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6)
- 2023(13579)
- 2022(11798)
- 2021(11029)
- 2020(9236)
- 2019(21181)
- 2018(21087)
- 2017(40409)
- 2016(22153)
- 2015(24968)
- 2014(24776)
- 2013(24743)
- 2012(22776)
- 2011(20645)
- 2010(20621)
- 2009(18807)
- 2008(18159)
- 2007(16324)
- 2006(14463)
- 2005(12475)
- 学科
- 济(89606)
- 经济(89507)
- 业(64852)
- 管理(57326)
- 农(48481)
- 企(43147)
- 企业(43147)
- 方法(38261)
- 数学(33365)
- 数学方法(32996)
- 农业(32199)
- 业经(23264)
- 中国(22322)
- 学(20923)
- 地方(20097)
- 财(19694)
- 制(16449)
- 贸(15850)
- 贸易(15840)
- 易(15391)
- 技术(13905)
- 环境(13854)
- 理论(13192)
- 发(13039)
- 和(12867)
- 策(12640)
- 银(12196)
- 银行(12131)
- 体(11918)
- 划(11734)
- 机构
- 学院(316417)
- 大学(314921)
- 管理(124105)
- 济(123707)
- 经济(121008)
- 研究(110968)
- 理学(108286)
- 理学院(107070)
- 管理学(105115)
- 管理学院(104594)
- 中国(81406)
- 农(78939)
- 科学(73503)
- 京(67306)
- 农业(61533)
- 业大(59797)
- 所(57744)
- 研究所(53146)
- 财(52224)
- 中心(50530)
- 江(46614)
- 财经(42111)
- 北京(41992)
- 范(40888)
- 师范(40401)
- 院(39535)
- 农业大学(38731)
- 经(38522)
- 州(37594)
- 省(36667)
- 基金
- 项目(224452)
- 科学(174244)
- 基金(161572)
- 研究(159654)
- 家(144167)
- 国家(142933)
- 科学基金(120262)
- 社会(98434)
- 社会科(92799)
- 社会科学(92770)
- 省(89114)
- 基金项目(86805)
- 自然(80662)
- 自然科(78668)
- 自然科学(78643)
- 自然科学基金(77212)
- 划(75098)
- 教育(70864)
- 资助(65727)
- 编号(65604)
- 成果(51962)
- 重点(50670)
- 发(49110)
- 部(48665)
- 创(46462)
- 课题(44473)
- 创新(43383)
- 科研(43304)
- 计划(42912)
- 农(41010)
- 期刊
- 济(138974)
- 经济(138974)
- 研究(88449)
- 农(79158)
- 中国(62088)
- 学报(60014)
- 农业(54089)
- 科学(53445)
- 大学(44415)
- 学学(42408)
- 管理(41170)
- 财(36436)
- 教育(31729)
- 业经(27857)
- 融(26820)
- 金融(26820)
- 业(26549)
- 技术(25535)
- 经济研究(19466)
- 问题(19400)
- 财经(19291)
- 版(17956)
- 业大(17945)
- 科技(16789)
- 经(16391)
- 图书(15557)
- 资源(15363)
- 技术经济(15069)
- 理论(14855)
- 农业大学(14828)
共检索到459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雄 边秀举 张维宏 杨福存 张立峰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区 饲用玉米 地膜覆盖 施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刚 高聚林 王俊 孙继颖 胡树平 王永平 张钧
选择内蒙古从东到西5个典型生态类型区,通过不同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不同生态区玉米全生育期内生态因素与玉米生长发育和全株饲用品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主要与地区温度和降水有关;不同生态区间按照温度升高,降雨量递减的顺序,玉米生育进程渐次加快,植株营养体增高,保绿性增强,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大;玉米全株粗蛋白、粗脂肪、总消化养分和各能量指标含量降低,而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增高;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总消化养分群体积累量增大,而粗脂肪和能量积累量相反。不同生态区玉米生育期间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平均日长和降雨量与玉米全株营养品质间可以通过线性回归较好拟合,方程...
