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
2023(1713)
2022(1420)
2021(1405)
2020(1227)
2019(2761)
2018(2679)
2017(5047)
2016(2804)
2015(3049)
2014(2853)
2013(2771)
2012(2651)
2011(2422)
2010(2418)
2009(2297)
2008(2471)
2007(2171)
2006(1878)
2005(1769)
作者
(8253)
(6967)
(6850)
(6651)
(4642)
(3473)
(3081)
(2652)
(2643)
(2475)
(2429)
(2422)
(2371)
(2312)
(2243)
(2216)
(2180)
(2168)
(2141)
(1982)
(1811)
(1804)
(1696)
(1686)
(1614)
(1560)
(1536)
(1524)
(1511)
(1470)
学科
(11960)
(11800)
企业(11800)
管理(11368)
(10510)
经济(10466)
方法(6752)
数学(6265)
数学方法(6235)
(6227)
(5453)
财务(5452)
财务管理(5452)
企业财务(5391)
(3243)
(2905)
(2746)
人事(2511)
人事管理(2511)
体制(2472)
业经(1954)
土地(1838)
(1759)
(1694)
技术(1677)
(1659)
市场(1553)
公司(1519)
(1516)
(1474)
机构
大学(42324)
学院(41413)
管理(16610)
(16194)
经济(15931)
理学(14650)
理学院(14533)
管理学(14313)
管理学院(14239)
研究(12628)
中国(9941)
(9760)
(8366)
财经(8006)
科学(7837)
(7703)
(7418)
(6677)
业大(6566)
财经大学(6284)
农业(6153)
研究所(5889)
中心(5764)
(5640)
商学(5259)
北京(5235)
商学院(5225)
经济学(5014)
(4756)
金融(4668)
基金
项目(27185)
科学(21759)
基金(21505)
(19260)
国家(19130)
研究(17371)
科学基金(16703)
自然(12045)
自然科(11797)
自然科学(11792)
自然科学基金(11639)
社会(11593)
基金项目(11295)
社会科(11071)
社会科学(11067)
(9694)
资助(9184)
(8596)
教育(8084)
(6340)
编号(6164)
重点(6022)
(5744)
科研(5702)
教育部(5493)
创新(5403)
大学(5302)
(5295)
计划(5282)
人文(5248)
期刊
(15922)
经济(15922)
研究(10595)
(9620)
学报(8580)
(6911)
科学(6800)
管理(6686)
中国(6471)
大学(6448)
学学(6342)
(5406)
金融(5406)
财经(4691)
农业(4602)
(3904)
财会(3214)
会计(2674)
(2568)
业经(2383)
业大(2254)
经济研究(2253)
(2247)
通讯(2115)
会通(2112)
技术(2104)
问题(2090)
林业(1986)
理论(1958)
农业大学(1886)
共检索到58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牛彦秀  李昊坤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后,股票全流通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提升业绩、降低股东对企业高管的监督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股权激励形式。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兰生物)作为血浆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13年5月29日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该计划究竟是激励还是福利?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以管窥豹,洞察我国企业目前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一、案例简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长江  郑慧莲  严明珠  许静静  
本文以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特征及其激励效应。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既存在激励效应又存在福利效应。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激励条件和激励有效期的改善,来增加股权激励方案的激励效果。激励型公司和福利型公司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本文以泸州老窖的股权激励方案为例,提出了如何设计合理股权激励方案的建议。本研究的贡献在于首次系统地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总体特征,并根据标准区分激励型和福利型公司,为监管层的进一步监管和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闻陈力  傅颀  
本文以伊利股份行权期为2006年12月~2013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伊利股份实行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发现,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是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博弈的产物,其中福利效应占优,该方案具有对管理层历史业绩进行补偿的性质,股权激励因此陷入了博弈困境,对其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监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凯  王瑞华  
通过2007-2014年A股样本,本文首次从股东角度研究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即股东是出于收买管理者以更为便利地获得控制权私有收益,还是出于激励管理者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我们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侵占中小股东动机越强,越可能实施股权激励收买管理者,并且收买强度越高,支持大股东收买动机。从股权异质化角度研究发现,低影响力股东具有激励动机,与大股东不同。并且在同一股权激励决策中,两者相互约束,产生了公司治理效应。这对国企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也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青华  干胜道  
对高管给予股权激励是否导致压缩员工薪酬而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备受争议。本文应用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与次生激励非递归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了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公司业绩及次生激励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公司业绩抑制次生激励相对强度而促进其绝对强度;次生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反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明显,非国有控股样本则没有显著性;非国有控股样本的高管权力对次生激励具有显著性影响。此外,员工人数及资产规模对次生激励分别具有促进与抑制的效应。通过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比较分析我们还发现,虽然高管股权激励有抑制次生激励的倾向,但在其实施之后这种抑制会逐渐减弱而使之趋近上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凤娥  田治威  陈丽荣  
