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5)
2023(11303)
2022(10045)
2021(9560)
2020(8203)
2019(18862)
2018(18994)
2017(36355)
2016(20293)
2015(22857)
2014(22856)
2013(22533)
2012(20538)
2011(18469)
2010(18433)
2009(16847)
2008(16214)
2007(14010)
2006(12129)
2005(10427)
作者
(59400)
(48995)
(48901)
(46421)
(31412)
(23696)
(22201)
(19422)
(18785)
(17687)
(16839)
(16520)
(15750)
(15559)
(15169)
(15155)
(14615)
(14459)
(14035)
(13959)
(12355)
(12065)
(11996)
(11158)
(10975)
(10972)
(10849)
(10747)
(10024)
(9695)
学科
(79180)
经济(79104)
管理(57493)
(52072)
(43942)
企业(43942)
方法(40012)
数学(34833)
数学方法(34285)
(20149)
中国(19374)
(19085)
(17457)
业经(16718)
地方(16199)
环境(15479)
理论(14566)
(13870)
(13331)
贸易(13325)
农业(13309)
(12831)
(12313)
(12276)
技术(12262)
(11321)
财务(11247)
财务管理(11227)
(11085)
银行(11041)
机构
大学(281137)
学院(280655)
管理(113281)
(105714)
经济(103273)
理学(98919)
理学院(97795)
管理学(95674)
研究(95486)
管理学院(95183)
中国(68526)
科学(62647)
(61051)
(49264)
(48905)
业大(46256)
(46005)
研究所(45379)
中心(42791)
(40016)
农业(38695)
北京(38558)
财经(37544)
(37218)
师范(36870)
(34998)
(34076)
(32984)
技术(31235)
经济学(29940)
基金
项目(200222)
科学(156068)
基金(143567)
研究(143381)
(126699)
国家(125690)
科学基金(106976)
社会(87174)
社会科(82470)
社会科学(82447)
(79750)
基金项目(76602)
自然(72217)
自然科(70476)
自然科学(70461)
自然科学基金(69135)
(67327)
教育(66229)
资助(60331)
编号(58693)
成果(47008)
重点(45087)
(43215)
(42198)
(41330)
课题(40834)
科研(38585)
创新(38440)
计划(37593)
大学(36445)
期刊
(111984)
经济(111984)
研究(78196)
中国(50787)
学报(48584)
(43898)
科学(43139)
管理(40876)
大学(35574)
学学(33549)
(32647)
教育(32522)
农业(31551)
技术(25230)
(20031)
金融(20031)
业经(18468)
经济研究(17341)
(16784)
财经(16727)
图书(15651)
科技(14767)
问题(14285)
(14121)
理论(13912)
资源(13818)
技术经济(13796)
统计(13360)
业大(13231)
(13139)
共检索到398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亮  孙传清  李自超  王象坤  
以 4个光 (温 )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 s、N4 2 2 s、10 8s、L S2 s分别与 12个生态型材料配组 ,对 F1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 ,培矮 6 4 s与爪哇稻、华北育成粳、韩国地方粳、韩国育成粳、南方育成粳、东北育成粳、东北地方粳等为强优势配对模式 ;南方地方籼、光壳稻、华北地方粳、新株型籼稻、南方育成籼、华北育成粳等为 N4 2 2 s的优势生态型 ;南方地方籼、华北地方粳、韩国地方粳、新株型籼稻等是 10 8s的优势生态型 ;L S2 s与爪哇稻、华北地方粳、华北育成粳等配组优势较强。探讨了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筛选问题和这 4个不育系及这 12个不同生态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久  卢义宣  李自超  
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瑞光  孟祥祯  王玉珍  李荣改  孟令启  王振圻  宁文书  
对61个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粳稻具有很强的优势,10个主要经济性状平均值均大于双亲平均值和大值亲本平均值,而且每穗总粒数、谷草比、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等性状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生育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优势微弱,通径分析表明,对杂种一代单株谷重有显著影响的6个性状中,以每穗实粒数的作用最大,其它依次为单株有效穗谷草比、结实率、穗长和生育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德林  潘恩飞  陈长青  
在南京和洪泽两地研究了5个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和3个纯系粳稻的生物量、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当杂交粳稻的亲本包括在纯系粳稻内,杂交粳稻的生物量、稻谷产量极显著地大于纯系粳稻,而收获指数相反;当亲本不包括在内,杂交中熟中粳的生物量虽极显著地大于生产上栽培的纯系粳稻,但因收获指数相反,两者平衡后,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生产上栽培的纯系粳稻生物量、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极显著地大于杂交粳稻亲本。纯系矮秆粳稻的收获指数极显著地大于中秆粳稻,生物量极显著地小于中秆粳稻,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粳稻保持系的生物量、稻谷产量极显著地大于粳稻恢复系,收获指数相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 1号为材料 ,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 (10、30和 5 0mg/L )的 5 -氨基酮戊酸 (5 -Aminolevulinicacid ,ALA)对两系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10~ 5 0mg/LALA处理使产量、结实率、千粒重分别增加了 6 .97%~ 12 .0 2 %、7.33%~ 12 .18%、0 .2 8%~1.4 6 % ,其中以 30mg/L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LA处理缓解了两系杂交粳稻的异步灌浆现象 ,减弱了强势粒对弱势粒籽粒灌浆充实的抑制 ,促进弱势粒提早启动灌浆 ,并提高其灌浆速率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予卿  戚华雄  王长义  
