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2)
2023(5468)
2022(4431)
2021(4087)
2020(3297)
2019(7498)
2018(7445)
2017(12832)
2016(7569)
2015(8644)
2014(8648)
2013(8423)
2012(8204)
2011(7440)
2010(7789)
2009(7067)
2008(7071)
2007(6709)
2006(6306)
2005(5706)
作者
(23593)
(19469)
(19330)
(18466)
(12358)
(9377)
(8815)
(7678)
(7569)
(7409)
(6763)
(6690)
(6576)
(6495)
(6318)
(6287)
(5865)
(5826)
(5800)
(5720)
(5087)
(5038)
(5007)
(4769)
(4681)
(4614)
(4540)
(4371)
(4150)
(4124)
学科
(24160)
经济(24117)
管理(18365)
(14136)
(11193)
企业(11193)
中国(10121)
(8914)
(8320)
地方(7475)
方法(7150)
教育(6919)
(6794)
理论(6757)
(6407)
业经(6376)
农业(5784)
(5764)
教学(5567)
数学(5461)
数学方法(5316)
(5166)
银行(5135)
(4962)
(4716)
金融(4714)
(4168)
(4114)
工作(4057)
(4012)
机构
大学(101172)
学院(99431)
研究(40265)
(32819)
中国(31751)
经济(31694)
管理(30643)
科学(26480)
(24176)
理学(24080)
理学院(23723)
管理学(23030)
管理学院(22863)
(22456)
(21463)
(20091)
中心(19487)
研究所(19176)
(17957)
农业(17570)
(16561)
业大(16414)
(15955)
(15872)
北京(15817)
师范(15665)
技术(15159)
(15090)
教育(12588)
财经(12364)
基金
项目(61603)
研究(46253)
科学(45603)
基金(40135)
(36810)
国家(36384)
科学基金(28874)
社会(25189)
(25142)
社会科(23464)
社会科学(23458)
教育(23070)
(21958)
编号(20284)
基金项目(19951)
成果(19028)
自然(18760)
自然科(18250)
自然科学(18238)
自然科学基金(17919)
资助(17025)
课题(16222)
重点(14998)
(13660)
(13600)
(12943)
(12504)
项目编号(12098)
科研(11903)
计划(11784)
期刊
(45540)
经济(45540)
研究(34240)
中国(33068)
教育(24029)
学报(21101)
(21025)
科学(16541)
大学(15498)
(14386)
管理(14104)
农业(13998)
图书(13657)
学学(13306)
(12033)
金融(12033)
技术(11354)
书馆(10999)
图书馆(10999)
职业(7838)
(7765)
业经(6810)
(6628)
论坛(6628)
经济研究(6299)
财经(6255)
(6006)
问题(5568)
(5524)
业大(5437)
共检索到182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易淑琼  
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华侨华人文献专藏建设实践基础上,着重论述在印刷型华侨华人文献收集过程中,如何在熟悉文献总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书目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语言,将专科文献学知识与华侨华人专业学术素养有机结合,筛选、采集到全面、系统、连续、专业的学术性资料,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另外,拓展文献捐赠与交换等非常规采选渠道对于华侨华人资料,尤其是灰色文献的有序化集纳也至关重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云  
专题数据库建设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对该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收录规范、质量控制、检索系统、软件的选用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云  
介绍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背景、思路和主要内容,总结了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在主要特色、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并提出了坚持特色、严格执行标准化、加强宣传和维护、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做好人员的专业配备等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措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元  林勇  
三十年来,华侨华人经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对我国侨务政策制定有着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本论文基于CNKI收录的三十年来有关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的文献,从研究人员、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侨华人经济研究在人员、机构、期刊方面存在专业性、地区性的特点,其研究发展既遵循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与中国大陆及世界经济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宾  
文章综述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和研究情况;描述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专题库建设的合作探索、平稳建设、平台提升等历程;分析专题数据库建设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助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专题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兴  
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要积极完善市场条件、改善营商环境,强化港口建设、促进互通互联,推进协同发展、凝聚发展合力,创新合作机制、实现深度对接,搭建载体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惠英  王坚敏  黄惠山  
高校文献课教学实践与思考王惠英,王坚敏,黄惠山(福建医学院)当前,关于高校文献课教学改革的研讨正在深入,我们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1主题词法应列为精讲的基本知识。对分类法来说,主题词法的主题语言是一种新型的规范化的检索语言。“主题词法(即主题词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庆俊  叶泉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走出去"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有效培养国际化人才,如何提升大学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如何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为国家培养可用之才,是当前高校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特别是借助海外华侨企业的优势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一条有效途径。华侨大学在与泛华矿业(国际)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有益的经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瑞浓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为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成为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江门拥有丰厚的优秀侨资源,承担起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大任务,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中具有示范意义。江门坚持"固根,筑魂,圆梦"三大价值,通过发挥主动性融入发展大局、巩固根脉保护精神家园的固根工程、探索爱国爱乡为核心青少年交流合作新模式的筑魂工程、打造三大品牌项目的圆梦工程来建设平台。本文总结了江门文化交流合作的经验,从构建内核、拓展渠道、增添动能、提供保障四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华  
华侨抗战文献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其范围的界定是整理与研究的首要任务。它的文献类型主要有图书、档案、期刊报纸、照片、地图和影音资料、民间文献等。华侨抗战文献的分布具有海内海外的广泛分布、地域分布的相对集中性的特点,它广泛分布于海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与纪念馆等机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龙伟  杨勇  
数字馆藏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中文近代文献馆藏建设现状,图书馆中文近代文献数字馆藏建设应统筹规划,共建特色馆藏资源,实现数字馆藏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数字馆藏建设者的专业素质。国家图书馆积极开展有目标、有计划的数字馆藏建设工作,在实践探索中总结了文字加工、数字内容标引、数字影像处理等方面的数字资源加工方法,建设了特色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秋  
围绕当前新疆科技文献平台环境建设现状,总结新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呈现的特点,分析当前新疆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及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君哲  
二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冲破重重阻力向前发展。国际华人问题专家估算,目前可动员的华资为3000亿美元左右,与阿拉伯人、犹太人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力量。我国对外开放14年来,所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70%以上是港澳及国外华人资金;广东省则占80%左右。为了全方位开放和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我们对海外华侨、华人金融业现状应有所了解,本文拟作一简略介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英湖  
地缘、血缘观念是中国漫漫几千年农业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播迁海外的华侨华人人虽然离开家乡和祖国,但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仍存在着浓厚的地缘、血缘观念,比较重视宗亲、乡亲和亲戚朋友这些社会关系。所以,他们不论是在向外迁徙,还是在海外的工作就业、企业经营、生活社交、社团组建等方面,都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使自己在言行举止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