关键词:
玉米 生态因素 饲用品质 农牧交错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婉 邢宝龙 冯钰
为探讨在农牧交错带施氮量对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作物产量以及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主体,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设玉米大豆间作(M2S3),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3种种植模式,副因素设N1: 0 kg·hm-2,N2: 150 kg·hm-2,N3: 30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1)施氮能改变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平均比不施氮鲜草产量增加9%,大豆间作对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显著影响。施氮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和产量,间作模式对玉米茎粗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对株高和穗位高没有影响,减量施氮可以达到常量施氮同样的结果。2)施氮极大改善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平均比不施氮增加6%,对粗灰分和淀粉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ADF和NDF含量在施氮处理下出现下降的趋势,各营养成分在N2处理下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综合分析,推荐间作模式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最适宜大豆和玉米对氮素的需求,大豆和玉米混合青贮按4:6和2:8的比例能够更好得为农牧交错带高产高效栽培和优质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间作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赵一夫 周向阳 张宁宁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北方农牧交错区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对河北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县(市)、26个行政村、603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普遍有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玉米结构调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打造杂粮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措施,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结构调整 玉米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赵一夫 周向阳 张宁宁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北方农牧交错区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对河北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县(市)、26个行政村、603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普遍有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玉米结构调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打造杂粮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措施,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结构调整 玉米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密菲瑶 张腾 李卓远 邢英英 王秀康
为探究覆膜与施氮量对陕北地区玉米生长特性及氮素转运的影响,以‘郑单958’玉米为供试材料,共设置11个处理,种植模式分为露地种植(M_0)和覆膜(M_1),施氮量分别为80(N_1)、120(N_2)、160(N_3)、200(N_4)、240(N_5) kg/hm~2,以露地种植下不施氮作为对照组,测定玉米生长、产量、氮素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覆膜与施氮量对大田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生育期推进,玉米各生长指标均呈快速升高直至平缓的趋势,二者互作效应对株高具有极显著影响;覆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覆膜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M_0和M_1模式分别在N_3和N_2水平下达到高产,为12 469.02和13 181.66 kg/hm~2。随施氮量增加,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由高到低为籽粒>叶>茎;玉米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施氮量和覆膜均显著影响玉米氮素转运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覆膜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降低,而肥料产量贡献率先增后降。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M_1N_3处理得分最高,因此推荐覆膜条件下施氮量160 kg/hm~2作为陕北地区玉米较优的栽培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赵刚 王磊 樊廷录 李尚中
【目的】以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研究施氮量、覆膜时期及其互作对陇东旱塬玉米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陇东旱塬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连续设置覆膜时期(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和施纯N量(0、75、150、225、300、375、450 kg·hm~(-2))两因子的长期定位裂区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覆膜结合合理施氮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延长叶片持绿期,有效协调源库关系,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年份、施氮量及年份与施氮量互作均极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穗粒数和百粒重,三者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黄土旱塬玉米产量在施氮量150—450 kg·hm~(-2)范围内均显著高于75 kg·hm~(-2)的产量,以施氮量300 kg·hm~(-2)最高,为15 142.5kg·hm~(-2),与施氮量225 kg·hm~(-2)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施氮75 kg·hm~(-2),施氮量进一步增加,增产效应逐渐降低,甚至减产。降雨年型及关键生育期降雨量与产量变化关系密切。尤其是7—9月降水量,特别是7月上旬(玉米抽雄—吐丝期)降雨量及降雨年型对陇东旱塬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年份、覆膜时期、施氮量及年份与施氮量互作也极显著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秋覆膜较春覆膜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6%。与施氮300 kg·hm~(-2)相比,施氮225 kg·hm~(-2)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8.6%、20.1%,平均氮肥利用率从34.8%提高到35.8%,可实现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同步提高。【结论】覆膜结合施氮150—225 kg·hm~(-2)可作为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较理想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干旱年份秋覆膜的增产效应更突出,生产中建议结合气象预测预报的降雨年型选择适宜的施氮量和覆膜时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尉亚囡 薄其飞 唐安 高嘉瑞 马田 尉熊熊 张方方 周祥利 岳善超 李世清
