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4)
2023(11216)
2022(10075)
2021(9501)
2020(8053)
2019(18699)
2018(18739)
2017(36075)
2016(19890)
2015(22416)
2014(22425)
2013(22229)
2012(20534)
2011(18271)
2010(17909)
2009(16189)
2008(15428)
2007(13197)
2006(11476)
2005(9714)
作者
(57945)
(48143)
(47463)
(45396)
(30457)
(23163)
(21642)
(19055)
(18333)
(16998)
(16520)
(15922)
(15232)
(14963)
(14640)
(14600)
(14578)
(14182)
(13734)
(13428)
(12024)
(11616)
(11550)
(10898)
(10815)
(10683)
(10613)
(10586)
(9648)
(9607)
学科
(77387)
经济(77303)
管理(53431)
(50461)
(40838)
企业(40838)
方法(35387)
数学(30727)
数学方法(30390)
(22664)
地方(22427)
(18576)
中国(18429)
(17610)
业经(17037)
农业(15565)
(13336)
贸易(13326)
环境(13152)
(12810)
(12715)
理论(12512)
(12348)
技术(11692)
地方经济(10838)
(10781)
财务(10722)
财务管理(10705)
(10568)
企业财务(10043)
机构
大学(272417)
学院(271529)
管理(109206)
(100277)
经济(97789)
理学(95403)
理学院(94242)
管理学(92462)
管理学院(91998)
研究(91753)
中国(66184)
科学(61569)
(58460)
(48436)
(46593)
业大(45118)
(43895)
研究所(43127)
中心(41763)
(39796)
(37996)
农业(37765)
师范(37666)
北京(36690)
财经(35587)
(33943)
(32646)
(32291)
师范大学(30716)
(30142)
基金
项目(196807)
科学(153361)
研究(141591)
基金(140911)
(123928)
国家(122885)
科学基金(104877)
社会(85924)
社会科(81071)
社会科学(81045)
(79033)
基金项目(77041)
自然(71121)
自然科(69322)
自然科学(69304)
自然科学基金(68020)
(66040)
教育(63760)
编号(58619)
资助(57043)
成果(46150)
重点(44186)
(42281)
(41844)
(40573)
课题(40020)
科研(37914)
创新(37804)
计划(36709)
大学(35897)
期刊
(109344)
经济(109344)
研究(76096)
中国(50476)
学报(47247)
(43519)
科学(43353)
管理(37113)
大学(34800)
学学(32732)
(31619)
农业(30212)
教育(30081)
技术(22870)
(19814)
金融(19814)
业经(18882)
图书(16153)
资源(16114)
经济研究(15882)
财经(15776)
(15620)
科技(14632)
问题(14449)
理论(13561)
(13320)
(13259)
实践(12788)
(12788)
林业(12605)
共检索到387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梦宇  王仕琴  齐永青  孔晓乐  孙宏勇  
华北低平原区淡水资源短缺,坑塘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重要。明确坑塘蓄水在不同降水年型下作为灌溉水源的保障能力,研究该区域降水与地表坑塘蓄水的响应关系,对于农业多水源联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华北低平原区河北省南皮县为研究区,通过Cl~-和稳定同位素平衡法,计算了南皮县雨季降水对坑塘水的补给份额,并基于2013—2015年间的3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提取坑塘信息,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南皮县坑塘的蓄水能力及灌溉潜力。结果表明:坑塘蓄水除了接受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接受降水的补给,丰水年雨季降水对微小型、中小型坑塘的补给比例约占74.3%~86.0%,对大型坑塘的补给比例不足30%;坑塘主要以小于0.5 hm~2的微小型坑塘为主,不同面积等级的坑塘数量及蓄水面积与降水的变化是一致的;其中,平水年、枯水年和丰水年坑塘蓄水量分别为1.49×10~7、0.84×10~7、1.90×10~7m~3,随年降水量增大而增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坑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东  郝晋珉  杨立  王丽敏  郭德吉  贾智海  武秀梅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其实质内容之一是从空间上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进行分类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村人口的集聚地,对于其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分类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论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评价指标,利用量化后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利用 1 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 1 930年、1 936年、1 94 6年 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 ,对 1 9世纪 30— 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 ,内容涉及该地区土地租佃的习俗、地租形式及地租率、雇佣劳动的使用、长短工雇佣情况、工资形式和水平等。本文所利用的调查数据 ,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琳   王语萌   石恒煜   李庆祥   王显国   杜太生  
为推进“粮改饲”进程与发展节水农业,构建适水型种植制度,本研究以水资源短缺的河北沧州为研究对象,聚焦饲草作物和粮食作物,首先利用作物需水模型SIMETAW系统量化1961—2020年沧州地区6种主要饲草作物(夏播高粱、青贮玉米、饲用燕麦、饲用谷子、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及灌溉需水量,对比分析各作物需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作物间差异,评估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后采用ROTAT模型建立了5种多样化粮-饲及饲-饲轮作制度,基于Entropy-TOPSIS对不同轮作模式的等价产量、生物量、经济效益、蛋白产出、生育期及周年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这6种作物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冬小麦(463.5 mm)>夏玉米(366.2 mm)>夏播高粱(354.6 mm)>饲用燕麦(351.7 mm)>青贮玉米(341.8 mm)>饲用谷子(322.4 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量表现为冬小麦>饲用燕麦>谷子、夏玉米、夏播高粱。青贮玉米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低为106.7 mm。3)近60年来各作物需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太阳辐射、风速的下降导致。4)相比传统麦玉模式,饲用燕麦基的一年两熟模式生育期需水量降低14.9%~18.8%、灌溉需水量降低15.1%~19.2%。5)饲用燕麦基的饲草模式(饲用燕麦-青贮玉米(0.73)、饲用燕麦-饲用谷子(0.63)、饲用燕麦-夏播高粱(0.54))的综合评价指数均明显高于冬小麦-夏玉米(0.32)和冬小麦-夏播高粱(0.37)模式。因此,本研究建议在兼顾粮食生产的同时,适当发展饲-饲模式,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产能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作者研究1958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1930年、1936年和1946年3个年份对清苑县4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 ,对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 ;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 ,也做了概要的考察。
