区次之,闽中地区最少。(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厦门北部1个高密度中心,厦门西南部——漳州东北部1个次高密度中心。(4)示范点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影响。地形地貌是自然因素核心要素,人文因素关键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规模。[结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能够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乡村建设应立足自身条件,遵循阶段性发展规律,着重考量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往建设最适宜区去选址与布局;进一步说,福建省及同类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立足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基础,抓住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示范区溢出效应,从而推动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莹 赵奇蕾 祁思琼 陈新军
科学合理的企业空间布局有利于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减少资源调配成本,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本研究以海南省799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分布形态、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3个维度对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琼北区、琼南区、琼西区、琼东区、琼中区;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形成南北两极,零星集聚,沿海环绕内陆的密度特征,密度梯度自沿海向内陆呈现4个等级的递减差度;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交通、市场、景区区位因素的影响显著,符合“沿路”、“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同时,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海南省休闲渔业企业选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军 顾盼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上的差异化,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及进程。截止目前,基于空间角度对整个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研究尚无,为推进东北地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聚落的转型,文章对其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该文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平均分布密度、核密度估计法,借助GIS10.1,对2016年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进行测算与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1)东北地区乡村聚落呈随机分布类型;(2)其下辖的36个地级市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均处于最低等级,且南部高于北部,极化现象非常明显;(3)东北地区乡村聚落在空间规模上表现出由边缘地区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规模较高的聚落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长春等市;规模较低的集中在边缘地区,包括大兴安岭、鹤岗、延边、白山、盘锦等市。[结论]地理位置、城镇化率高、人口净流出大是引起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且解决人口净流问题是核心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晓雯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测算不同区域内的集中丰富程度、分区管理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空间,为后续土地管控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自然、人文、产业3方面分析了上海全市相关影响要素,并将其空间化;在专家赋值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功能,表征不同区域内相关要素的丰富度。[结果](1)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有6个:崇明三岛、嘉定区西北部、青西地区、金山区西南部地区、环杭州湾北岸及浦东新区中南部;(2)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可划分为3种:重点培育区、优化提升区、限制建设区;(3)分区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管控政策,如休闲农业服务功能、休闲农业项目密度及经营性服务设施占比等。[结论]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差别较大,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环境下,找出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侧重点,有望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宗伟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显,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和东部,长江、黄河流域内多而流域外少,沿海多而内陆少,西南部多于西北部和东北部;(3)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聚集区域有5个,主要以京津、浙东、陇东、黔东、滇西为核心;(4)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独特的地域资源、差异化的民族特点、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结论]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将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未来需要深入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资源评估、保护规划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宗伟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