用4个来源不同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组成4×5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抽穗日数、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F_1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杂种性状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共同作用。配合力总效应、一般配合力总效应与杂交水稻单株粒重及其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可用来预测杂种优势。4个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不同性状上各有特点,恢复系R183-1和R187一般配合力较高。4个优良组合为31301s/R183-1,7001s/R187、N5088s/R183-1和N5088s/R18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军  陆作楣  
根据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对48个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分群比较法研究了从不同类群选出的14个代表亲本相互杂交组合F1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的4个杂种优势群及6个亚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并构成28种可能的杂种优势模式。目前我国杂交籼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模式如明恢63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两系恢复系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仍然表现突出,而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有可能成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两系恢复系和其他类型亲本杂交均能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定向改良后可能会提高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化  温圣贤  李泽炳  万经猛  田亚雯  刘灿辉  
选用 6个不同来源的籼型核不育系与 7个优良恢复系按 6× 7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4 2个组合 ,估算了单株产量等 1 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①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其他性状 ,同时受恢复系、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 ;②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炜  史延丽  李自超  马洪文  王坚  张洪亮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杂种优势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兴  王维金  
以两系杂交粳稻华粳杂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下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两系杂交粳稻灌浆结实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叶面喷施10~30mg/L浓度的PDJ溶液,对齐穗后干物质生产、茎鞘贮藏物质向穗部输出和灌浆速率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而表现增产效果,其中以PDJ20mg/L浓度的促进效果最佳。PDJ处理在重施穗肥法条件下增产作用大于常规施肥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久  刘晓利  奎丽梅  涂建  辜琼瑶  汪云辉  阳艾章  李社萍  
‘云光109’是利用光敏核不育系(PGMS)‘N95076S’与恢复系云粳恢7号组配而成。具有高产(9.0~13.97 t/hm2)、感稻瘟病(9级),抗白叶枯病(3级)。米饭食口性好、米质优、经检测属优质软米杂交粳稻。2011年同时通过云南省和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编号分别为滇审稻2011008号和黔审稻2011011号;2012年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证。通过2008年至2012年‘云光109’大面积制种实践表明,‘N95076S’在湖北省仙桃市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16日至8月24日。此时阳光充足、温度高使其容易通过育性转换敏感期,且不育性稳定,确保了杂交种子的纯度,以此确定最佳播种期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志刚  普自祥  贺良  普家元  文建成  王石华  谭学林  黄大军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