关键词: 土地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丙辛  张华芳  高肖贤  侯勇  马文奇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河北省为例,明确农牧系统氮素养分流动特征和环境效应,分析农牧系统氮素循环利用率和农牧业结合的程度,探讨农牧系统氮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农牧业养分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农田-畜牧"生产系统为边界,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别定量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体系、畜牧体系和农牧系统的各个氮素输入和输出项,同时利用氮素利用率、氮素盈余量和氮素回田率等指标分析氮素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农牧系统的氮素输入项主要包括化肥、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喜芳  李改欣  潘学鹏  王彦芳  张莎  刘峰贵  沈彦俊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子豪  张金懿  帕茹克·吾斯曼江  郝晋珉  
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斑块破碎化问题,有助于增加网络连接度、提升区域生态稳定性。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网络,通过重力模型划分生态廊道等级,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结构指数,定量考察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曲周县生态源地共9块主要分布于中部县城周边和东北部林场,生态廊道整体分布不均,网络结构简单;2)优化措施主要包括新增生态源地3块,增补踏脚石5块,划分出7条重要廊道、15条建设廊道与8条规划廊道,同时构建水系廊道5条,并重点保护27个生态节点并修复12个生态间断点。优化后的曲周县生态网络的连通度与环通度得到较大提升;3)建设用地会影响生态廊道建设可行性,相互作用力高的生态廊道具有高建设可行性。最后,从网络结构与网络建设内外两方面优化曲周县生态结构,提出“两轴、三区、四廊、多点”的生态结构规矩布局。本研究可为提升曲周县生态保护效果乃至华北平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晨霞  刘征  赵旭阳  王彦芹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平山县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EXCEL程序,设计了生态安全预警评价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平山县预警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6.451递减至2010年的4.938,其警情由轻警过渡到预警状态,生态安全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预测2015年、2020年、2025年的生态安全预警综合指数分别为4.676、4.354和4.268,均保持预警状态,说明平山县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欧阳进良  宋春梅  宇振荣  张凤荣  
以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农户分类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选择行为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受其兼业性、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生产规模影响,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地块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存在差异:纯农业户、低收入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兼业户、高收入农户、文化水平高的农户往往选择经济效益高、耗时少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类型农户由于其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肥料投入、水资源利用和秸秆处理等的不同,对土地质量和环境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云扬  郝晋珉  陈红  
为探索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的途径,拟通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将区域土地利用目标量化至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中,采用模糊两阶段算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曲周县为例,通过Markov算法计算出自然演化方案下土地利用结构(2035年),并将现状方案(2012年)、自然演化方案(2035年)、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优化后的曲周县土地利用结构(2.87)其满意度明显高于现状方案(2.80)、自然演化方案(2.23),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也更高,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有效性。2)对自然演化方案进行分析发现,曲周县现行的经济驱动模式对于生态效益、区域水资源造成损害,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基础框架,嵌入ISM和模糊分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目标,保持其余地类结构的相对稳定,协调平衡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间的结构比例是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丽霞  孙焕章  王梅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县域城镇化由于具有独特的优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生态功能区的县域城镇化还有产业受限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分析县域城镇化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城互动、土地开发、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等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建设的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辰晔  
近郊乡村发展一般呈现3种模式,分别为城市拓展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和在地城镇化模式。河北省乡村"半城镇化"特征明显,近郊地区存在大量城乡双栖人口,是在地城镇化模式的典型地区。基于对正定县铁西片区乡村发展特征和问题的剖析,文章从生态修复、村庄修补、产业振兴、文化复兴4个方面提出在地城镇化实施路径,以期在乡村地域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文章对于河北省近郊地区的乡村健康长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全国类似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倩  孙世芳  张国春  
资源型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但仍存在自身发展瓶颈。作为资源型农村,北马冢村面临的"资源枯竭、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等一系列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政府主导、村集体配合以及村民实施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