【目的】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长期覆膜和施用有机肥对春玉米产量、品质、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试验设4个处理:覆膜,不施氮,作为对照(F);不覆膜,施氮225 kg·hm~(-2)(N);覆膜,施氮225 kg·hm~(-2)(FN);覆膜,施氮225 kg·hm~(-2),并施有机肥(FSN)。2020和2021年在玉米吐丝期(R1)和收获期(R6)分别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植株生物量,并按器官分类测定不同部位的氮含量,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结果】(1)施氮条件下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能使产量进一步提高。不覆膜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06%—176%,覆膜处理在此基础上产量增加21%—75%,在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后进一步增产6%—8%。(2)施氮条件下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施用有机肥后二者进一步得到提高。(3)不覆膜施氮处理的粗蛋白含量为8.67%—8.94%,施氮条件下覆膜使粗蛋白含量提高至8.99%—9.34%,增施有机肥后粗蛋白含量没有进一步提高。3个处理间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覆膜(FN)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粗蛋白含量,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FSN)在维持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产量,实现春玉米的高产优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贵州高海拔区春玉米覆膜种植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覆膜方式(宽膜和窄膜),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和施氮量及其互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宽膜覆盖使春玉米增产17.8%,且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吐丝前积累氮素的再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并使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素吸收效率(NUPE)、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9%,21.4%,23.5%,12.2%和4.23百分点。施氮实现了春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增长,且能够显著影响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提高吐丝后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NDGPE(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HI(氮收获指数)、NUTE、NUPE、NUE、AEN、NPF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最佳产量和施氮量,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处理减少施氮55 kg/hm~2,产量增加12.3%。宽膜覆盖和适宜施氮量相结合,有利于植株氮素积累和吸收利用,从而实现高产和高氮肥生产力,达到节肥增产。综合考虑春玉米籽粒产量、氮素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贵州高海拔及类似生态区春玉米宽膜覆盖种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 kg/hm~2,其产量可达11 404.3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秀康 邢英英 李占斌
【目的】采用大田覆膜栽培技术,研究西北黄土塬区覆膜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根层土壤硝态氮分布和去向的影响,为西北黄土塬区合理施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K):不施肥、不覆膜;(2)覆膜和不施肥处理(MN0);(3)施基肥(氮肥80 Kg·hM~(-2),磷肥80 Kg·hM~(-2))和不覆膜处理(BN1);(4)施基肥(氮肥80 Kg·hM~(-2),磷肥80 Kg·hM~(-2))和覆膜处理(MN1);(5)施基肥(氮肥80Kg·hM~(-2),磷肥80 Kg·hM~(-2))、追施氮肥(氮肥80 Kg·hM~(-2))和不覆膜处理(B...
关键词:
玉米 覆膜 施肥 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党翼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周刚 樊廷录 李尚中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减氮对旱地覆膜玉米(Zea mays)产量、土壤氮素形态及氮肥利用率(NUE)的影响,开展了连续5年的玉米连作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常规施氮(225 kg·hm-2, F)、秸秆还田(9 000 kg·hm-2, TS)、F+TS、80%F+TS、60%F+TS和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处理相比,80%F+TS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 0.05),但显著降低了深层(20-40 cm)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而且80%F+T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2019和2020年较F+TS处理分别提高了23.7%和22.1%(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雄 窦铁岭 冯丽肖 张维宏 张立峰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林地大面积荒芜资源无效流失的问题,通过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达到林地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增进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榆树幼林与南瓜间作后,瓜蔓覆盖地面,显著提高了南瓜行间和榆树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林-瓜间作地水分的利用效率较单作提高了23.7%~163.3%;间作改变了南瓜行间杂草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物种,其饲用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产量较林带间杂草显著提高。间作比单作南瓜增产24.4%,榆树生物量累积提高28.4%,杂草增产144.4%,南瓜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23.2%。林-瓜间作比单作土地利用效率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金生 周柳强 曾艳 谢如林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目的】确定广西赤红壤区玉米种植体系的农田适宜氮肥施用量,为该地区玉米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春-秋连续2季播种种植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180、240、300、360和4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春、秋玉米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氮肥当季利用率则呈现显著降低趋势。②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以硝态氮为主,且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40 cm土层,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③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0~10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增加显著。土壤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春玉米生长季氮肥盈余部分绝大多数在土壤中残留,到秋玉米季继续施用高量氮肥,则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表观损失,且氮素表观损失量增幅更大。④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指数增加关系,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幂函数降低关系,春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00和322 kg/hm~2处,秋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11和300 kg/hm~2处。【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春秋连作体系中的氮肥残留后效作用,兼顾作物产量、环境效应与肥料效应,广西赤红壤玉米种植区的适宜氮肥季用量为N 200~300 kg/hm~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雄 张永升 冯丽肖 窦铁岭 张立峰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错季蔬菜生产对水资源消耗的争议,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业"生产-消费"合作生产背景下区域发展错季蔬菜的耗水效果及其对农民收入、水资源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错季蔬菜生产田间耗水量为农区粮食作物的31.3%~93.3%,而水资源价值为农区粮食作物的4.2~10.7倍;与区域内粮油作物生产相比,错季蔬菜生产少耗水330~754 m3/hm2,且其水资源价值为粮油作物的4.0~13.9倍。通过实施粮-菜交换的市场农业战略,区域能用0.175~0.196 m3的水交易获得外区域1 m3的水资源,并且实现了研究区用0.93 hm2的菜地解决发展错季蔬菜前需要6.9~1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云超 余志江 霍仕平 张兴端 张健 晏庆九 向振凡 张芳魁 邹永翠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影响显著。低密度和高密度均降低了饲草产量,较高的施氮量提高饲草产量。饲草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饲用价值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和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则相反。5种营养成分产量均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分别呈"低-高-低"和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在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充分利用密氮互作效应,提高饲草产量和饲用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墨西哥大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