理论上,股权激励能够缓解代理问题,达到抑制过度投资的目的,但实证中,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却存在诸多分歧。笔者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主观感知的激励力度视角出发,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过度投资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股权激励力度的管理层持股水平、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以及企业业绩,均对股权激励的过度投资抑制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在管理层持股水平低于门槛值、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高于门槛值、企业业绩(净资产收益率)高于门槛值时,股权激励才能有效发挥其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为设计更好的激励机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朝芳  
作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长效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实践自2005年启始以来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均取得预期的业绩提升等激励效应。我国实施的是业绩型股权激励制度,业绩条款设置对于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华胜天成三期股权激励契约中考核业绩指标变更及相应2009—2017年间盈余变化与管理,从微观视角以业绩指标条款为核心考察契约条款设置变化与激励效应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有效制定股权激励契约提供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辛宇  吕长江  
本文以泸州老窖2006年6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最终未能施行)以及其2010年1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稿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薪酬管制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问题。我们发现: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之下,泸州老窖这家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兼具激励、福利和奖励三种性质,而这种性质的混杂性最终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陷入定位困境,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效果。最后,针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问题,我们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耿建新  朱友干  
本文结合人力资本权益,以股权激励的目的为切入点,从股权激励的费用观、资产观以及收益分配观角度探讨股权激励核算方法的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斌  周亚波  朱晋博  
对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激励对公司股价提升效果明显;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让普通员工成为公司股东,身份的转变让员工更具奉献精神,从而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催化剂"。那么,股权激励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制定可行的股权激励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玉梅  
股权激励是一种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 ,其核心即是股票期权计划。目前 ,股票激励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普遍运用 ,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虽说自 1997年以来 ,上海、武汉、深圳、北京等地都先后制定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改革方案 ,但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应的法律法规 ,而且原有法规中的个别条款甚至成了推进这一工作的障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可以对少数企业经理 (厂长 )试行持有股权等激励方式 ,对此问题应该继续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但不要刮风”。故我们相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凯  王瑞华  
目前,国内外虽然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股权激励,但多集中于动机方面,形成了二元固化思维,局限于股权激励福利动机、激励动机认识。前期,我们从声誉机制角度研究探讨了股权激励,发现了股权激励声誉效应可以产生声誉收益,这一发现使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股权激励的声誉机制,并首次建立了理论框架。此次,笔者通过2007—2014年A股样本,发现股权激励存在声誉效应,股权激励带来的增量信息和增量声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信息中介的认可,显著吸引更多分析师的关注。这种声誉效应使得一些股权激励决策在净现值为负时仍存在实施的可能性,为股权激励决策声誉效应理论补充了关键证据。笔者这一重要理论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原红旗  钱怡  
本文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的有关股权激励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中国实行期权会计处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我国现在试行的期权制度,局限于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2)支付股票期权在会计上应当确认为费用,而不是税后利润的分配。(3)在目前中国,股票期权价值的计量最适合的方法是内含价值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最小价值法。(4)在期权确认日期上,支持在期权授权日确认股票期权的价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佘慧璟  
股权激励如同其他先进管理工具一样,有它的先进性,但却未必适合每个企业。企业唯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